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ppt课件安全生产管理.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441989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PPT 页数:114 大小:7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ppt课件安全生产管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4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ppt课件安全生产管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4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ppt课件安全生产管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4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ppt课件安全生产管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4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ppt课件安全生产管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ppt课件安全生产管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ppt课件安全生产管理.ppt(1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合格安全工程师培训,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安全生产管理知识总纲,第一章 安全生产管理概述第二章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第三章 安全评价第四章 重大危险源辨识与监控第五章 事故应急救援第六章 职业病危害管理第七章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第八章 安全生产监督监察,第一章 安全生产管理概述,基本要求:检验应考人员对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对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的熟悉程度;对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现状和安全生产管理方针的熟悉程度。,第一章 安全生产管理概述,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概念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我国安全生产管理方针,第一章 安全生产管理概述,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概念安全、危险危险源、重大危险源事故、事故

2、隐患本质安全安全生产、劳动保护、职业安全卫生安全生产管理,一个不期望的过程,导致了不期望发生的意外后果,这时所有的中间事情称为事件,意外后果的事情称为事故。广义的危险是指系统中的一个过程、一种行为、一种状态或一种环境,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人们的承受程度。狭义的危险是指系统的一个过程、一种行为、一种状态或一种环境,特定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结合。它有两种特性,即可能性和严重性,可能性是指发生概率的大小,严重性是指发生的后果。危险源:广义的危险源是指危险的根源,包括危险载体和事故隐患。狭义的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根源或(和)状态。,本质安全化

3、:是指从一开始就从本质上实现了安全化,就从根本上消除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从而达到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重大危险源: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存储危险物质,其数量大于或等于国家规定的危险物质单元。,第一章 安全生产管理概述,现代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管理的发展历史安全生产管理原理与原则事故致因理论事故预防与控制的基本原则,安全生产管理原理与原则,系统论原理动态相关性原则、整分合原则、反馈原则、封闭原则人本原理动力原则、能级原则、激励原则预防原理偶然损失原则、因果关系原则、3E原则、本质安全化原则强制原理安全第一原则、监督原则,事故致因理论,事故频发倾向理论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能量意外释放理论系统安全理论

4、,第一章 安全生产管理概述,我国安全生产管理方针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管理方针我国的安全生产管理的主要内容,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现代安全管理:安全系统工程;危险源管理;安全评价;风险管理;HSE管理体系;OHSMS;应急预案;,“三同时”制度是指一切新建、改建、扩建的基本建设项目(工程)、技术改造项目(工程)、引进的建设项目,其职业安全卫生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人生产和使用。,常规安全管理:责任制建设;规章制度;机构及人员;投入保障及三同时;安全检查制;特种设备管理;防护用品;,第二章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基本要求:检验应考

5、人员对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掌握程度;对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组织保障的熟悉程度;对安全生产投入制度的熟悉程度;对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的熟悉程度。检验应考人员对建设项目(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三同时制度的掌握程度;对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检查制度的掌握程度;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的掌握程度;对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及劳动防护用品管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工伤保险制度的熟悉程度。,第二章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责任制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的组织保障安全生产投入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建设项目“三同时”安全生产检查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工伤保险,第二章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

6、,安全生产责任制生产经营单位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内容和主要规定,负责人;专职机构及人员;生产、技术、设计、供销、运输、财务部门及人员。,安全生产法;国务院规定、决定。,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根据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和安全生产法规建立的各级领导、职能部门、工程技术人员、岗位操作人员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对安全生产层层负责的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是企业岗位责任制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企业中最基本的一项安全制度,也是企业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管理制度的核心。实践证明,凡是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责任制的企业,各级领导重视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工作,切实贯彻执行党的安全生产、劳动保护方针、政策和国家的

7、安全生产、劳动保护法规,在认真负责地组织生产的同时,积极采取措施,改善劳动条件,工伤事故和职业性疾病就会减少。反之,就会职责不清,相互推诿,而使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工作无人负责,无法进行,工伤事故与职业病就会不断发生。,第二章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组织保障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人员的设置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组织保障的内容,20、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设置要求: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是生产经营单位中专门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内设机构,其工作人员都是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其作用是落实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组织生产经营单位内部各种安全检查活动,负

