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周边去看看》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174253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1.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到周边去看看》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到周边去看看》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到周边去看看》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到周边去看看》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到周边去看看》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到周边去看看》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到周边去看看》教学设计.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到周边去看看教学设计到周边去看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到周边去看看 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的周边国家的名称及所在的位置. 2.初步了解上述周边国家的地理概况,知道一些国家的主要自然环境和地域特色. 3.掌握一些地理知识学习方法和旅游常识。 教学重点: 1. 周边国家的名称及位置 2. 周边国家的主要地域特色 教学准备: 1. 课前预习,结合课文内容搜集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并作好准备以恰当的方式在课上与同学交流和探究。 2. 选好小导游,准备好在课堂上做示范交流.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话题 1.同学们,喜欢旅游吗?想不想到国外去看看?那今天老师就想带家一起到周边的其他国家去看一看.首先,老师要为大

2、家播放一段异国风光的片段,请大家仔细观看(播放视频) 看了刚才的片段,从那些动人的画面和音乐中,你对这些绚丽多彩的异域风光是什么感受? (二)活动探究 活动一 了解周边国家的名称及位置 中华民族是一个热爱和平和友谊的民族,我国很早就与周边国家有了密切的联系与交往,各国人民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和感情. 1.在我们的周围,都有哪些左邻右舍?我们一起打开课本84页,在地图上找一找. 2.谁来告诉大家,你们都找到了哪些边界相邻的国家?请按照东南西北不同的方位说出来. 3.还有一些国家与我们仅一海之隔,你知道它们是哪些国家? 4.刚才大家完成得相当顺利,可老师还想考一考大家,看谁能在空白填充图上把这些国

3、家的名称在相应的位置填写出来,比一比哪个小组填的又快又准确(30秒准备) (三)活动二 猜国名 说来历 说到我们的这些邻居,很多国家的名字就特别有意思,而且很多国家都还有一个美丽的别称。你能猜出这些名称指的是那些国家?能说出它们的来历吗? 1 月亮之国 2 城市国家、“狮子岛” 3 千岛之国 (四)活动三 看图片 猜名称 看来同学们课前都做了充分的准备,不仅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还对课文内容进行了细致的阅读。那刚才的题目也许简单了一点,下面这一关可不容易过了哦!请大家看下面的一组风景图片,谁看出来这是源自哪个国家的风景照片,请举手抢答。 出示图片相关的一组图片。回答正确的小组呼喊一次小组设计的激励

4、口号。 (五)活动四 我来当小导游 这两项竞猜活动还不能全面展示我们班同学的风采,下面我们要开展一个难度更大的选拔活动,那就是我们要出去旅游了,得有一个好的导游啊,选谁做导游好呢?那我们可得看谁有本事哦!一听说有这样的活动,有好几个同学都跃跃欲试,早就悄悄做好了准备,到底选谁,就看他们各自的表现了!请同学们擦亮眼睛,当好这个评委! 每个选手上台介绍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相关解说内容,教师配合出示相关图片。 选手们的表现相当不错,每个人都是一个好的导游。他们有能力让我们的旅途更加愉快! 让我们对他们的精彩表现表示感谢! 结束语: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多彩的世界,我们的周围,有这么多的左邻右舍。同在一个

5、星球,共享一片蓝天。让我们再一次来领略一下那美丽多姿的异国风情吧! 板书设计: 到周边去看看 在活动化教学中了解我们的左邻右舍,感受独具魅力的东方文化 - 我们的左邻右舍评课稿 张荣老师执教的是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个主题到周边去看一看的第一话题“我们的左邻右舍”。在教学中,张老师能结合教学内容,设计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再现了我国周边主要国家不同的生活习俗,引发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深入地思考,拓宽了学生的观察点和知识视野。整节课张老师精巧的教学设计,充满激情的演绎,让凝固的教材文本演化成了灵动的课堂。我们惊喜地看到,孩子们在一次次美的享受中已经走进文本,做到了回归生活,体验深

6、刻。纵观本节课我认为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亮点: 一、教学目标 定位准确 目标是教师组织教学的方向,是学生学习的目的,准确设置教学目标,恰当划分课时任务是实现教学实效性的基础和保证。 到周边去看看这一教学主题由三个话题组成: 1. 我们的左邻右舍 2. 风格迥异的文化习俗 3. 与邻居的交往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编者的意图,单元设计构想,根据学生对世界历史和世界地理的知晓程度和教材所提供的信息,张荣老师将“我们的左邻右舍”确定为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并经过深入地钻研教材,确定了如下三个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周边国家的名称及所在位置。 2初步了解周边国家的地理概况,知道一些国家的主要自然环境和地域特色

