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一屋不扫 ,何以扫天下 陈蕃是东汉时的名人,他少年是独居一室而庭院龌龊不堪。他父亲的朋友薛勤见状批评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他回答说:“大丈夫处事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当即针锋相对地反问,“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诚然,大的成功都是有微小的成功堆砌起来的,如果一个人连小事都做不好,那么何谈成大事、就大业? 古人有云,“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讲的就是细小事情的重要性,告诫我们要防微杜渐,用小的“智慧”来装饰大的“智慧”。 其实,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世界万物都遵循着一个规律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诚江海”。如果没有众多
2、细流的汇聚.,就没有滚滚东逝的长江;如果没日积月累的尘土,就没有巍峨挺拔的山峰;如果没有丰富的文学沉淀,就写不出文采飞扬的文章;如果 试问,一个连家都不爱的人,可能爱国吗?同样,一个连屋都扫不了的人,可能扫天下吗?唐代明君李世民在内蒙古同可汗联盟时,太子李承乾为了救自己的妹妹,甘愿违背圣命。李世民归来时,不但没有责备太子,反而对他的行为给予了高度的赞扬。因为李世民觉得一个人能爱家才能爱国,才会对社会有所裨益。 有一条缝没有处理好,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金字塔就可能消失;有一段块砖没有砌好,世界奇迹万里长城就可能成为遗憾。因此,对小事情的忽略就是对大成功的毁灭。 然而,我们要从小事情做起,并不是说我
3、们对任何小事情都要过分考虑,花费太多的时间,甚至因为一些不必要的细节而影响了真正的大事。这只是一种因小失大,固末伤本。这是我们就要懂得取舍,以大局为重。试想韩信如果拘泥小节,不受胯下之辱,哪有后来的一蕃伟大抱负;勾践如果拘泥小节,不卧薪尝胆,哪有后来灭吴反胜的勋绩 太史公曾曰,“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小事情的作用虽然是隐形的,但力量是巨大的。我们可以像陈蕃一样有远大的抱负,但决不能忽略这实现抱负所必需的扎实努力。须知,小的成功成就了大的成功。成功是日积月累的金字塔,而不是一蹴而就的空中楼阁。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读过这样一则小故事:东汉有一少年名叫陈蕃,独居一室而龌龊不堪。其父之友薛勤批评他
4、,问他为何不打扫干净来迎接宾客。他回答说:“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当即反驳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仔细一想,陈蕃之所以不扫屋,无非是不屑而致。胸怀大志,欲“扫除天下”固然可贵,然而一定要以不扫屋来作为“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的表现,我则未敢苟同。 凡事总是由小至大,正所谓集腋成裘,必须按一定的步骤程序去做。诗经大雅的思齐篇中也有“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之语,意思就是先给自己的妻子做榜样,推广到兄弟,再进一步治理好一家一国。试想,一个不愿扫屋的人,当他着手办一件大事时,他必然会忽视它的初始环节和基础步骤,因为这对于他来说也不过是扫屋之类。于是这事业便如同
5、一座没有打好地基的建筑一样,华而不实,连三四级地震也经不起,那可真是“岌岌乎殆哉”了。 这又使我想起许多老师曾经说过的学习基础问题。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往往重视钻研一些综合繁杂的大题,而不知不觉地放弃了基础知识的深入理解。事到如今,后悔也不能够挽回失去的时间,便只有从头巩固,印象却淡多了。我受这种思想的危害已不浅,因而对“扫屋”的理解也就越之深,越发觉得其重要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机遇只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这些都说明了没有平日的积累,纵然有最好的命运降临到他头上,他也只能手足无措地眼望它擦肩而过,那将是多么遗憾的事啊!所以我们必须先会“扫屋”,分清楚应先扫地还是先洒水,抑或是先拖地
6、板;这样,在“扫天下”时,你才会知道哪些是应该马上解决的,哪些事可以暂缓,甚至放弃。 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堪称欲扫天下而先扫一屋的代表,他从小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伟目标。在他的青少年时代,学习成绩是一流的,社会活动是广泛的。他办过报纸,写过文章,做过洋洋万言的演讲,有过人的口才与机敏,这些对于他日后出任总理时的雄才大略不能不说有相当大的影响。假若他没有当年脚踏实地的“扫地”工作,那么,当他面对一个6亿人口的泱泱大国,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局势,面对那些突如其来的天灾人祸,他能够当好日理万机的国家总理吗? 这说明周总理“扫天下”的光辉革命业绩与他早年的“扫屋”工作是分不开的。 “扫屋”与