8、责日常安全检查,及时整改各种事故隐患,监督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等等。,21、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设置要求:从事危险性较大的矿山开采、建筑施工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活动的生产经营单位,必须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具体是否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多少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则应根据生产经营单位危险性大小、从业人员的多少、生产经营规模的大小等因素确定。从业人员超过300人的生产经营单位,必须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下的生产经营单位,可以不设安全机构,但必须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委托具有国家规定的

9、相关专业技术资格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但保证安全生产的责任仍由本单位负责。,第二章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投入对安全生产投入的基本要求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基本原则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方法,安全生产条件要求;防护用品保障;安全宣传教育;工伤保险。,要求:编制生产、技术、财务计划的同时,必须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条件:人员、资金、设备、材料四保障。负责:企业领导人对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编制和贯彻执行负责。,一、对安全生产投入的基本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安排适当的资金,用于改善安全设施,更新安全技术装备、器材、仪器、仪表以及其他安全生产投入以保证生产经营单位达到法律、法规、标

10、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一般来说,股份制企业、合资企业等安全生产投入资金由董事会予以保证;一般国有企业由厂长或者经理予以保证;个体工商户等个体经济组织由投资人予以保证。上述保证人承担由于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不足而导致的事故后果承担法律责任。安全生产投入主要用于支下方面:(1)建设安全技术措施工程,如防火墙、通风工程等;(2)增设新安全设备、器材、装备、仪器、仪表等以及这些安全设备的日常维护;(3)重大安全生产课题的研究;(4)按国家标准为职工配备劳动保护用品;(5)职工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6)其他有关预防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费用,如用于制定及落实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等,二、安全技术

11、措施计划的基本原则生产经营单位为了保证安全资金的有效投入,应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该计划的核必是安全技术措施。(一)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主要消除危险源、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隔离、故障安全设计、减少故障和失误。(二)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发生事故以后,迅速控制局面,防止事故扩大,常用的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有隔离、个体防护、设置薄弱环节、避难与救援等。,第二章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了解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要求;掌握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对象和内容;掌握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形式和方法。,要求:国家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安全生产方针及知识 安全操作规程和制度;应急救援能力

12、等;,对象和内容:负责人:意识、法规、职责和政策 管理者:制度、责任和管理方法 专管人员:法规标准、技术、理论和方法 员工:,形式和方法:三级教育:日常教育:认证教育:制度、责任和管理方法 演习和训练:,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要求: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教育工作是贯彻经营单位方针、目标,实现安全生产、文明生产、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防止产生不安全行为、减少人为失误的重要途径。安全生产教育制度作为加强安全生产管理,进行事故预防的重要而且有效的手段,其重要性首先在于提高经营单位管理者及员工做好安全生产管理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帮助其正确认识和学习职业安全健康法律法规、基本知识。其次是能够普及

13、和提高员工的安全技术知识,增强安全操作技能,从而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与健康。,安全生产法第20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建筑施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由有关主管部门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考核不得收费。第21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安全教育的原

14、则和作用 1安全教育的原则有:教育的目的性原则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教与学互动性原则 巩固性与反复性原则 2安全教育的作用 安全教育承担着传递安全生产经验和安全生活经验的任务。安全教育使人的安全文化素质不断提高,安全精神需求不断发展。,第二章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建设项目“三同时”建设项目“三同时”的法律规定范围依据建设项目“三同时”的定义、内容,范围:新建、改建、扩建项目;陶瓷、冶金、水泥、机械、有色等部门;防尘、防毒工业卫生设施;,1“三同时”的定义生产性基本建设项目中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以确保建设项目

