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走廊发展概念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走廊发展概念规划.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衡阳县城至衡阳市融城战略发展概念规划思考和研究衡阳县城市的发展,必须以开放的思维理念为指导,以广阔的时空背景为参照,以清醒现实的认知态度为基础,以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和竞争力为目标。一、规划理念城市以空间视优劣 ,空间是城市的载体。空间规划更多地具有了空间政策的内涵,成为一种参与全球竞争的战略手段。 环境是城市的根本,生态化的人居环境已日益成为吸引现代资本流、信息流、物质流和人才流的理想场所。 二、值得关注的项目背景衡阳县发展的宏观背景: 1、汹涌澎湃的世界性浪潮 (1)全球化影响日益加深 (2)市场化考验十分严峻 (3)信息化时代已经到来(4)现代化前景不容乐观 2、正在转变的全国性格局 从全国
2、产业战略布局的发展态势看,正在实现由“一个大局”向“另一个大局”的转变 ,沿海城市的发展面临着国际、国内双重压力,中部经济正在崛起,中部城市的发展面临极大的机遇。 3、长株潭经济圈的形成长株潭一体化暨“一点一线”(长株潭为一点,107国道、京珠高速、京广铁路沿线的岳阳、长株潭、衡阳、郴州为一线)地区加速发展,“一点一线”是湖南发展的主轴线, 通过全面提升,长株潭将有希望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之后,在中部率先崛起的另一个重要经济圈。该区域将努力成为湖南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和现代化、生态型的网状城市群。4、衡阳市域经济内圈的规划依据衡阳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衡阳县城位于衡阳市
3、经济内圈“卫星城镇环”内,内圈社会经济发展与中心城区统一规划、协调发展。5、衡阳县委、县政府 “融城”发展战略的制定。 三、规划区的范围本次规划主要针对衡阳县的现状发展,从战略上实现与衡阳市的融城,考虑道路交通体系与现状地形地貌,规划区的范围为:北至衡邵高速公路,南以蒸水河为界,东以衡阳市行政区为界,西与县城英秋大道相接。四、对规划区现状的认知1、现状用地概况规划区内沿S315线现状基本为民用企业,沿途除工业用地外为农田,其它有村落零星分布。2、现状人口分布情况村庄名称人数(人)组数(个)备 注清平村82811总人口:14800人松林村110012永寿村113014六冲村9689往宜村9801
4、0连政村129714上狮村7216山陂村120010群益村149614龙井村92312板市村130010江山村8637豆陂村2993八一村8689阳古村97112大忍村7978罗洪村220018樟树村2073163、现状企业分布概况村庄名称企业落户情况江山村江山学校、华耐基食品基地、胜玉高科涂料厂豆陂村电解锰八一村德赛贸易有限公司阳古村新中源陶瓷工业城、韶峰水泥厂大忍村双雁机械、聚脂树脂厂、颥渌酒业罗洪村昌和蛋白、德力西、长鑫水泥樟树村云天锅炉、中天日立电梯厂、天立电器群益村安福陵园龙井村利达垃圾场五、区域经济发展动力机制分析1、城市化动力一衡阳县全县现有总人口11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3.7
5、3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21%,正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在未来的“十一五”规划中,衡阳县城市化水平将达到32%,进入加速城市化阶段,农业人口将进一步减少,城市和农村将进一步融合,这将是该经济走廊未来增长的动力与途径之一。2、区域化动力二随着衡阳市卫星城镇环的逐步形成,内圈城镇将通过便捷的联系,将产业发展方向纳入到中心城区的分工合作体系中。衡阳县城位于衡阳市半小时经济圈内,为衡阳市最近的卫星城镇之一,在县城总体规划中,定位为衡阳市的加工制造业基地,未来产业发展方向以建材、陶瓷、电子产品、食品等制造加工产业为支柱产业,物流、商贸服务业、房地产业将成为新兴产业。随着珠三角辐射的增强,湖南省“3+5”城市群
6、发展战略的提出,衡阳县凭借S315与衡邵高速公路的交通优势,将尽快地促进经济走廊的形成。3、产权多元化动力三现有国家经济政策是加快以产权改革为核心的国有企业改革,改造工作,增强国有经济的竞争力,促进非国有经济,如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可以预测未来衡阳县经济走廊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将成为各项产业寻求发展的地域空间。4、土地供给政策的调整-动力四S315线沿线土地政策的调整,土地的最低价格与优惠政策将成为吸引外来投资的重要因素之一。投资者通过对区位、交通、价格的综合比较,以及与衡阳市的横向比较,最低度的投资、方便的交通、优越的区位条件将成为拉动沿线土地开发的强劲动力,促进经济发展轴的形成。5
7、、区域交通网络的构筑动力五衡邵高速、潭衡高速的建设为衡阳县建立了快速联系的交通网络,规划中的娄衡铁路为货物的快速流通提供了可能,原有的S315线与衡阳市的交通联系加强,区域内的服务功能得到空前加强。六、总体发展定位 1、功能定位衡阳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形成“极化一点,构筑一带,发展五廊”的城镇空间格局,衡阳县城西渡镇作为级城镇,是衡阳县域的增长极核,将与县域内S315线沿线的城镇共同支撑起衡阳县经济发展的骨架,根据对县域的发展条件、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的分析,我们认为,衡阳县融城战略发展目标应该是:衡阳市经济发展结构的补充完善,县域经济与市域经济的发展联结点,县城发展的储备用地。2、产业分工积极应承
