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锤百炼为一绿》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174734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8.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千锤百炼为一绿》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千锤百炼为一绿》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千锤百炼为一绿》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千锤百炼为一绿》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千锤百炼为一绿》教学反思.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千锤百炼为一绿教学反思千锤百炼为一“绿”教学反思 凤翔县陈村镇东街中心小学 赵卓利 千锤百炼为一“绿”是一篇历史故事,讲述了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创作泊船瓜洲诗时炼字炼意的故事,告诉我们要想写出好的作品,必须反复揣摩语言,炼字炼意。在教学计中,我觉得在以下两个方面做得还是比较成功。 一、质疑探讨,体验作者文字锤炼过程 这篇课文的重点应是体会王安石锤炼绿字的过程。所以在教学时,我直接出示古诗“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让学生朗读,结果学生发现了问题,应改为“春风又绿江南岸”。根据学生的质疑,我让学生说说问什么要用“绿”而不是“到”呢。引发学生对这个

2、用字的思考,学生纷纷发表意见:“这个字显得江南的春风到来是件平常的事情。”“春风没有韵味了。”“没有写出颜色。”等等。 接着,我总结、讲述:其间王安石对绿字的修改经历了“到”“过”“入”“满”换了十几个字,总是不满意,到最后触景生情,春风一至,江南倏忽绿了,那么突然,又那么自然,产生了 “绿”字。 “绿”字既突出了色彩、又突出了动感,使人眼前一亮,将江南春风的气韵描绘的出神入化,并引出下句“明月何时照我还”,使情与景和谐地融和在一起。 随后我让学生一起探讨,说出作者几次修改的原因。学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体会了作者的修改的理由。如有的学生说“过”显得太快了。“入”显得太快了,太急了;江南的春

3、风不是这样凌厉的;春分好像不能用入字。“满”让人觉得春风太多了,太大了;感觉就像在倒水往外溢,不像风吹的感觉。“多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啊!多聪明的孩子啊!谁能像他一样也能有自己独特的说得通的见解?都勇敢的说出来。”我鼓励学生。所有的学生通过探讨交流,体会到了王安石的“千锤百炼”的过程,体会到了“春风又绿江南岸”这句文学史上的千古名句。 二、适度延伸,突出个人锤炼感悟 1、课内适度延伸,体验作者炼字炼意。 在接二连三地点燃了孩子们的思维火花后,我鼓励孩子们设想:“如果你是王安石,你当时还可能改些什么字?说说你的理由。” 思考片刻,孩子们想象的阀门瞬间打开:“来、到、溢、吹、见、刮”有十余个孩子大胆表

4、达了自己的见解,这些“王安石当时可能考虑到的字”都被孩子们以各种理由否定了:春风不能太急促;过于迅猛的就是秋风和冬天的北风了;不够柔和经过锤炼,最终孩子们还是选择了“绿”字能够活灵活现地体现出诗句意境的字。 2、课外三项延伸,培养学生锤炼语言的习惯与积极性。 首先,我在课堂上讲了推敲的趣闻轶事,扩展学生知识面。另外进行课堂习题训练。出示练习题:、红杏枝头春意。、风乍起,吹了一池春水。让学生说说应该填什么字,然后给出参考答案“旺、浓、闹”“动、皱、翻 、起”,让学生说说作者选用和弃用的理由最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在写作过程中有哪些反复思考、锤炼推敲字句的经历,进行全班交流。三项延伸,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课文知识,学会了习作方法,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教师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这节课,我能注重学生的“自我感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头脑的加工内化为知识储备,不断创新,为己所用,使语文课堂成为一个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的学语文的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