7、“扫天下”一脉相承,殊不知屋也是天下的一部分,“扫天下”又怎么能排斥“扫一屋”呢? 先扫一屋,再扫天下 东汉时有一少年叫陈蕃,独居一室而室内龌龊不堪,他父亲的朋友薛勤见状批评说:“孺子何不洒扫以等宾客?”他回答说:“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薛勤立即针锋相对问:“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我认为薛勤批评得十分正确。如果连小事都无法处理好,那何以有能力去管理天下大事呢? 眼前的小事看不见,不去做,没有锻炼其自身的理事能力,就算大事出现在眼前,没有能力去解决,也只能是“望洋兴叹”,甚至手足无措而至使大事失败,而影响整个大局的兴衰! 大家应该知道美国的汽车大亨福特在刚踏上社会时去应聘,经理谁
8、都没选中独看中了福特。福特感到困惑不解,因为他什么也还没有回答。经理笑着说:“你进门时捡起了地上的废纸,你是唯一一个捡起它扔进纸筒,也是唯一一个被聘的,因为那也是一道考题。我相信一个能看见小事的人一定也能看见大事,但一个只能看见大事的人未必能看见小事,而我们需要的是前者,不是后者。”果然,日后福特大有作为,前途一片光明。 由此可见,小事和大事有着如此密不可分的关系!福特会捡起废纸不是偶然的,而是平时一点一滴积累的好习惯,只有平时做好小事的人,为自己打好了基础,才能有良好的素质。一个人不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就想去做大事,那又怎么可能呢? 况且,“小事”就“小”吗?任何一件大事都是由许多件“小事”拼
9、凑而成的!如果对这些“小事”不屑一顾,必将影响整个“大事”,许多事例都可以告诉我们小事是如此重要,因为一个小数点的错误,航天器的失事还不多吗?这些事例无一不告诉我们,小事是如此的重要!财产,生命有时就在一件小事的失败而转瞬即逝!我们还能认为“小事”可以忽略吗?很明显的答案:不可以! 当今社会,竞争如此激烈,各种单位招聘人才都提出了一个要求就是要有工作经验,一个没有工作经验的人就算是大学生,招聘人员也要考虑。经验哪里来,就是从各种小事中获得的,就算你被录用了,一件大事,单位领导人会放心把它交给一个连小事都没做过的人手里吗?所以那些希望自己将来能干一番大事的人,那就从身边开始,从小事做起,点滴积累
10、,成功的希望才能伴随着你!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每一个有宏伟志向的青少年都记住这句话,先“扫一屋”再“扫天下”吧! “扫天下”与“扫一屋”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东汉末年薛勤批评陈蕃的这句话,经历了近两千年历史风雨的吹打,至今仍魅力不减,给众多渴望建立“扫天下”之伟业的人们以有益的启示。 有远大理想才能成就大业,这道理人人都懂;但如何去成就大业,却未必人人清楚。有的人一头扎进“扫天下”的憧憬中,做着纵横驰骋、威风八面的白日大梦,就是不肯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做一些具体的事情,搞一些具体的工作。他们忽略了一个最基本的道理:欲成就大事应先从做好小事开始。 认真做小事的过程,也就是养成良好生活
11、与工作习惯的过程;而良好的生活与工作习惯,是成就大事必备的素质。“小事”包括生活琐事,也包括具体而微的工作。一个人如果自小就养成了自己事自己做的好习惯,生活就会井然有序,做事就会条理分明;一个人如果能做好具体琐碎的工作,也就具备了细心、耐心、周密等素质。而这些无疑会成为你将来做大事时运筹、决策、宏观调控等方面的坚实基础。所以,一个真正能成就大事的人,是不会拒绝做小事的。用“扫天下”作为自己拒绝“扫一屋”的借口,这样的人实在太幼稚太可笑了,他们的“不屑”让自己失去了很好的“规划”自己的机会。 认真做小事的过程,还是积累经验、提高处理问题能力的过程;而经验与能力同样是成就大事必不可少的素质。小事虽
12、小,但要真正做好,做得精而又精、完美无缺,没有相关的实践,没有在实践中的揣摩与摸索,是很难实现的。所以,不光要做小事,还要很“敬业”地去做,这样就能够逐渐积累相关的工作(包括处理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经验,具备处理相关问题的能力。如此,一旦得到“扫天下”的机会,才可能应对自如,潇潇洒洒,胜算的几率才会大大提高。套用葛郎台的话,做这样的“小事”,真是个很划得来的“交易”。 其实很多有识之士早就这样做了。国外一些大企业主的孩子,常常在大学毕业后到别的公司从最底层的职员做起。他们也许不曾听说过“扫一屋”与“扫天下”的故事,但他们却深谙其中的道理。相比而言,我们生活中的某些“胸怀大志”者是否有些太见识短浅了呢?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如果你真的想做一个“扫天下”者,就请你放下空想,先实实在在地“扫”好你的那个“一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