8、衡阳市的战略要求,在产业发展战略、方向、布局上落实融城战略,整合现有产业,以资源加工业、制造业为主导,发挥劳动力优势,打造衡阳市的加工制造基地。3、道路择定融城战略的具体空间融合体现在道路的对接上,根据对衡阳县县城总体规划与衡阳市总体规划道路构架的分析,规划将S315线与解放路实现对接,县城北外环路与衡阳市船山路实现联接。县城的英秋路与S315线、北外环路、樟树大道形成规划区的道路外环,构建对外的快速交通联系。七、总体发展战略 县城融城战略发展将应承衡阳市的战略要求,顺应“融城”区势,现有的S315线沿线作为经济开发区的一部分,将衔接衡阳市产业发展布局,在县城总体规划中作为策略增长区,地位重要
9、,应重点实施建设,其未来的发展将体现“经济开发沿最小阻力方向发展”的基本规律,沿S315线与北外环路呈轴向发展。融城发展战略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空间延伸对规划区内现有各村庄采取集约型的组团空间模式,通过西渡镇、衡阳市两个增长极的双向对接,加强沿线各村庄内外之间的联系,强化樟树集镇的发展,引进外来企业建设现代工业景观区,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组建宜居组团,形成框架组团式的空间结构,以S315线、北外环路、英秋路、樟树大道为道路框架,实现城市发展空间融城,提高城市地区竞争力。2、产业链延伸梳理规划区内现有的村庄功能布局,在现实的基础上,结合县城城区空间带形拓展趋势、交通导向、主导风向,充分利用公路绿
10、化带、自然河流水系、高压输电走廊、基本农田保护区等作为生态廊道,引进外来企业,整合现有企业,引导企业从碎石型模式转变为规模集群型,进行集聚发展。在规划区内组建以下几个工业基地:高新产业组团:以软件开发、科研产业为主导;板市工业组团:以皮具、制革加工业为主导;东部工业组团:以电子产品、食品加工业为主导;陶瓷工业组团:以陶瓷、建材加工业为主导。八、空间发展方案在贯彻落实国家保护耕地政策的基础上,充分利用S315线的交通优势,结合当地地形地貌和原有发展基础与优势,沿途布置各个组团,工商并重,优化工业结构,营建区域商贸社区,创造生态化的人居环境,形成“两轴六村四基地”的结构模式。即S315线、北外环路
11、为东西发展轴,沿途各村打破行政界限,实现土地资源有效配置,使农村人口向经济发展轴逐渐集聚,形成六个居住组团,每个居住组团人口约18003000人,并建设加工制造业基地、建材陶瓷基地、工业园区基地和商贸基地,组团之间不少于两条交通干线联系。具体的空间地域关系如下:永寿村:高新产业组团,以软件开发、科研产业为主导;高平村:板市工业组团,以皮具、制革加工业为主导;健康、八一村:东部工业组团,以电子产品、食品加工业为主导;大忍、罗洪村:陶瓷工业组团,以陶瓷、建材加工业为主导;豆陂村:高档住宅区;群益村:别墅区;樟树集镇:主要为商贸居住区,兼以发展机械制造业;石豆水库及周边:水体生态保护区。九、用地评价
12、与人口发展预测规划区内的地形主要为北高南低态势,沿途为丘陵地带,最低高程约为56米,最高高程约为125米,基本不存在滑坡、断层等地质灾害地段。根据县城的发展条件和趋势,衡阳市中心对县城的发展形成“东拉”的拉力,沿路发展成本相对较低,易于聚集能量形成规模,用地发展方向基本为沿线带状组团发展,沿线建设在适当保护生态和水域的基础上,形成生态保护区、农田保护区和建设控制区。规划区在保留基本农田和生态廊道的基础上,可建设用地约为2748公顷,本次规划建设用地2070公顷,可容纳人口8.5万人,其中规划工业用地847公倾(仓储用地153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40%左右,规划居住用地860公倾。十、重点联接
13、道路线控制1、S315线作为经济发展轴的南侧东西向轴线,沿线的红线宽度控制为60.0米。近期道路横断面为三块板形式,四车道,机动车道宽度为16.0米,非机动车道宽度3.5米,绿化带控制8.00米,人行道宽度8.00米,远期取消分车带,拓宽机动车道,由道路中心线至建筑方向地下管线布置顺序依次为给水(燃气)、排水、雨水、电力(电讯)。2、北外环路作为经济发展轴的北侧东西向轴线,沿线的红线宽度控制为40.0米。近期道路横断面为一块板形式,六车道,机动车道宽度为24.0米,绿化带控制3.00米,人行道宽度5.00米,由道路中心线至建筑方向地下管线布置顺序依次为给水(燃气)、排水、雨水、电力(电讯)。十
14、一、经济走廊建设实施策略1、城市与区域管治:弥合行政区与经济区的隙痕逐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运作特征的现代都市区管理体制。一是进一步明确县级政府和乡镇级政府的职能分工;二是从有利于维护都市区的整体利益和保持衡阳县城的发展活力出发,协调好衡阳市区和衡阳县城、樟树乡、呆鹰岭镇在利益、政策、机制、待遇等方面的矛盾。 2、土地制度创新:应用市场机制平衡多元发展主体需求一是进一步完善土地储备制度,以市场运作为手段,以多方利益为纽结,以更好地实现土地储备的宗旨,促进城市功能提升。二是处理好城中村用地权属转换过程中的利益矛盾,以有利于城市发展为前提,兼顾城市政府与农民的利益。 3、制定经济走廊经济协调发展公约,建议公约由政府牵头,组织经开区及各村、镇共同制定。4、规范地方政府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