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欠发达地区民办高等教育研究总报告.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824923 上传时间:2023-03-23 格式:DOC 页数:62 大小:5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欠发达地区民办高等教育研究总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经济欠发达地区民办高等教育研究总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经济欠发达地区民办高等教育研究总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经济欠发达地区民办高等教育研究总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经济欠发达地区民办高等教育研究总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欠发达地区民办高等教育研究总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欠发达地区民办高等教育研究总报告.doc(6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经济欠发达地区民办高等教育研究第一部分 简介一、序言20世纪以来,有观点认为,经济取代其他非经济的因素成为决定高等教育发展最重要的因素。这一观点已为许多人所认同。但是,这样的结论很大程度上与目前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现实相背离。从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实践来看,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开始恢复发展以来,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总量和势头呈现出良好的态势。例如陕西、江西和湖南等省的民办高等教育,整体优势非常明显,被称之为“陕西现象”和“江西模式”。本课题试图从理论研究的角度对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相关性作出解释,为区域民办高等教育研究提供新的分析框架或研究

2、视角,并在大量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总结经济欠发达地区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已获得的经验,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全国民办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二、摘要本课题从宏观上分析了中国现阶段不同区域经济状况与民办高等教育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从历史、地理、政治、文化、教育等多个角度,依次讨论了经济欠发达地区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区域比较优势、地方政府在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作用、民办高校外部经营理念与实践、民办高校内部管理与资源效率等。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从多个角度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民办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成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总结了经济欠发达地区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已获得的经验并从中提炼出规律性的特点,为全国民办高等教

3、育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正确看待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并从理论研究的角度进行分析,提出区域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多因素观点;将分析的内容集中于影响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区域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注重内在因素的系统分析,而非表面的分析合成,为区域民办高等教育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分析框架或研究视角。三、内容结构1. 研究的基本问题2. 课题文献综述3. 研究方法的主要特色与创新4. 研究的主要结论5.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6. 今后的研究设想第二部分 研究主体一、 研究的基本问题(一)研究问题的提出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道路与其他国家和地区有着很大的不同。解放初的1950年,全国高等院校

4、227所,其中公立138所,私立89所,私立占39%潘懋元.关于民办高等教育体制的探讨A.潘懋元论高等教育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00:336.。50年代初私立高校全部转为公立高校。此后近30年间,民办教育在我国完全绝迹。从历史的延续性角度说,民办高等教育在我国是刚刚兴起的事业,但它的发展又是非常迅速的。从二十世纪80年代起,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开始恢复。1982年,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所民办高校中华社会大学成立,从此,中国民办高等教育蓬勃发展起来,从最初租赁校舍的“作坊式”办学,到今天自建校园、设施齐全的现代化办学,从最初自学考试、国家学历文凭考试的办学试点,到目前初步形成包括普通学历教育

5、、成人学历教育、自学考试、短期职业培训在内的民办高等教育体系,逐渐成长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全国共有民办普通高校336所,占全国总数的12%,在校生446.14万人(含独立学院学生),占全国总数的15%;民办其他高等教育机构812所,注册学生85.22万人国家教育部.200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Z. 2009,5.。二十多年来,我国民办高校的发展在扩大教育资源,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激发高校活力,促进高等教育体系多样化发展,满足社会和个人对高等教育需求等方面功不可没。但我国地区间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差异较大。从全国民办高等教育办学水平和层次的区域差异来看,截止到20

6、07年5月,我国民办普通高校共295所,其中广东、山东、福建和江苏4个省份的民办普通高校在20-28所之间;上海、陕西2个省份的民办普通高校在15-20所之间;河北、北京、江西、湖北、湖南、河南、浙江、安徽和辽宁9个省份的民办普通高校在10-15所之间;云南、四川、广西、黑龙江、重庆、内蒙古和山西7个省份的民办普通高校在5-10所之间;吉林、海南、新疆、宁夏、贵州、内蒙古、天津和甘肃8个省份的民办普通高校在1-5所之间中国高考招生网:全国民办普通高校名单EB/OL,2007-05-18.。全国民办本科高校共30所,其中陕西有5所;广东有3所;江西、湖南、浙江、上海、山东和江苏各有2所;北京、辽

