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郭锡良简答论述训诂翻译.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354954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5.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汉语郭锡良简答论述训诂翻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古代汉语郭锡良简答论述训诂翻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古代汉语郭锡良简答论述训诂翻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古代汉语郭锡良简答论述训诂翻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古代汉语郭锡良简答论述训诂翻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代汉语郭锡良简答论述训诂翻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郭锡良简答论述训诂翻译.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古代汉语郭锡良简答论述训诂翻译一、 什么叫“隶变”,简述隶变的利弊。 二、 通假和假借二者有何异同?试举例说明。 三、 举例说明古今字和异体字的异同。 四、 举例说明古今字和通假字的区别。 五、 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分析词的本义? 六、 词义引申的类型有哪几种?举例说明。 七、 古代汉语宾语前置有哪几种类型?试举例说明。 八、 词类活用与词的兼类区别,举例说明。 九、 举例说明古汉语的被动句类型。 十、 古代汉语判断句有哪几种类型?试举例说明。 十一、举例说明什么叫割裂,汉语割裂造词有什么特点? 十二、右文说的作用与局限。 十三、至少各从三个方面举例说明钱大昕是如何论证古无轻唇音、古无舌上音的。

2、十四、中古声调到现代声调的演变。 十五、举例说明中古入声字在现代普通话的演变。 十六、上古韵部的分类。 一、汉字从篆书演变为隶书,叫做“隶变” 。隶变对汉字字形结构产生了简化、讹变等方面重大的影响,使隶书成为古文字与今文字的分水岭。主要是简化: 将篆文的圆转相连的笔划,分解成平直的不同的数笔; 将篆文相同的偏旁转化为不同位置的不同的写法。比如:火,在下写作“灬”。 将篆文不同的部件归结为相同的偏旁。例如泰、春、舂、奉、奏等五个字,在篆书中它们的上部都不尽相同的两个构件的组合,隶变之后都被同一个新的构件取代。 隶变使汉字从复杂变为相对简易,从书写不便变为比较方便,大大提高了书写速度和效率.这是其

3、利.其弊是:隶变带来一些副作用,由于它彻底改变了汉字的象形面貌,搞乱了某些字的形体,就使得“六书”在很多情况下无从说起,从而增加了汉字由形知音知义的难度. 二、通假,就是古代文献中本有其字不用,而用与之形体不同,意义不同,只是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另一字代替其意义。假借,是本来没有那个字,依据已有的字形、字音寄托一个新的意义。 相同点:都是以音同音近为必备条件的。 不同点:第一:产生的原因不同。假借,本无其字。比如:何,疑问代词,借用“负荷”之字表示。通假是本有其字。比如: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原本就是写作“早”。 第二,借字的性质不同。假借义可长期固定独立使用,但通假

4、字的字义要完全依赖具体的语言环境。比如:“何”的假借义“为什么”“什么”是长期为“何”字所拥有的。“蚤”是否为“早晨”义,却依赖于上下文的语言环境。 通假有本字,假借无本字;通假是临时借用,假借是永远。 三、古今字:一种纵向的历时的同词异字现象,即同一个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用不同的字来表示,就形成古今字。前一个的时代所用的字称为“古字”,后一个时代所用的字叫做“今字”。 异体字,指在任何情况下,只是字形不同而音义完全相同的字。也就是说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换,而词义不发生歧义。 A相同点:都属于异字同词现象。 B不同点:从产生时间上来看,古今字产生有时间先后,而异体字则一般是共时的。 从读音上来看

5、,古今字读音相同或相近,而异体字的读音是完全相同的。 从意义上来看,异体字意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换而不造成歧义。但古今字的古字和今字的意义不是完全对等的。 四、古今字:一种纵向的历时的同词异字现象,即同一个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用不同的字来表示,就1 形成古今字。前一个的时代所用的字称为“古字”,后一个时代所用的字叫做“今字”。“暮”这个字本来写作“莫”,后来写作“暮”,在“昏暮”这个意义上,“莫”和“暮”是古今字的关系。 通假,就是古代文献中本有其字不用,而用与之形体不同,意义不同,只是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另一字代替其意义。例如论语 阳货:“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 归、馈,

6、通假字,馈赠。 相同:记词不符合现代规范 不同:古今字是没有古字写今字,假借字是有本字不用借字 古时使用古字是写了対字,通假字写借字是写了错字。 五、分析字形,推断本义 汉字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字形和字义互有联系。这里的字形,指的是小篆及小篆以前的古文字形体。 题:由它的意符“頁”,可知它的本义与头部有关,故可以确定“额”是“题”的本义。 通过语音,推求本义 有些字,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有联系,形成一组同族字或同源字。如:径、经、茎、胫,都有“长”的意思,所以字根“𢀖”的本义是“细而长”。此只适用于有共同语源的词。 归纳文献材料,求证本义 救:说文:“止也。从攴求声。”这个解释