15、竣工投产后,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标准,保障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三同时”的内容和要求(1)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劳动安全卫生论证,并将其作为专门章节编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将劳动安全卫生设施所需投资纳人投资计划;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实施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2)初步设计阶段设计单位在编制初步设计文件时,应严格遵守我国有关劳动安全卫生的法规、标准,同时编制劳动安全卫生专篇,并应依据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报告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的批复,完善初步设计。建设单位在初步设计会审前,应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报送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报告和初步设计文件及图纸资料。安全生产

16、监督管理机构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和标准,审查并批复初步设计文件中的劳动安全卫生专篇。(审查同意后,及时办理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初步设计审批表)(3)施工阶段建设单位对承担施工任务的单位提出落实“三同时”规定的具体要求,并负责提供必需的资料和条件。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和设计要求,确实做到劳动安全卫生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施工,并对建设项目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的工程质量负责。,(4)试生产阶段建设单位在试生产设备调试阶段,应同时对劳动安全卫生设施进行调试和考核,对其效果做出评价;组织、进行劳动安全卫生培训教育,制定完整的劳动安全卫生方面的规章制度及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预案。建设单位在试生产运行正常后、建

17、设项目预验收前,委托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认可的单位进行劳动条件检测和有关设备的安全卫生检测、检验,并将结果数据、存在的问题以及采取的措施写入劳动安全卫生验收专题报告,报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审批。(5)竣工验收阶段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根据建设单位报送的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验收专题报告,对建设项目竣工进行劳动安全卫生验收。凡符合需要进行预评价的建设项目,在正式验收前应进行劳动安全卫生预验收或专项审查验收。对预验收中提出的劳动安全卫生方面的改进意见应按期整改。,第二章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检查安全生产检查的类型及内容安全生产检查的方法及工作程序,类型:经常性检查;定期检查;专业、专

18、项检查;群众性检查,内容:查思想认识;查管理规章制度查隐患及安全设施;查安全教育培训;查危险点、危害点;,、安全生产检查的类型和内容:安全生产检查的类型:一是定期安全检查;二是经常性安全检查;三是季节性安全检查;四是专业性安全检查;五是综合性安全检查;六是不定期的职工代表巡视安全检查。安全检查的内容: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具体主要查思想、查管理、查隐患、查整改、查事故处理。31、安全生产检查的方法及工作程序:安全检查的方法:常规检查;安全检查表法;仪器检查法。检查的工作程序:一是检查的准备阶段;二是实施安全检查;三是通过分析做出判断;四是及时做出决定进行处理;五是实现安全检查工作闭环。,第二章

19、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特种设备的定义及范围特种设备生产、使用、检测等安全管理规定,特种设备就是与人身、财产安全,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承压和载人设备的总称,在生产和生活中广泛使用,并比一般性生产设备比较具有更大的潜在危险性。,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下同)、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第二章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劳动防护用品的分类劳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劳动防护用品的选用原则及发放要求,按照用途分类:(1)防止伤亡事故为目的的安全护品。(2)预防职业病为目的的劳动卫生护品。以人体防护部位分类:头部、呼吸器官、眼面部、手部足部、

20、躯干、护肤,7类。,要求:防护功能最低指标;有效使用期;判废规定。,选用规则:按接触能量(物质);按主要危险特性;按特殊的工作条件。,、劳动防护用品的分类:头部防护用品;呼吸器官防护用品;眼面部防护用品;听觉器官防护用品;手部防护用品;足部防护用品、躯干防护用品、护肤用品、防坠落用品、35、劳动防护用品的正确选用原则及发放要求:(P40P41)(1)选用的基本原则:1)根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选用;2)根据生产作业环境、劳动强度以及生产岗位接触有害因素的存在形式、性质、浓度(或强度)和防护用品的防护性能进行选用;3)穿戴要舒适方便,不影响工作。,(2)发放要求: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有关标准