7、宁、吉林、黑龙江、安徽、福建、河南、河北、湖北和宁夏各有1所中国高考招生网:全国民办普通高校名单EB/OL,2007-05-18.。从全国民办高等教育校均规模的区域差异来看,2003年全国民办高校平均校均规模为1420人。民办高校校均规模3000人以上的有北京、湖北、浙江和云南4个省份,民办高校校均规模2000人以上的有辽宁、江苏、福建、江西和陕西5个省份,民办高校校均规模1000人以上的有河北、安徽、山东、河南、湖南、广东、重庆和宁夏8个省份,其它14个地区的校均规模都在1000人以下,其中贵州民办高校的校均规模最低,只有276人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编.中国教育年鉴-2004卷Z.北京:人民教

8、育出版社,2004,12.。因此,无论是从民办高等教育的办学水平、办学层次还是办学规模进行分析,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区域发展都极不平衡,而且二十多年来,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民办高等教育实现了快速发展。从全国万人规模民办高校区域分布来看,2002年中青择校俱乐部历时半年对国内优秀民办大学(共50所)的在校生人数统计调查,在校生人数超过万人的民办大学有12所新浪教育.万人高校产生依据EB/OL. ,分别分布在陕西、河南、湖南、广东和江西5个省份,其中有10所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从全国民办高校综合实力来看,2004年5月中国青年报从全国1000多家民办高校中评选出“首届中国民办高校综合实力20强”刘万永

9、.中国民办高校综合实力20强评选在京揭晓(名单)EB/OL.,分别分布在陕西、湖南、江西、广东、北京、河南、吉林、江苏和浙江九个省份,其中有13所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在民办高等教育快速发展过程中,不断出现“陕西现象”、“江西现象”、“新余现象”。那么,如何看待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性?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到底是什么关系?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民办高等教育是如何实现快速发展的?遵循以往的发展模式,经济欠发达地区要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是否可能?这是摆在我们研究者面前需要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二)研究的目的意义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民办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不是奇迹,它是在

10、特定的发展阶段和特定的自然生态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传统、制度背景下发展起来的,这些特定的区域条件和背景也许是这些区域特有的,但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视角研究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至少有以下四方面的意义:其一,正确看待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一般情况下,经济水平是高等教育投资的主要制约因素,高等教育的发展程度主要是受经济水平制约的。但我国当前民办高等教育的地区发展水平与其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但又并非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完全保持一致,出现了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背离的现象。这就需要从理论研究的角度作出分析和回答。其二,为区域民办高等教育研究提供新的

11、分析框架或研究视角。区域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是区域政治、经济、文化各因素相互作用、协调发展的结果。但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些因素起主导限制作用,而另一些因素发挥的限制作用相对而言较弱。因此,只有从多因素的角度分析区域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才能客观评价、准确把握某个区域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态势。其三,总结经济欠发达地区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已获得的经验并提供借鉴。在某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民办高等教育根据自身实际实现了快速发展, 积累了很多可取的成功经验。虽有其特殊的因素,但也有其全国共通之处,此研究成果不仅可进一步促进这些地区民办高等教育健康持续发展,而且对其他条件类似的区域也有借鉴意义和指导作用。其四,为经济欠

12、发达地区和全国民办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研究新时期经济欠发达地区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可以了解和掌握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因素,对经济欠发达地区乃至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及其发展模式今后如何转换,以获得可持续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三)核心概念的界定1. 民办高等教育我国2003年9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第二条)规定:“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活动,适用本法。”界定了民办教育的全部内涵:一是由非国家机构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举办;二是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办学。根据这两点对民办教育的基本界定,本研究所研

13、究的民办高等教育机构是指经国家批准、具有法人资格、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举办的纳入国家统招计划的民办高校及其他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不包含独立学院(文中特别注明的除外)。2. 经济欠发达地区根据世界银行1999年对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提出的划分标准世界银行1999年对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提出的划分标准为:人均GNP少于745美元的国家为低收入国家;人均GNP介于746-2975美元的为中低收入国家;人均GNP介于2976-9205美元的为中高收入国家;人均GNP高于9206美元的则为高收入国家。,以及2004年我国各地区人均GDP,可把我国各地区按经济发展水平分为四

14、类地区(见表1.1):一类地区包括上海、北京和天津,是我国收入最高地区,人均GDP 30008000美元,大体相当于世界中高收入水平;二类地区包括浙江、江苏、广东、福建和山东,是我国高收入地区,人均GDP 2000-3000美元,大体相当于世界中低收入地区中偏上水平;三类地区包括辽宁、黑龙江、河北、内蒙古、新疆、吉林、湖北、重庆、河南、海南、山西、湖南和青海,是我国中低收入地区,人均GDP 1000-2000美元,大体相当于世界中低收入地区中偏下水平;四类地区包括江西、四川、宁夏、西藏、安徽、陕西、广西、云南、甘肃和贵州,是我国低收入地区,人均GDP 1000美元以下,大体相当于世界低收入地区

