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重点笔记传染病学填空题.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269661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8.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病学重点笔记传染病学填空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传染病学重点笔记传染病学填空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传染病学重点笔记传染病学填空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传染病学重点笔记传染病学填空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传染病学重点笔记传染病学填空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学重点笔记传染病学填空题.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传染病学重点笔记传染病学填空题 填空题 填空题 1. 慢性肝炎可分为: 轻度,中度,重度。 2. 急性肝炎可分为2个类型:黄疸型,无黄疸型。 3. 重型肝炎可分为3个类型:急性重型肝炎,亚急性重型肝炎,慢性重型肝炎。 4. 乙型肝炎病毒复制及传染性的最直接、特异和敏感的指标是HBV DNA。 5. 在我国最常见的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是1b型。 6. 各型肝炎的基本病理改变表现为肝细胞变性、坏死,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炎症细胞浸润,间质增生和肝细胞再生。 1. 痢疾杆菌释放的内毒素是引起全身反应如发热、毒血症及休克的重要因素。A群痢疾志贺菌还可产生外毒素,具有神经毒、细胞毒与肠毒素作用,而引起更严重的

2、临床表现。 2. 中毒性菌痢分为休克型、脑型、混合型三型。 3. 痢疾杆菌分为四个群,即A群痢疾志贺菌、B群福氏志贺菌、C群鲍氏志贺菌、D群宋内志贺菌。目前我国流行以B群福氏志贺菌为主。 4. 慢性菌痢临床分为3型即慢性迁延型、慢性隐匿型、急性发作型。 填空题 1. EHFV基因L编码聚合酶, M编码膜蛋白,编码核衣壳蛋白。 2. 我国EHFV主要有两种血清型即型汉滩病毒和型汉城病毒,分别由野鼠和家鼠传播。 EHF病程可分为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等五期。 EHF少尿期的治疗原则为稳定内环境,促进利尿, 导泻和放血疗法及透析治疗。 填空题 流脑的潜伏期为110天,一般为23

3、天。 暴发败血症休克型流脑的病原治疗首选青霉素。 确诊流脑的依据是血液、脑脊液或其它未污染的体液中分离到奈瑟葡萄球菌。 4. 密切接触流脑者医学观察7天。 填空题 伤寒的临床特征包括:持续发热;相对缓脉; 神经系统中毒症状与消化道症状;玫瑰疹;肝脾肿大;白细胞减少。 伤寒极期的典型表现包括:发热; 消化系统症状;循环系统症状;循环系统症状;皮疹;肝脾肿大。 3. 能培养分离到伤寒杆菌的标本可来自:血液; 骨髓;粪便;尿液;玫瑰疹。 填空题 1. 狂犬病毒含五种主要蛋白即糖蛋白,核蛋白, 聚合酶,磷蛋白和膜蛋白。 被犬咬伤后的处理,首先应用20%肥皂水或0.1%新洁尔灭反复冲洗。 狂犬病的确诊可

4、通过分离病毒,检测组织内的病毒抗原,RT-PCR检测病毒核酸及脑组织染色找内基小体。 4. 狂犬病毒的糖蛋白蛋白决定了其嗜神经性。 我国目前主要采用地鼠肾细胞疫苗用于狂犬病预防接种。 填空题 1. 霍乱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霍乱肠毒素引起的分泌性腹泻。 2. 病人和带菌者是霍乱的主要传染源,在霍乱的传播中,以水的作用最为突出。 3. 霍乱的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为急性肾功能衰竭。 4. 霍乱的治疗原则为严格隔离、及时补液、辅以抗菌和对症治疗。 5. 对霍乱病人应隔离治疗,直至症状消失后6天,并隔日粪便培养一次,连续3次阴性方可解除隔离。对接触者应严密检疫5天。 填空题 1. 钩体病的主要传染源是野鼠和

5、猪。 2. 钩体病的基本病理损害是毛细血管损伤所致的严重功能紊乱。 3. 钩体病临床表现类型和严重程度与感染钩体的类别、毒力、数量有较大关系。 4. 钩体病病原治疗首选抗生素是青霉素。 填空题 1HIV感染后使人体CD4+T细胞的受损的方式及表现有病毒直接损伤非感染的CD4+细胞受累HIV感染干细胞免疫损伤。 2. 艾滋滋病患者常见临床表现的受累系统和器官通常是 肺部 胃肠系统 神经系统 皮肤黏膜 眼部。 3. 目前抗HIV的药物可分为三大类 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 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 蛋白酶抑制剂 填空题 1. 乙型脑炎病毒属黄病毒科,黄病毒属。 2. 乙脑是人畜共患的自然疫然性疾病。主要

6、传染源是猪。通过蚊子叮咬而传播。主要传播媒介是三带喙库蚊。感染后免疫力维持较持久。 3. 乙型脑炎的预防以灭蚊,防蚊,预防接种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措施。 填空题 1. 感染人类的疟原虫有4种,即间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三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 2. 疟疾的传播媒介是按蚊,间日疟和三日疟复发的根源是因为存在迟发型子孢子。 3. 疟疾发作的典型临床经过包括寒战,高热,大汗。 4. 疟原虫在人体内的发育分红细胞外期,红细胞内期 两期,确立疟疾诊断的简便易行的实验室检查是血涂片检疟原虫。 填空题 1. 常引起胃肠型食物中毒的细菌有: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2. 胃肠型食物中毒的致病因素有:肠毒素、侵袭性损害、内毒素、过敏反应。 3. 神经型食物中毒是因进食含有肉毒杆菌外毒素的食物而引起的中毒性疾病,临床上以神经系统症状如眼肌及咽肌瘫痪为主要表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