21、,按照不同工种、不同劳动条件发给职工个人劳动防护用品。36、劳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1)使用前应做一次外观检查。2)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必须在其性能范围内,不得超极限使用;不得使用未经国家指定、经监测部门认可(国家标准)和检测还达不到标准的产品;不能随便代替,更不能以次充好。3)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第二章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伤保险工伤保险的概念与基本原则享受工伤保险的待遇的资料条件和待遇给付工伤保险的实施范围工伤保险与工伤事故预防的关系,工伤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手段保证实施的,对在工作过程中遭受人身伤害的职工或遗属提供补偿的一种社会福利制度。38、工伤保险的

22、基本原则:1)强制实行的原则;2)无责任赔偿原则;3)劳动者个人不缴费原则;4)损失补偿与事故预防及职业康复相结合的原则。,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资格条件与待遇给付:(1)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认定为工伤: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2)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3)在工作场所和工作时间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4)患职业病的;5)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6)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工伤保险的实施范围:工伤保险条

23、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类企业、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用人单位)应当按条例规定参加工伤保险,为本单位全部职工或雇工(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类企业的职工和个体工商户的雇工,均有依照本条例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权利。”职工是指与企业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包括形成了事实劳动关系的,即劳动者事实上已成为企业的成员,并为其提供有偿劳动。,41、工伤保险与工伤事故预防的关系:一是促进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二是工伤保险基金的组成和征收办法有利于工伤预防;三是征收工伤保险费实行差别费率和浮动费率是事故预防的主要机制;四是实行安全生产奖励机制;五是赋予工伤保险经办机构从事事故预防的职责。,

24、第三章 安全评价,基本要求:检验应考人员对安全评价分类及其内容的掌握程度;对安全评价程序的掌握程度;对危险、有害因素分类及辨识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安全评价方法的熟悉程度;对安全评价报告编写的掌握程度。,以实现系统安全为目的,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对系统中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进行辩识与分析,判断系统发生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严重程度,制定防范措施和管理决策的过程。安全评价分为:安全预评价、安全现状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及安全专项评价。,第三章 安全评价,安全评价的分类安全评价的程序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评价单元的划分安全评价方法安全评价报告,第三章 安全评价,安全评价的分类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

25、安全现状综合评价专项安全评价,概念及内容,第三章安全评价,安全评价的程序,安全评价,准备,危险识别,定性、定量安全评价,安全对策措施,结论及建议,编制报告,现场勘察、资料收集,危害、有害性分析、识别,危险源识别,单元划分,评价方法的选择、确定,定性、定量评价,危险分级,安全对策措施,应急预案,作出评价结论,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影响因素、事故机制,第三章安全评价,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评价单元的划分危险、有害因素分类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法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重大危险源的识别安全评价单元的划分,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法选用哪种辨识方法要根据分析对象的性质、特点、寿命的不同阶段和分析人员的知识、经验和习

26、惯来定。常用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法有直观经验分析方法和系统安全分析方法。(一)直观经验分析方法直观经验分析方法适用于有可供参考先例、有以往经验可以借鉴的系统,不能应用在没有可供参考先例的新开发系统。,1对照、经验法对照、经验法是对照有关标准、法规、检查表或依靠分析人员的观察分析能力,借助于经验和判断能力对评价对象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的方法。2类比方法类比方法是利用相同或相似工程系统或作业条件的经验和劳动安全卫生的统计资料来类推、分析评价对象的危险、有害因素。(二)系统安全分析方法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是应用系统安全工程评价方法中的某些方法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常用于复杂、没

27、有事故经验的新开发系统。常用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有事件树、事故树等。,在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时,要全面、有序地进行,防止出现漏项,宜从厂址、总平面布置、道路运输、建构筑物、生产工艺、物流、主要设备装置、作业环境、安全措施管理等几方面进行。识别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系统安全分析的过程。(一)厂址从厂址的工程地质、地形地貌、水文、气象条件、周围环境、交通运输条件、自然灾害、消防支持等方面分析、识别。(二)总平面布置从功能分区、防火间距和安全间距、风向、建筑物朝向、危险有害物质设施、动力设施(氧气站、乙炔气站、压缩空气站、锅炉房、液化石油气站等)、道路、贮运设施等方面进行分析、识别。(三)道路及运输从运

