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出血热防治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流行性出血热防治知识.docx(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流行性出血热防治知识流行性出血热防治知识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 病,流行广,病情急,危害大。 传染源:本病主要的传染源和寄生宿主是小型啮齿类动物,我们所在地区以鼠类 为主,主要是野栖的黑线姬鼠,家栖的褐家鼠、小家鼠等。 传播途径:主要传播为动物源性,病毒能通过宿主动物的血及唾液、尿、便 排出,鼠向人的直接传播是人类感染的主要途径。 目前认为有以下途径可引起出血热传播: 呼吸道:含出血热病毒的鼠排泄物污染尘埃后形成的气溶胶颗粒经呼吸道 感染。 消化道:进食含出血热病毒的鼠排泄物污染的食物、水,经口腔粘膜及胃 肠粘膜感染。 接触传播:被鼠咬伤、鼠类
2、排泄物、分泌物直接与破损的皮肤、粘膜接触。 母婴传播:孕妇患病后可经胎盘感染胎儿。 虫媒传播:老鼠体表寄生的螨类叮咬人可引起本病的传播。 易感人群:本病男女老幼均可感染,尤以2050岁青壮年发病居多,男性多于女 性。 季节特点:全年均可发病,有明显的季节高峰,主要以秋冬季为主,每年的10-12 月份为主要发病月份。 临床表现:临床症状主要有发烧、出血和肾脏损害三大特征。胃肠道可出现食欲 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中毒症状。典型临床症状“三红三痛征”:“三红”: 颜面、颈部及胸部皮肤充血潮红。“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或全身疼痛无力;眼 球结膜水肿,眼睑和面部浮肿。出血:口内软腭、咽部及眼
3、睛球结膜出血,腋下、胸 背部皮下出血,形如搔抓样。典型的出血热临床表现有五期经过:发热期、低血压休 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严重者可并发尿毒症、肾功能衰竭、颅内出血、肺水肿、脑水肿等,可导致死亡。 防控措施: 日常生活中要预防流行性出血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要注意生活和工作场所的防鼠灭鼠工作,及时清理环境,减少老鼠的藏身之地。 2、要注意饮食卫生,被鼠类咬过或被其排泄物污染过的食物一定不要再食用。 3、高危人群可以接种疫苗预防该病,误食鼠类污染的食物或被鼠类咬伤或抓伤, 要及时清理伤口并及时接种出血热疫苗。 4、一旦生病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只要及时规范的进 行治疗,绝大多数病例可以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