7、是正确的,但我们看不出“止”和意符“攴”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归纳文献用例如“救火、救急、救灾”等知“救”表示止住危急或灾难义。 六、定义:是与本义相对而言的,就是由本义直接或间接派生出来的意义,它与本义有着一定的联系。 连锁型是词义的线性引申,由甲义引申为乙义,再由乙义引申为丙义,如此环环相扣,单方向发展。 1说文:“理,治玉也。”如韩非子和氏:“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 2易系辞上:“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 3荀子儒效:“井井兮其有理也。” 4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万无母子俱往理。” 治玉纹理条理道理 辐射型引申,就是以某一意义为引申中心,向四面辐射引申出众多不同意义的词义引申类型。连锁

8、型引申是词义的线形引申,那么不妨认为辐射型引申是词义的面性引申。如: 1说文:“竹约也。从竹即声。” 2庄子养生主:“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3列子汤问: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4促织: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5文天祥正气歌:“时穷节乃现。” 6礼记曲礼节:“礼不逾节。” 7论语学而:“节用而爱人。” 综合型引申就是上面两种词义引申方式的交叉综合,情况要复杂一些。大凡义项较多的词,其意义的引申方式几乎都是综合型引申。如: 2 七、一、有形式标志的宾语前置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宾语前置宾语是疑问代词,谁何奚安 臣实不才,又谁敢怨?彼且奚适也?敢问何谓也? 否定句中代词宾词前置宾语必须是代词全

9、句必须是否定句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 用代词复指的宾语前置语法条件:用代词“是”、“之”等复指宾语。 秉国之均,四方是维。 将虢是灭,何爱于虞? 今吴是惧而城于郢。 介词宾语前置 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微斯人,吾谁与归? 二、无形式标志的宾语前置 为了强调宾语,有时也可以直接将宾语移至谓语中心语之前。 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八、活用定义:如果某个词在句中临时改变了语法功能或意义,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功能或意义,就叫做“词类活用”。非固有、临时、偶然 如:驴不胜怒,蹄之。名词活用作动词。史记陈涉起义:“将军身被坚执锐。” 荀子劝学:“假舟楫

10、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兼类:指的是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经常具备两类或两类以上词类的语法功能或意义的这种现象。 固有、固定、经常 左传隐公元年:“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左传宣公二年:“弃君之命。” 陈胜起义:“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荀子王制:“草木有生而无知。” 九、定义:被动句是和主动句相对而言的,是指主语和谓语的关系是被动关系的句式。主语是谓语所表示的行为动作的承受者、接收者。 没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 1 “于”字句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屦。 2“为”字句而身为宋国笑。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3“见”字句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

11、放。 4“为所”句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6“被”字句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十、判断句特点:谓语通常是名词或名词性的词组,表示某物属于某一类或者不属于某一类。 3 1语气词“惟”的强调作用形成的判断句尔惟旧人。 2语气词“也”的确认作用形成的判断句制,岩邑也。 2.2“者,也”式彼吾君者,天子也。南冥者,天池也。 2.3“者,。”式陈轸者,游说之士。虎者,戾虫。 2.4“,”式今秦,万乘之国;梁,亦万乘之国。刘备,天下枭雄。 3动词“为”的判断句“作为”,“算作”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4副词“乃”“即”等的确定语气形成的判断句吾乃梁人。 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12、 十一、割裂是古代的一种修辞手法。把古书中的一句话或一个词组割裂开来,而意义取自其他部分或者意思发生变化。比如“行行向不惑”,不惑,取自论语“四十而不惑”,义为“四十岁”。 对于古书中的一个句子或一个词组,截取其中的一部分,但是表达的意思却是另一部分的意思。 行行向不惑 对古书中的一个句子或一个词组,截取其中的一部分,截取的这一部分既不表示另一部分的意思,也不表示整个句子或词组的意思,而是表示另外经过变化的意思。 宋书谢灵运传:“但谢玄勋参微管,宜宥及后世。” 割裂造词容易形成复杂的词汇结构,有些词甚至跨越句法结构。 诗魏风伐檀:“河水清且涟猗。” 猗,本来是句尾的语气词。与“涟”不在同一个结

