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大学生兼职安全性问题及应对措施.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682209 上传时间:2023-03-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校大学生兼职安全性问题及应对措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在校大学生兼职安全性问题及应对措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在校大学生兼职安全性问题及应对措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在校大学生兼职安全性问题及应对措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在校大学生兼职安全性问题及应对措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在校大学生兼职安全性问题及应对措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校大学生兼职安全性问题及应对措施.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在校大学生兼职安全性问题及应对措施摘 要 在校大学生兼职日益普遍,其目的多元。然而,在校大学生兼职中受到的伤害日趋增多,安全性问题日渐突出。本文基于武汉地区在校大学生兼职情况调查,以兼职安全性为重点,集中讨论在校大学生兼职过程中暴露出的安全意识薄弱,法律意识不强,保护措施不力等安全性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增强在校大学生自我保护意识为核心,同时,依法建立并完善在校大学生兼职安全保障体系,设立在校大学生兼职咨询中心,以及加强媒体监督等应对措施。关键词 在校 大学生 兼职 安全性中图分类号:g467 文献标识码:a一、引言2012年6月5日,楚天金报发表报道:武汉超七成大学生有兼职经历,六成为积

2、累社会经验。大学生兼职数量与日俱增,而其中引发的问题也接踵而来,各大报社媒体都曾报导过大学生兼职被骗的经历,尤其到暑假,爆发的问题更加突出。而大部分大学生遇到被骗情况选择忍气吞声,自认倒霉。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大学生自身法律意识薄弱,不知道如何采取正当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第二,我国劳动法未对大学生兼职作出明确规定,监管主体不明确,导致大学生维权难。二、在校大学生兼职现状分析(一)法律意识明显提高,法律知识的实践转化能力不足。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1986年高校开设法律基础课以来,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明显提高。大学生是中国社会未来的主体,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

3、化建设的生力军和后备队,只有懂法、守法、用法,才能适应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刻不容缓的。大学生法律意识,即大学生群体对法、法律规范、法律关系的反应形式,包括对法律的情感、认知、评价和信仰等的内心体验和外在行为。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法律意识较强,能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当自己的合法的权益受到侵犯时,懂得如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但这类大学生只占极少部分。第二类是具有一定的法律意识,了解法律法规,但由于法律知识水平较低,无法利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就出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脱离,这类学生占绝大多数。第三类是思想简单

4、、冲动,感情用事,往往丧失理智,根本不考虑法律法规及行为后果。当然,这类大学生占少数。(二)女性在兼职过程中比男性更容易受骗。费罗伊德著名的观点之一是“anatomyisdestiny”,也就是说,性格由性别决定。由于生理方面的差异,我们可以根据身边例子可以看到,某种心理特征在特定的性别上更容易出现,而在异性身上却比较少见。而我们常听到一些说法:“女生语言表达能力比男生强”,“男生逻辑思维能力比女生强”,“女人感性,男人理性”等等。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讨论,分别是心理层面和生理层面。从生理上来看,女性左半球(侧重语言能力)发育快于男性,而男性右半球(侧重空间思维能力)发育由于女性;从心理上来看

5、,女性知觉速度快,即敏感。女性更具有依存性,而男性具有独立性,女人在记忆能力方面习惯采用机械记忆,而男性采用理解记忆。在情绪活动中,暴露性:女 男;稳定性:男 女;深刻性:男 女 (指的是某件事对情绪产生影响后的发展)。所以,假设女大学生在兼职过程中遇到对方欺骗的情况,由于本身生理心理的特点,容易使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虽然大学生普遍具有一定法律常识,但是相对来说,女大学生兼职更容易上当受骗。(三)诈骗方式层出不穷,兼职安全备受考验。诚信,是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中的重要部分,是现代商业道德的核心,也是市场经济秩序得以健康运转的“润滑剂”。对于企业而言,诚信是立业之基,兴业之本,只有坚持诚信经营,

6、才能给企业带来效益,使企业的发展长久不衰。然而,当商业文明发展到现代社会,当我们对诚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和依赖时,诚信却在一个又一个的失信“门”之后亮起红灯,诚信缺失的行为违反的是法律,刺痛的是民心,伤害的是市场秩序和商业道德,断送的是企业生存发展空间。不少企业就是追求眼前利益,计较目前的经济得失。绝大多数的公司在找聘请短期兼职员工时仍是以诚信为主,但是依然存在少部分公司采用各种手段欺骗大学生。三、应对措施(一)树立正确的兼职观念,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兼职既可以增加学生的经济收入,又能够锻炼实践能力,还能为大学生即将步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学生的第一要义是学习,很多人不能很好处理兼

7、职和学习的关系,更有一些学生利用上课时间兼职,这种观念和做法是极不可取的。大学里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良好的学习环境,如果一味投入到兼职中,那将会忽略自身知识文化水平的发展。提高大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是解决大学生兼职安全的核心内容。通过我们的调查发现:大学生在兼职前、兼职中、兼职后均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要切断兼职的安全隐患必须以兼职前为切入点。第一,大学生要加强相关的法律知识;要了解劳动法和合同法,学会辨别合法正规的合同。第二,界定中介机构的合法性;在兼职前先确定中介机构是否持有劳动部门颁发的职业介绍许可证和工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办公地点是否固定。不要盲目相信张贴的高薪广告,理性对待,不要被

