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无纸化通关与保障基础数据质量长效机制的建立.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803665 上传时间:2023-03-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无纸化通关与保障基础数据质量长效机制的建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关于无纸化通关与保障基础数据质量长效机制的建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关于无纸化通关与保障基础数据质量长效机制的建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关于无纸化通关与保障基础数据质量长效机制的建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关于无纸化通关与保障基础数据质量长效机制的建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无纸化通关与保障基础数据质量长效机制的建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无纸化通关与保障基础数据质量长效机制的建立.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关于无纸化通关与保障基础数据质量长效机制的建立关于无纸化通关与保障基础数据质量长效机制的建立汪玮摘要:海关无纸化通关将前道报关单审核风险留存至后续管理环节进行集约管理,由此对统计数据质量工作构成新一轮严峻考验.应以规则和制度为保障,实行分片区联系配合制度,协调解决商品归类不一致等现实矛盾;以技术为依托,事前预防,事中控带l,事后反馈;推行加工贸易的预报备制度,清洁加工贸易的通关数据;推行出口报关复核员制度;审核方法从单一价控向多角度立体化检控转变;以纠错率作为考核重心,建立必要的工作制度.关键词:通关模式统计工作机制改革为拓展监管时空,破解海关业务量快速增长与人力资源相对不足的突出矛盾,上海海

2、关2007年底正式启动无纸化通关模式,实行以企业守法管理为基础的分类通关.通关无纸化改革,抓住了通关的关键矛盾和问题,大大提高了通关的效率,但同时也增加了数据差错的风险,加大了数据审核以及提升数据质量的难度.据统计,目前我关约60%的出口报关单可以纳人无纸通关或者非重点审核快速验放的范围,这也就意味着有60%的出口报关单数据未经过海关人员审核,长驱直人至统计库.为此,有必要以风险为导向,以制度为保障,以技术为依托,通过”前防后控,防控结合”,实现多层次,多角度的立体交叉式审核,建立无纸化通关模式下保障基础数据质量的长效机制.更改的滞后性,无疑给统计部门及时,准确地完成数据统计带来巨大挑战.2,

3、风险划分因素的集中与统计指标多元化之间的矛盾综观无纸化通关模式的作业流程,主要是以企业和商品作为风险切人点,并以企业和商品为标的对报关单进行高,低风险的划分.但能够通过计算机逻辑检查的电子数据,并非都是正确的数据,特别是对于众多逻辑关系,如贸易方式与商品价格,商品与产,终国别,商品与数量,价格的关系等等,计算机是无法判断的,这就需要通过其他的方式来解决.海关统计是对外贸易经济的综合反映,涉及指标多而复杂,而在无纸化通关流程中,各个环节显然难以保证多元化统计指标的质量.一,无纸化通关作业模式下数据质量的隐患矛盾3,现场审核局限与统计要求全面性之间的(一)基于现存模式的四对矛盾1,数据及时,准确与

4、核查滞后性之间的矛盾在无纸化通关模式下,对高资信企业和非重点审核单证的管理延伸至通关后,延长了海关管理的时间.且根据报关单更改的相关规定,结关后报关单的更改需经营单位提出申请并经过行政审批程序,涉及较大差错还要移送缉私部门进行行政处罚,从而影响了数据更改的及时性.通关后核查,作者单位:上海海关统计处.62目前我关出口单证中进人人工审核的单证约占总量的40%.如果现场作业环节能很好地行使对相关指标的审核职能,那么40%的准确性就能得到保证.但问题在于,审单岗位往往侧重于程序上的操作和对随附单证以及监管条件,应税税率等方面的审核,容易忽略对报关单上统计指标的审核,从而可能导致诸如币制,数量等差错经

5、常发生.对某月现场单位统计差错的结果分析表明,统计差错汪玮:关于无纸化通关与保障基础数据质量长效机制的建立不仅存在于无人审核状态单证,也存在于有人审核状态单证中.4,审核环节的减少与数据差错增多之间的矛盾通过对日常统计审核环节发现的差错数据进行分析,差错分布存在绿通道差错多于红通道,加:贸易差错多于一般贸易,出口差错多于进口的这“三个多于”的特点.一方面,这说明我们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在涉税,涉证的风险较大的单证上,而加工贸易单证不涉税,出口单证相对进口单证风险低,差错率相对比较高;另一方面,前道审核环节多,通过人工化审核的单证统计差错少,而前道审核环节少,未通过人工化审核的单证统计差错多.(二)

