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资料(1).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215559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1.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资料(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资料(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资料(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资料(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资料(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资料(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资料(1).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资料第一讲 1、周易在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中的地位。 冠居“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是我国古代现存最早的一部奇特的哲学专著。是儒家的“五经”之一六经之首。道家以它为“三玄”之一。 2、周易一书的组成部分。 3、周易卦形中的两种基本符号及其代表意义。 两种基本符号阴阳二爻 阴代表阴、柔、女、妻、臣、弱、小、暗、偶数等,代表静态的。 阳代表阳、刚、男、夫、君、强、大、明、奇数等,代表动态的; 4、翻译“乾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坤象: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意思?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即天道的运行刚健不辍,人应该像天那样不受任何外力的影响,不断努力,发奋图强。“地势坤,君

2、子以厚德载物。”这就是说地滋养万物,承载世界,心怀敦厚,福泽无边,地载万物而成其广,海纳百川而成其大,人也应效法大地这种虚怀若谷、无所不容、会通万物的精神,能够包容各方面的人,容纳不同的意见,使他人和万物都得以各遂其生,以此倡导“厚德载物”的宽容精神。 5、“三才”指什么? 第二讲 1、孔子的生卒年,生活的时代及其历史地位。,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 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推行“礼”,倡导“仁”,思想体系以德治主义为核心。后人尊其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2、何为“三孔”? 3、孔子的社会理想及思想核心是什么? 社会理想:恢复周礼 (“礼”,规范社

3、会秩序。)希望回到“礼乐征伐”的西周时代使社会归于一种秩序井然,长幼尊卑各得其所的状态。 思想核心:“仁”,规范人的行为思想。 什么是“仁”?是人们追求目标和应当达到的思想境界,是为人处事的最高道德规范。 4、实现“仁”的途径是什么? 孝悌:属家庭层面,做到父父子子。 忠信:属社会层面,做到君君臣臣。 5、“仁义礼智信”的含义? 6、儒家的价值观是什么? “天命”价值观人的德性是天命的结果,因而天命就是终极的价值源泉; 核心是“德性”价值观作为价值主体的人的德性,是一切事物的价值尺度; 价值实现途径是“修齐治平”价值观循性行道、修齐治平就是人生价值的实现。简言之,即积极入世,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

4、动性,积极建功立业。 7、什么是“三纲八目”?“三纲领”是:“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八条目”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8、你如何看待中国传统的孝道,在当今社会有何意义? 第三讲 1.老子的生活时代及历史地位。 老子:李耳,字聃,世称老聃,楚国人,与孔子同时略早。孔子曾问礼于他。我国哲学史、思想史的大家巨匠,道家始祖宗师。 2.简介道德经。 3.什么是“道”,其内涵是什么? 首先,道是永恒存在的世界本原,它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无限的。其次,道是物质运动的规律,道是天地万物变化的终极原因。道又是一种神秘的境界,伟大、渊深、玄妙、朦胧恍惚。 4.“祸兮,福之所

5、倚;福兮,祸之所伏。”体现了老子的什么思想? 5. 道家的价值观表现在处世哲学方面有哪些? 身重于外物,少私寡欲。 明哲保身,不敢为天下先。以柔克刚,上德若水。(4)无为而治,无为而无不为 6.道家的生态观怎样? 道法自然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天人合一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7、 道家的审美思想有哪些标准? 第四讲 1.中国古代“礼”的含义。 本谓敬神,引申为表示敬意的通称;(2)为表敬意或隆重而举行的仪式,如婚礼、丧礼;(3)泛指奴隶社会或封建社会的社会规范。 2、“三礼”指什么? 周礼 “五礼”及周代的职官。 仪礼具体的礼仪记载,是现存最早的关于礼仪的典籍。 礼记有很

6、多原理性的东西,对人的道德修养进行指导。 3。周礼中将“礼”分为哪五类? “吉”:祭祀; “凶”:主要指丧礼,还包括对天灾人祸的吊唁; “军”:操演、征伐; “宾”:天子与诸侯以及诸侯之间的往来交往; “嘉”:合和人际关系,沟通联络感情。 4、举行成人仪式有什么社会意义? 提示行冠礼者:从此将由无责任的孺子转变为正式跨入社会的成年人,只有履践孝、悌、忠、顺的德行,才能成为合格的儿子、弟弟、臣下、晚辈,成为各种合格的社会角色。 5 .礼的文化意义在哪里? 第五讲 1、解释二十四史。“汉四史”指哪几本史书? 史记 汉司马迁 汉书 汉班固 后汉书南朝宋范晔 三国志 晋陈寿 2、史记在二十四史中的地位

