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何图形认识初步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318904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8.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几何图形认识初步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几何图形认识初步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几何图形认识初步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几何图形认识初步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几何图形认识初步教学反思.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几何图形认识初步教学反思几何图形认识初步教学反思 1、反思成功之处 从兴趣入手,抓住注意力。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它是受到外部环境的刺激而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或心理反映。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首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可以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本节课是初中几何的第一堂课,小学几何知识是相对零散的,不系统的,初中几何比小学数学相对系统了,加深了、拓展了,也更丰富了。因此,不但要引导学生顺利过渡到初中学习当中,同时还要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让他们初步体会几何的美,提升他们学习几何的兴趣。在图形的初步认识的导入新课时,以姚明投篮

2、、金字塔、美国五角大楼、白宫等图片刺激学生的视觉引入新课,让学生以轻松的心态进入几何世界。同时,通过展示自己所带的物体并观察立体图形的特征进行分类,激发学习的兴趣,有助于消除几何图形的神秘形象。环节三的动手制作,把学生的情绪推向高潮,充分激发了学生的热情,使学生在做中学、乐中悟。 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质疑问难”是当今数学课堂教学中比较时髦的词眼,是“以学生为本,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人”的缩影。本节课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能识别一些简单的几何体,而识别的方法当然是要学会辨别图形的特征,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去描绘图形的特征。所以本

3、节课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就是如何将立体图形进行分类,它成为这堂课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为了上好这一环节,我让同学们先预习了课本,收集生活中的小物品巧设练习,促使学生主动发展。练习的设计,围绕重点,针对性强,巩固深化了学生的新知。 2、反思本课的不足 在立体图形的分类这一环节中,学生上讲台发言后,我没有针对学生的发言,对立体图形的分类方法做最后的总结,这点成为这节课的一个遗憾。 教师只是根据自己的原有思路被动的完成教学任务,教学过程缺乏一点灵活性。学生在讨论立体图形的分类的时候,有一个优等生问我:“什么是分类?老师我不明白你让我分类是什么意思?”。备课时我确实没有考虑到学生会存在这样的困惑。当

4、时我只对她做了个别点拨。但是课后经过反思,初一的孩子对于分类的思想接触得还比较少,受学生智力水平的影响,学生对于分类思想的实质是很难理解,需要一个比较长时间的渗透和强化,才能慢慢领悟。这个同学有困惑,那么其他同学是否存在这样的困惑?答案是肯定的。而我因为担心我“周密的计划”不能完成,对课堂上出现的这点意外采取了回避的处理方法。 3、教学过程的改进 教学过程应该有灵活性,不能一味的追求教学计划的完成而忽略学生的需要。教学的“某一环节”挤占了一些时间,是可以通过后面的调剂来补充的。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上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做出相应

5、的变动。” 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牢牢把握动态生成,善于发现学生的需要,并对自己预设的教学过程做出及时的调整。这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课堂动态生成”教学理念。 4、这节课我会做以下的调整: 1、在环节二中,第三小组发言后,及时的总结立体图形的分类方法。然后抓住教学契机,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给学生提出问题:什么是分类?让学生明确两点 :分类就是按照事物之间性质的异同,将相同性质的对象归于一类,不同性质的对象归于不同类别的思维方法。分类应该遵循的原则:如分类的对象是确定的,标准是统一的,如若不然,对象混杂,标准不一,就会出现遗漏、重复等错误。可根据学生的情况举一些简单的例子如:人群的分类、有理数的分类等帮助他们理解。 2、环节五立体图形的制作根据情况而定,如果时间过短,可以在课后完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