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犯罪课稿.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639435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3.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激情犯罪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激情犯罪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激情犯罪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激情犯罪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激情犯罪课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激情犯罪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激情犯罪课稿.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激情犯罪课稿台上读稿。 战友们,讲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段录像。 看完这段录像,大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呢?激情犯罪是一个新颖的名词,或许大家并不了解其中的意义。那么,我来给大家说说什么是激情犯罪吧!所谓的激情犯罪,是指行为人在特定的时间、空间、环境、条件下,瞬间丧失理智,心理失衡,因一念之差而发生的犯罪。这种犯罪大多没有预谋策划过程,但往往不计后果,具有突发性强、极端鲁莽、危害性大、案发后十分悔恨的特点,严重危害社会安定。这些犯罪嫌疑人90%以上没有犯罪前科。 激情的动力性是激情犯罪产生的根本原因。个体的心理素质存在明显缺陷、心理失衡、不良情绪得不到调节是激情犯罪产生的个体原因;被害人自身的言行、案

2、发现场当时的情境是激情犯罪恶产生的外界原因。激情犯罪可分为突发性激情犯罪和积蓄性激情犯罪,具有突发性和不计后果性、情境性、暴力性和情绪性等特点。而预防激情犯罪的主要对策只有:加强个人的修养教育,培养良好个性;增强与人为善的良好品德,减少矛盾的产生;加强人生观教育,树立正确的自尊观;搞好调解、疏导工作,防止矛盾积累;加强自制力教育,克服不良情绪冲动。 首先,我先给大家讲讲两个关于“激情犯罪“的案例。 一、冲动是魔鬼,一激动酿大祸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就是几年前发生在我们部队的事,战士王某和李某开了句玩笑,由于说的过分点,李某顿时火冒三丈,与王某发生口角,随手拿起板凳砸向了王某,致使王某脑部重伤,

3、失去了记忆能力,事后李某非常后悔,尤其听到小王将失去记忆力的诊断后,小李痛哭失声,一再喊着把自己拿板凳的右手砍掉,以弥补对战友的伤害。但这又有什么用呢?是的,因为一句玩笑大打出手,值么?因为一句不入耳的话便使朝夕相处的战友、活泼好动的兄弟将一辈子变成痴呆儿,忍吗?小李不仅受到良心的谴责,等待他的将是法律的制裁。 二、就餐声音大,一句话送条命 不久前,20岁的孙某和朋友在南岗区一家饭店吃饭。邻桌有一群喝多了的年轻人,说话声音特别大。孙某就叫服务员请对方小点儿声,对方置之不理,并不满地冲着孙某骂了一句脏话。孙某随手操起一个啤酒瓶摔碎,扎向邻桌男子小腹致其死亡。事后孙某说“我真没想杀人,他当时骂我,

4、我脑子嗡一下,就失去理智了。” 站在审判法庭的被告席上,孙某追悔莫及,他对检察机关指控自己的故意杀人犯罪没有做任何辩解。 庭审结束时,他向被害人家属深鞠一躬,表示了发自内心的愧疚。当初如果不是自己一时冲动,绝不会造成两个家庭家破人亡的后果。然而大错已经铸成,他要为自己的冲动付出生命的代价。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象这样的案例很多很多的,犯罪心理学家称这种犯罪为激情犯罪,今天我就和大家共同探讨一下防止激情犯罪的问题,题目是激情犯罪需严防 莫因冲动毁人生。 今天的授课总共有四个课题,分别是: 一、激情犯罪的概念 二、激情犯罪的成因 三、激情犯罪的类型与特点 四、激情犯罪的预防 首先讲第一个内容: 一

