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笔记 重点笔记.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434450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 页数:63 大小:1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经济学笔记 重点笔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西方经济学笔记 重点笔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西方经济学笔记 重点笔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西方经济学笔记 重点笔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西方经济学笔记 重点笔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方经济学笔记 重点笔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经济学笔记 重点笔记.doc(6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 但是实际上又不可能,这样就出现稀缺性问题。这是针对我们每个人来说的。 稀缺性实际上是相对于人类的无限欲望来讲的,所以稀缺又具有的相对性。经济的资源在经济学上主要包括哪几个内容:经济资源在经济学中又叫作生态要素,共包括三块: 2.土地(包括一切的自然资源) 如果一个社会生产的大炮多了,它所能给社会提供出来的黄油就会减少,如果想增加黄油的数量,大炮的数量就减少,它是一个此消彼长的关系。这条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任何一个点都代表的是社会资源一定的条件下,一种产品的产量的增加所引起了另一种产品数量的减少。这条线上的任何一个点代表资源既定的情况下,两种商品的不同的产量的组合点。这是生产可能性曲线,这条生

2、产可能性曲线中实际上隐含了一个条件,在资源既定的情况下,在一定时期内,实际上一个社会的生产技术水平是既定的。就是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社会所能生产出来的黄油和大炮10亩的土地,这10亩的土地如果全部去种玉米,在既定1000斤,如果全部种小麦,亩产800斤,最多产8000斤的小麦。所谓机会成本,是指因选择而放弃的其他机会所造成的代价。一项资源被用于一种产品生产时的机会成本,是指这一资源在其他用途上可以得到的最高价值。 既然人类社会和经济社会出现资源稀缺性的问题,资源的稀缺性会导致选择的问题,选择又会带来机会成本的问题,经济学就是来研究如何来使这种选择所带来的机会成本最小化。第二节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

3、对象一、经济学的定义经济学研究人类社会如何使用稀缺的资源,生产出有价值的商品,并把它们分配给不同的人。 经济学就是要研究有限的资源,如何进行配置来实现效率最大化的学科。二、经济学研究有限的资源生产有价值的产品,什么是有价值的产品?第一,生产什么,即社会利用总量为既定的生产资源生产哪些产品,产量有多大。在上一节有关大泡和黄油的例子中,社会必须决定是生产大泡还是生产黄油或者两种产品各生产多少数量。第二,如何生产,即采用何种生产方法进行生产。第三,为谁生产,即生产出来的产品怎样在社会成员之间进行分配。第二,社会资源的总量在某个时期是不变的,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社会总量是不断的发生变化的。第三,货币的稳

4、定性。三、经济学要研究的问题共有六个:如何生产、为谁生产、生产什么的问题,社会资源总量充分利用问题、社会资源总量的变动问题、货币的稳定的问题。任何社会都是经济学要进行分析的,在不同的国家都实行不同的经济制度,经济制度不同,资源的配置就会有所不同。第三节 资源配置和经济制度资源如何在经济制度下进行配置主要有三点:第一,从决策结构看,在不同的决策制度下主要的主体和决策是怎样的。第二,不同的经济制度下的动力,经济主体的动力来自哪里。第三,信息传递的途径。根据这三点决策的、动机的、信息传递的来判断把人类社会的经济制度划分这样三种经济制度。一、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制度2消费什么产品。单个企业根据哪一种产品

5、能够给自己带来利润最大化,收益最大化来确定生产什么产品,如何生产, 二、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制度这种制度下隐含的中央部门的计划单位是了解居民的需求的,是根据社会总体居民的消费水平、消费需求来确定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的问题来进行计划的。动力来自哪里呢?居民的消费当然是为了满足日常生活需要,而企业的生产主要取决于上级部门对他的表扬。信息传递企业、居民在中央集权的制度下,不是信息传递的主体,这种信息的收集主要是中央的计划部门的事情。三、混合经济制度 的。 第二,市场制度会受到决策主体的限制。第三,市场竞争相信适者生存,这样就会出现,人们的能力是有差异的,企业的大小是不同的,就会使资源集中在一部分人或

