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论文:研训结合多通道园本培训模式探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论文:研训结合多通道园本培训模式探究.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研训结合,多通道园本培训模式探究 问题的思考:我园是一所由企业转制的街道中心幼儿园,在历时半年的转制动荡期中(2003年9月12月期间),一度使教师陷入了随意颓废的状态,教师工作拖沓,责任心不强,职业道德缺乏,其中的年青教师更是迷茫困惑,混日子的现象比较严重。转制后,幼儿园按照镇政办会纪200346号关于接管宁波中汇公司幼儿园协调会议纪要的精神,上级主管部门招宝山街道提出园内实施“三不变”原则,人员是其中的一项。面对传承不变的现状,虽然教师有压力要极力转变工作作风与态度,但师资现状是无可回避的问题。如何使这些教师在短期内迅速扭转局面,转变思想,以满腔的热忱投入到工作中?如何提高教师的整体意识和
2、合作能力,以更好地发挥整体效益?在稳定期中,陆续补充的新鲜血液都是年青教师,使她们在师资队伍中的比例日益递增。整个年青教师群体虽然富有朝气,但缺乏各方面的经验,包括教育教学、家长工作以及其它相关的方面。如何提高她们的专业水平,以适应教改的需要,适应幼儿园发展的需要这些问题,让我们静下心来仔细分析,认真思索。我们意识到:教师素质的提高是幼儿园保教工作提升的基础,教师的发展是幼儿园转变的关键。正所谓:教师是幼儿教育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力量,是高品质的幼儿教育最主要、最直接的创造者。而年青教师作为后备力量,其迅速的成长更是幼儿园发展的保障。基于此,我们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各方面素质,尤其是促
3、进年青教师的迅速成长作为近几年工作的重点,以期在实践中探寻解决问题的良好策略,在交流中借鉴、积累好的经验。实践与措施: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关键是要突出实效,不论是教师的德性提升,还是知识结构的优化,专业技能的培养,都要做到学为所用。能结合具体的教育实践活动,多应用,多反思,提高专业能力、改善教育行为、最终使幼儿获益。一、 激发主人翁意识,明确努力方向“园所是我家,发展靠大家”,幼儿园美好的明天是所有教职员工共同努力的方向。如果能激发每一个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发挥他们的群体智慧和力量,就会使幼儿园形成蓬勃向上的良好风气,从而促进幼儿园的发展。年青教师思路活,点子多,更是有着不可忽视的挖掘潜力。针
4、对此,我们以教代会为载体,以园委会为中介,把幼儿园的大事、大活动等放到桌面上共同探讨,如分组讨论有关幼儿园三年发展规划,让他们从幼儿园的实际出发,从全局考虑,共同为幼儿园的改革发展献计献策。在充分发挥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同时,年青教师的自信心增强了,努力目标也更为明确,确立了“以幼儿发展为本,为孩子成功的一生奠定良好的生活素质”的办园宗旨,真诚地奉献于孩子,服务于家长。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年青教师,提出:一年适应,二年突破,三年出成绩的要求,鼓励年青教师冒尖,增强主动发展的意识,为他们创造脱颖而出的机会和条件。对于老教师,则要求传递经验,在帮带中发挥作用。二、 机制保障,网络支持,
5、多方提供平台结合我园实际,我们建立了新的内部管理机制,组织机构日趋完善,以园委会为核心,随时随地多视角观察、及时反馈各组的情况,每月一次召开教职工大会,肯定成绩,指出存在的问题,不断调整大家的思维方式,统筹全局。设有党、团支部、工会、妇委会等,能独立发挥应有的作用。教师因此有了自己更多的展现机会和休闲港湾,热情、活跃自然使年青教师成了活动的主体。全园实行分级管理,职权明确,责任到位。打破了“以正式在编、非在编职工为身份的平均主义分配方式”,实行了岗薪制,将绩效考核与奖金直接挂钩,体现优绩优酬的分配机制,并逐年提增教职工工资,提高教职工福利待遇。这些都较好地发挥了年青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挖掘了她们
