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论文军事后勤管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771047 上传时间:2023-03-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论文军事后勤管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管理论文军事后勤管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管理论文军事后勤管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管理论文军事后勤管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管理论文军事后勤管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论文军事后勤管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军事后勤管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军事后勤管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军事后勤管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军事后勤管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 摘要:在分析评价军事后勤管理效益特点的基础上,确立了建立军事后勤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通过研究军事后勤管理效益的内容,建立了从军事后勤管理投资效益、军事后勤保障水平

2、效益、军事后勤科研管理的经济效益、军事后勤维护修理效益4个方面分析,包含14个评价指标的后勤管理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关键词:军事后勤管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中图分类号:E0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100(2008)06-0082-03Abstract: In the paper, the principle of evaluation index the system of military logistics management benefit are established based on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 of military

3、 logistics management benefit, evaluation index the system is built, which includes 14 and four aspects on the MLM investment, ensure,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maintenance benefit.Key words: military logistics management; benefit evaluation; index system军事后勤管理效益评价,就是运用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对军事后勤管理的各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并采用

4、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军事后勤管理效益作出客观公正和准确的评价。军事后勤管理既要讲究军事效益,又要讲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研究军事后勤管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对于科学评价军事后勤管理工作,制定正确决策,有效指导后勤管理的实践,提高军事后勤管理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1军事后勤管理效益评价的特点及原则1.1军事后勤管理效益评价的特点1.1.1军事后勤管理效益的两重性。军事性、经济性是军事后勤管理效益的两个最基本的特点,二者既有同一性,又有矛盾性,相互关联,不可分割。后勤管理是带有军事性质的经济活动,也是带有经济性质的军事活动。所以,它既要受社会经济规律的制约,又要受部队建设规律

5、的制约。一方面,在评价后勤管理效益时,应以军事价值为主。另一方面,在评价后勤管理效益时,应重视经济价值的评价。如果忽视了这一点,就会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影响军事需要的保障。1.1.2军事后勤管理效益的综合性。综合性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理解。第一,军事后勤管理所追求的是系统整体效益的最佳,在进行后勤管理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过程中,始终要围绕着提高效益这个目的,注重管理环节最佳;第二,在管理要素组合中,必须保证结构合理,相互配套,使人力、物力、财力、时间、信息等管理资源在相互匹配中,达到最佳结构。如果“有马无鞍”,各要素之间出现“短板效应”,提高后勤管理效益也就无从谈起;第三,军事后勤

6、管理的基本内容要统筹兼顾,以求得综合效益。1.1.3军事后勤管理效益的模糊性。军事后勤管理效益反映军事后勤管理活动的系统性、动态性,具有多种逻辑思维的模糊性特点。比如,后勤管理效益是所得与所费之比,这是确定的、科学的。但在实际考核时,“所费”的具体价值虽然都有独立存在的形式,“所得”即成果的计量却往往没有独立存在的形式,因而难于独立记载和精确计量,如后勤保障能力、后勤技术水平、后勤人员素质等。因而,在描述事物的复杂运动过程时,就要借助模糊概念。对于后勤管理效益的度量,无论采取什么方法,都带有一定的模糊性。1.2军事后勤管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1.2.1目的性。军事后勤管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7、从表面看是一个检验体系,而事实上是一个指导体系。有了这样的体系,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军事后勤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提高军事后勤管理的效益。1.2.2综合性。系统的效益是综合的,主要表现在军事后勤管理上。1.2.3不包容性。评估指标之间不存在包容关系,指标保持相互独立。2军事后勤管理效益研究的内容军事后勤管理与社会其他实践活动一样,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其总体目标就是充分发挥后勤管理资源的作用,把军事后勤所掌握的人力、物力、财力管好、用好,最大限度地保障部队建设、作战和生活需要。可见,军事后勤管理效益,就是以尽量少的消耗或占用人力、物力、财力等管理资源,获取尽量多的保障成果,二者之间的对比,就能够准确地反