6、者一部分企业手中,其它企业的生产就会受到损害。市场如果受到纯粹由市场机制来运作会出现市场波动问题。混合经济制度下通过市场进行资源配置是可以的,但是还要考虑政府对配置效率、配置方向的适当干预。第四节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经济学的层次,如果研究单个企业、单个居民消费和生产,它属于微观层次,如果研究整个社会就是属于宏观层次,从这两个层次区分,经济学有两层。 一、微观经济学 "个体经济学"。 来源于哪里。单个市场的价格如何确定,显然还要取决于其它商品。二、宏观经济学"总量经济学"或者"总体经济学" 整个国家从宏观角度看,总体水平是我们考虑的

7、问题。总体的社会生产资源是不是得到充分利用的问题。这都属于宏观经济学要研究的问题。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间的联系 个国家的整体经济实际上是个体经济的综合。最后,宏观经济学并不是微观经济学的简单加总或重复。3 个社会所拥有的劳动工人的总收入水平降低了,减少之后,支付能力就会降低,整体的劳动者所拥有的收入减少,进而减少自己的消费时,企业在市场上的产品出现了滞销。 我们可以看出:从单个企业来讲是合理的行为,从总体看不一定就是很合理的行为。总结:经济学是研究资源配置的问题,分宏、微观两个层面来研究,问题来源于资源的稀缺性和人类欲望的矛盾问题。 上编 微观经济学第二章 供求分析概述第一节 微观经济

8、学概览图21经济系统的运行厂商在产品市场中,负责向居民提供产品。居民或者家庭在产品市场中,是产品的需求方。 角色是要素市场中的供给方,还是产品市场需求方,总归还是居民。所以居民总是从自己的追求、满足程度最大来考虑问题的。而企业作为产品市场的供给方,生产要素的需求方,无论从那个出发点,都是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根据图21,我们可以看出,在整个微观经济学中的大致轮廓就明显了。就需要研究几个问题:1.在产品市场中,居民的消费或者需求取决于什么?2.需求的行为又取决哪些因素?第二节 需 求一、需求(一)需求的定义消费者对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一特定时期内消费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

9、下愿意而且能够买的该商品的数量。根据上述定义,就一个特定的时期而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必须具备两个特征,即购买意愿和购买能力。首先,在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是特定市场条件下意愿的选择,不是被迫的。其次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是有购买能力的意愿。需求又是针对一系列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商品的数量二、需求的表示横轴是需求量,纵轴是价格自变量。需求是因变量。公式表示:Qd=D(P)函数形式。又称需求函数。4 有些商品是违背规律的,违背规律的商品叫做需求定律的例外。三、影响需求量的因素第一是价格。 (a)例如:火葬服、棺材。2.价格微变,需

10、求量就大幅度的改变。(b)例如:买卖蔬菜,卖的便宜,就都买,贵了就没人买。3.价格上升,需求量增加,价格下降,需求量减少。当消费者的收入增加对某种商品需求增加的时候,就认为是正常产品。当消费者的收入增加对某种商品需求减少的时候,就认为是低档商品。 不同商品还会有互补关系,如:出租车,跟其有直接关系的产品也会有变化。例如小汽车。由于石油、汽油的价格增加。人们选择小汽车也就少。第五是居民的预期因素。四、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变动人均收入是500的时候,如果西红柿价格是3,需求量是1。价格是2.5,需求量2。连接AB。需求量的变化是因为需求上升下降所引起的。人均收入是800的时候,西红柿价格是3,需求量

11、是2。价格是2.5,需求量就增加到2.5。五、从单个家庭需求到市场需求 5a+b=c, 注意:这种加总是一种水平加总或者是沿着数量轴的横向加总。第三节 供 给 一、供给(一)供给定义 特定时期内,其他条件都不改变的情况下,在一系列可能的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生产的数量叫做供给。 供给和需求一样,必须考虑以下几点:1.特定时期;2.其他条件不变;3.生产者愿意;4.能够生产的数量;5.一定是 就种玉米。如果中央决定要让农民富起来, 20万回家结婚,如果月收入600元,大概要10万元,2年就可以了。这样明显可以看出,随着工资增加,愿意提供劳动数量就减少。 98年政府实行了消费政策。这种政策

