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优化军队地区津贴制度.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799039 上传时间:2023-03-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优化军队地区津贴制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试论优化军队地区津贴制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试论优化军队地区津贴制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试论优化军队地区津贴制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试论优化军队地区津贴制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优化军队地区津贴制度.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试论优化军队地区津贴制度 【摘 要】现行的军队地区津贴制度对于保障军人在不同地区安心工作,鼓励和引导军人在特殊地区服役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功能相互交叉、项目标准繁杂、调整机制滞后等。在优化军队地区津贴制度时应把握系统性、差异性、时效性原则,着力于归并地区津贴项目结构、合理定位地区津贴标准水平、完善地区津贴调整机制,以形成科学的地区津贴体系。 【关键词】军队地区津贴;补偿;保障;导向 一、现行军队地区津贴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津贴功能相互交叉。艰苦边远地区津贴主要根据部队驻地自然环境、地理位置、交通条件等艰苦因素和艰苦程度建立。高山海岛基本津贴主要解决驻高山、海岛等自然地理条

2、件比较艰苦的“守点”部队的待遇问题,是依据部队驻地自然地理环境、生活依托条件等因素确定。驻西藏部队特殊津贴也是出于对部队驻地边远艰苦因素的考虑。三项津贴在不同侧面都体现了与艰苦密切相关的因素,存在功能上的重叠。(2)津贴项目标准繁杂。在人员类别方面,干部、士官、义务兵在各享受的津贴项目间部分是相同标准,部分是不同标准,区分也比较杂乱。繁杂的标准一方面给地区津贴的调整带来了极大不便,调整过程中难以平衡多方面的利益;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分发津贴的难度,特别是涉及人员调职调衔时的补发与扣发。(3)津贴调整机制滞后。从1989年至2009年,军队地区津贴鲜有调整。自2000年归并全军地区生活津贴标准以来,

3、其固定金额标准一直没有得到调整,随着时间推移已无法充分适应社会发展,造成其补助功能日益弱化,严重影响了该项津贴制度的功能实现。 二、优化军队地区津贴制度的措施 (1)归并地区津贴项目结构。现行的地区津贴在功能区分方面不够明确,各项目保障功能上存在交叉,因此需要重新调整地区津贴项目结构,可以结合其补偿、保障、导向功能,将地区津贴调整为地区补偿津贴、地区保障津贴、地区导向津贴。一是地区补偿津贴。亦可称为艰苦地区津贴。凡是由于部队驻地自然环境恶劣、地理位置比较偏僻、生活条件较差等体现艰苦因素确需进行补偿的都可以归为此类。由此,可以将原先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高山海岛津贴以及地区生活津贴中体现艰苦边远因

4、素的部分统一设置为地区补偿津贴。二是地区保障津贴。亦可称为地区附加津贴。其建立依据主要是部队驻地发展的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指数、消费者价格指数等。凡是由于物价水平、当地居民平均收入等因素,致使驻地部队官兵在享受与一般地区相同的生活标准所需额外进行保障的可以归入此类。三是地区导向津贴。亦可称为特殊地区津贴。该类津贴项目可以使官兵切身感受到党和国家对驻扎在特定地区军人额外付出的认可和巨大关怀,对吸引军人到艰苦边远地区工作,鼓励军人扎根边防、安心服役,维护部队和谐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建立依据主要是党和国家关于军队建设的相关导向性政策,以及具有特殊政治意义的任务。可以将驻西藏部队特殊津贴、国外津贴、驻港(

5、澳)部队津贴归为此类,作为对地区补偿津贴的补充,以体现对其执行具有特殊政治意义工作的褒奖。(2)合理定位地区津贴水平。地区津贴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地区津贴的最终保障效能。现行的地区津贴在水平设定上存在缺陷,需要重新定位地区津贴水平。以艰苦程度为依据,确定地区补偿津贴水平。由于其设立的主要依据是艰苦边远因素,在水平定位上要综合考虑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各个方面,参照国家规定来执行。首先要考虑氧气、淡水、阳光等维持生命基本要素的缺乏对人的生命和健康造成的危害,其次要考虑文化、教育、医疗等技术的落后对军人身心和家庭带来的伤害。以购买力为主导,确定地区保障津贴水平。目前,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物价水平

6、的高低直接影响军人的实际生活待遇。尤其在经济发达地区,生活必需品的消费价格较高,在与一般地区享受相同生活质量时需要耗费更多的货币量。以政策方针为牵引,确定地区导向津贴水平。一方面,有部分地区是战略要地或是重点建设方向,需要军人在驻地做出极大的奉献与牺牲;另一方面,为鼓励军人在特殊地区守卫站岗、建功立业、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在确定其标准水平时要特别注意党和国家的政策导向,并将其作为重要参考因素。(3)完善地区津贴调整机制。采用自然增长法调整地区补偿津贴。首先,由于部分地区艰苦、边远的客观实际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不会得到明显改观,其津贴标准前后变化幅度也不宜过大。其次,对于不同职务级别的人员,其由

7、于驻地艰苦因素造成的影响也有所差别。因此,可以建立基本工资的百分比标准体系,其中既包含了由于军衔、职务、军龄变化而带来的联动增长,又不至于因区分职务而使不同人员的待遇有较大差别。结合地方类比法和物价指数法调整地区保障津贴。一方面作为促进军地平衡的地区保障津贴,应立足于弥补军队干部与地方相应级别公务员收入差距,使军队人员的津贴水平与国家、地方公务员的津贴补贴水平形成联动机制。另一方面其标准水平的调整幅度和当地的各方面经济环境有较大关系,可以采用物价指数法。 根据党和国家相关政策调整地区导向津贴。在不同时期,军队面临的主要任务有所差别,党和国家关于军队重点建设方向也有所不同。在调整地区导向津贴标准水平时,其百分比标准主要由军队根据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进行适时调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