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及反思.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237729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56.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及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及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及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及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及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及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及反思.docx(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及反思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第1课时 分数的意义 四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教材第4546页内容 在三年级上册学生已经对分数有了初步的了解,教材首先从历史的角度,从现实生活中等分量的需要出发,通过测量和分物或计算,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分数的现实来源,引入了分数,使学生感悟到分数是适1应客观需要而产生的。教材通过举例说明4的含义,引出分数概念的描述,并强调了单位“1”的含义,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分数单位的概念,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各部分的名称,本节课同学们开始学习分数的产生和意义,对于分数产生的原因学生很容易理解。而分数的意义表示的是部分

2、与整体的关系,要加强学生对单位“1”的理解。还可以用身边的事物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 2理解分数、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 重点:了解分数的产生原因,理解分数的意义。 难点:单位“1”的理解。 多媒体课件 师:同学们在三年级上册已经对分数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其实关于分数的知识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学习有关分数的知识。(板书课题:分数的意义) 1分数是怎样产生的 (1)设疑 把6个桃子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个?(3个) 把1个桃子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1少?(每人分得这个桃子的3) 指定1名学生用1米长的直尺量一量黑板的长度

3、。(比3米长,比4米短) (2)小结:像上面这样,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在进行分物或测量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分数来表示。 2分数的意义 (1)我们已经学过分数的初步认识,你能举例说明14的含义吗?(点名回答,集体订正) (2)课件出示教材第46页的插图,说一说,每个1图下面的4分别是 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了几份?表示这样的几份?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逐步归纳讲解: 把一个图形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这样1的1份是4。 把4根香蕉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根1是这把香蕉总根数的4。 把一盘面包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1是这盘面包的4。 (3)概括分数

4、的意义: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是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3单位“1”: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我们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4分数单位 (1)自然数的单位是几?7里面有几个1?26呢? (2)分数单位的概念: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3(3)4的分数单位是什么?它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31位?(4的分数单位是4,有3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1完成教材第46页“做一做”。(指定四名学生回答,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47页第1、2、3题。(其中第1题提醒学生,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分母就是几

5、,涂色的有几份,分子就是几)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同桌之间说一说。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1.分数的产生 生活的需要产生了分数 2.分数的意义 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错误! 课后反思:让学生通过充分的自主活动经历分数产生的过程,从大量的具体实例中整体感知分数的意义,形成分数的概念,在教学时,注意将概念从具体到抽象,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分数概念,建立数感。 第2课时 分数与除法 教材第49页例1、例2 分数与除法是在学生掌握了分数的意义,理解了单位“1”的广泛意义及平均分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呈现了例1和例2两种分法,使

6、学生初步知道两个整数相除,只要除数不为0,都可以用分数来a表示。分数和除法的关系可以用字母表示为abb(b0)。本节课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更突出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使学生感觉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过分数与除法的相关知识,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分数的意义,理解了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教学的,因此,学生比较容易理解接受。 1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2在探索分数与除法关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 重点: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难点: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口算卡片、多媒体课件、图片 1口答。(点名口答) 3(1)

7、5表示什么意思?它的分数单位是什么?它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呢? (2)把一根铁丝平均截成3段,每段的长度是这根铁丝的几分之几? (3)(出示口算卡)计算下面各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78 69 89 47 学生计算后,会发现有的算式除不尽。当学生提出商能否用近似数(或小数)表示时,教师要求商不能用小数表示。 2引入:应该怎样表示这种算式的计算结果呢?今天我们学习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你们很快就会说出得数。(板书课题:分数与除法) 1教学例1 课件出示主题情境图及题目:把1个蛋糕平均分给3人,每人分得多少个? (1)请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2)教师指名让学生把讨论的结果告诉大家,教师归

8、纳复述如下: 解答这道题的列式是13。从分数的意义上理解13,就是把1个蛋糕看成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1成3份,表示这样1份的数,可以用分数3来表示,111个3就是3个。 (3) 1师:从右图中可以看出13和3都表示把1个蛋糕平均分给3人,每个人分得的个数,它们之间是相等1关系。板书:133(个) 2教学例2 课件出示例2的情境图和要求的问题:把3个月饼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多少个? 思考:此题求每人分得多少个,要算34得多少。 (1)34的计算结果用分数表示是多少?请同学们用准备好的圆片分一分。 (2)通过演示,发现学生可能有两种分法。 方法一:可以一个一个地,先把每个月饼平均分11