12、会给企业的投资有一个正向的引导。取决于生产者目标、生产者成本、生产的技术水平,生产者的生产产品替代产品的情况都有影响。供给量的变化,价格是P1时供给量是Q1,价格是这P2时供给量是Q2,当价格下降时,供给量是减少的。价格上升时,供给量会增加,商品的本身价格和供给量是同方向变化的一个过程。当价格是P1时,供给量是Q1,当价格是P2,供给量是Q2,价格下降,供给量下降,是同方向变动的关系,这叫供给量的变化。6如果价格本身没有发生变动,假定价格还是在P,但是供给量不是Q,供给量是如果我们讲企业预见到这种商品将来生产的成本是要降低的,假定说从Q1减少到Q2,G点就不在S上,实际上在这条线的左边,这叫供

13、给的变动。 当供给量的图形从S1右移到S2时。供给增加,当曲线从Q1 右移。供给量的变化是商品的本身价格变化,所引起的供给量的变化,反映在图形上是沿着供给曲线的移动。沿着这条曲线左移、下移这种移动叫供给量的变化。 四、单个的供给曲线如果求出来了,再来求所有某种产品供给量怎么求呢?显然也应该是把每一个厂商生产的总产量加起来就是,同样是水平加总。a图的s+b图的s=c图的S,这是整个市场的供给曲线,a图是厂商在价格P时能生产产量是Q1,b厂商生产的是Q21这是市场的供给曲线。第四节 市场均衡 均衡是从物理学角度讲,一个物体处于均衡,这个概念是讲地心引力向下拽和我的手托举它向上的力相等。 均衡数量是

14、QE,均衡价格是PE。P1,市场价格大于均衡价格,在这种情况下,会出现供给的A,B需求量,供给量比需求量大, 于均衡价格。P2P1图中的D 是需求曲线,因为消费者的需求增加了,从D1增加到D2右移,注意这时D2与原曲线的交点就成了E2,这时均衡价格上长,均衡数量也增加。反之会下降,实际上告诉我们在供给不发生变化时,需求的增加会导致均衡价格上升和均衡数量的增加,反之需求减少,会引起均衡价格下降和均衡数量的减少。供给不变时,需求增加,均衡价格增加,均衡数量提高,是同方向的,供给不变时,需求减少、均衡价格减少,均衡数量减少,还是同方向的。 供给变化对市场变化也有影响7 图形原供给曲线是S1,原来的需

15、求是D,均衡产量是Q1, 均衡价格是P,供给从S1增加到S,右移的结果是均衡数量增加,均衡价格不是增加是减少了,减少为P2,供给增加会导致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增加,所以供给减少,均衡数量就减少,均衡价格上升,它们之间的这种关系,就是供求规律。 供给不变的条件下,需求增加使均衡价格提高,均衡数量增加;反之,需求减少使得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减少。在需求不变的条件下,供给增加使得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增加;相反,供给减少便得均衡价格提高。均衡数量减少。第五节 弹性理论前面分析了影响需求量的因素和需求量之间的关系,需求量会受到它本身价格和其它相关商品价格、消费者收入、还有政府政策其它因素的影响。供

16、给量也是一样的,它也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但是如果来衡量一下这些影响因素和被影响的需求量和供给量之间会有怎样的一种关系,那就用一个概念来分析,那这个概念就是弹性。一、弹性的概念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都告诉我们,这样一个经济函数里面它的自变量,就是那些能影响需求量或者供给量的因素和它的因变量,也就是需求量和供给量之间存在一种函数关系,就需求函数而言,它影响需求量的因素和需求量之间有一个函数关系。那具体到供给函数来讲,它们之间也有一个函数关系,所以弹性也是分为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来 例:看一个球的弹性大或者小的时候,就是给球一个外力,如我们拍一下,看一下这个球的反弹力高低,如果它有一个很大的反弹力的时候

17、,我们就会说这个球的弹性好,如果弹起来的幅度很小,我们就说弹性差,运用到经济学里面也是这样的。主要是因为,人们在消费过程中面对的商品是多种多样的,这些不同的商品之间是有不同差异的,而且这些商品它们之间的价格差是非常大的。二、需求的价格弹性(一)需求价格弹性简述需求量受它本身价格的影响。来度量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在它本身的价格有一个变动以后,需求价格弹性要度量的。商品的价格上涨,一般而言,需求量就会减少,这就是我们说的需求定率。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那就是需求量和价格之间呈现一个反方向变动的关系,也就是一增一减的关系,这样的一种结果会使我们计算出来的需求价格弹性是一个负值,那