8、映军事后勤管理效益。用公式表示就是:具体从军事后勤管理的内容可得出后勤管理效益评价的内容。2.1军事后勤管理的投资效益确定后勤投资效益,要把投资的耗费与所获得的效果进行对比。通常用投资效果系数、固定资产形成率来表示。通过投资所提高的后勤保障能力是个综合的概念,它不可能和投资额直接进行对比。因此,必须把它转化为价值(为达到一定后勤保障能力所需要的费用)来表示,把提高后勤保障能力的标准费用额与投资额进行对比。例如:这个公式,要求尽量缩短施工周期,使一定时期在建项目的规模与设备、建筑材料供应和施工力量相适应。当然,提高固定资产形成率,也要减少浪费,提高施工质量。2.2军事后勤保障水平的效益军事后勤保

9、障水平是指军事后勤各业务部门保障部队作战、训练需要所达到的程度。它可以从多方面进行考察。反映这方面的指标有物资、油料保障率,被装适体率,被装发放及时率,食物定量达标率,人员健康出勤率,车辆完好率,营房设施完好率,营具设备配套率等等。2.2.1物资、油料保障率这个公式用于考核物资、油料保障部队需要程度。2.2.2人员健康出勤率人员健康出勤率是衡量后勤保障水平的重要指标。2.2.3车辆完好率这个指标反映某个时期车辆技术状况保持完好程度。2.2.4营房设施完好率这个公式用于考核营房设施完好程度。2.3军事后勤的科研管理的经济性后勤科研是后勤领域内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后勤科研与后勤管理效益关系极为密切

10、。科学技术在后勤领域的广泛运用,是提高军事后勤管理效益的前提。后勤科研的经济效益可为扩展的间接效益和后勤科研活动自身的直接效益。所谓扩展的间接效益是指通过后勤科研活动,促使成本的降低以及带来后勤成果的提高。后勤科研活动自身的直接效益是指后勤科研成果与后勤科研成本的比较。后勤科研经济效益指标有:2.3.1成本降低率指标这个公式表明,在一定时期内,某次后勤工作运用后勤科研成果后,成本降低的程度。2.3.2成果增大率指标这个公式表示,某项后勤工作,使用科研成果后,后勤成果增大程度。2.3.3后勤科研经济效益综合指标其中:E经济效益;A某项后勤工作运用后勤科研成果后,成本降低额;V某项后勤工作运用后勤

11、科研成果后,成果增大额;W某项后勤科研成果而付出的总成本。式(9)表示某项科研成果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所达到的水平,式中E必须大于1,否则,说不上好效益;式(10)表示某项科研成果取得的经济效益的数额。2.4军事后勤维护修理的投资效益维修是指对用于作战训练后勤保障的装备器材等进行维护保养、检查和修理的统称。评价维修效益的主要原则是保障部队后勤装备和器材的完好程度,以及维修的效费比。2.4.1后勤装备和器材的维修完好程度其中:M装备器材的维修完好度;W维修后装备器材能完好工作的数量;P维修装备器材总的数量。2.4.2维修的效费比(12)3军事后勤管理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通过对军事后勤管理效益评价内容的

12、分析,采用分级评定的方式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其中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11个,具体详见表1。参考文献:1 顾建一,等. 军事后勤效益研究M. 北京:金盾出版社,1996.2 苏连义. 空军后勤管理学M. 北京:空军指挥学院,2001:24-30.3 孙秀德. 军事后勤学M.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2.其他参考文献Baker, Sheridan. The Practical Stylist. 6th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5.Flesch, Rudolf. The Art of Plain Talk.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

13、s, 1946.Gowers, Ernest. The Complete Plain Word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7.Snell-Hornb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87.Hu, Zhuanglin.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Jespersen, Otto. 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 London: Routledge, 1951.Leech, Geo

14、ffrey, and Jan Svartvik. 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4.Li, Qingxue, and Peng Jianwu. 李庆学、彭建武, 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 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Lian, Shuneng.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Ma, Huijuan, and Miao Ju. 马会娟、苗菊,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15、 to Translation. London: Pergmon P, 1981.Quirk, Randolph, et al.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3.Wang, Li. 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 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Xu, Jianping. 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Yan, Qigang. 严启刚, 英语翻译教程 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Zandvoort, R. W. A Handbook of English Grammar. London: Longmans, 1957.Zhong, Shukong. 钟述孔, 英汉翻译手册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Zhou, Zhipei. 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 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