6、的潜在创造力。三大网络能有效将研训工作落到实处:一是对教师个体的自培网络,每年有个人进修计划,通过师徒结对等实现同伴互助。二是园内的教研网络,以年级组为阵地,课题组为促进,相互联动。三是网点的活动,对上我们隶属艺术幼儿园辅导网,对下则承担招宝山街道下属五所幼儿园的辅导任务,能为教师的成长提供平台。三、 积极探寻研训策略,努力在实践中提升年青教师由适应走向成熟,势必需要多方面的努力,老教师走出“停滞”阶段,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样需要创造条件。在日常的促膝交谈中我们了解了不同教师的不同心态,以及对本职工作的认识和态度,对她们分别提不同的要求。我们为她们更多营造的是一种氛围,提供的是机会,正如常人所言
7、: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一)多通道、多途径加强学习,深化培训人们常用“万金油”来比喻幼儿教师的知识结构,意指幼儿教师什么都会一点,但什么都不精。这其实也正是许多幼儿教师的弱点,因此常会产生“学到用时方恨少”的尴尬局面。幼儿园不可能全方面地重新培养教师,但必须为教师拥有更多的“底气”铺路筑石。因此,我们也尽可能通过多种途径,采用多种手段,促使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提升。“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人的学习不可能一次完成,要做到“清如许”,就必须天天学,坚持不懈地学。1、 在练兵中习得,在竞赛中推优 该活动主要以新纲要为指导,以主题活动和专题讲座来提高年青
8、教师的认识,转变观念,通过实践,竞赛,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将教育思想转化为自身的教育行为。活动形式主要有: 分阶段的基本技能培训和测试。每学期结合工作重点及教师实际,从教师的自身需求出发,由教学的实际需要着眼,加强教师基本技能的培训,开展23项具体的培训项目,具体见表格:时 段主体培训、测试项目指导教师2003学年第二学期七项基本功测试,了解情况;自测题加强理论学习(园内交流)2004学年第一学期琴法、美术;优秀教育案例的撰写原职业技术学校周盈刚老师;龙赛中学稽老师和徐老师2004学年第二学期网点、区基本功比赛;教学活动的组织(园内交流,逐级推选)进修学校朱老师2005学年第一学期计算机学习,课
9、件制作;如何说课进修学校牟老师;精英小学朱老师2005学年第二学期舞蹈、即兴伴奏;新闻写作镇海中学杨晓波老师;宁波日报优秀通讯员宋老师由上表可见:培训与测试更多指向的是教师的专业技能,使教师“会说、会写、会画、会唱、会弹、会舞、会做、会用”,能为教师顺利开展教育教学奠定必要的基础。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培训活动,加上教师的指导,结合操作的实例点评,能促使教师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查缺补漏,进行强化。当然,这只是些基本技能,日后还将更多地往复合技能涉入,如:评价教育效果的技能、沟通协调的技能、吸纳与转换的技能等,以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公开教学活动的承担。每学期让教师承担公开教学的任务,只有多加强练兵
10、,才会使教师逐步对教学活动的把握做到得心应手;也只有多在实践中操练,才会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丰富教学的方式策略。我们采用的是分步走的方法,逐层深入:初期确定领域,要求教师围绕该领域的目标及指导要点,推出汇报课,强化对该领域的认识和操作实践。中期不限定领域,要求教师结合自身的优势,推出优质活动,促进教师间的交流与借鉴。后期则结合课题的实施,加强滚动教学,不断完善活动方案。通过自评和互评,找不足,提建议,深化对课程的把握和认识。对其中优质的教学活动进一步加强推广,据目前不完全统计,有二十余个教学活动在网点、区内进行交流。其中,由年青教师承担的占到80%,很好地为年青教师提供了锻炼成长的平台,她们可