18、也就是说当分母正方向变动的时候也就是价格是上涨的时候,分子也就是需求量,它的变动应该是反方向的也就是负值。这样一正一负的比出来算出来的结果应该是一个负值但是,如果我们取的是负值的话,这样在后面的分析和比较中会有一些困难,所以一般而言,我们经常会取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的绝对值,也就是把它变为正值。ed=,需求量变动的幅度在分子上,当需求弹性为零的时候,需求量变动幅度等于零,那就是价格无论上涨还是下降无论怎样变化,需求量都不会有变化,才会出现需求弹性为零。比如:丧葬服务。如果把这样的情况画在图中,那么就是用横轴表示需求量,纵轴表示价格,显然易见,这条需求曲线就是一条垂直于横轴的这样一条直线。这种类型比

19、较少见。第二,需求价格弹性大于。那也就是说它比起前一种类型来说,稍微有弹性了,但是又小于1,也就是我们说的价格变动的幅度要比需求量变动的幅度大,价格下降或是上涨比较大的一个幅度,需求量变动并不大或者说有变化但是不是很明显,这两种变化至少是小于价格变动的这个幅度,这样一种情况就把它叫做需求缺乏弹性,也就是说需求弹性比较小,价格的波动对需求量来说,需求量的波动对它不明显。对它而言应该也是一条接近于垂直于横轴的这样一个需求曲线,是一条比较陡峭的需求曲线。比如:生活必须品。第三,如果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等于1,则称需求为单位弹性,需求单一弹性、需求单元弹性。此时,价格每变动一个百分点,需求量将会随之反向

20、变动百分之一。也就是说价格和需求量的变动幅度总是相同的,这个时候它的弹8性为1。就现实情况中来说,很少有商品的弹性正好等于1,所以我们会把接近1的商品弹性等于1。这种类型是比较少见的。第四,如果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为大于1的有限数值,一般把这种情况习惯的称为需求富有弹性,价格有一个轻微波动的时候,需求量会有一个大于价格的波动,也就是说需求量对价格的变化比较敏感。价格上涨百分之一,需求量会减少大于百分之一的数字,这种就把它叫做需求富有弹性。这一类商品是比较奢侈的,不是生活必需的这类商品的弹性都会大于1,比如商档的电视等。它的价格的变动会引起需求量大的变化。这类商品在生活中比较常见。 第五,如果需求

21、价格弹性系数为无穷,则称需求无限弹性。在这种情况下,价格的轻微变动就会导致需求量急剧变动。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一个厂商它面对的消费者的需求量会有这样一个变化,就是无数个生产厂家的产品都一样的时候,大家接受同一价格。其中一个厂商想调低它的价格的话,消费者就会买它的商品,那就是说它的需求量有大幅度的增加。但是如果他想调高它的价格的话,消费者就会不买它的产品,因为有同类产品可以买,这样它的需求量就会减少为零。此时,商品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垂直于价格轴的直线。由此知道,需求价格弹性一共有五种类型,这五种类型里面,需求弹性小于1 大于零,需求弹性大于1小于无穷的 以很容易地转向消费其他商品。因此,商品的可替代

22、程度越大,商品的弹性就大。 例:对于一个爱吃肉的消费者来说,对他来说牛肉和羊肉是一样的,在这个时候,这两种商品就是一种可替代程度非常强的一种商品,当羊肉的价格上涨的时候,消费者就会转向去购买相对没有涨价的牛肉,所以牛肉的需求量会有大幅度的增加,反过来说羊肉的需求量就会有一个大幅度的下降。还比如说各种品牌的牙膏。第二,商品用途的广泛性。如果一种商品的用途很广泛,当商品的价格升高之后,消费者在各种用途上可以适当地减少需求量,从而使得需求量的改变量较大。因此,商品的用途广泛,需求的价格弹性就越大。反之,用途越狭窄,商品需求的价格弹性就可能越小。比说:水。水的用途非常广泛。第三,商品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

