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全套备课教案.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234549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7.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全套备课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全套备课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全套备课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全套备课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全套备课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全套备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全套备课教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全套备课教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全套备课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爱祖国、爱家乡” 这一专题进行安排,主要由日月潭葡萄沟难忘的泼水节北京亮起来了和语文园地三组成。风景如画的日月潭、瓜果飘香的吐鲁番、繁华热闹的北京城和风情淳朴的泼水节都从不同侧面展示了祖国山河的辽阔、壮美。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与生活链接,通过在地图上查找四篇课文介绍的地方,创设游览情境,引导学生反复读文,自主感悟,领略不同的民族风情。同时还要挖掘教材中潜在的资源优势,引导学生走出教室,通过观察、访问、调查等探究活动,了解家乡,赞美家乡,增强参与社会实践的综合能力。 日月潭结构清晰,景美情浓,课前教师

2、布置学生继续查找相关图片,课中利用多媒体课件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美文美读,丰富内心体验,提高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逐步提升人文素养。 葡萄沟是一篇充满浓郁风土人情的游记式文章,文章图文并茂,语言生动优美。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低年级学生实际,挖掘情感因素,采用演示、画图、演读、导游等方式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自主赏析,在各种语文活动中提升审美情趣,受到情感熏陶。 难忘的泼水节一文紧扣“难忘”二字展开,突出“景难忘”“人难忘” “情难忘”。表达了周总理和人民群众心连心的深厚情谊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 FFKJ.Net。有感情地朗读是本课教学重点,教学中要让学生多层次、多种形式反复地读课文,从而感受到周总理

3、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时的热烈场面和人们的兴奋心情。 二、教学目标: 1、认识56个生字;认识并会写48个生字。 2、通过看地图让学生感受祖国之辽阔,了解我们国家的各个地方和少数民族的分布情况。 3、让学生了解本单元的四篇课文日月潭、葡萄沟、难忘的泼水节、北京亮起来了的地理位置。 4、激发学生认识家乡的渴望和赞美家乡的情感。 教学准备:图片 三、教学重点、难点 : 重点:学会生字,积累词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语言 难点: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强烈情感,感悟总理和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感受北京发生的巨大变化,从而赞美首都。 四、教学时间: 教学本组教材用12课时 9、日月潭

4、 一、 教学目标: 1、 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 有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二、 教学重点、难点: 1、 认读、会写本课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三、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四、 教学课时 2课时 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1、 出示地图,观察台湾,介绍台湾。 台湾:是我国东南海峡上的一颗明珠,它属亚热带气候,风光秀丽,物产丰富。 风景区:阿里山、日月潭 2、 教师出示日月潭风光图 3、 导入:让我们一起走进台湾,看看我国宝岛的风光,今天我们

5、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台湾美丽风光的课文。 二、 听课文录音,初步感受日月潭的美 三、 学生自由读课文,圈出本课的生字 四、 学习生字 1、 出示生字,学生自由拼读。 2、 个别学生领读 3、 交流识字方法 4、 再出示生字卡片测读 5、 认读词语 6、 认读带有生字、词的句子 五、 指导书写生字 1、 出示生字,学生认读,要求读准字音,口头组词 2、 分析字形结构及注意笔画,如: 隐:左窄又宽,“急”中间的横不要超出右边的折笔 茂:关键是下边的部件,斜钩要有力度,右上的点不可漏掉,中间不能加点。 展:竖提左边不要多写一撇 省:第一笔是竖,不是竖钩。 3、 教师范写 4、 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5、

6、评议 新 课标 第一网 六、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1、 认读上节课学过的生字 2、 认读课后“读读记记“的词语 3、 导入: 日月潭可真美啊!为了表现日月潭的美,作者精心挑选了一大批的绝妙好词。请赶快把他们找出来欣赏吧! 二、 学习课文 1、 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日月潭地处哪里? 、日月潭的形状怎么样? 、清晨、中午和雨中的日月潭有多美呢? 2、小组合作探究、交流 3、抓重点词、句品读课文 、日月潭的位置:台中附近的高山上。 “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 、日月潭名字的由来 “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

7、月潭。” 、日月潭的景色 1)、“清晨,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天边的晨星和山上的点点灯光,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 2)、“中午,太阳高照,整个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围的建筑,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要是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高像披上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 三、 美读升华,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四、 总结 美丽的台湾风光无限,让我们一起期盼它早日回归祖国,到那时,我们一起去日月潭游玩,好吗? 板书设计: 9、日月潭 清晨 隐隐约约 日月潭 中午 清晰可见 风光秀丽 雨中 一片朦胧 10、葡萄沟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8、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 3、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人民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 2、让学生知道葡萄沟好在什么地方,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让学生理解葡萄的特点及葡萄干的制作方法,并读好长句。 三、教学准备: 1、课件 2、生字卡片 四、教学课时: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1、 大家一起唱娃哈哈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歌,相信同学一定会喜欢的,先听听音乐,想象这是什么地方的歌曲。大家可以拍手也可以随音乐做动作。 师:这是什么地方的歌曲呢? 2、导入新课 师:对,今天我们随着歌曲走进新疆,看看新疆是个怎么样的地方。让我们一齐来读一读吧