7、如何? 二十四史之首 3、 先秦历史散文有哪些?尚书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 4、司马迁的历史地位及鲁迅对史记的评价。 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鲁迅评价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5、“李陵之祸”对司马迁的影响 。 统治者“观风俗,知得失”,考察其政治效果; (2)教育子弟; 娱乐。 3 、简述诗经的艺术特色。句式以四言为主 。 重章叠句的运用 。 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 语言质朴优美,音调和谐明快,形象鲜明, 寓意深刻,富于艺术感染力。 4、 什么是楚辞?其艺术特色是什么? 5、 屈原的爱国精神体现在哪些方面? 1誓与楚国同休戚、共存亡,虽九死而不 悔,历尽苦难,痴心不改。 2

8、、同情民生疾苦,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3、痛恨弄权误国,与邪恶势力作坚决的斗争。 4、坚持理想操守,洁身自好,表现其光辉俊杰的品 格。 6、汉赋四大家都是谁?司马相如、扬雄、 班固、张衡 7、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的代表诗人都有哪些?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陈子昂、张若虚、刘希夷、|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韩愈、孟郊、李贺、|杜牧、李商隐 8、 宋词都有哪些名称?两种风格是什么? 9、元曲的组成。元曲四大家。 组成:散曲、杂剧 关汉卿、白朴 、马致远 、郑光祖 10、 四大奇书?四大名著?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等。 11、 “三言二拍”指什么内容,其作者是谁?

9、冯梦龙“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凌濛初“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 第八讲 1、道教形成的时间,其发源地。最早出现的道教组织是什么?其创始人分别是谁?道教教义的核心是什么? 东汉末年,中国本土宗教;五斗米道太平道 2、道教分为几派?全真教创始人是谁? 全真派(王重阳)和正一派 中国古代哲学的三个主题 中国古代政治哲学有三个主题,即“天民合一”、“天德合一”和“天礼合一” 1.注重“德”在政治领导上的作用 在中国,从西周至春秋时代,并没有出现以“正义”为中心的讨论,而是提出了一些特有的论述,如天和民、天和礼、天和德的关系等。这些虽然还未形成为政治哲学的体系,但无疑已经是具有政治哲

10、学意义的论述和命题;这些论述和命题构成了儒家古典政治哲学的背景 和前提,和古希腊前期政治哲学形成了对照,对后世中国政治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天民合一 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在古代政治哲学中,围绕统治与服从的问题,为了保持统治,始终注重君民关系。如果说君臣关系的问题属于怎样统治,那么君民的关系问题就不仅是怎样统治的问题,而是关涉政治的终极合法性问题。所谓“天民合一”的观点,认为任何君主或王朝 的统治合法性来自天命,而天命以民意为其实质内涵 3.天德合一 “天德合一”是中国古代政治哲学的又一重要主题。“天德合一”的思想以“皇天无亲,惟德是辅”为代表,指天以德为其意志,天对人世的眷顾和影响

11、完全以“德”为转移。孔子后来说“为政以德”,把西周以来中国古代政治传统以更为明确的形式表达了出来,即道德和德性成为政治的基点。在前孔子时代,这种把道德置于政治中心的立场是借助“天”的权威加以实现的,而天的权威又是被“德”所规定了的。 4.天礼合一 “天礼合一”的思想,体现为“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按照这种看法,人世社会的秩序与原则“礼”来自更广大的自然(天地),合乎自然界的本性和秩序,其所以如此,是因为人所制定的“礼”是模仿、依照天地及五行六气的结构属性而形成的。这一事实显然意味着,人的社会世界是广大自然世界的一部分,是受天地阴阳五行六气的普遍法则所支配或制约的,人应当自觉仿照

12、自然世界的本性和节律制定制度和原则来生活。天地四时五行所代表的自然的法则是更高的、更普遍的,支配一切的,这种古希腊后期称为自然法的普遍法则,在中国古代称为“天地之经”,亦称“天道”,人世间的政治规范、伦理原则和行为必须与之相一致,符合天之经、地之义。而人世之礼能自觉符合天经地义,人的行为就会对整个天地自然构成一种“协和”的作用。 “天礼合一”的思想,是思想家对于人世之礼的一种诉诸天经地义的论证和支持。就中国古代而言,这种思想的实际效果主要不是把天和人、自然和人为对立起来,以自然批判人为,而是以自然支持人为, 故自然和人为之间没有对立;而在理念上,人为应当符合自然并协和自然,这成为主导政治思考的哲学基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