13、构层次上。后来成为一词后,还改变了“猗”的书写形式。 割裂作为用典的一种特殊方式,在魏晋南北朝时代曾盛行一时。骈体文崇尚雕琢,比如在用典时要考虑到语言形式的要求,诸如字数的限定,合乎平仄等,这是不惜牺牲意义的完整性而迁就形式的完美,对当时的文人来说,是很自然的选择。 十二、概念定义:“右文说”是一种从声旁推测汉字意义的注释方法,它对字义提出了两个概念,一个是“类”的概念,一个是“义”的概念。认为“其类在左,其义在右”,意思是形声字的意符仅仅表示事物的类别范畴,它的声符才是“意义”所在。 它的因“声”求“义”使人们看到形声字的声旁除了标音之外,还可以为字义的解释和来源作出提示。 历来语言学家对它

14、多持批判的态度,认为它的“因声求义”违背了语言的音义结合的任意性原则。语言在产生之初,语音形式与语义之间是没有必然联系的,是偶然的。但我们同时应该看到一经社会约定俗成以后,这种偶然性就带有了一定的必然性,从而使语言的音义之间有了难于割舍的联系。 十三、从古书异文上看,轻唇音和重唇音不分的。比如诗经邶风谷风:“凡民有丧,匍匐救之。”礼记檀弓引作“扶服救之”。说明“匍”“ 扶”同音。 上古的注音资料看,轻唇音和重唇音不分的。一,直音,如“负音佩”;二,反切,如“方,蒲郎反”,“便,方连反”。 从汉字谐声系统看,轻唇音和重唇音很多是互谐的。比如:非:辈;分:盆;逼:福、辐。 从方言读音上看,轻唇音读

15、作重唇音。比如:厦门方言中“房”读作“旁”,没有-f音。 从古书异文上看,舌上音和舌头音不分的。比如诗经鄘风柏舟:“髠彼两髦,实为我特。”韩诗作“髠彼两髦,实为我直”。说明“特”“直”同音。 上古的注音资料看,舌上音和舌头音不分的。其一,譬况法注音资料,“冲,读若动”。其二,反切,“长,丁丈切”。 从汉字谐声系统看,舌上音和舌头音很多是互谐的比如:登:澄;堂:4 瞠;“都:猪”都从“者”得声。 从现代方言看,舌上音读作舌头音。比如:竹,厦门方言读为“都”。陈,读为“丁”,没有舌上音。 十四、中古声调到现代声调的演变 中古汉语有平、上、去、入四个声调,到现代汉语演变成平、上、去、入四个声调,主要

16、发生了“平分阴阳”“浊上变去”“入派四声”三种音变.汉语中古声调到现代声调的演变,跟原来字的声母有重大关系。 1、平分阴阳:广韵的平声不分阴阳。现代普通话的阴平、阳平是从中古的平声演化而来的。 演化的规律是:中古全浊、次浊声母的平声字,今天读阳平调,如平、才、文等;中古全清、次清声母的平声字,今天读阴平调,如天、飞、东等。 2、浊上变去:上声字比现代普通话多。因为“浊上变去”这一现象是从中古开始的。 广韵上声卷里有很多全浊声母字,现在都变成去声了。如:奉柱下荡俟等。 3、入派四声:广韵有入声,现代普通话没有入声。广韵的入声字,塞音韵尾脱落,分别派入到普通话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里面去了。入声

17、的演变有变化规律可遵循:全浊声母入声字今读阳平调。例如:白敌 次浊声母入声字今读去声。例如:木日绿 清声母入声字归入四声,无明显规律。 十五、举例说明中古入声字在现代普通话的演变。 广韵有入声,现代普通话没有入声。广韵的入声字,塞音韵尾脱落,分别派入到普通话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里面去了。入声的演变有变化规律可遵循:全浊声母入声字今读阳平调。全浊声母入声字今读阳平调。例如:白敌次浊声母入声字今读去声。 例如:木日绿清声母入声字归入四声,无明显规律。 十六、上古韵部指的主要是后人从诗经韵脚中分析出来的韵母大类,其时代范围就是以诗经所涵盖的时代范围为中心。 清代对古韵部的研究:顾炎武音学五书分1

18、0部;江永古音标准分13部;戴震声类表分25部;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分17部。孔广森诗声类18部。 黄侃28部。王力先生综合各家研究,上古韵部:29认为先秦没有冬韵上古30韵部 史记翻译题:样题示例 全文无标点,繁体字排版。原题目200字左右。翻译注意重点字词、句式,不得破句,以上原则违背者,1处1分;一定要特别注意繁体与简体的对应识读,凡是翻译译文中出现照抄原文繁体字的情况,一处扣1分。 王稽辭魏去過載范睢入秦至湖望見車騎從西來范睢曰彼來者為誰王稽曰秦相穰侯東行縣邑范睢曰吾聞穰侯專秦權惡內諸侯客此恐辱我我寧且匿車中有頃穰侯果至勞王稽因立車而語曰關東有何變曰無有又謂王稽曰謁君得無與諸侯客子俱來乎無

