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丙啶MSDS.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610438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8.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氮丙啶MSDS.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氮丙啶MSDS.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氮丙啶MSDS.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氮丙啶MSDS.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氮丙啶MSDS.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氮丙啶MSDS.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氮丙啶 MSDS氮丙啶 MSDS 基本信息 化学品中文名称:氮丙啶 中文同义词:乙撑亚胺;氮丙啶;氮丙环;次乙亚胺;1-氮杂环丙烷;吖丙啶;氮三环;环乙胺 化学品英文名称:Ethylenimine 分子式:C2H5N EINECS号:205-793-9 Mol文件:151-56-4.mol 物理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CAS登录号:151-56-42 相对分子量或原子量:43.07 密度:0.832 熔点:-73.96 沸点:5556 闪点:-11.1 折射率:1.4123 性状:无色液体,有氨气味,剧毒!易燃烧。 溶解情况:易溶于水、乙醇、乙醚等,难溶于浓碱液。 化学性质 稳 定 性:在常温常压

2、下稳定。 禁 配 物:强氧化剂、酸类、酰基氯、酸酐。 避免接触的条件: 聚合危害:能发生 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 呈很强的碱性,易聚合,聚合时放热。 用途和制备 制备 可由一乙醇胺气相脱水制备,或用二氯乙烷与氨作用制得,也可用一氯乙胺盐酸盐与氢氧化钠反应制备 用途 用于制造活性染料和抗癌剂等药物,改变合成纤维性能,和加工纸张等。噻替哌的中间体是有机合成原料,如合成三乙胺。 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6.1类 毒害品; 第3.2类 中闪点易燃液体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有强烈的刺激性和腐蚀性,兴奋中枢神

3、经系统,可致肾损害,有致敏作用。急性中毒表现为眼、口腔和呼吸道剧烈刺激,出现眼结膜、角膜炎、流涕,喉头水肿;严重者会管有白喉样改变和发生肺水肿。可致肾损害。溅入眼内可致灼伤。皮肤接触液体可致灼伤;本品有致敏性,可致变应性皮炎。 环境危害:无资料 燃爆危险:易燃,其蒸气可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其蒸气可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与硝酸、硫酸、盐酸、乙酸、氯磺酸、氯、二硫化碳、次氯酸钠等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

4、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水、雾状水、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沙土。 毒理资料 毒性:属高毒类。 急性毒性:LD5015mg/kg(大鼠经口);17mg/kg(豚鼠经皮);LC50 450mg/m3,1/2小时(大鼠吸入);1790mg/m3,半小时(小鼠吸入);人吸入180mg/m3,对眼鼻有明显刺激作用;人经口5mg/kg致死剂量。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兔经口0.420.83mg/kg530次,引起肾损害,血中NPN增高。 致癌性测定,动物为阳性反应。3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与硝酸、硫酸、

5、盐酸、乙酸、氯磺酸、氯、二硫化碳、次氯酸钠等能发生剧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 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 入:误服者漱口,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泄漏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

6、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 操作设置与储运特性 操作注意事项: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尽可能采取隔离操作。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配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穿连衣式胶布防毒衣,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避光保存。防止阳光直射。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氧化剂、酸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存区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应严格执行剧毒物品“五双”管理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