7、。 3.掌握一些地理知识学习方法和旅游常识。 我认为,这个教学目标定位准确,充分体现了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我们的左邻右舍这个话题主要通过呈现我国周边的一些主要国家的地名、地形地貌及信仰等多方面的不同,初步感受独具魅力的东方文化。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我国周边主要国家生活习俗的特点,了解每一个国家的生活习俗和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地域环境和经济发展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而进一步明白我国和周边国家在文化上既有共性,又有着差异性,知道我们与邻国之间要友好交往,和睦相处,共同发展,激发学生对世界文化的兴趣,具有多元的文化意识。整节课的教学内容也紧紧围绕目标展开,教师尊重学生形象思维活跃的特点,在

8、课堂上围绕目标开展活动,师生、生生互动和谐,较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二、教学策略 新颖独创 教学策略是呈现教师教学思路的载体,教学思路是教师上课的脉络和主线,张老师的教学思路符合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从“了解周边国家的名称”“猜国名,说来历”“看图片,猜名称”“争当小导游竞选”四个教学活动,连贯、自如,富有层次性。张老师充分考虑到教材的独特性和学生形象思维的活跃性,采用了新颖独创的教学策略。以活动化教学为载体,让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的学习情境中。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课前,张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制作了异常精美的多媒体课件,把我国周边主要国家不同的生活习俗用纪录片的形式呈现在

9、学生面前,牢牢地吸引住了学生的眼球,他们流连于精美画面中,陶醉于精彩的讲述中,始终处于一种愉悦的情感体验中,轻松愉快地认识和了解了我国周边主要国家不同的生活习俗和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地域环境和经济发展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这一设计很好的体现了教师在教学方式上的独创性,从课堂效果来看,学生思维是活跃的,情绪是饱满的,他们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感悟到了课堂生成的精彩。 三、学习方式 生动有趣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综合课程,主导价值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和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新课程强调学生从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学生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一个学生亲身参与丰富

10、、生动的思维活动,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在张老师的课堂上我们惊喜地看到学生的学习方式别具一格,既让学生自主学习,又让学生探究学习。教学过程中,张老师用“猜”和“比”的方式,在学生之间开展竞争,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能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而且活动环节由课本到课外,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展现了学生的个性特点。 四、教学氛围 宽松和谐 张老师很善于营造互信互赖的心理空间,让自由、平等、和谐的精神充盈其间,营造了一个轻松愉快、平等和谐的课堂。应该说整堂课,张教师的教态是明朗的、快活的,始终面带微笑,给人以亲切感。当学生观看课件后,张老师总是不露痕迹地点拨引导,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

11、交谈中达成目标,真正成了协同学生进入课堂的伙伴,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共同体。 五、活用教材 开放课程 教学中张老师能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好教材上的范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学中有的地方让学生在图上找一找,在我国的周围,都有哪些左邻右舍?有的地方让大家一起读一读日本樱花的一段文字。有的地方让学生根据教材上的内容说一说,把教材的相关内容使用得恰如其分,突出了教材的地位和范例作用。与此同时,张老师和学生一道还开发了其他课程资源,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例如:“竞选小导游”这个环节的资源,就是学生课前调查、收集资料后,通过归纳、整理后进行介绍。例如:印度尼西亚面积、人口、语言、信仰、风光等。特别是介绍哈萨克斯坦

12、的两位小导游,能用自己的语言,配上图片作介绍就非常地好。 第二个方面,想谈一下本节课值得商榷的问题: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不管张荣老师课前预设有多充分,准备得多好,但课堂却永远是雾里看花,无法捉摸。课堂上有的地方值得我们去探索、去研究、去实践。 一、利用方法 巧记邻国 在活动一的第四个环节中,张老师让学生在空白的填充图上,把与我国相邻国家的国名填在相应的位置,比一比哪个小组填得又快又准确。如果将这个环节改为全班同学用方位来记效果会更好。例如:在我国的北面有哪些邻国?西面是哪些邻国?南面有哪些邻国?隔海相望的是哪些邻国? 二、学会发现 自主探究 说到我们这些邻国,很多国家的名字就特别有意思

13、,而且很多国家还有一个美丽的别称。你能猜出这些名称指的是哪些国家吗?如果张老师能在这里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你从这些国家的国名或别称中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从国名或别称的角度,把握该国的一些特征,如果这些特征能让学生自己来概括和归纳会更好。 三、抓住特点 学会概括 在教材第86页上,小主持人有一个提示:让我们再找找资料,看看周边其他国家有什么特点。我们试着用一句话把它们概括出来。如果在小导游竞选环节时,张老师能启发学生思考:这些国家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呢?听了别人的介绍后,你能概括吗?或者让学生想一想,我们再根据这些特点,分别给它们起个别称。 总之,暇不掩玉,张老师执教的这节课,教学流程自然,学生思维活跃,课堂上老师能够发挥良好的素质与主导能力,学生也能够积极参与,充分发言,不同程度的学生通过教学得到不同程度的收获。是一节比较成功的品德与社会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