23、程度。对消费者而言,不同的商品可能处于不同的需求层次上。通常,基本的需求,其需求的价格弹性较小,而高级需求的价格弹性越大。例如,粮食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小,而看比赛的需求价格弹性就较大。第四,商品的消费支出在消费者预算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当一种商品在消费者预算支出中占有很小的一部分时,消费者可能不太会注意这种商品的价格变动,那么这种商品的弹性就比较小。比如,当你到超市购物时,偶尔购买一袋口香糖,你或许并没有意识到这口香糖已经从0.5元涨到了0.75元,因为这种价格的变动对你的生活并无多大影响。因此,某种商品在消费支出中所占的比重越小,该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就越小。相反,商品在消费支出中所占的比重越大,

24、该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可能越大。最后,相应于价格变动,消费者调整需求量的时间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一般说来,消费者调整需求的时间越短,需求价格弹性就越小;相反,调整时间越长,需求价格弹性越大。如果说2004年居民对用电需求量的变化,它的弹性是怎样的,那么整整一年来看,全体居民的需求量的变化,时间有一个弹性。因此,相应于同样的价格变动,消 9 由此推出来的结论就是 这一结果就是弧弹性的计算公式。所以如果没有强调是请你计算是从A到B的弧弹性,还是从 B到A的弧弹性,如果没有这么强调只是说请计算A、B弧的弹性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求的是C点的弹性也就是B和A的中点。弧弹性一般是企业大约只知道自己的需求弹性的一

25、段,那么要判断这段弹性的时候,一般用弧弹性。比弧弹性计算准确就是需求价格的点弹性计算方法。点弹性就是某一点的弹性,它计算出来显然就更准确一些公式:这个实际上就是需求曲线斜率的导数。需求曲线的纵轴是价格,横轴是需求量,现在dQ在分子上,而dP在分母上,所以认为点弹性公式左边的这部分指的是需求曲线某一点的斜率的导数。这一弹性系数只与需求曲线上点(P,Q)及其该点处的斜率的有关。当我们把一条需求曲线画成一条直线的时候,这条需求曲线上的任意一点的斜率都是一样的,但是任意一点的P/Q 是不相同的。这个本身告诉我们一个结论,一条需求曲线上任何一点的斜率都不相同。即使它是一条线性需求曲线。任何一点的弹性也不

26、相同。如果在一个图形中画了两条需求曲线,一条需求曲线比较平缓,另外一条需求曲线比较陡峭,这两条线之间有一个交点,这个交点告诉我们它的价格和需求量在交点上是相同的,但是因为这两条的斜率不相同,比较平缓的那条线的斜率比较小,也就是说斜率的导数就比较大了,那它计算出来的弹性就大。所以一般来说,两条曲线来比较需求价格弹性的时候,我们可以直接找一个交点来判断,在交点上坐标相同,只要二者的斜率不相同,我们可以由此判断斜率的大小,所以可以直观的看出,一般来表示,就是如果一条曲线比较陡峭,我们就把它代表需求价格弹性比Q=15-2P,则在需求曲线的每一点上,曲线的倾斜程度都是相同的,其斜率均为-2。但是,1从而

27、需求量等于13的点上,需求价格的点弹性为2/13,当价格等于5从而需求量等于5的点上,需求价格的弹性为2,它们二者并不相同。显然,在斜率相同的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上,价格越高,弹性值越大,价格越低,则弹性值越小。需求价格弹性是我们学习的弹性里面最为重要的一个,但是并不是说唯一的一个弹性。三、其他的需求弹性(一)需求的收入弹性需求的收入弹性简称为收入弹性,它表示在一定时期内,相对于消费者收入的相对变动,商品需求量的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 在需求收入弹性中,如果计算出来的需求弹性,需求收入弹性为正或为负的话,含义是不一样的,所以不取绝对值。需求收入弹性的分类,先这样说,如果消费者的收入增加了百

28、分之一,它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也增加了百分之一,是小于百分之一,那就是说算出来的需求收入弹性大于零,但是小于1。但是在收入里面,它不是这样判断的,首商品,如果消费者的收入增加了,而对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了,那算出来是一个负数,那就是需求收入弹性小于零,这种非正常商品在经济学里有一个专有词,把它叫劣质品,这不是说这种商品的质量差,而是说当消费者的收10 入增加的时候,会减少对这种商品的需求,消费者收入增加以后并没有增加对它的需求,反而是减少了对它的需当人们的月工资从40元涨到50元的时候,冬天储存的白菜和土豆增加,这时候它是正常商品。但是,人们的收入从50元增加到500元的时候,人们对这类菜的消费