5、、激情犯罪的概念 激情犯罪不是我国刑法上所规定的罪名,也不是刑法学分类范畴上的一类犯罪,而是犯罪心理学基于心理动因来界定的一种犯罪。所谓激情犯罪,是指个体因受到强烈刺激导致情绪暴发而引发的犯罪行为,即个体受激情支配所实施的犯罪行为。也有学者认为,激情犯罪指情感障碍的犯罪即情感活动的变态和失常现象,它包括情感高涨、情绪抑郁、病理性激情三种主要类型,均为非常态犯罪。在我认为,此定义不妥,它是将心理病态者(包括人格障碍者和精神病者)中的情感异常类犯罪与普通人的激情犯罪二者混淆所致。前者是属于变态心理犯罪的范畴,后者是犯罪心理学基于心理动因来对一般犯罪进行分类中的一类犯罪行为。 二、激情犯罪的成因 (

6、一)激情犯罪产生的根本原因 激情犯罪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激情的动力性。情绪产生于人们的行为活动中,而已有情绪不仅会影响我们思维的性质和方法,进而会影响、甚至支配我们的行为。人们通常所说的情不自禁、感情用事就是如此。而且情绪是基本的动力系统,情绪对动机和生理驰力起放大作用,影响着人的心理生活的各个方面。 情绪的动力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情绪的驱向性,即个体基于趋乐避苦的本能,对能给自己带来愉快情绪的刺激,则发生趋近行为;反之,则发生逃避行为。二是情绪的弥散性,即个体因某事产生某种较强的情绪后,在一定时间内,个体的这种情绪会弥漫,扩散到整个大脑,进而用这种情绪来对待处理其它事情。三是情绪的共

7、鸣性,即在心理场(心理的场是以人的心理为中心而组合成的特定的场)中,个体间的情绪会相互影响,相互感染,产生共鸣。四是情绪的自身破坏性,即个体极其强烈的情绪对其身心健康有巨大的破坏力。由上述可见,情绪在大多数时间是处于激活状态中,因此它起着动机作用。它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控制着我们的行为,并指导行为方向。消极情绪对犯罪动机的形成,不仅仅是起着促进和放大作用,有时消极情绪对犯罪行为直接起着动力作用。前苏联犯罪心理学家库德里亚夫采夫研究指出:在所研究的犯罪行为动机中,占第一位的是个人利益,其次是情感,直接推动实施犯罪行为的动力不仅仅有需要本身,还有利益、情绪。 激情是情绪中的一类。普通心理学理论认为,根

8、据情绪的强度和持续的时间,情绪可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激情是一种猛烈的暴发性的持续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如暴怒、狂喜、绝望等。激情是最猛烈的一种情绪,因而最具有动力性。另一方面,个体处于激情状态,往往出现意识狭窄现象,即认识活动的范围缩小,理智分析能力受到抑制,自我控制能力减弱,进而使人的行为失去控制。激情状态下犯罪的人在供述中几乎都说:我当时神经极度紧张,太阳穴里嗡嗡作响,周围发生的事记不得了,我丧失了理智,一切都像发生在云雾中等等。类似这样的供述,证明了激情对这些人的犯罪行为的发生所起的动力作用。 (二)激情犯罪产生的个体原因 1个体的心理素质存在明显缺陷。对外界刺激敏感而强烈,思想偏激,自

9、我控制能力差,是引起激情犯罪的内在原因。激情犯罪是由于外界活动及社会条件的急剧变化引发个体产生的激情超出了个体的心理活动可能承受的范围而形成的。个体之所以容易产生激情,一方面是由于其对外界刺激的感受性高、反应强度大,小的刺激都可能引发强烈的情绪反应;另一方面是出于其思想偏激,遇到问题总是往坏处想,即使是正常的刺激也可能作出否定的评价,进而产生过度强烈的自我保护反应。另外,个体存在的个性缺陷,如心胸狭隘、敏感多疑、固执己见等,也是激情犯罪的一个重要心理原因。 2个体心理失衡。随着社会的发展,个体的主观需求日益膨胀,与满足需求的客观现实性、可能性之间会产生矛盾。当个体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就会产生一种

