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电荷教学设计-人教版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720865 上传时间:2023-03-16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4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两种电荷教学设计-人教版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两种电荷教学设计-人教版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两种电荷教学设计-人教版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两种电荷教学设计-人教版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两种电荷教学设计-人教版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两种电荷教学设计-人教版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种电荷教学设计-人教版课件.ppt(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1节两种电荷,摩擦起电是人类最早发现的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规律是进一步深入学习电学、理解许多电现象的基础,电荷量的概念是后面理解电流概念的关键,因此本节课作为初中电学的起始课,具有很重要的地位。,教材分析,设计意图,本节课采用演示实验为主的方法,突出物理学科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同时多启发、多诱导,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渗透物理科学方法,让学生在探索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领会物理学研究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造性素质。,学情分析,本节课中的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学生在小学自然常识课中曾经学过,初中阶段应在这个基础上,通过实验分析,

2、使学生了解“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逻辑思维过程,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摩擦起电的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2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3了解原子结构,认识电子、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过程与方法在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重点难点,重点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电荷量及其单位、电荷的定向移动。难点自然界电荷只有两种电荷的推理确认。,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声学、光学和热学的知识,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有关电的知识。提到电,同学们并不陌生,日常生活中的电灯、电扇、电视都要用到电;随着社会

3、的不断发展,电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也越来越重要,因此了解一些电的知识是十分必要的。多媒体展示:“怒发冲冠”、“女孩头发竖起来”。师: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为什么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如果我们身上穿了化纤衣服,衣服会粘在皮肤上;在晚上脱衣时,有时会发出响声,甚至出现火花。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呢?学习完本节内容我们就可以找到答案。,教学过程,二、新课教学电荷1摩擦起电。学生实验:用经头发摩擦过的塑料尺子、圆珠笔等,靠近碎纸片、乒乓球等轻小物体,观察现象。生:摩擦过的塑料尺子、圆珠笔能吸引碎纸片等轻小物体。师:说明摩擦过的物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物体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

4、了电,或说物体带了电荷。习惯上把带了电的物体叫做带电体。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师:在空气干燥的时候,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为什么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衣服会粘在皮肤上呢?生:是因为梳子、衣服在摩擦过程中带了电的缘故。,教学过程,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1)摩擦起电。请同学们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摩擦起电的例子。(2)接触带电。除摩擦外,用接触的方法也可以使物体带电。女孩头发能够竖起来,是因为人体与带电体接触而使头发也带了电。(3)感应起电。,教学过程,3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演示实验:(1)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放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它,观察现象。(2

5、)将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放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观察现象。,教学过程,(3)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放在支架上,用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观察现象。引导学生分析:人们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用摩擦的方法可以使各种各样的物质带电。带电后的物体凡是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吸引的,必定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互相排斥;凡是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互相吸引的,必定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排斥。就是说物体带的电荷要么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相同,要么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相同,没有第三种可能。归纳:(1)人们认识到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为了研究方便,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对这

6、两种电荷做出规定: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叫做正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叫做负电荷。(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教学过程,4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师:用什么仪器可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呢?生:验电器。出示验电器实物,介绍验电器的主要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师:为什么用验电器可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或带电的多少呢?学生分组实验:用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观察验电器金属箔是否张开,用力多摩擦几下玻璃棒,再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观察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的角度的变化;换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重做上面的实验。,教学过程,师生共同总结:验电器是实验

7、室里常用的一种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它是利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的原理制成的,当用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就有一部分电荷转移到验电器的金属箔片上,这两片金属箔由于带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而张开。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的角度不同,反映了带电体传给验电器的电荷的多少不同。,教学过程,5电荷量。师: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荷;电荷的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是C。师:库仑是一个比较大的单位。一根摩擦过的玻璃棒或橡胶棒上所带的电荷量,大约只有107库仑。原子的结构电子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以了解原子的结构、电子的概念。教师介绍:原子结构认识历史。原子包括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电子:带有负电的最小的电荷。原子对外不显带

8、电性质: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所有电子总共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教学过程,1演示实验:取两个验电器A和B,用金属杆把A和B连接起来,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A,可以看到A和B的金属箔都张开了。改用橡胶棒把A和B连接起来,重做上面实验,可以看到只有验电器A的金属箔张开,而B仍然闭合。师生共同总结:实验现象说明:电荷在金属杆中定向移动。2导体和绝缘体。师: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师:能列举一些常见的导体吗?生:各种金属,人体,大地,石墨,各种酸、碱、盐的水溶液等。师: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师:能列举一些常见的绝缘体吗?生:橡胶、玻璃、沥青、塑

9、料、陶瓷等。,教学过程,教师拓展:1导体导电的实质:导体中自由电荷的定向移动。2摩擦起电的实质: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电荷(负电荷)的转移。注意:摩擦起电现象中,转移的只能是带负电的电子。思考:1.毛皮与橡胶棒摩擦过程中,转移的电荷是什么?从哪个物体转移到哪个物体?2比较用绝缘体包裹金属棒和直接用手拿金属棒做实验的不同,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讨论得出导体和绝缘体的不同,借助于学生日常经验举出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教学过程,三、课堂小结学生总结本节知识要点: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和比较,并结合历史上的大量实验结果归纳得出: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同时认识到了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然后学习了验电器、

10、电荷量的概念和电荷在导体中的定向移动、导体和绝缘体等。四、作业设计见练闯考第23页课内精练,教学板书,1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摩擦起电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3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正电荷“”、负电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4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验电器5电荷量的多少叫电量,单位是库仑(库),符号是C电子:带有负电的最小的电荷6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导体:善于导电的物体绝缘体:不善于导电的物体,教学反思,通过本节学习活动,使学生能获得成功的愉悦,培养了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但本节内容比较抽象,要反复强调才能使学生掌握。对于一些知识要先从感性认识,过一段时间再从理论上进行解释。一些实验现象不明显,想办法用同等的实验加以说明。,1有了坚定的意志,就等于给双脚添了一对翅膀。2一个人的价值在于他的才华,而不在他的衣饰。3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4读一切好的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5最聪明的人是最不愿浪费时间的人。6不要因为怕被玫瑰的刺伤到你,就不敢去摘玫瑰。7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8命运把人抛入最低谷时,往往是人生转折的最佳期。谁若自怨自艾,必会坐失良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