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突发事件如何应对媒体.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353252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3.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生突发事件如何应对媒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发生突发事件如何应对媒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发生突发事件如何应对媒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发生突发事件如何应对媒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发生突发事件如何应对媒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发生突发事件如何应对媒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生突发事件如何应对媒体.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发生突发事件如何应对媒体发生突发事件如何应对媒体 一、 善解媒体:认识到位,不拒绝采访。 舆论引导、舆论宣传、舆论监督,这是社会进步的结果。舆论在社会生活中起着特定的作用,回避和拒绝采访将不利于宣传自己或还事实以真象。所以不要怕记者、不回避记者,不拒绝采访,接待要彬彬有礼,对有些不良记者的有意挑衅行为要不亢不卑。 互联网打破了大报以及其他传统媒体的霸主地位,有很多致命的新闻首先是从地方小报记者那里发出来,经过网络的迅速传播,成为大报或央视、新华社等媒体的深入报道的素材。 因此,我们应做到大报、小报记者一律同等对待。 二、 善待媒体:面对采访要从容自如,有礼有节。 面对记者的提问,在自己准备的内

2、容之内的,可客观、准确的回答,对把握不准的,一定不要回答,也不要擅自发表个人观点。对于记者一些叼钻的提问,不要像做考试题一样一一回答,我们不能重复对方提问的内容,我们可以循着自己的思路说下去,逃出提问陷阱。一般情况下,我们不要说“无可奉告”,对实在难以回答的问题,可以以笑应对,做到风度翩翩,彬彬有礼。还有一点要特别注意,不是特殊情况,不要接受电话采访。因为声音的感染力不如面对面地加上表情和手势,所以要与记者面谈。再者现在技术手段太先进,有些记者会通过技术手段断章取义,歪曲事实。 三、 善用媒体:转危为机。 对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要快、准、有序,突发事件发生后,在启动紧急处臵机制的同时,要迅速成立

3、新闻发布工作组,集体研究,统一口径,由专人向外界发布信息。而且发布信息要及时、要准确,并且要有序,有序就是随着事件的进展情况,每一个阶段都要及时准确发布信息,而不是等整个事件完结以后,再发布信息。因为谣言止于事实、谣言止于智者,通过及时准确发布信息,让公众了解事件真象,有利于问题的处理。 四、 突发事件媒体沟通的常见的错误方式。 1、 对负面舆论不悄一顾,懒得回应。 2、 简单否认了事。 3、 封堵、遮掩,通过各种手段阻止报道。 4、 鸵鸟政策,躲起来或想蒙混过关。 5、 推卸责任。指责他人,使本来可能化解的危机不断地升温。 6、 与媒体对抗。 五、与媒体打交道的十大黄金法则: 1、准备原则:

4、接受记者采访前应先了解他的一贯新闻报道兴趣点和写作、采访风格;必须清楚记者要什么?你要说什么?了解采访的具体内容有哪些,并准备好答案,让记者引用你的话,精心构思策划,像记者一样思考,记住长篇大论不如入耳入脑入心一句话。如果是电视采访,出镜前向前看,向后看,保持良好的形象和避免背景的负性影响。接受采访的人要事先演练。有条件的可以用模拟录像演练采访,无条件的可对着镜子练习,由同事检查并反馈意见。 2、 快速原则:兵贵神速,及时回应; 二小时内必须发言,每天发布23次。接受采访时应当尽快讲事实,慎讲原因。 2 3、 简洁原则:言多必失。回答问题时简短准确,直入主题;尽可能少用一些令人麻木的数字。 4

5、、 临阵磨枪:在二小时额度内可“临阵磨枪”,不被媒体激怒,不冲动妄言,稳健行事。 5、 及时澄清:避免模糊,及时澄清,不留遗憾,关注认知错误,回答问题前必须逐条纠正,回答要准确,直入主题。 6、 情感原则:要想上镜,那就得打动记者的心,记者总是喜欢能感动人的新闻;尊重记者,有礼有节,千万别与媒体过不去。 7、 差异原则:注意媒体都是不同的,版面不同要求不同,你对事件的表达方式必须与众不同,让差异化为你服务,做到独树一臶、与众不同。 8、 重复原则:重复带来更多重视。好话永远都不怕说第二次,重复越多,命中率越大。 9、 时机原则:相视而动永远是最好的选择,绝对好的时机可能根本就没有,见好就收是最

