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见蔡桓公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536481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8.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扁鹊见蔡桓公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扁鹊见蔡桓公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扁鹊见蔡桓公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扁鹊见蔡桓公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扁鹊见蔡桓公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扁鹊见蔡桓公教学设计.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扁鹊见蔡桓公教学设计 扁鹊见蔡桓公课堂教学设计 师:今天,老师要跟大家一起学习一篇文言文扁鹊见蔡桓公(板书)。故事中的扁鹊,原名秦越人,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民间医生,因为医术高明,人们就用上古时代名医扁鹊的名字称呼他。可是,也有人对这位神医的医术不那么相信,这个人就是 生:蔡桓公。 师:对,蔡国的国君蔡桓公。“见”,是什么意思? 生:进见。 师:出示学习目标。 师:课前我让每个小组在熟读课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开展了有针对性的探究,下面就请各小组展示一下各自探究的结果。 生:各小组展示。 师:点评各小组情况。通过刚才各小组的展示,我们进一步了解了文章的内容,同学们对文言文的掌握还有什么疑问吗?齐读

2、一下课文。 师:下面老师有个问题要问大家:故事的结局是桓侯死了,那 么是谁断送了桓侯的性命呢?也就是说:(课件展示)桓侯之死谁 之过?请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谈谈你的看法,不求观点一致, 但求自圆其说。大家先在小组内交流观点,然后请同学发言。(学 生小组讨论彳艮热烈) 生:我认为是桓侯自己,因为他不听别人的意见,耽误了病情。 师:扁鹊给他提了几次建议? 生:三次。 师:当扁鹊第一次指出他有病的时候,桓侯怎么说? 生:桓侯说:“寡人无疾。” 师:如果你是桓侯,请想像一下,你说这话时会有怎样的语气、 动作、神情? 生1:他会一边摇头,一边摆手说:“寡人一无一疾。”(作摆手 状) 生2:我想桓侯应

3、该是非常生气,满脸怒色,使劲地拍一下桌 子,说:“寡人无疾!”(作拍案状,师生大笑) 师:第二次进见时,桓侯有什么反映? 生:桓侯不应,桓侯又不悦。(板书:不应 不悦) 师:第三次呢? 生:桓候又不应,桓候又不悦。(板书:不应 不悦) 师:至此扁鹊已给他提了三次建议,当他第四次进见时,桓侯 又有什么反映呢? 生:当扁鹊第四次进见时,桓侯见到他就像见了冤家似的掉头 就跑。(生笑) 师:(笑)是桓侯掉头就跑吗?跑的是谁呀? 生:扁鹊。 师:对,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板书:四见 使人问之) 师:那么是他幡然悔悟,想请扁鹊回来为他治病吗? 生:不是,他是好奇。 师:仅仅是好奇,那么他派去

4、的这名使者会怎样问扁鹊呢? 生:你为什么见了我的君主转身就跑呢? 师:很好。他还可能会说:“君见我主而还走,何故?”还会说: 前者君三度见桓侯必言有疾,今望桓侯而还走,何也?”都有可能。 可是,扁鹊已经无回天之力了,桓侯最后还是死了。(板书:死) 以上观点认为桓侯之死是桓侯之过,是他咎由自取。还有其 他观点吗? 生:我认为是扁鹊的过错,他当时可以找多个人来劝说桓侯 这样桓侯作为一国之君就能不死,国家就会安定。 生:扁鹊没有强谏桓侯,没有尽到一个医生的责任。 师:咱们这儿北边就是莱矿医院,我们知道救死扶伤是一 个医生的职责。扁鹊的医术非常高明,而当桓侯的病情进一步恶 化时,他却逃到了秦国,这样做

5、太不负责任了。大家同意这一观点 吗? 生:不同意。他这样做是为了避免被杀头。 师:对,他如果不逃秦,很有可能被杀掉。他逃到秦国的举动, 反映出扁鹊 生:很机灵。因为他要不逃走就会被杀掉,天下还有许多疾病 需要他去医治。 师:“机灵”一词一般都是说孩子,这儿形容扁鹊,用“机警” “机智”比较好。当然,扁鹊最终也没有逃脱被杀的命运。他后来 在秦国行医,秦国有个太医非常嫉妒扁鹊的医术高明,就派人把扁 鹊刺死了,这是后话。扁鹊的逃秦一方面反映他的机智,也从另一 个侧面反映了桓侯为人的 生:残暴、蛮横。 师:桓侯的傲慢、固执、不听劝告,最终断送了自己的性命 么,我们从桓侯之死可以得出哪些教训呢? 生1:

6、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如果掩饰自己的缺点、错误,不听 从别人的劝告,这样其实是自己害自己。 生2:只有正确对待自己的缺点、错误,及时克服。防患于未然, 才能不断进步。 师:这位同学说得非常深刻!(鼓掌)我们不能拒绝别人的批评和忠告,特别是那些不太好听,有些刺耳的忠告。中国有句老话 怎么说? 生: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生笑) 生:忠言逆耳利于行。 师:“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是史记里的一句 话,说得非常好。桓侯明明有病,可是他却偏偏不肯承认,更不愿 意接受治疗,大家能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个意思吗? 生:(齐答)讳疾忌医。 师:有了病,又不愿治疗,结果怎样了? 生:死了。 师:课文学到这儿,我们来总结一下:这节课我们要在疏通文 意的基础上重点学会一句话的翻译:“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记住 两个成语;讳疾忌医、不可救药;记住三个通假字:“齐”通“剂”, “汤”通“烫”,“还”通“旋”。 师:当堂检测 小组统计最佳 师:下课。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