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及解决的措施和做法.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219886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9.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及解决的措施和做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及解决的措施和做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及解决的措施和做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及解决的措施和做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及解决的措施和做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及解决的措施和做法.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及解决的措施和做法中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及解决的措施和做法 逆反心理,又称逆向心理或对抗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我们在教学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教师和家长抱怨现在的学生不听话,往往对教师和家长采取一种强烈的对抗态度。这种现象在处于初中学生表现得尤为明显,其强烈的逆反性、对抗性对学生的心理发育、日常学习和生活都是有害的,如果任其发展,将有可能造成学生的心理缺陷,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将来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因此,认清逆反心理的实质,帮助学生克服逆反心理,对教师、家长、社会各方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中学生逆反心理产

2、生的原因: 一是由于中学生所处的特定年龄阶段。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生理的成熟和心理发展的不平衡、不同步能引发很多的矛盾。他们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成人感”强烈地显露出来,认为自己已经是“大人”了,处处要体现自己的存在,并且渴望得到教师、家长的尊重和理解。一旦这种渴望得不到满足,便会产生抵触情绪,看问题容易偏激、极端,这种“自负型”逆反心理可以说是中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内因。 二是由于家长没有掌握有效的教育引导方法。很多家长对孩子百般溺爱,事无巨细,越俎代庖。这样的学生生活能力差,唯我独尊,听不得批评和劝告,易形成自负型逆反心理;不少家长对孩子期望值过高,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导致子女过重心理压力

3、,容易产生“受挫型”逆反心理;还有的家长对孩子漠不关心,放任自流,孩子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和爱护,往往对学习和生活缺乏信心,容易形成“失落型”逆反心理。 三是由于老师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恰当。个别老师不注意提1 高自己的教学艺术,对学生缺乏吸引力;另外,教学方法单一、呆板,忽略学生个性,造成学生“厌学型”逆反心理。也有个别教师不理解不尊重学生,对学生能力、成绩不能给以客观评价。因此,学校教育的某些失误也是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重要因素。 中学生逆反心理解决的措施: 一要尊重学生心理生理发育规律,了解学生个性成长特点。青春期学生可塑性极强,自立自主的欲望又特别强烈,老师和家长对待他们要象对待朋友一样,

4、决不可采取高高在上的姿态。那种把老师和学生看成“教育者”与“被教育者”、把家长和孩子看成“服从”与“被服从者”的观点非常不利于对学生的教育和心理疏导。老师和家长对孩子要严禁使用命令,那种认为命令孩子服从是天经地仪的想法是错误的。老师和家长对孩子的事不要随意发表评论,尤其不要使用“讨厌”“你真笨”“不能这样”这些打击孩子积极性的语言,而要采取一种积极聆听的姿态,培养孩子独立分析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培养孩子的自信。 二要重视家庭教育,讲究教育艺术。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家庭和社会的不良影响是诱发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一个重要原因。家长也要不断学习,要了解学生特殊发育阶段的心理特征,勤关注,多关心,常沟通

5、,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子女,平等对待子女,恰当地给子女以自主权,并给以指导。学校要利用家长会、电话或书信的方式与家长及时沟通,向家长介绍青春期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和教育方法,防止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之间出现偏差,以巩固家庭和学校的教育效果。 中学生逆反心理解决的做法。 1、全面评价学生,努力尊重学生 自尊和受人尊重是生存的一种基本需要。每个学生都有优点和长 2 处,只有教师关注这些优点和长处时,学生才会产生上进心。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在全面充分肯定他们优点的同时,恳切地提出希望,使他们看到自己的潜力,这样会使他们进步得更快。当我们教师努力挖掘出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点燃了学生的心灵之火

6、时,学生的逆反心理就会烟消云散,就会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学习。 加强感情投入,融洽师生关系 对于生理、心理均不成熟的青少年来说,在其行为意向和决策中,受感情因素影响很大,它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好感与否,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行为。有经验的教育工作者们都有体会,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很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喜欢某个老师的结果。如果我们教育者在感情上与受教育者多些相容、多些亲近,站在学生的立场去处理问题,这样就会缩短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引起师生情感上的共鸣,有利于控制学生的逆反心理。 采用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 首先,教育者要不断地完善自我,以自我品德与人格来触动感化学生,真挚关爱学生,促进学生心理和思想的有

7、效转变。其次,要认真研究逆反心理的特点,激励学生的上进心,爱护其自尊心,满足其合理的需求,诱导其行为,消除其逆反心理。再次,针对这类青少年学生不同的性格、气质,采取多层次多角度的教育方法,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思想教育和实践锻炼,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严格要求与关怀体贴结合起来,有的放矢地进行正确的教育。 重视心理辅导,努力控制逆反心理 学生之所以产生逆反心理,主要是因为学生的认知与情感或者是认知与意向发生矛盾。“心病还得心药治”,为此,教师要加强对有逆反心理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解决他们的心理症结。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培养他们进行自我调节的能力,使他们 3 学会正确归因和简易的自我疏导方法。如让学生用心理换位法理解他人的心情,减少对他人的责难和埋怨;用自我激励法来振奋精神,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并教会学生对别人正确认识,公正评价,使学生既会自我调控,又善于自我解脱,自我振奋,从而发挥其主体能动作用,避免产生消极逆反心理。 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具有相对复杂的原因,疏导、纠正这种心理要臵于社会之中,与时代的发展变化联系起来,加以分析研究。应强调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的综合防治,引导他们热爱社会、热爱生活。鼓励他们正确对待社会、自己与逆境。改变学校、社会与家长不正确的教育方法,做好相互沟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自尊、自强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