6、好的选择,必须善于随机应变。 10、全程原则:记者可以报道一切他们听到、看到的东西,必须全程参与,全程保持被采访的状态。 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巧用它,善用它,可以让医院的形象提升,但藐视它,则有可能让医院形象大损。 谣言止于公开,沟通需要智慧。善待记者,善用媒体,主动引导,打造平台,居安思危,处乱不惊,及时应对,不卑不亢。 3 *在突发事件中的媒体应对策略 一、当前媒体的特点 当前,已经进入了媒体化的时代。新兴媒体风起云涌,如互联网、手机、3G等。与不断发展变化的国内外形势一样,媒体的角色、地位和作用也发生了极其重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几个“强化”: 信息传播功能不断强化。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群众

7、的信息需求也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如今的媒体更注重于传播群众所关心的各种信息。在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助力下,当前的信息传播已经有了一个非常迅速、快捷的传播方法,并且形成了信息海量、传播快捷、公民参与度高、影响力巨大的特点。传统媒体在网络媒体的推动下,也不断提高对信息传播的要求,从而不断强化了媒体自身的信息传播功能。 舆论监督功能不断强化。在我国的监督体系中,人大监督是最高层次、最具权威的监督,它具有法律效力和法律强制力,而舆论、群众监督的优势在于公众性和社会性,其监督力度源于社会舆论声势和群众的广泛参与。在目前的体制下,舆论监督有着积极的作用,尤其是网络媒体,由于其具有广泛性和时效性的优势,在舆论监

8、督、鞭挞腐败以及畅达民意、维护权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4 利益表达功能不断强化。随着我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推进,公众参政议政的愿望和意识越来越强,媒体成了*、非*组织与公众三者之间沟通的纽带和桥梁,媒体的表达功能体现得更加明显。此外,由于现代社会已经形成对大众媒体的高度依赖,掌握了媒体也就意味着掌握了众多的社会资源,因而各种社会团体、企业、非*组织为了在公共事务管理中更多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争取更大的主导权,往往通过媒体进行公关、角逐,争夺话语权,赢得更多的支持力量。 市场化及社会化功能不断强化。当前,一方面,媒体为市场竞争推波助澜,作为市场竞争的中介,沟通买卖双方,为经济服务;另一方面,媒体也

9、直接参与市场竞争,从单纯的事业单位逐渐过渡到事业性质企业化管理的双轨制运作模式,其效益直接与群众的认可度及市场的占有率挂钩。因此媒体更加注重对自身与市场及社会需求的调整。 二、*在媒体运用和应对中存在的问题 在以往的公共事件中,酝酿成负面事件的不少是因为应对媒体不当而引起的。当事人或单位往往错过了第一时间表达事件真相的时机,导致了舆论的一边倒,从而演变成了公众事件。目前基层*部门在应对媒体的时候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不会用。一些基层*或部门人员往往忽视了身边宝贵的媒体资源,只顾埋头干活,忽略了与媒体的沟通,甚至是运用媒体5 来作自我宣传,从而导致信息沟通渠道不畅顺,贻误了工作时机,也造成了不

10、必要的误解,甚至使媒体和公众对*部门失去信任。 二是不会讲。不懂新闻发布艺术和技巧。不懂得把信息很得体地发布出去,在媒体面前该讲的不讲,不该讲的乱讲,导致了许多荒唐事件的出现。这些*官员对媒体的不当应对严重地损害了*形象。 三是不敢讲。在媒体面前不够自信,缺乏勇气,不敢担当,害怕媒体采访。究其原因,主要是心理上存在“三怕”:一是怕失言,担心言多有失,被领导批评;二是怕“失度”,把握不了哪些话能讲,哪些话不能讲,应该讲到什么程度;三是怕“担责”,担心对媒体说错了话要承担责任,或被媒体抓住把柄。所以,一旦突发事件发生后,便使出了“耍太极”、“打哈哈”的功夫,对媒体的采访唯恐避之不及。 四是不去讲。

11、存在侥幸心理,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能掩则掩,能盖就盖。实际上,目前无所不在的职业报料人,再加上微博、QQ群以及各种网络论坛,一旦有突发事件发生,就会迅速传播开来,根本无法隐瞒,而不去讲往往导致*部门在事件的后续处理及信息发布上陷入被动。 三、突发事件中的媒体应对之策 6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且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一定社会危害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和舆情事件。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灾难性、连带性等三大特性。因此,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必须注意技巧,遵循以下六大原则: 主动发布。突发事件发生后,要积极应对舆论。“不能躲”,不论是否愿意和媒体打交道,当媒体找上门时不能躲避;“不能捂”,一