9、成4份,每个得到4个4,3个月饼共得到12个4,平13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3个4,合在一起是4个月饼。 方法二:可以把3个月饼叠在一起,再平均分成34份,拿出其中的一份,拼在一起就得到4个月饼,所3以每人分得4个。 3(3)板书结论:344(个) 3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1)请学生观察算式: 13133(个) 344(个) 讨论:除法和分数有怎样的关系? 学生小组交流讨论。 (2)学生充分讨论后,老师引导学生归纳得出:可以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的商,用除数作分母,被除数作分子,除号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数线。 分数和除法的关系用文字表示: 被除数被除数除数 除数a用字母表示:a(被除数 )b(除数

10、)b(b0) (3)小结:分数是一个数,除法是一种运算,所以确切地说,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数的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因为除数不能为0,所以分数中的分母不能为0。 1完成教材第50页“做一做”第1题。 2完成教材第51页第14题。(引导学生利用分数和除法关系思考,点名三位同学板演,集体订正) 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分数与除法 1例1:133(个) 3例2:344(个)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被除数被除数除数 除数aabb(b0) 课后反思:这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难点是用除法意义理解分数意义,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来表示两数相

11、除的商,能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1.在引入课题之前,先复习旧知,为探索新知做了很好的铺垫。2.在学生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时,能够借助直观形象的实物图,通过动手操作,演示等方法,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3.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思考,适当的说明引导。 第3课时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教材第50页例3 教材在说明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后,安排例3教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问题,使学生了解到这类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教材以“养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为例来教学,通过学生对话的方式给出解答思路,先由分数的意义说明,求养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用分数表示,然后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

12、系,得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可以用除法计算。 五年级学生的学习动力往往被学习兴趣所左右,因此在教学的重要环节中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出发点。本节课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更突出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以学生对话的方式解决问题,并调动学生学习数学、探讨数学知识的欲望。 1理解和掌握用除法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问题。 2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重点:理解和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方法。 难点: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多媒体课件 师:在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会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分数的有关知识,也就是求一个

13、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几倍的问题。(板书课题) 1教学例3 (1)课件出示例3的条件和要求的问题:小新家养鹅7只,养鸭10只,养鸡20只。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鸡的只数是鸭的多少倍? (2)教师设疑:求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就是求什么?我们应该怎样解决?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汇报讨论结果,教师作适当补充并讲解: 求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就是求7只鹅是10只鸭的几分之几。 求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可以把鸭的只数10只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10份,每份1只。117只是整体的10,7只就是整体的10。 我们还可以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想:一个分7数,分子相当于被除数,分母相当于

14、除数,所以10就相当于710。所以求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可以用除法计算。 同样的推理,求鸡的只数是鸭的多少倍,也可以用除法计算。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我们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问题,就可以直接用除法计算。 2对应练习 完成教材第50页“做一做”第2题。(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反馈,反馈时,让学生说说思考的过程。) 1完成教材第51页第5、6题。 2完成教材第52页第912题。 今天的学习对你有什么影响?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7例3:71010 20102 课后反思:我认为,本节课学生最大的困难就是如何正确寻找单位“1”,所以在教学中我充分

15、安排,让全班的学生动起来,让学生自己说话,学生积极性高,在收获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第4课时 真分数和假分数(1) 教材第53页例1和例2 教材通过例题,先要求学生用涂色表示分数,分别抽象出每一类中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的关系(本质特性),再概括出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概念,然后通过练习,加深对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和特征的理解。 真分数和假分数是在学生已经学过分数的意义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只有学习了真分数和假分数,学生才能比较全面地理解分数的概念,同时,为后面学习假分数与整数、带分数互化奠定基础,所以,必须使学生切实学好。 1理解并掌握真分数、假分数的含义和特征。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

16、、分类的能力,使学生在问题思考与讨论中取得进步。 重点: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及特征。 难点:真分数和假分数的区分。 多媒体课件 1复习(课件出示三道题) (1)什么叫分数?分数的分子、分母各表示什么? (2)说出下列各分数的分数单位,各包含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38114 9 100 11(3)5个6是( ),6个5是( )。 学生回答,教师订正指导。 2导入:上面第3小题中第2个空应填什么?这样的分数你见过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样的分数。(板书课题:真分数和假分数(1) 1教学例1 课件出示例1的3个圆图。 (1)引导学生认真读题,找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使学生知道,题中的三个