9、。 二、 自读课文,了解大致内容,学习生字。 1、课文里有一句话是夸葡萄沟的,我们快听一听课文录音,用“ ” 把它找出来。 2、谁来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找得真准,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3、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圈出生字。 4、学习生字 、出示生字,学生自由认读 、个别学生领读 、讲认读注意点: fn 读好“f 、h”音:番 l 读好“n、l”音:鲁 jin 读准后鼻音:疆 注意“wi维”不可读成“shu谁” (4)、开火车认读生字 、带生字词语认读生字 、带生字的句子读一读 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四、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卡片测读 2、组词 3、讲识记方法 、形近字识记法 、加字法 、减字法

10、 4、教师范写 5、学生书写,老师巡视 6、互评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1、 认读生字词 2、 全班齐读课文 二、 学习课文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葡萄沟一课,葡萄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觉得葡萄沟是怎么样? 师:看来,同学们也挺喜欢葡萄沟的,那我们也赶紧来学一学课文。 1、 出示课文最后一段,质疑:为什么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2、 带着问题自读课文,把关键的词句做上记号 3、 小组交流 4、 全班交流,老师适时点拨,并知道朗读。 、学习第1自然段 出示句子“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蜜桃、沙果,到了九十月份,人们最喜爱的葡萄成熟了。” 引导学生从划线词中体会,葡萄沟不仅水果品种多,而且

11、从五月到十月都有水果,所以说真是个好地方。 指名读,读出喜爱之情。 、学习第2自然段 1)、“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八方展开,就像搭起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引导学生从划线词中体会,葡萄沟种的葡萄多,而且长势好,景色十分美丽。 出示课件,让学生从直观上感受“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指导朗读,读出景色之美。 2)、“到了秋天,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引导学生从“一大串一大串”体会葡萄不仅多,而且丰硕,从葡萄的颜色多体会葡萄的品种多。结合句子理解“五光十色”的意思,并给它找近义词。 出示课件动画,指导朗读,读出葡萄的多与美。 3)、“要是这

12、时候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引导学生从划线词中体会维吾尔族老乡的热情好客。 小结:葡萄沟不仅葡萄多,景色美,而且那里的老乡又是那么热情好客,我们不禁要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学习第3自然段 1)、“这里生产的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非常有名。” 从划线词中体会葡萄沟的葡萄干有名,所以是个好地方。 2)、学生再读第3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说葡萄干是怎么制成的。 小组内说指名说 3)、指名朗读这一自然段。 三、回归整体,总结课文 1、为什么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3、 向同学介绍你自己家乡的特产或一处风景。 板书设计: 10、葡萄沟 葡萄 五光十色

13、 葡萄沟 老乡 热情好客 葡萄干 色鲜味甜 教学反思: 11、难忘的泼水节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教学重点 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他们之间心连心的深情厚谊。 课前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傣族、泼水节、周总理的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出示挂图,揭示课题。 一 、交流资料,揭示课题 1、学生交流自己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 2、出示挂图,

14、揭示课题。 你们看,我们的国家总理竟然来到了傣族人民中间,和他们一起欢度泼水节。谁能说说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是啊,从周总理和人民欢乐的笑脸上,让我们感受到这是一个多么幸福、难忘的泼水节啊! 二、初读感知,学习生字 1师范读课文,生初步感受泼水节的难忘。 2学生轻声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把生字多读几遍。 3识字。 小组合作检查生字读音:借助字卡,生字条等。 交流识字方法。小组内说说自己是怎样认字的,然后全班推荐好的识字方法。 游戏检查识字。夺红旗抢摘“丰收果”把词语写在“车票”上,读对了才能“上车旅游”参加泼水节。 4检查读课文情况:要求读准字音,语句读得通顺。指名读,挑战读,分组读,自愿展