28、输、装卸、消防、疏散、人流、物流、平面交叉运输和竖向交叉运输等几方面进行分析、识别。(四)建构筑物从厂房的生产火灾危险性分类、耐火等级、结构、层数、占地面积、防火间距、安全疏散等方面进行分析识别。,2.2 危险危害因素的分类,2.2.1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分类,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16-92),分为6大类,37个小类。6大类为: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15类;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5类;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5类;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6类;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5类;其他危险、危害因素1类。,第三章安全评价,安全评价方法安全评价方法分类按评价结果的量化程度分类

29、法定性定量概率风险评价法、伤害范围评价法、危险指数评价法其它安全评价分类法常用安全评价方法,安全检查表(SCL预先危险性分析(PHA)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EMEA)事件树(ETA)事故树(FTA)LEC法,道化学指数法,危险性与可操作性研究,在进行安全评价时,应该在认真分析和熟悉被评价系统的前提下,选择安全评价方法。选择安全评价方法应遵循以下五个原则:1)充分性原则2)适应性原则3)系统性原则4)针对性原则5)合理性原则,第三章 安全评价,安全评价报告安全评价报告的主要内容安全评价报告的格式及编写程序,安全预评价报告安全验收评价报告安全现状评价报告,第三章安全评价,安全评价技术性文件 安全评价

30、通则安全预评价导则安全验收评价导则,第四章 重大危险源辨识与监控,基本要求:检验应考人员对重大危险源基础知识及辨识标准的掌握程度;对重大危险源的评价与监控措施的掌握程度。,第四章 重大危险源辨识与监控,重大危险源的概念及辨识标准重大危险源的概念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标准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依据是物质的危险特性及其数量。重大危险源分为生产疡所重大危险源和储存区重大危险源两种。重大危险源的评价与监控,第四章 重大危险源辨识与监控,重大危险源的概念及辨识标准危险源的概念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标准和方法单元内存在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标准表1、标准表2规定的临界量,即被定义为重大危险源。单元内存在的危险物质为单一

31、品种,则该物质的数量即为单元内危险物质的总量,若等于或超过相应的临界量,则被定义为重大危险源。,第四章 重大危险源辨识与监控,重大危险源的评价与监控重大危险源评价方法重大危险源监控措施,建立健全危险源管理的规章制度。危险源确定后,在对危险源进行系统危险性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包括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危险源重点控制实施细则、安全操作规程、操作人员培训考核制度、日常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检查制度、信息反馈制度、危险作业审批制度、异常情况应急措施、考核奖惩制度等等。明确责任、定期检查。应根据各危险源的等级,分别确定各级的负责人,并明确他们应负的具体责任。特别是要明确各级危险源的定期检查责

32、任。除了作业人员必须每天自查外还要规定各级领导定期参加检查。,加强危险源的日常管理。要严格要求作业人员贯彻执行有关危险源日常管理的规章制度。搞好安全值班、交接班,按安全操作规程进行程操作;按安全检查表进行日常安全检查;危险作业经过审批等等。所有活动均应按要求认真做好记录。领导和安检部门定期进行严格检查考核,发现问题,及时给以指导教育,根据检查考核情况进行奖惩。,危险源、事故隐患的控制可从三方面进行,即技术控制、人行为控制和管理控制。技术控制。即采用技术措施对固有危险源进行控制,主要技术的消除、控制、防护、隔离、监控、保留和转移等。人行为控制。即控制人为失误,减少人不正确行为对危险源的触发作用。

33、人为失误的主要表现形式有:操作失误,指挥错误,不正确的判断或缺乏判断,粗心大意,厌烦,懒散,疲劳,紧张,疾病或生理缺陷,错误地使用防护用品和防护装置等。人行为的控制首先是加强教育培训,做到人的安全化,其次应做到操作安全化。,第五章 事故应急救援,基本要求:检验应考人员对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熟悉程度;对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掌握程度;对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练与评审的掌握程度。,第五章 事故应急救援,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事故应急预案的策划与编制应急演练的组织与实施,第五章 事故应急救援,事故应急救援体系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特点与意义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对应急救援的要求应急管理过程(四个层次预防、准备、响应