19、益徒亂人國耳王稽曰不敢即別去范睢曰吾聞穰侯智士也其見事遲鄉者疑車中有人忘索之於是范睢下車走曰此必悔之行十餘里果使騎還索車中無客乃已。 阅读题:第一小题训诂实例分析;第二小题语言学文献阅读。 诗经正义 左传注疏 所有阅读题一律繁体字排版,注意繁简字的对应。 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女莫我肯顧貫事也箋云碩大也大鼠大鼠者斥其君也女無復食我黍疾其稅斂之多也我事女三歲矣曾無教令恩德來顧眷我又疾其不修政也古者三年大比民或於是徙貫古亂反徐音官復扶又反稅始銳反比毗志反逝將去女適彼樂土箋云逝往也往矣將去女與之訣别之辭樂土有德之國樂音洛注下同土如字他古反沈徒古反5 訣古穴反樂土樂土爰得我所箋云爰曰也 疏碩鼠至得我所

20、正義曰國人疾其君重斂畏人比之碩鼠言碩鼠碩鼠無食我黍猶言國君國君無重斂我財君非直重斂於我又不脩其政我三歲以來事汝矣曾無於我之處肯以教令恩德眷顧我也君既如是與之訣别言往矣將去汝之彼樂土有德之國我所以之彼樂土者以此樂土若往則曰得我所宜故也言往將去汝者謂我往之他國將去汝國也傳貫事正義曰釋詁文箋碩大至是徙正義曰碩大釋詁文釋獸於鼠屬有鼫鼠孫炎曰五技鼠郭璞曰 1、本文选自_主持修订的十三经注疏,“笺”的作者是,其中的反切采用的是的一书中的反切,“正义”的作者是唐代学者。 2、标点并翻译加横线的一段话。 3、“笺云爰曰也”,说明爰、曰二词的词性和用法如何? 4、“传贯事”,传的作者是。 5、“土如字”,解释“

21、如字”。 1填空20个,10分;其中教材字词认读音义2个,2分。2单项选择题5个,10分。 3名词解释5个,20分。4文选句子翻译5个,15分。5平仄拗救1个,15分。 6简答题2个,10分。7古文阅读2个,20分;1个文言文阅读,5分。1个训诂实例分析,15分。 第一小题文言文阅读;田單乃收城中,得千余牛.為絳繒衣,畫以五彩龍文,束兵刃於其角,而灌脂束葦於尾,燒其端,鑿城數十穴,夜縱牛,壯士五千人隨其後.牛尾熱怒而奔燕軍燕軍夜大驚牛尾炬火光明炫耀燕軍視之皆龍文所觸盡死傷五千人因銜枚擊之而城中鼓噪從之老弱皆擊銅器為聲聲動天地燕軍大駭敗走齊人遂夷殺其將騎劫燕軍擾亂奔走齊人追亡逐北所過城邑皆畔燕而

22、歸田單兵日益多。 v 翻译划线的句子 v 找文中的古今字、通假字。 v 找文中的语法现象。 第二小题训诂实例分析毛诗正义、左传注疏、论语注疏所有阅读题注意繁简字的对应。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興也蒹薕葭蘆也蒼蒼盛也白露凝戾為霜然後歲事成國家待禮然後興箋云蒹葭在眾草之中蒼蒼然彊盛至白露凝戾為霜則成而黄興者喻眾民之不從襄公政令者得周禮以教之則服薕音廉所謂伊人在水一方伊維也一方難至矣箋云伊當作繄繄猶是也所謂是知周禮之賢人乃在大水之一邊假喻以言遠繄於奚反遡洄从之道阻且長逆流而上曰遡洄逆禮則莫能以至也箋云此言不以敬順往求之則不能得見遡蘇路反洄音回上時掌反遡游從之宛在水中央順流而涉曰遡游順禮求濟道來迎之箋云宛坐見貌以敬順求之則近耳易得見也宛紆阮反本亦作苑易以豉反疏蒹葭至中央毛以為蒹葭之草蒼蒼然雖盛未堪家用必待白露凝戾為霜然後堅實中用歲事得成以興秦國之民雖眾而未順德教必待周禮以教之然後服從上命国乃得興今襄公未能用周禮其國未得興也由未能用周禮故未得人服也。 1、本文选自_主持修订的十三经注疏,“笺”的作者是,其中的反切采用的是的一书中的反切,“正义”的作者是唐代学者。 2、标点并翻译加横线的一段话。 3 、“葭蘆也”,是的注释? 4、举例说明这段文字使用了哪些注音方法?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