6、从数据产生及流向角度分析数据质量的隐患1,申报环节:申报质量未得到有效提高上海口岸删改单现象较为频繁,申报质量和效率都不高,导致统计指标差错率高,数据质量存在较大隐患,诸如贸易方式,原产国,数量,成交方式等填制错误屡见不鲜.究其原因,主要是报关员的素质不高,预录人人员的工作疏忽以及有关部门对报关行业缺乏有效的管理.2,风险划分环节:参数作用未得到有效发挥风险参数作为风险管理成果直接作用于业务环节的技术载体,既是实现通关分类管理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风险管理积极发挥基础和导向作用,参与业务制度改革的有效途径.但由于风险参数设置以企业和商品为中心,大大减弱了参数的应用作用.无纸化通关以参数设置为中心

7、环节,仅仅设置单一的商品参数显然是不够的,必然对基础数据质量造成很大的隐患.3,人工审核环节:未发挥最优效果经通道判别后再转人人工审核的报关单,还是存在统计指标差错的问题.审单人员常常会因为重视进口,轻视出口,重视征税,轻视非税的习惯,忽略了对报关单的48项栏目的准确性和相互逻辑关联的基本审核.经过对被采用的参数的跟踪分析,仍有大量的被命中的差错作为高风险单证被重点审核后,没有及时得到纠正.4,后续监管环节:职责不清上海海关通关无纸化改革试点方案明确了现场关员对系统自动验放的单证不承担审核职责.而是由相关管理部门通过职能监控,综合评估,事后稽查等手段加以管理.但该方案对批量验核数据的范围,指标

8、,重点都没有具体职责规定,缺乏可操作性的具体措施和手段.5,后续审核环节:相对被动目前统计部门无论是利用CSD系统进行的智能审核还是传统的人工审核,审核的对象都是针对已结关数据的事后审核,这是一种相对被动的审核工作模式.调查取证,通知修改等都在货物实际结关放行后.大量不符合逻辑的数据,超检控条件的数据,不符合报关单填制要求的数据一条龙地沿袭下来,最后到了统计部门手中,就只好被动地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去纠正前面环节所造成的错误数据.(三)从本关区客观情况分析数据质量的隐患1,报关单量急速增长,商品复杂度高近年来,在我关业务量年均增长20%,且我关执法对象众多,执法内容复杂的情况下,统计部门现有的人

9、力物力Et趋紧张.特别是,随着报关单量的急速增长以及种类E1益繁多的商品,数据的复杂度也相应呈几何倍数上升,审核工作的压力和难度空前加大.2,异地申报情况普遍,处理更改困难上海口岸作为长三角最大的口岸,异地申报一直占较大比例.外地手册的差错已经成为手册差错的主要部分.而异地手册差错反馈修改缺少具体的联系配合办法,从源头更改较为困难,相同差错和重复差错成为数据质量的一大隐患.3,前后数据库不一致度较高,差错更改率低报关单随附归档的原始单证是报关单修改的主要依据,若报关单原始资料制单错误,那么存在的一些明显逻辑差错,向经营单位或报关公司确认差错的更改率则更低.目前,向各委办提供的旬报,速报数据来自

10、CSD系统,直接源于通关库,修改速度缓慢显然不能满足数据及时性,准确性的要求.从实际操作情况来看,部分口岸海关差错数据的更改率仅为30%.4,数据审核辅助系统欠缺,人为因素影响存在海关统计数据审核一般采取通关系统自设监控条件进行检控和统计人员对海关统计数据审核表(过录表)进行人工审核两种方式.由于参数设置的局限性,系统对商品归类,数量,运输方式等指标缺乏有效的分析和处理,海关统计人员只能通过63上海海关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价格,逻辑和比值对商品进行检控,对过录表进行人工审核,而审核的重点一般放在本口岸新增商品,重点敏感商品和数量价值关系异常等方面,对口岸常见商品等重视不够,数据审核无法穷尽

11、.二,前控后防,建立保障基础数据质量的长效机制(一)以规则和制度为保障,消除影响数据质量的各类不利因素1,实行分片区联系配合制度,协调解决商品归类不一致等现实矛盾在实际业务中.由于异地报关产生的”同一货物的手册品名不一致”,”税号因各海关认定差异的不一致”等现象越来越多,这给通关环节带来诸多麻烦.可考虑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分片区的具体联系配合制度,定期反馈相关信息,及时协调解决因各关的认定不同而产生的商品归类不一致等现实矛盾.2,制定相关细则,解决差错数据更改难的问题报关单修删改属于海关行政许可范畴,现场业务部门对统计提交的修改建议有时不会认可,尤其是归类的修改,难度越来越大;另一方面,修改的风险

12、由谁承担,修改造成的补税与退税的增减尤其是归类修改涉及退税的增减,由于统计部门的归类确认没有法律效力,此风险使统计部门难以承担.为确保该项工作有效开展,应由总署出台实际可行的联系配合办法,明确对此类数据修改的职责,权限及应承担的相应的责任,建立一个比较合理并且行之有效的机制,便于执行.3,提高统计处罚力度,严惩报错情事近年来,统计人员发现的统计大差错屡见不鲜.以数据质量相对较高的进口数据为例:2007年112月份,共计发现50万美元以上的差错40起,涉及金额l2.32亿元人民币,占全年进口总值的0.92%.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的第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影响海关统计准确性的,予