34、、恢复)应急救援体系的组织结构、运行机制的响应程序及支持保障系统,预防,准备,响应,恢复,应急救援体系的组织结构,应急救援体系的组织结构,应急救援中心,应急救援专家组,医疗救治,消防与抢险,监测组织,公众疏散组织,警戒与治安组织,洗消去污组织,后勤保障组织,信息发布中心,应急救援体系的响应程序,事故,警情判断响应级别,应急启动,救援行动,事态控制,应急恢复,应急结束(关闭),中心人员到位,信息网络开通,应急资源调配,现场指挥到位,现场清理,解除警戒,善后处理,事故调查,人员救助,工程抢险,警戒与交通管制,医疗救护,人群疏散,环境保护,现场监测,专家支持,应急增援,响应升级,信息反馈,总结评审,

35、Y,Y,Y,N,N,关闭,应急救援体系的支持保障系统,应急救援体系的支持保障系统,法律法规保障体系,通讯系统,警报系统,技术与信息支持系统,宣传教育和培训体系,第五章 事故应急救援,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策划与编制事故应急预案的作用、层次及文件体系应急救援预案策划时应考虑的因素、编制、审核和批准过程事故应急救援的核心要素及编制要求,编制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作用,应急救援预案明确了应急救援的范围和体系,便于应急准备和应急管理,特别是利于培训和演习工作和开展有利于做出及时的应急响应以降低事故后果成为各类重大事故的应急基础当发生超过应急能力的重大事故时,便于与上级部门协调有利于提高全社会风险防范意识,编制

36、重大应急救援预案时,本地区重大危险源普查的结果,包括重大危险源的数量、种类及分布情况,重大事故隐患情况本地区的地质、气象、水文等不利的自然条件及其影响本地区及国家和上级机构已制定的应急预案的情况本地区以往灾难事故的发生情况本地区行政区域划分及工业区、功能区布置情况周边地区重大危险源对本地区的可能影响国家及地方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重大事故应急预案的层次,综合预案,危化专项预案,防洪专项预案,地震专项预案,。,现场预案1,现场预案2,现场预案3,应急预案的文件体系,一级文件预案对紧急情况的管理政策、应急预案的目标、应急组织和责任二级文件程序说明某个行动的目的和范围为应急行动提供信息参考和行动指导三

37、级文件指导书对程序中的特定任务及某些行动细节进行说明,供应急组织内部人员或其他人使用四级文件应急行动记录在应急行动期间所作的通讯记录、应急队员出入事故危险区的记录,向政府部门递交报告的记录,应急预案的编制过程,成立由各有关部门组成的预案编制小组,指定负责人参阅现有的应急预案危险分析应急准备和应急能力的评估完成应急预案的编制预案的批准、实施和维护,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核心要素,对紧急情况和事故灾害及其后果的预测、辨识、评价规定应急救援各方组织的详细职责应急救援行动的指挥与协调应急救援中的可用的人员、设备、设施、物资、经费保障和其他资源在紧急情况或事故灾害发生时保护生命和财产、环境和安全的措施现场

38、恢复其他,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核心要素,方针与原则应急策划应急准备应急响应现场恢复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危险分析资源分析法律法规要求,机构与职责应急资源教育、训练与演练,接警与通知指挥与控制警报和紧急公告通讯事态与监测与评估警戒与治安人群疏散与安置医疗与卫生公共关系应急人员安全消防和抢险泄漏物控制,第五章 事故应急救援,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与评审事故应急演练的基本要求事故应急演练的类型、基本任务、目标、准备及实施过程事故应急演练效果评价方法及内容,综合性应急演练实施的基本过程,策划小组,确定演练日期确定演练目标和演练范围编写演练方案确定演练现场规则指定评价人员安排后勤工作准备和分发评价人员工作