29、量是减少的,储存量也是减少的,这时候进入90年1就是收入增加了百分之一,需求量也增加,但是增加量小于百分之一,需求量增加的速度要小,这种商品显然是不太敏感收入的变化,这种商品一般认为它也是属于正常商品,但是它是属于生活必需的物品。那这种生活必需品,当人们的收入增加以后会对它的需求量有一定的增加但是增加的幅度不大。第二,需求收入弹性等于1。就是收入有一个大幅度的增加,需求也会有一个大幅度的增加,而且它们变动的幅度是完全一样的,所以我们把它叫做单元弹性。第三,收入需求有一个百分之一的增加,那么需求也有一个超过百分之一的增加,也就是说这一类的商品,它的需求量的变化对收入的变化非常敏感,收入稍微有所增

30、涨,人们对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就是增加。这一类的商品我们把它叫做奢侈品。需求弹性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正常品,一类是劣质品,而在正常商品里又把它划分为三类一类是必需品、一类是单元弹性的商品、一类是奢侈品。需求收入弹性的计算也是两种计算方式,需求收入弹性的弧弹性计算和需求收入弹性的点弹性计算。都和刚才说的小的变化的计算 在掌握这两个公式的时候要参考64页的2.12和2.13这两个公式来计算,这样对比的记就可以了。需求除了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以外,影响需求量的因素肯定还有其它的因素,所以需求交叉弹性就来分析一 相关商品有两种,一种是两种商品之间的关系是互补的关系,另外一种类型是两种商品之间是一种替代关

31、系。如果的需求量的时候必须考虑其它商品的价格变化对它的需求量的影响, 于分子牛肉的需求量除以分母羊肉的价格,如果现在羊肉的价格上涨了,那么对消费者而言,牛肉的相对价格下降了,那么牛肉的需求量就会增加,羊肉的价格上涨,导致了牛肉的需求量增加,由此算出牛肉的需求交叉弹性就应该是一个大于零的数,二者是同方向变动的关系.这也就告诉我们,当我们计算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和另一类商品的需求价格之间的关系,如果计算出来它们的弹性大于零的时候, 我们就认为这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一种替代关系,也就是说替代商品之间是一种竞争关系。所以也可以认为需求交叉弹性大于零的两种商品之间,是一种互相竞争的关系。需求。所以可以说B商品

32、的价格上涨,引起了A商品的需求量的减少,A商品和B商品之间的变化是反方向的,所以当两种商品计算出来它的需求交叉弹性小于零的时候我们就认为这两种商品之间是一种互补关系的商品。如果计算A、B两种商品,当B商品价格上涨的时候,A商品的需求量不发生变化,那也就是当计算出来需求交叉弹性等于零的时候,它们既不存在一种互补关系,也不存在一种替代关系,这两种商品由此就可以判断它是一种无关商品。这就是根据需求交叉弹性,来判断两种商品之间的关系,这样一种需求交叉弹性, 需求交叉弹性的使用,就企业而言更多的会考虑需求交叉弹性中有关互补商品和替代商品之间的关系,而对无关商品的研究可能就要少一些,现实生活中也有过这样的

33、实例,就是美国杜邦公司曾经在20世纪50年代前后被当时美国的司法部起诉他的商品有垄11断,那么杜邦公司通过计算自己的生产产品和其它公司的相似产品有交叉弹性大于零的存在,由此证明自己的产 四、供给弹性(一)供给价格弹性的定义: 0。那么画出来的供给线应该也是一条垂线,如果把横轴画成数量轴,纵轴画成价格轴的话,那么供给曲线画出来也应该是一条垂线。就是价格不管怎么变供给量不发生变化。认为这种商品是一种很少的商品。这种商品就是故去的名人字画,它的供给量显然是一个常数。短期内土地供给量也是一个常数。(2)如果供给的价格弹性系数在0在1之间,当把弹性计算出来的时候发现,这个弹性大于零但是小于1,也就是说分