13、以警告或者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即最高处罚金额只有一万元.与这些差错数据造成的影响度相比,处罚力度显然不够.4,业务规范的制定应从海关的整体业务出发目前,一些规范性文件的规定使得数据差错合64法化.例如,海关总署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关于加工贸易保税货物跨区深加工结转的管理办法>有关问题的通知(署加发2004l37号)第二条的规定,结转双方商品编号不完全一致,但商品编号前4位相同的,同意办理结转.而保税监管货物流转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将此做法扩展至特殊区域之间的货物流转.但事实上,税号前4位的一致性显然不能满足统计数据准确性的要求,所以业务规范的制定应从海关的整体业

14、务出发,消除因”规范”造成的不规范情事的发生.(二)以技术为依托,事前预防,事中控制,每黾良1,事前防范:前置错误检控参数利用海关的计算机资源,将海关统计对部分数据审核的检控参数前置至电子审核环节,真正从源头上保证数据质量.把部分海关贸易统计系统(TSD系统)和海关报关单数据质量检控分析系统(CSD系统)数据检控参数前置人电子审核环节.将TSD系统和CSD系统中部分用来检控不合法数据的参数,也就是专门检控必错数据的参数置人电子审核环节,在申报单位预录入过程中进行审核检控,对于错误数据,电脑自动退单,并提示申报单位核对修改.2,事中控制:通关环节设置条件逻辑参数参数设置是无纸化通关模式的中心工作

15、之一.应从海关统计的业务特点出发,不断扩大风险参数的指标范围,从单一指标参数到多指标参数,从单一条件参数到多条件参数,优化风险参数的设置,使参数能为统计部门所用.将部分参数前置人通关作业风险分析系统,该系统具有在通关审单环节对审单关员进行单证商品的风险提示功能,在通关过程中对审单关员进行提示,进行必要的数据复核,杜绝差错.3,事后反馈:评估评价指标后移根据无纸化通关模式的改革目标,将加强查验,稽查等后道环节,通过后期分析对风险点和评级标准进行调整.在后期环节中,可以加入海关统计执法评估系统的相关指标和数据质量评价的结果指标.将数据质量评价指标后移,除了按照商品,企业风险要素进行评估,对申报企业

16、的分级,也应该纳人考虑范围.海关数据审核部门,按月,半年和年三个时间频度,对报关单数据质量进行定性定汪.玮:量的总结分析,通过与其他业务指标的充分结合,对报关企业实行分级管理,将此类信息用到后期的评估环节,并对选择参数进行调整.三,建立保障基础数据质量长效机制的有效手段和方法(一)推行加工贸易的预报备制度,清洁加工贸易的通关数据推行加工贸易”预报备”的管理模式,是将管理中心从商品移至企业的一种尝试.根据海关总署关于全面实施加工贸易及保税监管货物审价和归类职责分工的通知(署厅发200654号)的规定,加工贸易的合同备案审核及其货物内销:征税环节归类和审价操作职责调整由加贸部门负责,建立”预报备”

17、管理系统,即将加贸部门原来:关注的重点单损耗和归类紧密结合起来.在企业未实际进口之前,将加工贸易企业相对固定的进出口商品及单损耗数据纳入计算机管理.加贸部门对此进行一次审核后,再着重对商品归类,价格进行审核.这种模式在某区域海关实施后,加工贸易归类差错改单率从5%降低至1.2%.(二)推行出口报关复核员制度,让报关人员担负相应职责报关复核员制度是指由报关企业推荐综合素质较高的报关员,经报关协会培训,考核,登记备案后,专门负责对本单位报关单的合法性,规范性和准确性进行审查复核的制度,让报关人员担负应承担的”单单相符”,”单货相符”的职责.从海关审核的情况看,数据的差错类型主要有商品归类,金额,币

18、制,数量错等,占总差错的95%.造成差错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企业报关单制单环节和预录人环节出现差错.由于各公司进出口货物都有其相对的固定性,如果有知晓商品基本知识以及审核基本方法和技巧的专业报关人员在录入环节进行综合审核,那么发生低级,高级差错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三)确立数据质量控制理念,提高纠错率我关进出口量大,商品复杂度高,完全杜绝差错是不可能的.确立数据质量控制理念,就是将数据差错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消除影响度大的差错和集合型的差错,以达到”三低”的相对完美数据状态,即”自纠率低,本关差错率低,总体差错率低”.对于一个现场单位来说,本单位在审关于无纸化通关与保障基础数据质量长效机制的建立