39、文件培训评价人员讲解演练方案与演练活动,评价人员访演练参与人员汇报与协商编写书面评价报告演练参与人员自我评价举行公开会议通报不足项编写演练总结报告评价和报告补救措施追踪整改项的纠正,10记录参演组织的演练表现,演练准备阶段,演练实施阶段,演练总结阶段,第六章 职业病危害管理,基本要求:检验应考人员对职业病危害因素与职业病的了解程度;对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控制的掌握程度。,第六章 职业病危害管理,职业病危害因素与职业病职业危害评价与管理职业危害治理技术,第六章 职业病危害管理,职业病危害因素与职业病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职业病种类与职业病有关的疾病女工的职业卫生问题,第六章 职业病危害管理,职业

40、病危害因素与职业病职业病危害因素与生产过程有关的职业性危害因素原材料、工业毒物、粉尘、噪声、振动、高温、辐射、传染性因素与劳动过程有关的职业性危害因素劳动制度与劳动组织不合理与作业环境有关的职业性危害因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第六章 职业病危害管理,职业病危害因素与职业病职业病生产性粉尘与尘肺工业毒物与职业中毒物理性职业危害及所致职业病异常气象条件及有关职业病职业性致癌因素和职业癌职业性传染病其它,第六章职业病危害管理,职业病危害评价与管理职业危害评价评价依据危害分类及分级标准作业环境监测物理因素、化学毒物、生产性粉尘职业健康监护职业健康检查健康监护档案健康监护资料分析,第六章职业病危

41、害管理,职业病危害治理技术粉尘危害治理措施工厂防尘、矿山防尘措施工业毒物危害治理措施物理因素治理措施噪声与振动、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防暑降温职业性传染病炭疽病和布鲁氏杆菌林、森林脑炎,第七章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基本要求:检验应考人员对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熟悉程度;对生产经营单位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方法与步骤的熟悉程度;对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与认证程序的了解程度。,第七章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概述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基本要素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建立方法与步骤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与认证,第七章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基本模式与要素了解

42、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基本运行模式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要素构成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建立方法与步骤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策划的内容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文件的结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试运行的要求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的工作内容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与认证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程序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程序,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的概念与运行模式,1、定义:为建立职业安全健康方针和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所制定的一系列相互联系或相互作用的要素。2、运行模式基于著名的PDCA(策划、实施、检查、纠正)概念,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模式包括5个方面,即:方针、组织、计划与实施、评价、改

43、进措施。按此模式运行,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方针:阐明职业健康安全责任及总目标和绩效 的承诺。机构与职责:最高管理者对安全健康全面负责,提供必要资源,规定从事管理、执行和监督的各级管理人员作用、职责和权限,并设管理者代表负责体系正确实施。培训、意识与能力:规范持续地开展培训工作,确保员工具备必须的OHS意识与能力。协商与交流:建立与员工和其他相关方协商交流的渠道,保证员工知情权、建议权和充分参与。,要 素,要 素,文件化:以合适的形式建立与保持文件,以阐述方针和目标,关键岗位与职责,预防和控制措施以及管理方案、程序、作业指导书等。文件与资料控制:规范文件与规范文件资料的管理,包括发放、书写、传

44、达、失效处理、标识和存档等管理,保证其易于查询并定期评审。记录与记录管理:规范记录的标识、保存、处置、填写办法,要求记录清晰并具可追溯性,妥善保护,已防止火灾和损坏。,要 素,初始评审: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 选取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方法,考虑所有的活动和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以及场所内所有设施,持续改进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实施必要的风险控制措施。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识别、获得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及时更新并传达到相关人员,确定满足法律法规要求的具体措施。,要 素,目标:制定整个公司、相关职能管理部门、和不同层次的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制定目标时应征求员工及其代表的意见。管理方案:制定旨在实现