34、子供给量变化的幅度要小于分母子供给价格变动的幅度。当一种商品的供给变动的时候,它是反映于供给价格的,一般而言,供给价格如果上涨的话,供给量应该是增加的,所以说供给价格弹性计算出来的数大于零,但是供 2004年后半年到现在,电力供给一直都很紧张,结果就是电价有一个比较大幅度的增加,电价的增加就使发电厂生产规模在扩大的时候相对要比较难,大量原材料的供给,也比较紧张。这就导致了价格尽管有上涨,但是电力的供应增加并不明显,弹性比较小。 (3)如果供给的价格弹性系数等于1,这个也是比较少见的。供给量随着价格的变动而变动,而且变动幅度一样,这叫单元弹性。(4)如果供给的价格弹性系数大于1但是小于无穷。这个

35、时候就认为供给对价格的变动比较敏感,我们把这个叫做供给富有弹性.价格稍微有所增加,需求量就有一个比较大的增加来反映。一般而言,轻纺业的产品要比重工业的产品供给弹性要大,轻纺业的商品的变动比较容易。(5)如果供给价格弹性是无穷。这种情况也是一个比较特例的情况,画出来的供给曲线应该是平行于数量轴的这样一条供给曲线,它跟供给弹性为零正好是相反的,供给价格稍微有一点变化,那么供给量就有一个大幅度的变化。中国的简单劳动力,大量的民工不需要掌握很深的科学技术水平,这种劳动力在每一个城市都会有一个既定的价格,当这种价格一旦确定以后,民工提供劳动量是越来越增加的,也就是说因为我们拥有大量的劳动力,这些大量的劳

36、动力就会随着工资的确定会大量的供给,工资的水平实际上就是供给的价格。 越先进,机器设备示占用越大,生产周期越长,供给的弹性越小。如果生产者使用先进的复杂技术,各种生产投入之间就不容易替换和调整。例如,一个小贩要比一个使用资本密集型技术的大型企业对价格作出的反应更迅速,从而供给弹性就会更大。(2)生产能力的利用状况。对于使用相同技术的生产者而言,拥有多余生产能力的生产者的供给会更富有弹性,因为它在价格变动特别是价格升高时更容易调整产量。(3)生产成本因素。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产量增加只引起边际成本的轻微提高,则供给弹性较大;相反,供给弹性就比较小。12最后也就是最重要的因素是生产者调整供

37、给量的时间。弹性通常都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加以讨论的。当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生产者对供给量进行调整总需要一定的时间。时间越短,生产者越来不及对供给量作出调整。因此, 点弹性的公式:反映了价格和供给量之间是同方向变动的这样一个关系。如果我们把供给曲线画得很陡那么我们习惯上认为它的弹性比较小,如果把它画得比较平的话,那么我们就认为它的弹性比较大。原因在于斜率的导数,如果这条线画得越陡说明斜率越大,斜率越大说明它的导数就越小,所以弹性就小。 当比较两条曲线的供给价格弹性大小的时候,也是要根据P71(2.22)的公式来判断。第六节供求分析的简单应用一、支持价格和限制价格 在支持价格的作用下,市场出现超

38、额供给现象。在市场供求力量的自发作用下,市场价格存在下降的趋势。因此,为了维持支持价格,政府在规定支持价格的同时,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制定对策的基本思想是人为地增加需求量,比如由政府收购过剩的供给,或者增加对国外的出口。否则,支持价格就难以维持。支持价格经常被用于农产品市场。农产品是一种生活必需品,但这类产品生产周期较长,同时又极容易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为了减缓经济波动对农产品生产的冲击,避免自然因素引起的农产品价格大幅度波动,政府往往对主要的农产品制定高于市场均衡价格的支持价格。 13然而,在限制价格条件下,由于需求得不到满足,往往会出现某种形式的黑市交易。黑市可以是该商品的交易,也可能是该

39、商品衍生物的交易。 政府为了维持限制价格的有效性,政府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彩票、排队、按票证购买等。二、税收负担分析人们习惯上认为当政府增加对产品的消费税的时候,消费者都会认为,这个税收生产厂家百分之百都加在了价格里,收消费税而改变。这时,需求曲线与两条供给曲线相交。假定市场需求曲线D与供给曲线S相交的点为E,与供给曲线S相交的点为E,其中E点表示了在没有税收条件下的市场均衡状况,而E则是政府征税条件下的市场均衡点。对应市场均衡点E,均衡价格为PE,均衡数量为QE;对应于市场均衡E,均衡价格为PE,均衡数量为QE。对应于QE,假定供给曲线S上的点A所对应的价格为P1。比较征税前后的