8、表面的利益所蒙骗,警惕招聘渠道和方式。第三、明确兼职步骤,尽量确保在环节上保护自己。比如在谈成工作后,当双方之间不成立劳动关系,则应签订协议。如果被要求先付费,大学生必须要求中介机构签订协议或开出正式的收据(有公章,签名等),并注名必须中介成功才收取中介费,切忌口头协议。(二)设立兼职咨询中心,发挥其引导、支持、管理的职能。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学校应当对学生的社会服务和勤工助学活动给予鼓励和支持,并进行引导和管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规划纲要提出坚持能力为重的战略目标: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兼职是大

9、学生在现有的教育体制下,被动选择与主动适应社会的过程,是大学生积极向上、与时俱进的表现,是大学生通过自己的方式丰富自身社会实践、提高实践能力的尝试和努力,符合我国高等教育的战略目标。社会实践是大学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有责任为大学生兼职提供一定的帮助。1、增强勤工俭学部的职能。针对兼职双方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第三方中介不完全被双方所信任的问题,建议由学校做出改变,改变以往对兼职“既不支持亦不反对”的做法,采用“堵不如疏”的做法。扩大勤工部的职能代替中介。收集、甄别筛选和定期发布兼职信息,采用相应管理措施、完善兼职发布的流程。勤工部聘请本校法学老师为兼职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和培训,为权益受到侵

10、犯的学生提供相应的帮助。如此,既能够避免第三方中介不完全被双方所信任的问题,还能增加学校公信力。2、在新生入学教育时开展一系列针对兼职安全的讲座。介绍兼职过程注意的安全事项和列举诈骗分子惯用的诈骗手段;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提高依法维权的能力;特别需要提高女大学生和大四学生的防范意识。这样,使大学生在兼职前能够有一个理性的思考和心理准备以减少不必要的误会,在兼职时能有一些相应的对策来应对用人单位不合理举动。3、加强校企业之间的友好合作,为大学生兼职提供良好的保障。学生需要一个实践的平台锻炼自己的办事能力,而大学生兼职也为企业节约运营成本,从而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学校作为沟通的桥

11、梁,可以根据专业特色,积极主动地与广大用人单位建立合作关系,与他们联合举办兼职招聘会,为在校大学生创造广阔的锻炼平台。(三)完善法律法规的制度保障,加大监管力度,建立大学生兼职安全体系。大学生已经成为国家未来发展的主要人力资源,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保障大学生的合法权利对国家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目前,我国还没有制定与大学生兼职相应的政策、法规,各级政府尚未设立管理学生兼职的有关部门,国家对劳务中介市场的规范和监管明显不足。依法治国、教育兴国是国家的重大政策,无疑法律法规是维护兼职安全最有力的保障。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完善大学生兼职的制度保障,把大学生兼职纳入普通兼职体系是十分紧要的

12、议题。建议立法机关将大学生兼职的制度建设提上日程,把兼职大学生与用人单位的关系依法确定为雇佣关系。由各高校牵头,建议相关部门将勤工俭学的有关事项纳入劳动法规定的范畴,予以规范。使大学生在权利受到侵犯时有法可依,减少大学生兼职劳务纠纷事件的发生。同时,要求用人单位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主动提出一些用人机会,提供一些实践机会。同工同酬,对用人单位故意欺骗学生,拖欠、拒付劳动报酬的行为予以相应处罚。对使用暴力对待学生的用人单位或个人,予以法律严惩。四、结束语当前,大学生兼职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兼职不但帮助大学生减轻家庭负担,而且为社会企业带来了方便,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增加了大学生的个人阅历和工作经验

13、,从而成为大学生步入社会的桥梁。大学生兼职是大学生的一部分,势必长期存在,而大学生兼职当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思考。首先,我国至今仍没有把大学生兼职这种劳动形式纳入劳动法的法律范畴之中,这就给一些不法用人单位间接提供法律漏洞,导致拖欠工资、延长劳动时间、甚至诈骗等现象频频发生。而大学生自身法律意识淡薄,如发生自身权益被侵害的情况,毫无意识维权又或者苦于不知如何维权,再加上考虑维权所耗费的时间、金钱,还不如不维权。绝大多数大学生选择忍气吞声,而就是这种想法和做法,令不法企业有机可乘,在校大学生生兼职安全问题已刻不容缓。本文紧跟当前大学生兼职安全现状,深入调查分析,从四个方面针对性提

14、出关于在校大学生兼职的安全措施,借此希望能改善当前在校大学生兼职的安全问题。显然,大学生加强自身在兼职过程的法律意识是重中之重。大学生作为在兼职中的活动主体,能够做到有效识别合法企业就为安全兼职打了一剂强心针。当然,大学生兼职是由大学生、学校、社会、企业等因素组成的有机整体,各因素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这些因素能否行之有效的发挥作用,关乎社会的和谐和进步。21世纪是教育腾飞的时代,大学生作为新生的活力注入社会,加上高等学校的宣传、组织、引导,企业勇于担负诚信的责任,国家不断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中国的璀璨就在明天!(作者单位:武汉长江工商学院电子商务系)参考文献:1教育部财务司国家统计局社会和

15、科技统计公司.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2006,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年版.2钟志敏.关于在校大学生打工现状的分析研究.青年文学家.2011年第11期.3刘珊珊,魏文颖.浅谈国外大学生兼职的现状及特点.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年第4期.4陈泷,徐华军.当代大学生社会兼职探析.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年第16期.5宝贵.管理视角下高校学生兼职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内蒙古师范大学为例.网络财富.2010年第1期.6李倩.大学生兼职的动因分析.重庆科技学院院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7高长富,姚茗川,唐唯嘉.在校大学生兼职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法制与社会.2011年第22期.8张金秋.关于在校大学生兼职的思考.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