15、示读。 三、再读课文,交流思考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为什么不用“火红”? 2学习第二自然段,思考:为什么傣族人民听说周总理要来,感到特别高兴? 3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画出相关词语,理解当时人民的心情。 4指导朗读:最后一句“周总理来了!”感情要充沛,声音要自然,语气、语调可根据自己的理解体现出个性。前几句要做好声音和感情铺垫。 四、指导写字 1、学生边读边观察生字字形及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 2、交流自己的发现,教师重点指导并范写“凤凰”一词。 3、学生对照田字格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4、写字展评。 五、再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1、学生再读课文,力争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16、。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六、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认识了哪些 生字宝宝呢?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抓重点词句品读,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怎样过泼水节的,体会总理和人民心连心。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并组词。 2、指名分自然段轮读课文,并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体会感悟 1设疑:周总理是怎样跟傣族人民欢度节日的? 2小组合作学习第四第五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3交流。学生先说哪句就感悟哪一句。 句子1: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的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说说表示颜色的词。 “笑

17、容满面”说明什么? 这时的周总理会对人们说些什么? 句子2: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周总理跟人们一起敲鼓跳舞说明了什么? 句子3: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周总理怎样泼水?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说一说。 傣族人民怎样泼水?向周总理祝福什么?说一说。 练习句式“一手一手”“一边一边”。 交际互动。教师演总理,学生当人们,互相祝福,互动。 课件演示泼水的场面。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4学习第68自然段。 师:多么让人激动的场面啊! 谁能把作者

18、的心情用声音表达出来! 学生自由读个人展示挑战读齐读 三、升华 1周总理和人们为什么那么开心? 2为什么XX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 再一次深情地读一读全文。 四、课堂小结 1、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语句展示读给大家听。 2、假如周总理来到我们中间,你会对他说什么? 3、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的节日呢? 五、板书 11、难忘的泼水节 傣族人民 爱 周总理 赶来、撒满、驶过 身穿 头上 接过 升上 欢呼 敲着 踩着 跳舞 一边一边 一手一手 幸福 难忘 教学反思: 12 北京亮起来了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1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受首都北京夜晚的美丽景

19、色。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激发学生对祖国首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读本课1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能力。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具准备: 生字卡、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谈话导入:小朋友们,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它是一座闻名世界的古都,也是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现在让我们一同欣赏北京的风光。 2、观看课件:直观感受北京风光的美,从而让学生进入优美的情境,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巧妙地引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听录音读课文,思考:北京的夜晚是怎样的?找有关的词语表达。 2、 让学生看课件, 师

20、点击鼠标,感受长安街;天安门城楼;环形路上的立交桥;王府井、西单商业街;故宫、角楼的夜景。 3、 自由读课文,找出生字,标出自然段序号。 4、 交流情况。 三、师生互动,识记生字: 1 、出示生字 2、自由拼读 3、讲读生字方法 4、出示生字带有的句子读一读。 四、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五、书写生字 1、出示生字测读 2、讲记字方法 形近字记忆法 夺奇 雄谁 熟字加偏旁部首法 “分”加“提手旁”是“扮” “乐”加上“火”是“烁” 3、重点分析、识记以下的生字 夺:注意上面的撇和捺要写得舒展开些。 扮:左边是分字、撇低捺高 辉:左边是光字旁、竖弯钩要改写成竖提 雄:注意右边是四横 六、作业 抄写

21、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 复习旧课 1、 复习上节课学过的生字 2、 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读一读 二、 学习课文 学习第一自然段 1、想一想:北京夜晚的特点是什么?把北京想象成什么?边听边在课文中画一画。 2、理解“夜幕降临”的意思 学习第二自然段 1、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2、 课文介绍了哪些地方的夜景?结合学生的回答,让他们看看有关的画面。) 3、多么美的夜景啊!我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读 4、理解:“华灯高照、川流不息、灯光闪烁、金碧辉煌、光彩夺目、轮廓”等词的意思。 “长安街华灯高照,川流不息的汽车,灯光闪烁,像银河从天而降。”(结合图片认一认华灯,川流不息说明这里的车很多,多得像水流

22、不断,每辆汽车的车灯都亮着,灯光一闪一闪的,从高处看,就像天空中无数星星构成的银河。) 5、指导朗读,读出长安街的美 学习第三至五自然段 1、第三自然段,观看立交桥的夜景 环形路上,一座座立交桥犹如道道彩虹。 理解词语:犹如 装点 齐读这一段 2、学习第四段 指名读 理解:焕然一新、绚丽多彩、五光十色、繁华、不夜城 “把繁华的大街变成了比白天更美的不夜城” 3、学习第五自然段 了解古老的故宫有多年轻呢? 理解:倒映、银光闪闪 小组练习有语气的朗读。 指名读读:你喜欢北京哪里的夜景,请读一读。 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有感情朗读全文,试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四、总结 这篇课文描写了北京的夜景,华灯