40、市场均衡我们发现,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在征税前消费者按价格PE购买数量为QE的商品,而在征税后消费者按价格PE购买数量为QE的商品。结果,消费者以较高的价格消费较少的数量。另一方面,从生产者的角度来看,因为政府征税而使得生产者的价格由PE下降到P1。因此,每单位商品消费者负担的消费税的数额为(PEPE),而生产者负担的数额为(PEP1)。正如图中线段AB与BE之和等于税收量一样,消费者和生产者共同负担了这笔消费税。 14富有弹性,生产者负担的部分越大 如果消费者的需求弹性很大,生产厂家生产产品的供给弹性很小,当政府征税的时候,生产厂家的供给曲线左移,形成了新的均衡价格,如果这个均衡价格比原来的

41、价格要高出一大截,因为需求弹性很大,消费者就大量的减少需求量,这样的话消费者负担的税就少了,而生产厂家因为它的供给价格弹性比较小,消费者即使对它的需求量有减少,生产厂家的供给量减少的很少,所以大部分的税收就转嫁为成本,自己承担了。如果消费者的需求弹性很小的话,价格即使有一个很大的上涨,消费者需求量的减少也是很小,因为产品是必须的,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就只好承担大额的税,如果走向极端需求曲线成为一条垂直线的时候,也就是弹性为零了,这个时候供给曲线左移的结果是均衡价格上涨均衡数量并没有减少,这个时候税收完全由消费者承担了。三、需求弹性和销售收入消费者的消费支出正好是生产厂家的销售收入。 如果说需求价

42、格弹性很大,生产厂家稍微有一个降价,需求量就有一个非常大幅度的增加,如果是这样一个情况,因为它带来大量的销售量,那么销售量带来的收益的增加,和损失一抵,增加的收益大于增加的损失,这种产品就说降价导致了收益增加。这一类的产品就是我们所说的需求价格弹性很大的产品,富有需求价格弹性的产品。那么它可以实行“薄利多销”。如果是相反的情况,就是价格有一个下降,需求量只增加一点,那也就是说每一单位产品的损失很大,总收益会随着需求量的增加应该是增加的,但是需求量增加的幅度又非常的有限,所以因为这种降价导致的是收益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这种需求价格弹性小于1的产品不能实行“薄利多销”。这种产品提价比较合适,因为即

43、使它有一个比较高的价格需求量减少也是非常有限的,价格的上涨会带来总收益增加,而不是减少。那么第二种产品就是经常说的“谷贱伤农”的产品,农产品是需求价格弹性小于1的产品,当农产品丰收的时候,实际上农产品的价格是下降的,而农产品又是消费者的生活必需品弹性小于1,所以农产品的丰收往往导致农民的总收益不是增加,反而是减少的。那么介于中间的需求价格弹性等于1的产品,就是价格下降了百分之一,需求量也增加了百分之一,价格变动不会引起总收益的变化,这种叫做需求弹性等于1。就是无论价格是上涨还是下降,需求量所引起的总收益的变化都不存在,也就是说消费者的支付不发生变化。如果说需求弹性为零的时候,这种商品也就是完全

44、缺乏弹性,那么厂家显然是涨价合适。 名词解释1微观经济学是指研究个别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2宏观经济学是指从国民经济角度研究和分析市场经济整体经济活动的行为。3规范经济学是指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一些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标准,作为决策和制定政策的依据。4实证分析是指只对经济现象、经济行为或经济活动及其发展趋势进行客观分析,得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5需求规律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这种需求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反向变化的关系称需求规律或需求定理。156供给规律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减少,这

45、种供给数量和商品价格呈同向变化的关系称供给规律或供给定理。7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等,同时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价格,是由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的。8需求收入弹性是指需求量相对收入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消费者收入增加或减少百分之一所引起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9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单位商品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加量。10无差异曲线用来表示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或相同满足和谐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的组合11替代效应是指当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时,由于一种商品价格下降,一种商品价格不变,消费者会多购买价格便宜的商品,少买价格高的商品。12收入效应是指当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时,由于一种商品名义价格下降,可使现有货币收入购买力增强,可以购买更多的商品达到更高的效应水平。替代效应13边际产量(MP)增加一个单位可变要素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14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为了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15边际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