19、核自身数据时,纠正率低;统计部门在二次审核时,发现的差错率低;数据在审核上报后,在总署终审环节,差错率低.(四)转变审核方法,从单一价控向多角度立体化检控为确保贸易统计数据质量,数据审核方法应从单一价格检控向多角度立体化检控转变.鉴于我关数据结构复杂,应抓住影响数据差错的主要问题和主要矛盾,做到”抓大放小,抓两头,抓重点,抓异动”.”抓大放小”,即对影响度大的大金额,大数量进行重点审核;”抓两头”,即注重对单价最小和最大的记录的审核,紧抓差异大的数据;“抓重点”,即对重点指标税号,国别,数量中的千瓦数等进行针对性审核;”抓异动”,即对今年与去年同期数量,金额比较中,数量金额发生异动的数据进行审

20、核,实现与海关预警监测以及国家宏观政策相适应的,多层次,多角度的立体交叉式审核.(五)丰富”审核”的外延和内涵,推广逻辑审核方法在我们的通关审核中,也存在着单一审核的误区,将报关单栏目问的关系割裂而不是联系综合考虑显然对整体数据质量不利.报关单的各个栏目之间存在多种逻辑关系,因此,审单人员在进行人工审核时,仅考虑税,证指标是不够的,必须要对报关单的各项指标进行整体审核.逻辑审核的理念基础在于报关单的各个栏目之间不是独立和单一的,而是逻辑相关的,它以确保数据准确性为目的,以商品的价格作为切人点,以商品税号作为核心因素,通过对商品的归类税号和价格,数量,品名,规格型号,运输方式,原产国,经营单位等

21、栏目之间的关系进行全方位的审核,来判断相关栏目的正确性.(六)转变职能管理方式,建立三项必要的制度1,贸易统计例会制度不定期召开全关区的贸易统计例会,通报数据质量,分析数据总体情况,提炼审核注意点,对近期工作提出建议,要求,并进行各现场单位工作经验交流.2,分片管理制度针对各现场单位开展业务的不同特点,统计部门指定专人对口联系不同单位,其职责是对分管现65上海海关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场单位的数据质量问题进行实时指导,解答疑难问题,定期分析数据质量情况,提出存在问题和改进方向.3,现场工作指导制度每年深人现场单位开展业务调研,有针对性地进行业务指导,并听取现场单位意见和建议.特别是,针对加速

22、成立的特殊区域带来新的申报方式,要把了解并控制大规模的数据差错作为中心工作,在特殊区域成立之初便进行深入调研,掌握货物流向和申报方式,避免出现申报方式的错误.(七)建立数据质量保障长效机制的五项必要措施1,质量考评考评的范围需要前推后移.无纸化通关改革后,现场海关通关部门只审核其中40%的数据,因此不仅需要考核本关现场海关通关部门的审核质量,更要考核加工贸易部门的备案质量,同时要对报关公司,经营单位的申报质量进行考评,使报关公司,经营单位全面负责本企业进出口数据的申报质量,形成海关主管,企业自管,行业自律的和谐局面.2,专业培训对专职,兼职的统计人员,通关审单人员,加工贸易备案人员,减免税备案

23、人员以及查验人员进行统计基础知识和逻辑审核技巧的培训,让各个业务条线的人员都了解统计的概念,方法,强化统计意识,为工作上的沟通和协调打好基础.特别是,要对报关质量差的报关人员进行规范填制的培训,帮助提高质量,不断提升他们的业务能力.3,协调沟通杭州海关统计处.66数据是管理水平和结果的反映.与前续环节各个职能部门的有效协调,特别是与归类,审单,审价,减免税等部门的联系,沟通非常关键.统计部门应主动参与,将统计工作的思路,要求融入到涉及相关工作中,实现对数据质量齐抓共管,互促共进的良性循环.4,总结反馈对通关前,中期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反馈,规范和提高申报,审单,查验,加工贸易等环节的水平.对于

24、统计人员发现的错误,要及时反馈给现场,实现”前台”与”后台”的联动;对于发现的错误,亦向企业反馈,以促进其改进申报工作.经过不断地反馈和纠正,将倾向性和集合性的错误降到最低.5,队伍建设无纸化通关改革后,现场关员对系统自动验放的单证不承担审核职责,因此建立一支人员充足,高度敬业,专业基础扎实的统计工作队伍非常紧迫和必要.以上海海关为例,在现场单位新增了五个科室后,关区内的纠错记录条数增长了4倍,统计监督补征税款增长了2倍,大大扩展了数据审核的深度和广度.无纸化通关是当今世界各国海关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给海关统计工作尤其是基础数据质量的保障工作带来了新的压力和挑战.对此,海关统计部门必须不断改进工作理念和拓宽工作思路,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和系统,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沟通和协作,努力探索无纸化通关模式下保障基础数据质量的长效化机制.(特约编辑盛卓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