23、高照、川流不息的东西长安街;金碧辉煌的天安门城楼;环形路上的立交桥;繁华的王府井、西单商业街;古老的故宫、美丽的角楼,运用优美的文字从不同方面介绍了我国首都北京那五光十色、灿烂迷人的夜景,展示了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自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表达了作者对首都北京的热爱、赞美之情。作为首都的小公民我们要用双手去建设北京,描绘北京,使首都的夜景更辉煌,更亮丽。 五、拓展思维 今天看到了改革开放给我们祖国带来的巨大变化。 我想对祖国说:。 我想对全世界各地的朋友说:。 六、作业 1、有感情地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板书设计: 长安街 北京亮起来了 环形路 亮

24、王府井 西单 美 故宫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三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发现词语形式和意思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9个生字,自主发现汉字的反义关系;搭配词语,积累词语、古诗词,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2了解家乡有哪些风景名胜、物产以及家乡近的来有哪些变化,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爱家乡的感情。 3通过展示台及宽带网提高学生课外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 重点:识字、积累词语 难点:夸家乡、写家乡 课时准备: 课件、学生收集的资料 课时安排: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自读探究。请学生先读读几组词语,再读读学习伙伴的话,看看自己发现了什么。 2、小组

25、交流发现。 3、汇报学习情况。 学生进行学习汇报,教师根据学生回答,使学生明确:每组的两个词中均含有相同的两个字,第二个词是在前一个词的基础上加了一个字,两个词意思不同。左边一栏的每一组词,前一个表示活动,后一个表示完成活动所要使用的工具;右边一栏的每一组词,前一个表示物品,后一个表示场所。 4、知识拓展。教师引导学生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词语。 5、师小结: 左边一栏的每一组词,前一个表示活动,后一个表示完成活动所需使用的工具;右边一栏的每一组词,前一个表示物品,后一个表示场所。 6、拓展练习:填一填。 游泳 火车 洗衣 服装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 游戏激趣:走出“小小观察台”,我们

26、又来到“字词游戏宫”。 小组合作学习,借助拼音,读读不认识的字,仔细观察每组里两个字之间有什么关系 运用自己发现的规律,交流识字方法 采取多种游戏方式,说反义词。 去掉两个词之间的破折号,看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发现规律后,再两字连词语,熟记反义词语,并适当运用。 启发学生用不同方法识记9个字。 2我会填 我们积累了那么多优美的词语,你会给它们找个朋友吗? 回忆所学课文,小组内交流,找出可以搭配的词语。 全班交流,启发学生说说可以填什么词语,鼓励大家发表不同意见。 选择自己喜欢的短语说一句或几句话。 3我会读新 课标 第一 网 我们再到“古诗词王国”去欣赏古诗,看谁读得好,记得快。 学生借助拼音自

27、读诗歌。 练习给诗配画,你觉得该画什么。 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对读或表演读,要读出感情。 欣赏民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家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是我们成长的摇篮。这节课,就让我们来夸夸自己的家乡。 二、完成口语交际的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本P56的口语交际。 2、教教师明确要求: 、可以夸家乡迷人的风光 、可以夸家乡丰富的物产 、可以夸家乡的变化 、可以讲家乡的未来 3、小组讨论交流 展示并向同学介绍自己收集到的有关家乡的资料,同学间互相介绍资料内容和获取经过。 4、充分“对话”,夸家乡。 、小组合作或派代表向全班介绍自己的家乡,其他组可向介绍的同学提

28、问或作补充说明。 、模拟“小记者”采访,如:你的家乡在哪里?有什么值得夸一夸的地方?你希望未来的家乡是怎么样的? 5、写一写 把自己刚刚说的内容,整理好后,组成一段夸家乡的话写下来。 第三课时 教学展示台 一、接龙游戏 1、 看、说 2、 小结:词语接龙的特点是利用前一个词最后一个字,作为下一个词开头的第一个字。依次类推。 3、 如:祖国国家家园园长长大大家 再选词语接龙,口头说说 光明明天( ) 了解 园地 、让学生互相交流,看谁说得多 二、展示收集的图片 、老师先展示自己收集的图片 、学生展示 、讲一讲变化 第四课时 一、 导入 1、听歌曲爱我中华 2、导入: 我国地大物博,也是一个多民族

29、的国家。就像歌曲里唱到的一样:“五十六个民族,五六朵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我国的各族人民。 二、教学“宽带网”的内容。 1、投影展示部分民族图片,创设情景,导入:你知道画面上的人是哪个民族的吗?你是根据什么知道的? 2、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展示自己找到的资料,说一说自己知道的民族的生活习惯,并说说是怎样了解到的。 3、各小组向全班交流汇报。 4、出示“中国地图”,找一找你所在的省、市。 5、从地图上找到四个直辖市和两个特别行政区。 6、同桌互相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个省在什么地方? 7、再次欣赏爱我中华歌曲,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交流,你又获得了哪些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