10、挫折感,从而导致心理失衡。美国心理学家罗森茨韦克认为,一个人面对挫折时,主要有三种反应:一是外罚性反应,即把挫折引起的愤怒情绪向外界发泄,对外界的人或物进行言语的、身体的攻击;二是内罚性反应,即把挫折引起的愤怒情绪向自己发泄,对自己进行谴责、虐待,但这种抑郁情绪积累到一定阶段也会爆发,导致情杀、仇杀等犯罪行为;三是无罚反应,即产生挫折后没有惩罚性反应,既不责怪自己,也不向外攻击。激情犯罪就是外罚性反应的极端表现形式。但如果个体的心理素质好,承受挫折的耐受力比较强,则能控制和调节这种挫折对自身心理上的伤害,并且还有可能把这种挫折变成一种动力,心理学上称之为升华反应。 3个体的不良情绪得不到调节。

11、任何一个人,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总会遇到不顺心之事,也难免与他人发生摩擦、矛盾、甚至冲突,从而产生不良情绪。如果不良情绪总是得不到调节、宣泄,就会沉淀、积累在个体的心里。心理理论认为,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不良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达到心理承受的最大阈限,一旦遇到导火事件,便会以爆炸的方式暴发出来,极易形成激情犯罪。 (三)激情犯罪产生的外界原因 人的各种情绪的产生,都是客观刺激所致。因此,外界刺激,是不依赖个体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是激情犯罪产生的外在原因。就激情犯罪而言,外界刺激包括两个刺激:一是被害人自身的言行,二是案发现场当时的情境。但激情只有在个体受到了强烈的刺激时才可能

12、产生。而刺激是否强烈,是相对于行为人而言的。同样的刺激,也许在其他人看来是一般强度,甚至是无关要紧,但行为人由于其自身的生理、心理和所处情境等因素的影响,感受就特别强烈,甚至无法忍受。 三、激情犯罪的类型与特点 (一)激情犯罪的分类 激情犯罪根据不同标准可作多种分类。根据犯罪人和被害人双方是否有积怨,激情犯罪可分为以下两类。 1突发性激情犯罪。这种犯罪是指犯罪人与被害人之间毫无积怨,甚至素不相识,仅因偶发事件的强烈刺激致使犯罪人暴怒而引发的犯罪行为。案例:案犯王某,在冰冻的雪地上骑自行车,由于速度快路又滑,拐弯时不慎摔倒,王某四肢朝天滑行了很远一段距离,这一滑稽情境引得路人大笑。王某见众人在笑

13、自己,一时恼羞成怒,随即拔出工具刀向路人乱刺,导致1人死亡,多人受伤。从此案中看出,突发性激情犯罪,犯罪人在犯罪前无预谋,通常也没有特定的侵害对象,而是具有极大的偶然性。 2积蓄性激情犯罪。这种犯罪是指犯罪人与被害人在生活中虽不断发生矛盾,产生怨恨,却未有犯罪念头,而在犯罪人突然受到本人认为忍无可忍的刺激时,新仇旧恨便一同涌上心头,怒不可遏而实施的犯罪行为。积蓄性激情犯罪,虽然犯罪人和被害人之间原有矛盾,但尚未达到你死我活的程度,在受到特殊的强烈刺激时,犯罪人突然产生犯罪动机而实施犯罪行为。可见,积蓄性激情犯罪也无预谋。其次,积蓄性激情犯罪在犯罪发生时,虽有较明确和固定的侵害对象,但在犯罪过程

14、中,如果情绪不断强化和高涨,则可能导致扩大性犯罪行为而滥杀无辜,造成更为恶劣的后果。 (二)激情犯罪的特点 通过对突发性和积蓄性两类激情犯罪的分析,可见激情犯罪在犯罪行为上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突发性和不计后果性。犯罪人是在受到外界突发的强烈刺激,产生激情,骤然形成犯罪动机而实施犯罪行为,因而犯罪行为的发生具有明显的突发性。同时,出于犯罪人处于激情状态,出现意识狭窄现象,理智分析能力受到抑制,甚至头脑完全是一片空白,既不可能,也无时间去进行预谋和考虑行为的后果,这也决定了这类犯罪的手段简单、方式直接。因而,绝大部分激情犯罪者在犯罪行为停止、情绪平静下来后,面对自己一时冲动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往往