17、分数都是把整个圆看作单位“1”。 135(2)请学生分别说出3,4,6的意义,再试着涂色表示这三个分数,然后集体订正。 (3)点名汇报题目中的问题,归纳出分数单位的特点,一个分数,分母是几,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分子是几,就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4)教师提问:分别比较上面三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大小,再看看这些分数比1大还是比1小?并说明理由。 第一个圆平均分成了3份,这样的3份也就是一1个整圆,表示1,而3表示取了其中的1份,所以它比1小。 再请学生分别说出另外两个分数也都比1小。 (5)教师指出:像上面的3个分数都是真分数,那么,你能说说什么叫真分数吗?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与同桌交流,再

18、指名回答。 (6)教师小结: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2教学例2 (1)课件出示例2的图形,按要求解决问题。 1师:问题(1)中“4个3是几分之几”该怎样回答?14(学生汇报:4个3是3。) 遇到的问题:单位“1”平均分成3份,最多可以涂343份,用分数表示是3。而要涂的分数是3,显然一个圆不够。 教师引导:可以把另一个圆也平均分成3份,涂4其中的1份,合起来就涂了4份,也就是涂了3。 3711(2)学生按照上面的涂法分别涂色表示3、4和5,教师巡视指导。 3711(3)比较3,4,5各自的分子和分母的大小,再与1比较。(学生观察图,试着进行比较,与同桌交流) 3(4)教师

19、指名回答:3表示涂色部分占据了整个圆,37所以3等于1。4的分子比分母大,涂色部分占据了111个圆还多,5的分子比分母大,涂色部分占据了2个711圆还多,所以4,5都比1大。 3711(5)小结:像3,4,5这样,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 3对应练习 完成教材第54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独立在课本上完成,教师演示订正) 1完成教材第55页的第1题。(引导学生归纳出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分母就是几,涂了其中的几份,分子就是几,从而写出分数) 2完成教材第55页的第2、3题。 今天你们学得愉快吗?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真分数和假分数(1) 135真

20、分数:像3,4,6这样,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3711假分数:像3,4,5这样,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 课后反思:在本堂教学中,我为了帮助学生建立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概念,充分利用了教材所提供的直观材料,做到了数形结合,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并能正确运用。 第5课时 真分数和假分数(2) 教材第53页下面内容及教材第54页例3 教材利用插图引入带分数,并且明确了带分数的组成。接着通过例3讨论假分数与整数、带分数的互化。教材用图示与计算的过程展现了计算方法的含义,这样有利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总结并掌握假分数与整数、带分数的

21、互化方法。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和真分数与假分数后进行教学的。对于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用分子除以分母的方法掌握比较好,只是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书写过程有难度,教师要适时加以引导。 1认识带分数,知道带分数是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 2经历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探索过程,能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3培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在探索学习的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成功的情感体验。 重点:学会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 难点:理解带分数的实际意义。 小黑板、多媒体课件 1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点名回答) 被除数a被除数除数,abb(b0) 除数2涂色表示下

22、面各分数。(小黑板出示,指定两名同学板演,其他同学独立完成,全班反馈) 1教学带分数 (1)观察上面涂色的分数,教师设疑,学生思考:12你发现了什么?分数5还可以怎样表示呢?你会读吗? 根据学生的思考、自学、汇报,教师归纳并适当板书: 121022可以看作是由(就是2)和合成的数,写作2,5555读作二又五分之二。 23(2)揭示带分数:像25,14,这样由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叫做带分数。 3712教师过渡指出:从3,4,5中还可以看出,有些假分数的分子恰好是分母的倍数,它们实际上是整数,3如31。有些假分数的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这样的122假分数可以化成带分数,如525。那么怎样将假分数化成

23、整数或带分数呢? 2教学例3中的第(1)题 38课件出示(1):把3、4化成整数。 (1)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化成整数的方法。 (2)小组代表汇报,全班交流,教师归纳讲解: 方法一:根据分数和除法的关系: 3831 4842 33方法二:根据分数的意义: 31133表示3个3,3个3是1,31 8118表示8个,8个是2,2 44443教学例3中的第(2)题 76课件出示(2)中的情景图:把3、5化成带分数。 7(1)学生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怎样把3化成带分71数,再在全班交流。37323 6(2)学生独立思考:5化成带分数是多少? 6结合学生的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化成带分5数,用6除