45、目标的管理方案(职业健康安全计划),规定相关职责、权限、完成的方法和时间安排。运行控制:对于需要采取控制措施的运行与活动实施控制和防范措施。包括需要程序指导的活动、已标识的风险、设计风险等,消除或降低风险。,要 素,应急预案与响应:识别潜在的事件和紧急情况,制定应急和响应计划,并适时评审和演练。绩效测量和监测:规定主动和被动的测量方法及相应的测量内容,监测职业健康安全目标的实现情况。规定监测设备的校准和维护方法,并予以记录。事故、事件、不符合及对绩效影响的调查规范事故、事件、不符合的调查、分析和报告,识别和消除此类情况发生的根本原因,防止其再次发生。,要 素,审核:评价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及其

46、要素的实施能否有效地保护员工的安全与健康。明确审核的范围、频次、方法和能力要求、报告格式。管理评审:最高管理者对管理体系的方针、目标等进行评审,确保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要素,纠正与预防措施针对绩效测量与检测、事故事件调查、审核和管理评审所提问题,策划纠正和预防措施并予以实施。持续改进不断寻求方法持续改进自身职业健康安全绩效,不断消除、降低或控制各类职业健康安全危害和风险。,1.学习与培训,3.体系策划,2.初始评审,4.文件编写,5.体系试运行,6.评审完善,第二节 建立体系的方法与步骤,初始评审的内容,(1)相关法律法规适用性确认,遵守情况评价;(2)组织危害辨识、风险评价;

47、(3)确定现有或计划措施能否控制风险;(4)检查企业现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规定、过程、程序,评价其有效性和适用性;(5)以往事故情况、员工健康监护资料的收集和分析;(6)现行组织机构、资源配备和职责分工等的评价。,体系策划的内容,(1)确立职业健康安全方针;(2)制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目标及其管理方案;(3)结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进行职能分配和机构职责分工;(4)确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结构和各层次文件清单;(5)为建立和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准备必要的资源。,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素之间的关系,4.2OHS方针,4.5.4 审核,4.6 管理评审,4.5.3记录和记录管理,4.4

48、.6 运行控制4.4.7 应急准备 和响应,4.3.4管理方案,4.3.3目标,4.4.1机构和职责4.4.2培训、意识和能力4.4.3协商与交流,4.4.4 文件化4.4.5 文件与资料控制,4.5.1绩效测量与监视,4.5.2事故、事件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4.3.1危害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计划,4.3.2法律和其他要求,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的内容和结构,(1)结构:一般为三级结构即: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文件(包括作业指导书和记录);管理手册表述整体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要求,供领导和外部相关人员了解使用。程序文件讲述完成某项工作的方法和控制要求,供职能部门使用。作业文件规定完成工作的

49、具体办法,供个人或班组使用。记录是各项活动的结果与证据。(2)内容:包括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目标;关键岗位与职责;主要风险及其预防和控制措施;管理方案、程序、作业指导书和其他内部文件。,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的类型:,(1)第一方审核:内部自我审核,旨在提供自我检查、自我纠正、自我完善的运行机制;(2)第二方审核:相关方进行的审核,旨在为相关方提供信任的依据;(3)第三方审核:无经济利益的第三方提供的公正、公平的审核。依据认可制度的要求实施的以认证为目的的审核称为认证审核。,第三节 体系的审核与认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的程序:,(一)认证的申请及受理1、认证申请:以书面形式向认证机构提出

50、认证申请,并按要求提交相关文件和资料;2、认证受理:申请受理的一般条件是:(1)具有法人、二级或委托方法人资格及有关登记注册证明;(2)按标准建立了文件化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3)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已按文件的要求有效运行;(4)体系要素已全部运行一遍,并运行达3个月以上。3、合同评审就申请方提出的条件和要求进行评审,并对本机构能力进行自我评审无误后签定合同。,审核的策划及审核准备,(1)根据管理体系所覆盖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的范围确定审核范围;(2)指派审核组长和成员,组成审核组;(3)制定审核计划,包括一阶段审核和二阶段审核;(4)编制审核工作文件;,(三)审核的实施,1、文件审核: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