12、定要主动发布,不能等事件被炒起来才被动应对;“不能推”,在面对记者的时候,不能把责任随便推卸给其他部门。根据相关规定,突发事件的新闻发布人是各个单位的新闻发言人。新闻发言人是事件处理过程中把*的声音传递给社会的一个“口”。而*新闻发布的第一责任人是行政机关的行政首长,对新闻发布工作负有领导责任。对于依法应当发布新闻而不发布,或未在有效时间内发布;不及时发布新闻,或有意发布虚假新闻;违反程序规定擅自发布新闻;拒绝执行上级主管部门的新闻发布指令,或延误时机,执行不力,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和后果的,将按相关规定依法追究单位或有关责任人的行政责任。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假如信息不及时公开,将使*形象很快被妖魔

13、化。因此,不要怕记者抢发新闻,而是要防止记者抢发了不是出自*部门发布的新闻。在新闻发布的过程中,谁第一时间发布新闻,谁就占有了主动。 迅速快捷。危机事件发生后,最重要的是第一时间向媒体公开和发布信息。所谓“第一时间”,就是公众还没完全掌握事件真相的时间。突发事件发生后,1个小时内必须要完成新闻通稿的撰写7 及发布。目前又有专家提出了“黄金4小时”的概念,即突发事件发生后,数小时内媒体就可能将事件传播、发酵,形成有重大舆论影响的事件。所以,*必须在4小时之内发声,要成为事件的“第一定义者”。因此,危机发生后第一时间引导舆论极其重要,一定要及时发出权威的声音,抢占舆论主动权。 统一口径。口径是指在

14、新闻发布中对事件起因、处臵情况等重要问题最权威、最准确的回答。有了统一的口径,在突发事件的处理上才能赢得主动。在奥运会前期,北京副市长刘志华出了经济问题,情况很敏感,当时奥组委统一的口径是三句话:一是刘本人未在奥组委任职;二是刘的问题是个人问题、个人行为;三是奥组委一直加大对奥运各项工作的监督,坚决打击贪污行为。这三句话清楚地回答了境外媒体的采访,避免了媒体的猜疑。所以,对外发布新闻的口径必须高度一致,不能提供互相矛盾的信息;各部门在应对媒体的时候,不能为了明哲保身,把问题推给别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要讲究艺术,做到顾全大局,避免顾此失彼;面对记者的提问,对于不清楚的,可以委婉告知,避免出现“无

15、可奉告”之类的话。 准确有据。媒体对重大事件几乎是没有不报道的,所以,就要求*部门一开始提供的信息必须是准确的,以防止媒体抓住把柄炒作。对于某些媒体来说,坏消息才是好消息。所以,在突发事件发生后,*部门不能一开始就一味淡化问题,或者草率定论,导致信息与事实相距太大,而是要讲究技巧,善用新闻语言,以满足8 记者的基本需求。在把握度的前提下,尽量把记者和公众最关心的东西发布出去,少提领导,多列数字和事实。要向公众及时告知危机的真相及可能的风险,如果情况存在不确定性,也应该告知公众,这样才能赢得公众的信任。 控制现场。在确保事件顺利处臵和记者人身安全的前提下,一般不得干扰、阻挠记者合法采访活动。但是

16、,在一些比较严重的突发事件中,个别别有用心的媒体,尤其是境外反动媒体,往往会对现场的场景进行过分渲染,夸大事实报道。因此,加强对记者采访的管理,特别是事发现场的管理,是至关重要的。在事件现场保护方面,可以依法设臵警戒线,警戒线内严禁记者进入采访;在警戒线外划定新闻采访区,规范媒体采访活动;设立媒体接待处,负责接待媒体来访、组织采访活动,掌握媒体到场情况。新闻发言人在现场要切实发挥作用,除协调记者采访外,还要及时通报情况。 跟踪舆情。跟踪舆情是突发事件善后及舆论引导的关键。*部门要保持所有危机信息最权威发布者的地位,一旦出现不实传言、谣言,要立即察觉,迅速作出研判,并及时回应以正视听;要主动设臵议题,及时转移舆论焦点,不断向媒体及公众输入正面信息或用新的热点吸引公众关注;要关注公众及舆论关注的焦点,并及时进行引导。值得一提的是,对媒体的不实报道进行反击是无益的,恰恰又是媒体所欢迎的。因为反驳造成的对立气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