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语文实习教学设计《推敲》和《千锤百炼为一绿》.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454745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40.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五年级语文实习教学设计《推敲》和《千锤百炼为一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五年级语文实习教学设计《推敲》和《千锤百炼为一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五年级语文实习教学设计《推敲》和《千锤百炼为一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五年级语文实习教学设计《推敲》和《千锤百炼为一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五年级语文实习教学设计《推敲》和《千锤百炼为一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五年级语文实习教学设计《推敲》和《千锤百炼为一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五年级语文实习教学设计《推敲》和《千锤百炼为一绿》.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学五年级语文实习教学设计推敲和千锤百炼为一绿&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和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两篇拓展阅读课文. 是一篇词语典故,课文通过叙述唐代僧人贾岛与著名文学家韩愈”推敲”诗句的故事,告诉我们千古名句均是”推敲”而来.阅读时,让学生要注意体会语言的韵味;使用语言时,要注意”推敲”语言.通过本文的阅读,不仅让学生知道词语典故”推敲”的来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懂得语言要”推敲”的道理. 是一篇历史故事。讲述的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创作泊船瓜州诗时炼字炼意之事。告诉我们要想写出好的作品,必须反复揣摩语言,炼字炼意。阅读本课,可以引导学生结合阅读推敲课文,体会本

2、篇故事的含义,学习古人的创作之道。联系自己的写作生活,交流创作体会,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水平。课文重点描写王安石去京城做官,途经瓜洲,创作泊船瓜洲诗的过程。其中浓墨重笔于“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将诗人创作诗句时的心情、千锤百炼为一“绿”的过程,刻画得淋漓尽致。 与推敲相同,本文写作特点是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字里行间,充溢着作者与诗人相同的澎湃激情。 故事详写王安石创作“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略写创作整首诗的过程;详写诗人锤炼出“绿”前,用“到、过、入、满”四字的过程;略写后几个字乃至十几字的过程。本文与推敲内容所不同的是,课文在叙述故事后,解说了用“绿”字的“韵味”与“魅力”,便于学生理解

3、。而推敲则只讲述了用“敲”字的结果,原因留给人们思考。 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自觉地进行课前预习,如:查阅资料,熟读课文,作批注,写自学笔记;课堂上愿意提问,敢于提问,善于提问,对有价值的问题能够合作交流,深入理解;课后能够认真修改、整理、完善自学笔记,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设计作业,弥补不足,巩固提高。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必须深入文本,进入到文本的语言中去,进入到文本深处。教学要注重学习过程,渗透学习方法,扎根于语言文字,从关键词中提取最有价值的信息,使学生在阅读中展开丰富的想象,走进文本情境,获取真实感受。通过阅读课文,解决教学重点,体会古人炼字炼意的精神。在合作讨论

4、中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 2. 3. 4. 正确、流利地朗读两篇课文. 能说出两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了解事情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和用”绿”字的原因. 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学习王安石炼字炼意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和用”绿”字的原因.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精读 1. 现在请大家翻开书第38页,今天我们来学习和这两篇自读课文.好,大家先自己把读一遍,要求正确,流利,待会儿我们分角色朗读课文. 2. 找三个学生读旁白,一个学生读贾岛说的话,一个学生读韩愈说的话,全班一起读韩愈手下人说的话. 3. 谁来说

5、说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讲了件什么事? 4. 看这里,这就是书上两句诗的出处,齐读这首诗.(课件:贾岛的图,一首) 5. 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贾岛深夜拜访他的好朋友也是一个隐士,叫李凝,但是当时这个隐士不在家,所以贾岛做了这首诗.那么这首诗给大家什么感觉啊?(主要答出安静的意思) 6. 题目中的”幽”是什么意思?(幽静) 7. 一个”幽”字点出了全诗的意境,那”推”和”敲”相比,为什么”敲”比”推”好呢?大家做一做推的动作,再敲一敲,在声音上有什么不同? 8. 大家看上一句话,”鸟宿池边树”,当时是深夜,贾岛怎么知道有鸟在树上? 9. 所以用”敲”就更衬托出了整首诗的静,是动静结合,那么”敲”就更