11、以在这一方天地中尽情地发挥,大胆显示自身的特色,在相互交流中习得,在练兵中提高。 多主题的演讲比赛。 作为镇海区第二批纲要试点园,深入理解新纲要的理念,体会其精神实质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组织全体教师开展了“纲要在我身边”的演讲赛,通过“学纲要,用纲要”,将纲要与实践相结合,通过互相心灵的碰撞与观点的剖析,正确领会纲要的基本思想。为加强师德建设,多名年青教师参与了“爱岗敬业”、“师德颂”的演讲赛。园内还开展了“如果我是幼儿”、“怎样做一名孩子喜欢、家长放心的好教师”等大讨论活动,在交流中,教师有的从换位思考的角度去衡量,有的从工作的实践中去反思,有的则结合具体的事例进行剖析教师们进一步认识到:教育
12、需要爱心,需要用慧眼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以真诚去赏识孩子从而使教师群体积极倡导“工作踏实、学习勤奋、业务钻研、乐于奉献”的良好风气,使教师做到以德立教、为人师表。 教育案例评比。案例是教学实践中典型事件的记录和反思,是教师行动研究的良好范式。结合纲要及课题的实施,园内每月要求教师认真完成一篇教育案例,能从幼儿具体的表现及反应中观察、了解幼儿;在此基础上分析、反思,相应地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并作出客观的评价,为下一次有效解决类似的问题奠定基础,让每位教师都善于发现,善于实践,善于创新。对撰写的案例实行交流评比,提高教师实践智慧,激发教师积极性和探究性。两年余,共有10篇被推选参加网点评选,其中6篇
13、被评为优秀案例。2、 在实践中反馈、在问题中研讨 该活动较好地发挥了年级组的阵地作用,依据组员的实际情况,结合工作中的困惑和存在的问题,采用“多问、多议、多讲”的形式,开展专题讨论,让教师通过分组的交流与思维碰撞达成一定的共识。融合区里的培训和学习,活动形式趋于多样化:有案例分析、滚动试教、实践观摩、策略研讨、辩论竞答、参与式培训等,如:对教育活动评价的探讨、幼教科研技能的学习、好动幼儿的指导策略交流等,教师们从实际存在的问题着手,展开有益的探讨,激发集体智慧。由于问题来源于实践,来自教师,带有一定的普遍性,能切实地提升实际操作能力,收到了一定的实效。3、 在感受中借鉴、在交流中积累 我们尽可
14、能地抓住机遇,创造条件,积极争取学习的机会。改变“等、靠”的现象,能多方收集信息,努力寻求外在资源,主动与优质园挂钩,为教师创造外出观摩的机会。近两年,除了就近向镇海幼儿园和艺术幼儿园讨教外,还主动联系宁波宝韵幼儿园和市一幼等,在观摩学习中借鉴优秀的教学方式,感受先进的教学理念,不断拓宽教师的视野。教师每学期的参训率都突破100%,两年余来,共参与118项外出学习活动,850人次参与培训,其中年青教师占整个参训率的64%。外出观摩不是一种形式,教师都带有任务,回来后要填写学习登记表,将学习情况进行反馈。有的以专题讲座的形式汇报,畅谈反思、体会;有的则采用移植课的形式,让其他教师直观感知、体验,
15、以达到资源共享。心得交流使大家都学会了思考,学习时也更加认真,有效。同时,我们鼓励教师多尝试移植课,因为她们在将优秀活动结合班级情况进行大胆尝试的同时,能够找差距,学方法,体会默会知识在活动组织中的潜在作用,促动教师思考,不断地再实践,汲取他人之所长,补己之短。以积累更多的经验,做到学有所长,学有所用,在工作中有所突破。4、 在结对中互补、在对话中提高 我们经过筛选与评议,确定了一批具有丰富经验的老教师作为园内的师傅,请他们认真填写自身的特长和优势,让年青教师按需自由选择结成师徒,两相结合,互补互利。经过双向选择,我们确定了年级组长、学科领域和日常保教等多层面的师徒对子。对于自身素质较好,有潜
16、力的教师则派到镇海幼儿园和艺术幼儿园结对,满足不同层次的发展需要。目前,又有五名教学骨干与区学科带头人或区骨干教师结成师徒,更加强了与外界的沟通和交流。师傅的传、帮、带势必会带动新一层优秀教师的成长,让她们少走弯路,少一些困惑和迷茫。在此基础上,我们还组织年青教师和老教师进行教育管理经验对话,“以老带新,以新促老”,提高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5、 在进修中加强、在充电中丰富 全园有85%的教师在参加不同层次的进修,有望三年内75%的教师达到大专水平。园内征订了十余种幼教杂志,添置了许多有关教育理论、优秀活动设计及教学相关知识的书籍,可供教师借阅,进行自我充电。(二)加强实践的指导、反馈,提升合作