24、以5,商1是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161是带分数的分子,分母不变。即56515 4请同学们交流讨论,归纳汇报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分子是分母的倍数时,化成整数,用分子除以分母,商是整数。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时,化成带分数,用分子除以分母,商是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是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 1完成教材第54页“做一做”第2题。 2完成教材“练习十三”第47题。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了解带分数了吗? 真分数和假分数(2) 13像25,14,这样由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叫做2带分数。25读作二又五分之二。 38例3:(1)3331 4842 7161(2)37323 56515 课后反思:1

25、.数形结合,帮助学生建构概念意义,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具、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突破难点。2.一定要留给学生充分的实践空间,学生只有亲历动手、动口、动脑的过程,才能提出属于自己的发现、假设,才能充分验证。 第6课时 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材第57页例1和例2 教材安排例1,通过折纸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寻找规律,为观察、发现分数的基本性质提供了丰富的学习材料,在此基础上归纳分数的基本性质。教材安排例2,让学生巩固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因数与倍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及商不变的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分数的基本性质是约分和通分的基础,而约分、通分又是分数四则运算的重要基础,探索分数的

26、基本性质,关键是让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地观察和发现,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归纳规律。 1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并学会运用。 2引导学生在参与观察、比较、猜想、验证等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探索问题,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重点:理解并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 难点:分数基本性质的推导过程。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正方形纸3张 1说一说下列分数的意义。(指名口答) 7111696 9 5 8 12 2商不变的规律。 (1)计算:12030 123 24060 (2)说说你的发现。(指名汇报,教师订正后复述) 3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被除数被除数除数 除数 1教学例1 课件出示例1三个图。 (1

27、)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三张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纸,按照题中要求的“平均分、涂色、用分数表示”动手操作。(同桌合作完成) (2)用投影仪展示学生操作的成果。(如下图) (3)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 学生口答,教师对应图形写出分数。 12(4)根据图形,比较涂色部分的大小,即分数2,4,4的大小。 8猜想:涂色部分大小相等。 验证:让学生将涂色的部分剪下来叠在一起,比一比它们的大小,很明显涂色的部分大小相等。(教师用课件动画展示重叠在一起) 12师:一个是整张纸的2,一个是整张纸的4,一个4是整张纸的8,它们都等于整张纸的一半。所以它们是相等的。 (5)能不能用一个等式表示它们的关系呢? 学生思考回答后

28、,教师板书: 124248 2分析比较,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 124教师引导学生有序地比较2,4,8这三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看它们各是按什么规律变化的。 (1)从左往右看:分子、分母同时扩大到原来的2倍 师:根据上面的分析,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小组讨论后得出: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2)从右往左看,你又发现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用课件展示变化情况。 小结: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3)写一写 师:你能不能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并和同学交15841流。如210 24123 (4)师:你能得出什么规律? 学生尝试表述,同

29、学交流,教师将学生的表述内容板书出来。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5)教师提问:你能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和商不变的性质来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吗? 学生尝试回答。 教师说明分数中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数中的分母相当于除数,在除法中除数不能为0,所以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要排除在外。 3教学例2 (1)课件出示例2,从例2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呢?210(已知分数3和24,要把它们化成分母是1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2)教师设疑:谁能说一说在审题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210学生审题后得出:要将3和24化成分母是12

30、的分数,分数大小不变。 (3)教师提问:想一想,怎样使分母变为12?要使分数大小不变,分子应怎样变? 先让学生独立读题后自己尝试转化,然后组织学生交流,逐步归纳转化的方法。 22将3化成分母是1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就是要将310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4,将24化成分母是12而大小不10变的分数就是要将24的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2。(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 2248101025教师板书:312 242412 234 完成教材第58页“练习十四”第17题。 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分数的基本性质 124例1:248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

31、变。 2248101025例2:312 242412 234 课后反思:1.从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已有的基础知识进行教学,一开始就复习了商不变的性质,为新知的学习做了明确的暗示,在后面的学习中就很轻松的根据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推出分数的基本性质。2.让学生写出一组大小相等的分数,并想办法证明,让学生在自己的空间里推敲、生疑、验证。 第7课时 最大公因数 教材第60页例1和例2 最大公因数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因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为学习约分做准备。例题是求两个数的因数分别是多少,再从两个数的因数中找出公有的因数,从公有的因数中求最大的公因数,让学生懂得找公因数的基本方法。在