15、痛悔不已。 2情境性。一般常态下,犯罪不依赖于情境的刺激变化,而激情犯罪都是在情境的刺激下发生的。个体在实施激情犯罪之前并没有犯罪动机和目的,只有当个体处于特殊的情境中,受到出乎意料的挫折或打击,导致情绪高涨、高度兴奋,因激怒而产生发泄性行为。 3暴力性。激情犯罪过程也就是激情的释放过程。激情是一种非常强烈的情绪状态,当激情以暴发式释放时,其力量是巨大的。因而激情犯罪大多以杀、打等暴力手段来发泄犯罪人心中的激情。 4情绪性。愤怒的情绪是当有机体的活动受到严重障碍时引起的,这时,机体会再调整去动员能量,帮助人克服障碍。无论是突发性还是积蓄性激情犯罪,对犯罪行为起支配作用的情绪都是暴怒,即激情犯罪

16、的犯罪人都是为了发泄心中的怒气而实施犯罪行为的。可见,激情犯罪具有强烈的情绪性。暴怒,这种有着强大动力性的激情,不仅影响着犯罪人内在意识、意志活动,激发了犯罪动机,催生和维持着犯罪行为,而且会引起个体明显的生理变化: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血糖增加、肾上腺急剧分泌等,并伴有明显的外部表现:如双目圆瞪、双唇紧张、鼻孔扩张、双拳紧握等。这使得整个犯罪行为更具情绪色彩。 四、激情犯罪的预防 预防和减少激情犯罪,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加强修养教育,培养良好个性 激情犯罪一般容易发生在心胸狭窄、患得患失和缺乏理智、情绪不稳定的人身上。这些人往往语言粗俗,喜爱争吵,头脑简单,性格粗暴,即人们常

17、说的缺乏修养。因此,加强个体的修养教育,提高文化素质,培养良好性格,增强理智,是预防激情犯罪之根本。个体有较高的素养和良好的个性,遇事既不会惊,更不会怒,心情平静,泰然处之。有了这种心态就可有效地避免激情犯罪的发生。 (二)增强与人为善的教育,减少矛盾的产生 与人为善的核心成分是爱心,是尊重他人。与人为善者,往往能换个位置,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想问题,能理解他人,为他人着想。面对他人的过激言行,与人为善者能本着退一步海阔天宽的原则,做到大事化小事,小事化了事,从而避免矛盾的产生。 (三)加强人生观教育,树立正确的自尊观 人生观是个体对人生的根本态度和看法。有的人认为人活面子树活皮,人活着就是为争口

18、气,为了面子。在这种错误人生观的影响下,自尊心恶性膨胀,唯我独尊。认为自己的尊严是神圣不可侵犯,面对别人的一句话或一个无意的动作不遂己意,便以为侮辱了自己的人格,动手打人,行凶伤人,以挣回面子。 (四)搞好调解、疏导工作,防止矛盾积累 积蓄性激情犯罪的发生,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犯罪人和被害人间矛盾不断积累,产生怨仇。许多民事转刑事案件的发生,也是由于纠纷、矛盾没有得到及时调解,不断积累而引发的。因此,应采取积极措施,做到事前预防,事中化解缓和紧张情绪,事后巩固强化,防止情绪再度恶化。通过创建和谐社会,减少和缓解各种矛盾;注意平时观察,及时发现情绪恶化苗头,不失时机地进行疏导教育;建立心理辅导服务机构,帮助民众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民众合理宣泄不良情绪。 (五)加强自制力教育,克服不良情绪冲动 人与动物的区别之一就是人有自制力。自制力强的人,善于控制自己的喜怒哀乐,调节支配自己的行为,无论外界对自己刺激如何,都能始终坚持自己的心理平衡,头脑清醒,情绪稳定,处事理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