6、有韵味. 再把这首诗读一遍. 二, 精读 1. 我们来看一看下一篇文章讲的又是一件什么事.我先问个小问题,这篇文章一共几小节?(7小节)我找7个人来读一读. 2. 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3. 大家先把背一遍.谁感受过江南的春风?给大家介绍介绍. 看大屏幕,”到”和”绿”比为什么不好?(显不出诗的韵味,太唐突)(课件:王安石的图,一首,其中”春风又到江南岸”) 那”过”和”绿”比又为什么不好?(已经过去了)(课件:把”到”换成”过”) 看第4小节,”入”又为什么不好?(江南的春风不凌厉)北京的沙尘暴可以说是”入侵”.(课件:把”过”换成”入”) 看第5小节,”满”字怎么又不成了?(春风到处都

7、是)(课件:把”入”换成”满”) 之后,王安石又换了十几个字,最后才确定了”绿”,为什么好?(用第6小节回答)(课件:把”满”换成”绿”) 5. 所以用”绿”字表现出了江南春风又快又自然的特点,这样显出了韵味.再把这首诗背一遍. 三, 小结,练习 1. 刚才我们学习了和这两篇文章,给了你什么启示? 这里,有两句话,大家念一下儿.(课件:文字非”推敲”不成名,语言非”锤炼”不精当)所以我们今后在习作中要对文章有一个”推敲”,”锤炼”的过程. 2. 把书翻开到40页,读这上面的词,一个两遍. 看大屏幕,这些词的意思,互相讨论一下儿,看有什么不懂的?(课件:锤炼刻苦钻研,反复琢磨使艺术等精练、纯熟。

8、推敲比喻斟酌字句。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琢磨加工使精美。切磋比喻互相商量研究,学习长处,纠正错误。) 教学反思: 由于是第一次上讲台面对45个五年级孩子讲课,心里真的很紧张,但是他们的积极配合,让我很好的迈出了我的第一步.第一次讲课在经验方面有很多欠缺,首先,在让学生读书的时候,我没有进行巡视,而只是在那里站着,由于紧张,手脚都有些僵了,这样对于学生读书时的行为没有给出一个及时的反馈;其次,让学生读书时没有给学生一个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分角色读一文时,应首先提出”文章主要内容”是什么的问题,在朗读时也先应提出这样的问题,读书不是为了读而读,而是让孩子带着问题去读,这样读书才有价

9、值;再次,对于学生的回答,我没能给出一个及时的答复,也可能是因为第一次上课的缘故,大脑有时会因紧张有些麻木,在讲一文时,一个学生说古时候小偷少,这就有些跑主题,我没能及时把他拉回来,在回答主要内容时,也没对每一个回答做出解释,致使有些答案太过简略;在讲解一文时,没让学生彻底弄明白”敲”为什么比”推”好,只是很生硬的一带而过,提了一个有些误导的问题,就是问”推”和”敲”声音有什么不同,导致学生脱离了诗境,只单纯去考虑声音的问题,这样,动静结合说出来的时候有些让学生觉得莫名其妙;最后,一文中描写贾岛如何费尽心思去进行文字的推敲这些语言没能把握住,所以,后面的一个提问,问启示的时候,一个学生答得有些

10、偏了,说”不能半途而废”,虽然也勉强可以,但毕竟文章不是要讲这个意思; 一文中,描写王安石炼字炼意的句子没有带学生去看,只是让他们自己去看,这样学生抓不住重点,只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想,也可能脱离主题. 另外,由于紧张,加上是第一次上课,忘记写板书了,也是因为自己在备课过程中忽略这个环节的因素,声音也比较小,有些孩子因为听不清我提的问题而不知道该干什么. 可喜的是给五(5)班的孩子留下了好印象,因为自己上课时的微笑,他们觉得很亲切,很活泼,也很自然. 的文章讲解得很清楚,让学生听得很明白,但对于这首诗是在事后才弄明白的,还特别花了一个晨检的时间给学生又讲解了一遍,这些都是我在今后备课中要注意的,备课要首先让自己把这篇课文吃透,弄深,因为孩子的想法稀奇古怪,不知道他们会问到什么,这一个跟经验挂钩,另一个就是自身对不仅是文章的挖掘,更是一种语文老师的素质,反应要快,而且嘴上要说得让学生理解,考试时不会出现错误. 第一次讲课让我有了站在讲台上的胆量和自信,尽管有很多不足,但我觉得这第一次我是成功的!谢谢孙XX老师和五(5)班的孩子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