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案例.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174176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案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案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案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案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案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案例.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案例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案例 -让计算课“反璞归真” 上过计算课的老师都有这样的切身体会,那就是枯燥。老师讲算理枯燥,学生做计算练习枯燥。为了给计算课赋予趣味性,任教老师都是绞尽脑汁的创设一些问题情境,再让学生进行计算。这几乎已经形成了一成不变的模式。诚然,这样设计确实能给计算教学增加一定的趣味性,但是我琢磨了许多这种类型的课,发现它们表面上看似学生积极参与了数学学习,但是却缺乏真正的数学思考,学生仍旧是在重复、模仿,即表面繁华的背后,忽略了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与提升。基于以上感受,我就想怎样让计算课“反璞归真”,调动学生自主探索进行计算?我就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这节课中

2、进行了尝试与探索。 本节课位于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十一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这节课按常规,复习一下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分数加、减、乘、除法一步简单的计算,然后进入正题:两、三步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根据经验,我认为这样教学课堂上缺乏挑战性,调动不了学生学习的激情,不能掀起教学的高潮。一节课重复的计算练习,更不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怎样教才能使学生兴趣盎然的投入到计算课的学习中呢?课前我的设计思路是精心设障、挑战思维,使学生在迎接挑战中进行思索,在不断探索中渐进佳境,从而使计算课反璞归真,成为一节实实在在,充满挑战的计算课。 1 案例描述: 师:现在,我们把它们用号连起来,变成6/73

3、/52/31/2。你知道这道题的运算顺序吗? 学生几乎是抢答:先计算除法,再计算乘法,最后计算加法。 师:完全正确。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它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小数完全相同,同学们真是了不起,自己就学会了分数四则运算的顺序。你们能把这道题算出来吗? 学生在算完6/73/52/31/2后,师:大家一定觉得今天的知识很简单吧!那么,我要出个难题考考大家了,有信心完成吗?如果这道题我想先算加法该怎么办? 生:加括号!老师及时添上小括号。请学生计算。 师:如果想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该怎么办呢? 生:需要先在除法计算中加小括号,再在前两步计算中加中括号。老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2/31/

4、2,马上就有人举手,发现问题:前面的除法不用加括号。因为本身前两步的计算中就是先计算除法,只要把前两步加上小括号就可以了。 师再板书:。经过大家观察、分析,一致认为后一种方法准确,并算出结果。 下面我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提问。生1:想按从右到 2 左的顺序计算怎么办? 生2:这个问题跟老师刚才出的差不多,只要把后两步括起来就行了。 师板书,学生都没有意见,很快算出结果。 师:谁能提出更难点的? 学生思考几秒后,大多数人认为:不改变数字的顺序,没有其他的方法了。只有一个举手:按、的顺序计算该怎么办?” 一部分学生:6/7。 出题的学生洋洋得意:不对,这样是先计算乘法,再算加法。刚才我们说

5、过了。 又停了十几秒钟,有不少学生在作业本上写写画画,然后有人迫不及待的举起手。生:。 全班同学都同意,还有人恍然大悟,后悔自己没有想出答案。 案例反思: 纵观整课堂,老师不再是简单知识的传授者,而是一个成功的组织者、引导者。老师借助于精心预设的计算问题,促生矛盾冲突,时刻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使学生在不断的尝试、思考中促成知识的构建,也在一次次的挑战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增添了计算教学的趣味性,学生丝毫感觉不到计算的枯燥,感到的是这节计算课妙趣横生。细细品味,有以下创新之举: 1、找准知识的出发点。 3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学生虽然没有学过,但是它和整数、小数的运算顺序完全相同,而六年级的学

6、生已经具备较强的类推迁移能力,如果老师再给学生一步步分析,学生肯定感到索然无味。由口算算式的重组引入,除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外,还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现在问题的链接,促使学生跟着老师的问题思考,也为下面的障碍做好铺垫。 2、精心设障、挑战思维。 迎接挑战,自主尝试解决问题,那种成功的喜悦是学生积极学习的强大动力。学生在算完6/73/52/31/2后,觉得本节课很简单,产生了轻视心理,我就刻意给学生设置了障碍:如果这道题我想先算加法该怎么办?这个问题以挑战的形式出现,犹如一针兴奋剂,使学生开始兴奋、思维开始活跃。接下来我继续追问:如果想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该怎么办呢?这时学生的思维闸门已经被打

7、开。“想按从右到左的顺序计算怎么办?”这个问题不难,学生很快就迎刃而解了。“按、的顺序计算该怎么办?”这个问题难度稍大一些,但学生不甘落后的心理肯定促使他们去思考、去解决。 3、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学生喜欢挑战,喜欢通过自己尝试解决问题后,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样设计,犹如层层海水一浪接一浪的向前推进,每个问题都能吊起学生的胃口,促使学生思维发生碰撞,在思考中、推理中、寻求答案的过程中掀起本节课的学习高潮。 4、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4 课堂上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除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外,还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学习习惯。当学生遇到困难、意见不统一时,不是老师直接告诉答案、帮助解决,而是通

8、过学生之间的相互启发、反驳得出结论,这才能体现真正的数学思考。这样在对学生数学思维品质培养与提升的同时,还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动脑思考、克服困难的学习习惯,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学习数学的乐趣。 5、增加了课堂密度、思维含量。 由原来一道例题,变为五道6/73/52/31/2 6/71/2 1/2 6/7 6/7(3/52/3)1/2不用老师再做过多讲解,学生都悟出了:通过添加括号,改变运算顺序后,计算结果肯定也不相同。这样由一道变五道,既学习了分数四则混合计算的计算顺序,又掌握了加小括号,又掌握了中括号的方法。在增加了课堂密度、提升了思维含量的同时,达到预设目标:强化运算顺序,提高学生计算正确性这一目的。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算式的奇妙变化,增添了计算教学的趣味性,培养了学生勇于尝试、自主探究的学习品质,发展了逻辑思维能力。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