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小学略读课文教学策略.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275638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2.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例谈小学略读课文教学策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例谈小学略读课文教学策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例谈小学略读课文教学策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例谈小学略读课文教学策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例谈小学略读课文教学策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例谈小学略读课文教学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例谈小学略读课文教学策略.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例谈小学略读课文教学策略例谈小学略读课文教学策略 长久以来,略读课文在语文教学中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一方面,它是课文中的组成部分,不教不行;另一方面,正因为它是“略读”课文,因此,在教学中往往被大多教师所忽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轻描淡写,一读而过,学生对课文也没留下多大印象。长此以往,限制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对此,我们必须重新审视略读课文教学,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使略读课文教学达到它应有的目标。以下是我在略读课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想法和采取的策略。 策略一:紧抓提示,凸显重点 我们知道略读课文一般只有一课时,在这短短的一课时中,教师快速有效地抓准略读课文的教学重点,使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形成

2、一个系统,形成教学合力,更好地发挥训练阅读,迁移能力和陶冶情操的功能。如何抓?从哪里抓?每篇略读课文前的导语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人教版实验教材在每一课略读课文前都有一段承上启下的提示语,如五年级下册册丝绸之路的提示语是这样写的: 祖国的西部有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有灿烂的历史文化。著名的丝绸之路,就是其中光辉的一页。读读下面这篇课文,想想课文讲了哪些内容,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有条件的还可以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和同学交流。 这段提示语优美生动,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延续了本组课文的主题,又明确提出了这篇课文的阅读要求。我们可以把这段提示语概括为两个方面: 一、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哪些内容,从中

3、体会到了什么。 这是要求我们在教学初始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文中介绍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西部的情感。 二、搜集有关丝绸这路的故事和同学交流。 这点则是要求我们在学完课文的同时,能够引导学生课后去搜集资料,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同时也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增进与同学间的合作。 像这样,对提示语进行二次解读,既有助于我们教师找准重点,又能及时有效地展开略读课文的教学。 策略二:注重预习,培养自主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这样一段精辟的论语:“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教学中,教

4、师应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略读课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可以更多地放到学生的预习中去。“预习”顾名思义就是“预先学习”。当教师布置预习作业时,许多学生往往很高兴,他们认为预习就是把课文读一读,词语认识一下。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预习就起不到它应有的作用了。因此,在学生预习前,教师应有所引导,不同的年级,预习课文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对三年级的学生而言一般是安排课内预习,让学生认识字词,读通课文,然后再参照“阅读提示”自主阅读,初步领会文章内容。如三年级上册年级的找骆驼一课,教师引导学生先自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这一课里写谁找骆驼,找到了没有,大致上知道怎

5、样找到骆驼的。学生经过这样的自学环节,了解了课文主要内容,为进一步探究老人是怎样指导商人找到骆驼的打下了基础;四年级的预习则是在三年级的基础上展开想象,领会课文的表达方法等,但不要求过多。如四年级下册年级的小英雄雨来篇幅较长,这时教师可放手让学生根据课文前“提示语”的要求自读课文,注意抓住关键句子,让学生展开想象:雨来此时心里是怎样想的?这对于体会雨来的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品质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在这样的自学基础上,然后再进行交流,一切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到了五六年级,教师则可放手让学生课外自主预习,可用审题、读文、划生词,质疑句段,查阅资料,摘抄等方法长期训练。如六年级的山雨一课,教师无须做过

6、多的分析和讲解,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感受语言的优美,体会作者对山雨的情感。因此,教师在课前即可布置自学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前按如下顺序来自学:朗读课文,感知内容再读课文,品味赏析背诵积累,拓展延伸。 像这样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创新学习就水到渠成,学生的自学能力也会增强,就会大大缩减课堂读文时间,对于略读课的教学来说是一个良策。 策略三:巧妙组织,简化教学 语文课堂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应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引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巧妙组织课堂教学,简化教学过程,真正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人,加强

7、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大多数略读课文内容浅显,适宜学生合作学习,而我也认为在略读课中,有效而理想的课堂教学模式,应是教师引导,学生自学为主,这样既能简化教学,又能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如五年级上册册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一文以访谈形式出现,语言浅显易懂,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自读感悟。可采取“反复自读,了解大意分角色读,把握基调展开讨论,交流感受”这样的顺序来自学。学生在自己学习,与他人交流中,不仅了解到人物特点,逐步加强与他人的沟通,还获得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又如六年级下册册手指一文,可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再读课文,感悟写法品读课文,迁移运用”的步骤进行,重点可放在“感悟写法”上,可组织学生

8、自学。在组织学生自学时,又可分几个步骤:1个体自学;2小组合作交流;3组织全班质疑问答,各抒己见;4提出疑难,全班解决。进行这样的自主学习,不但能提高学生对全文的把握,感悟文章篇章结构及写法,而且能使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可谓一举多得。 策略四:略中显精,领悟方法 新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可见略读只是一种与精读和浏览并列的阅读方法。而略读课文作为课文的一种形式呈现在师生面前时,它只是个例子,一个提供教师教与学生学习略读的载体。略读课文中并不排斥精读,因此我认为略读课文中可以略中显精,培养学生掌握一些学习课文的方法。