17、的能力。学习最终所为应用,幼儿教师一日活动的组织就很明显地反映了教师的观念和行为。我们将每周四作为园内听课日,以制度的形式执行,要求空班教师自由选择班级看活动组织,以保证各班每周都有较高质量的活动。对年级组长以上职务的教师,我们提出更高的要求,让他们在完成预期工作的同时,抽时间加强跟段和跟班活动。通过该活动提高双向促进,即:对组长提高评议能力,能及时提出活动组织中的不足和有待改进的地方;对教师则要求提高日常保教水平,使我园“在实践中指导,带指导去实践”的工作作风逐步形成。这种双向的督促和提醒,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中难免存在问题,出现偏差,但存在不足与缺陷并不可怕,文学家罗曼罗兰曾说过:“
18、累累的创伤,就是生命给你最好的东西,因为在每个创伤上面都标志着前进一步。”我们只要能及时发现不足,正确认识它,填补它,跨越过去就迈步向前了。在实践的指导中,大家共同发现,共同探讨,共同提高。教师之间的互动,使教师间能积极对话,协同发挥作用。在促进教师个体之间互助和合作方面,还有三个层面:首先,配班教师之间通过学习、探究、相互取长补短,共同完成任务;其次,一个班两教一保相互协作与配合,相互激励,体现了三“位”一体的合作模式;再者,年级段之间协同作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良好的合作氛围,使教师间既团结互助,又你追我赶;既和谐融洽,又各自努力。(三)在丰富的活动组织中自然提升教师的能力。幼儿园教育指
19、导纲要(试行)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为此,我们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分层、分段、分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动手能力竞赛、结合安全周开展的安全知识竞赛、三江购物和小小运动会等,使教师关注将孩子的学习与生活紧密结合,在玩中学,学中乐,乐中求进步; 120急救中心的送教、不同行业的人走进校园与消防演习等使教师能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多形式、多层面帮助孩子积累经验,改变孩子单一局限的幼儿园学习空间,共同开阔眼界,增长见识,陶冶情操。其次,教师能注重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为幼儿搭建展示的平台,提供表现机会,让
20、孩子在参与中提高,在欣赏中熏陶。如:组织孩子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的创意手工作品展、美术作品展、参与社区的 “花儿朵朵”、“春芽萌动”幼儿专场演出、多种主题的大地画宣传,组织“拥抱家园”大型文艺演出等,教师不仅是创意设计者,更是艺术的引领者。 另外,教师能充分发挥家委会的作用,以家委会成员为中心,以家庭为纽带,以家长为桥梁,分期、分批组织了亲子一日游活动,有的观赏了美丽的象山影视城、丹山赤水、滕头村、九龙湖,有的合家参与洋沙山、九峰山烧烤,还有的让孩子和父母一起进桔园采摘桔子,体验丰收的喜悦这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亲子活动,不仅增进了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幼儿的情感交流,也贴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又如不同
21、职业的家长送教;志愿者活动;爷爷、奶奶来讲阿拉宁波等等,在拓宽家园互动的教育平台的同时,提高了教师的组织协调能力。丰富的活动看起来都是孩子在唱主角,但在美好回忆的背后,付出的是教师辛勤的汗水和殷切的期望。尤其是在组织与策划中,更是展示了教师的多种技巧和水平,锻炼了教师的魄力和才能,从中她们学会了以儿童发展为中心,学会了挖掘资源,更学会了如何形成教育合力,使教师,特别是年青教师和幼儿一起成长。(四)以课题为依托,教科研紧密结合。市级课题幼儿回报意识的培养实施已近尾声,它着实让我园所有的教师都真正地体验着如何开展科研活动。在研究中,教师选择的题材能贴近幼儿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日常教学,每周在主题活