32、此基础上,引入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为了加深理解,教材安排例2,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让学生说明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 学生在前面已经学过因数的相关知识,已掌握了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因而在学习本节课时,就会比较容易。关键要引导学生学会不遗漏、不重复地找到一个数的所有因数。 1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2会正确地求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3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重点: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难点:掌握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求法。 多媒体课件 1复习:写出8和12所有的因数。(学生独立练习,然后交流检查) 2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名词。(板

33、书课题:最大公因数) 1教学例1 课件出示例1题目及主题图:8和12公有的因数有哪几个?公有的最大因数是多少? (1)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探讨解题的方法和步骤。 (2)学生独立思考,并在草稿纸上写一写,画一画。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反馈、汇报,教师小结思考过程并归纳解题步骤。 第一步:分别找出8和12的因数,并用集合图表示出来。 第二步:找8和12公有的因数,也可以用集合图来表示。 第三步:从8和12公因数中找出公有的最大因数。 课件出示集合图 (4)教师明确指出:1,2,4是8和12公有的因数,叫做它们的公因数。其中,4是最大的公因数,叫做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2教学例2:怎样求

34、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 (1)学生先独立思考,用自己想到的方法试着找出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 (2)小组讨论,互相启发,再在全班交流思考的过程和结果。教师归纳并用课件演示。 方法一:先分别写出18和27的因数,再圏出公有的因数,从中找到最大公因数是9。 方法二:先找出18的因数有1,2,3,6,9,18,再看18的因数中有哪些是27的因数,然后看哪个最大。得出最大公因数是9。 师:当然同学们还有其他方法,下课后和同学进行讨论。 3探讨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关系 师:请同学们观察例1和例2中8和12,18和27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你发现两个数的公因数和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有什么关系? 通过讨论得

35、出:所有的公因数都是最大公因数的因数,最大公因数是所有公因数的倍数。 1完成教材第61页“做一做”。(第3题引导学生归纳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特殊情况:(1)当两个数成倍数关系时,较小的数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2)当两个数只有公因数1时,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就是1。) 2完成教材第63页第14题。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最大公因数 例1:例2: 课后反思:在教学中,重视让学生经历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概念的形成过程,通过学生的操作活动能体会公因数的实际背景,加深对抽象概念的理解,便于学生通过操作和交流学习。 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是9。 第8课时 最大公因数的应用 教材第62页例

36、3 教材安排例3,创设了一个铺地砖的问题情境,把求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应用于实际生活。这样安排的好处是便于揭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有利于学生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概念的现实意义,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 学生在上一节课已经掌握了求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通过例3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分析找出解决的方法,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通过解决问题,使学生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会在现实生活中用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解决问题。 难点:巩固并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多媒体课件、投

37、影仪 1求18和24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1)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巡视。 (2)点名汇报,全班反馈,用最简单的方法求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18的因数:因数是6。 2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最大公因数的应用。(板书课题) 教学例3 1课件出示第62页的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问:从主题图上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2教师接着出示题目:如果要用边长是整分米数的正方形地砖把贮藏室的地面铺满(使用的地砖必须都是整块),可以选择边长是几分米的地砖?边长最大是几分米? 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合作学习,并在白纸上画一画,或者用正方形摆一摆。然后小组派代表在投1 ,2 ,3 ,6 ,9,18 18和24的公因数

38、是1,2,3,6,它们的最大公影仪上边展示边汇报思考的过程,教师归纳: 要使所用的正方形地砖都是整块的,地砖的边长必须既是16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既16和12的公因数。 只要找出16和12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就知道怎样选择地砖的边长和地砖的边长最大选多少。 3怎样求16和12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呢? 指定一名学生说说求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和步骤,教师归纳讲解: 先求16的因数:1 ,2 ,4 ,8,16,再看16的因数中有哪些是12的因数,然后看哪个最大。 16和12的公因数有1,2,4,最大公因数是4。 4教师用课件验证边长是1 dm,2 dm,4 dm的地砖铺满贮藏室刚好都是整块的