9、一、比较法 俄国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因此运用比较法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略读课文。四年级上册母鸡一课,我通过文中第一次对比提问:“母鸡前后有什么不一样吗?”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文章前半部分写了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再现了一只浅薄媚裕的母鸡,而后半部分则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母亲”形象。接着我通过引导学生找出第二次“作者感情的对比”,使学生体会到作者对母鸡的情感由“讨厌”转变为“尊敬”,经过这两次对比学习,让学生体会到母爱的伟大,也达到了本课的学习目标。 二、质疑法 质疑法既是教法,

10、也是学法,师生通过质疑、思疑、辨疑的方法,拓展思路,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在略读课中也值得一用。例如三年级下册果园机器人一文,我首先出示课题,然后让学生对这个课题提出疑问,学生们对机器人本身就充满了好奇心理,看到课题马上就会产生质疑:果园机器人长什么样?有什么特点?果园机器人能干什么?这恰是本文的重点,而学生围绕这几个问题,自主地展开阅读,相信这节课能很快地达到教学目标,学生学得轻松,教师也教得轻松。 三、交流法 阅读的过程,就是鉴赏评价的过程,教师在略读教学中设计讨论、交流等活动形式让学生畅谈感受,引导学生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唤起他们的心理体验,不失为一个明智之举。例如,四年级上册乌塔

11、一课,我让学生先概括文章内容,然后针对“乌塔这样做好不好?”这个话题,再次展开阅读,交流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培养学生阅读有自己的见解,而且要有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 四、迁移法 略读课文作为精读课文的延伸部分,其教法与精读课文有相通之处,因此,我们可以把教学精读课文的一些方法迁移到略读课文教学中去。例如四年级下册年级花的勇气一文,是“热爱生命”这一单元中的最后一篇课文。在前面学过的三篇课文中,学生已通过读书感受了生命的美好,学习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词句的意思,发现并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因此,本篇略读课文的教学设计可以迁移前面几篇课文的学法,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针对这点,我设计

12、了这样一个问题:请学生来说说哪一段话使你感受最深,引出最后一句话:“我们的心头怦然一震,这一震,使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是勇气!”师接着提问:作者一开始就有这样的感受吗?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画出表现作者情感变化的词语,并结合课文内容各生活经验来谈感受,让学生感受生命的美好和作者语言的优美,并能逐渐理清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达成课文的教学目标。 策略五:内外结合,拓展积累 叶圣陶说过:“精读文章,只能把它认作例子与出发点,既熟习了例子,占定了出发点,就得推广开来,阅读略读书籍。先读相关文章。”这种书籍,这种文章,主要是指课外读物,而换句话说,课外书也该认作是一种教材,一项略读教材,因此,我们在

13、教学略读课文时,可趁热打铁,内外结合,进行拓展延伸。 一、拓展阅读 在每篇略读课文学完之后,教师可结合单元重点,向学生推荐阅读课外读物,如学完了三年级下册年级的“神话故事”单元后,我推荐学生阅读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了解到更多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在学完了五年级上册年级“快乐的童年生活”一组课文后,我推荐学生阅读城南旧事呼兰河传等名家名篇;学完了第五组课文“名著之旅”,我又建议学生阅读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名著,像这样结合略读课文进行大量地课外阅读,既能帮助学生构筑厚实的语文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又能拓宽学生知识面,提升文化品味。 二、积累语言 大部分的略读课文语言优美,其中不乏名家之作,如果学生

14、能积累起来,用于写作是极好的。如冯骥才的珍珠鸟这课的开头“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因为先前看过冰心对此的点评,于是我顺势点拨:这个开头有什么特点?学生说:“开门见山”、“直接抒情”、“干脆利落”。然后我又及时补充了冰心的评点:“这个开头起得很带劲,这劲中有着无限的喜乐。”学生经我这么一说,纷纷在写作时争相模仿。另外,从二年级起,我让学生每人准备一本“采蜜本”,组织学生不定期摘录文中的好词佳句,并经常检查、督促学生,以促使学生养成好习惯,让略读课上练就的本领能够持久地帮助学生吸收多方面的营养。 三、指导实践 学完了课文,积累了语言后,根据学生特点,教师还可以自行设计一些小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能

15、力,如学完了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我就让学生们学着就某个问题去采访周围的同学,并以采访稿的形式记录下来;学了难忘的一课后,让学生写写自己平时学习生活中难忘的一课,把人物的活动和内心都细细描述下来,促进读与写的有效迁移。另外,如半截蜡烛打电话等特殊的语言表现形式,我就组织学生演一演;彩色的非洲则让学生搜集材料进行介绍,当一回小导游;学了用心灵去倾听后,则组织学生讲述自己亲身经历了的真情故事。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享受了略读课带来的乐趣,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能力。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对略读课文的教学亦如此。但万变不离其宗的是:略读课的教学方式应更为开放,更多地体现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让学生们自主学习,自由选择自己的方式,迁移运用各种阅读技巧和方法,落实新课标中“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书”的要求,获得语文素养的逐步发展与提高,享受语文学习带来的快乐。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254-263. 2宋燕晖,万新,张增甫小学中高年级略读课文教学模式研究J小学语文教学,XX年,03期 3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59. 4金彥,关于略读课文教学的几点建议J.小学语文教学.2007:15-16. 5严丽萍,解读提示语轻松教出略读味J.小学语文教师,2008:28-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