22、动中融入一个课题内容,每半月组织课题例会,加强学习,积累理论,探讨成效。每次教研活动有一半的时间留给课题,及时反馈、小结实施情况,适当调整,使科研活动不留于形式。平时以年级组为核心,多次组织滚动试教、开展感恩时刻,积累感恩物,进而实施爱心派送等,逐步帮助幼儿明确感恩指向,巩固孩子的认识和行为,做到家园一致,使活动开展形成惯例。教师带着质疑和辨析的精神,对孩子的表现作出行为上的反应,使孩子对回报逐步实现由理解感悟体验的发展轨迹,进一步将课题的内涵予以提升。整个教研与科研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以教研促科研,以科研带教研,两者相辅相成。实践的体会:随着体制的改革,内外的压力接踵而至。内部主要引入竞争机制
23、,教师都明白:不进则退,“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将努力找工作”,促使教师在业务上投入更大的热情。外部压力是:作为中心幼儿园后,社会的期望值和辅导网工作的承担,势必要努力地全方位地提高办园质量,增强别人对我们的信任度,能真正起到辐射和示范作用。研训的用意是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讲求实效,注重每位教师在原有基础上的提升。通过大家不懈的进取和共同的努力,教师都在不断进步着。如曹旭波老师,刚从教师提为年级组长时,总担心自己的能力有限,怕缺乏威信,难以开展工作。我们曾多次找她谈话,借鉴示范园先进的管理理念或方法、用具体的事例帮助她打开思路,让她消除顾虑,并在工作实践中给予支持。现在,曹老师不仅自己各方面比较
24、努力,能以身作则起好示范作用,还在管理中日益积累着心得,在年级组树立了威信,05年底她考上了区镇(街道)、社区的骨干教师,更使她信心百倍。而年青教师郑某,则在行动中成长,不但观念逐步更新,实际的行为也在不断跟进。原先她多采用暴躁的方法进行班级管理,经过多次的学习和提醒,已能时时注意自己对幼儿的态度,方式方法日趋多样,几次抽查,也能由原先的组织无准备活动到现在随机进班都能看到充分的教具准备,她正努力将认识转变到行为中来。两年余,幼儿园有1名教师成为公办教师,4名教师成为区镇(街道)、社区的骨干教师,5名教师评为街道级骨干教师。1名教师获教坛新秀二等奖,1名教师在区基本功比赛中获B组全能第一,3名
25、教师在网点基本功比赛中获奖。幼儿园内出现了三大转变:1、教师逐步化压力为动力,由原先的“要我学”逐渐转变为“我要学”,有竞争紧迫感,会主动地钻业务,携手并进。 2、年青教师日益显现:打破一直由老教师承担班主任的做法,请年青教师唱主角,老教师做辅助,压着年青教师挑起管理的重担,加强综合能力的锻炼,使他们迅速成长为园长肯定、家长信赖、孩子喜欢的好教师,成为充满创造力,富有开拓进取精神的后备力量。3、幼儿园的声誉日益提升,生源饱和,入园难成了现状,去年出现凌晨两点排队的现象,今年更是呼声高涨。它成了社会对我们肯定的最好见证。存在问题和不足:1、 结合我园的实际,一时难以涉入高层次的培训,总结的是工作
26、中的点滴收获与心得,这种“用意” 虽然是积极投入,努力尝试的,但难免显得肤浅。2、 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中,注重的是教师的成长,与教师本身的主动性有密切的联系。而且不同的教师其需求各异,要想满足尽可能多的层面,组织时存在较大的难度,牵涉面越广,越难以往纵深发展。有许多研训行为尚停留于外显的、片面的行为表现,真正在教师心灵深处内化的成分,尚不得而知。3、 对教师的培训,我们依然难以摆脱传统的模式,许多只是摸索与尝试,缺乏系统性,缺乏专家的引领和智囊团的支撑,与高质量的师训工作有着很大的差距。今后的努力方向:1、 秉承着与时俱进的理念,在夯实内功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在依托园所发展的前景下,逐步实现园本教研,开创自己的特色。2、 以“全实践”的理念引导实践教学,加强培训的系统性,进一步培养教师的教育实践智慧,在实践中积累,在积累中发展,努力成为适应教育,适应社会的合格教师。3、 努力实践园所三年发展规划,实现发展愿景:逐步树立我园在乡镇中心幼儿园的领头羊位置。主要参考文献: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2、步社民幼儿园教师成长论 北京: 新时代出版社 2005.43、今天我们怎样做老师 宁波市教育局 2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