39、铺法。 小结:可以选边长是1 dm,2 dm,4 dm的地砖,边长最大是4 dm。 完成教材第63页的第5、6题。 同学们,今天你们学会了什么? 最大公因数的应用 例3:16的因数:4。 答:可以选边长是1 dm,2 dm,4 dm的地砖,边长最大是4 dm。 课后反思:本节课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的积极性较高,课堂气氛较活跃,在学习过程中,善于引导学生思考,注重学生间的交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1 ,2 ,4 ,8,16 12和16的公因数有1,2,4,其中最大公因数是第9课时 约 分 教材第65页例4 本节课是在前面学习了因数、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基础

40、上教学的。通过例4,教学约分的一般方法。同时在学生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一次约分,以此促使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在此基础上,归纳约分的意义,并介绍约分的常用书写形式,最后描述了最简分数的定义。 在学习约分之前,学生已经探索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学习了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这些知识的掌握都为约分的学习提供了认知的基础,所以学生对分步约分掌握起来比较容易,但对一次约分的学习有困难,教师要从方法上做进一步引导。 1理解约分和最简分数的意义。 2掌握约分的方法,并且能正确熟练地进行约分。 3通过学习,向学生渗透恒等变换思想,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归纳的能力。 重点:理解约分和最简分数的意义

41、;掌握约分的方法。 难点:能准确判断约分的结果是不是最简分数。 多媒体课件 1复习:很快地找出下面各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9和18 15和21 7和9 (由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反馈) 2导入:学习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运用最大公因数解决其他问题。(板书课题:约分) 1教学例4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你会运用吗? 24(1)课件出示例4题目:把化成分子和分母比较小且分30数大小不变的分数。 (2)引导学生自己读题,理解化成分子和分母比较小而且分数大小不变的题意,并且自己独立化简,教师巡视指导。 24(3)学

42、生要尝试把化简,教师帮助学生想出多种方法进30行化简。 方法一:用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1除外),逐次去除分子和分母,最后得到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 2424212121234 3030215151535方法二:用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分别去除分子和分母,直接得到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 242464 3030652约分的含义(课件展示) (1)师:像这样,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2)介绍约分的一般书写格式和最简分数。 课后反思:1.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让全体学生通过观察、探究、展示、交流、小结等活动,在化简分数的具体过程中抽象出约分的概念。

43、通过合作交流促进了学生对约分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第10课时 最小公倍数 教材第6869页例1和例2,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求一个数的倍数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例1求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进一步巩固了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引入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这样安排,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学生在前面已经对因数、倍数和最大公因数有了较深的了解,因此对该节内容应该会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学生在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时,知道两个数没有最大的公倍数。 1.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2.初步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重点:理解公倍数

44、、最小公倍数的意义。会求两个数的公倍数及最小公倍数。 难点: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多媒体课件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因数和倍数。通过研究两个数的因数,掌握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知识。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知识与之前学习的倍数知识有着密切联系。(板书课题:最小公倍数), 1.教学例1,课件出示例1题目:4和6公有的倍数是哪几个?公有的最小倍数是多少? (1)组织学生读题,认真理解题意,找出解题的方法和步骤。 (2)学生独立思考并在草稿纸上写一写,找一找,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反馈、汇报,教师小结思考过程并板书解题的方法和过程。 先分别找出4和6的倍数,4的倍数有:4,8,1

45、2,16,20,24,28,32,36,40,,6的倍数有:6,12,18,24,30,36,42,, 再找出4和6公有的倍数有:12,24,36,, 最后从4和6公有的倍数中找出最小倍数是12。 引导学生用集合图表示两个数公有的倍数和公有的最小倍数。课件出示,含义:(课件出示) ,2.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12,24,36,是4和6公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其中,12是最小的公倍数,叫做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3.教学例2,课件出示例2题目:怎样求6和8的公倍数及最小公倍数? (1)学生先独立思考,用自己的想法试着找出6和8的最小公倍数。 (2)小组讨论,互相启发,再全班交流思考的过程和结果,教师总结归纳:,方法一:写出6的倍数,8的倍数,从中找出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倍数中圈出6的倍数。,8的倍数:8,16,,方法二:在824 ,32,40,48 ,,6和8的公倍数有24,48,最小公倍数是24。,4.探讨两个数的公倍数和它们的最小公倍数的关系,如公倍数24和48与最小公倍数24的关系:,24241 48242,结论:两个数的公倍数都是它们最小公倍数的倍数,最小公倍数是所有公倍数的因数。 1.完成教材第68页和第69页“做一做”。(引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