15、。表1.1: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分类表地区类别人均GDP(美元,按1:8.25汇率计算)地区一类地区:我国收入最高地区(大体相当于世界中高收入水平)30008000美元(处于世界银行中高收入地区人均GDP29759205美元标准区域内)上海、北京、天津二类地区:我国高收入地区(大体相当于世界中低收入地区中偏上水平)2000-3000美元(处于世界银行中低收入国家标准746-2975美元区域内)浙江、江苏、广东、福建、山东三类地区:我国中低收入地区(大体相当于世界中低收入地区中偏下水平)1000-2000美元(处于世界银行中低收入国家标准746-2975美元区域内)辽宁、黑龙江、河北、内蒙古、新

16、疆、吉林、湖北、重庆、河南、海南、山西、湖南、青海四类地区:我国低收入地区(大体相当于世界低收入地区)1000美元以下(大体处于世界银行低收入地区人均GNP少于745美元标准区域内)江西、四川、宁夏、西藏、安徽、陕西、广西、云南、甘肃、贵州本研究把一、二类地区归为经济发达地区,包括上海、北京、天津、浙江、江苏、广东、福建和山东;三、四类地区归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包括辽宁、黑龙江、河北、内蒙古、新疆、吉林、湖北、重庆、河南、海南、山西、湖南、青海、江西、四川、宁夏、西藏、安徽、陕西、广西、云南、甘肃和贵州。二、 课题文献综述在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初期,教育理论界对区域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问题进行专门

17、研究并不多见,多数是分散在其他问题的研究中作为一个观点提出。在我国,最早关注民办高等教育区域性发展研究的学者是潘懋元教授和韩延明教授。潘懋元教授、韩延明教授(1999年)认为:鉴于我国是一个疆域辽阔、人口众多、各地经济发展水平极不平衡、对人力资源有不同需求,且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家,在“适度超前发展” 我国民办大学过程中,我们赞同“非均衡发展论”。不能追求全国“一盘棋”、“齐步走”的均衡发展,“一刀切”地按一个速度、一种模式发展我国民办大学,而应打破平衡,实行不同地区、不同发展阶段的非均衡性、不同步发展潘懋元,韩延明.关于发展我国民办大学的理性思考J. 中国高教研究,1999,(4):20

18、-23.。以后又陆续有学者关注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从专家学者们和其它一些对区域民办高等教育发展问题的分析研究中,大致可以得出如下基本判断:1. 我国确实存在民办高等教育区域发展不平衡现象,并且区域间的差异很大。2. 民办高等教育区域发展的水平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于私立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因素,国外也有研究。纽约州立大学奥伯尼分校丹尼尔利维(Daniel C.Levy)认为:“私立高等教育随时间、地点和政策范围的不同,而存在着很大的差异”D. C. Levy.Private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J.International En

19、cyclopedia of Higher Education, 1992.。美国私立教育研究专家詹姆斯(Jamse)在对私立教育规模研究基础上,还发现,政府向私立教育提供资助,有利于扩大私立教育的在校生规模所占的比例詹姆斯.教育责任在公私立之间的划分A.教育经济学百科全书.北京:高等教育出社,2000:579-585.。詹姆斯(Jamse)的研究还表明,如果一个国家公立学校提供的教育机会越少,根据教育机会的需要产生的私立学校越多;一个国家的文化类型越是多样,公共教育系统越是统一,越引起私立学校发展;人们对教育质量的不同需求,会导致私立学校的发展;政府的政策影响了私立教育的数量和规模,政府的教育

20、投入经费越少,私立学校就越多;文化和宗教差异大的国家,政府给予私立学校的资助越多,私立学校就越多转引自瞿延东.关于民办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几个问题Z. 2001年全国民办教育研讨会的讲话。在本人查阅的文献中,有关各省民办高等教育研究的论文和学位论文共24篇,其中有关浙江省民办高等教育研究的论文6篇;有关陕西省民办高等教育研究的论文4篇;有关广东省民办高等教育研究的论文3篇;有关云南省民办高等教育研究的论文2篇;有关贵州省、北京市、江苏省、四川省、上海市、河南省、重庆市、安徽省、天津市民办高等教育研究的论文各1篇。上述区域民办高等教育研究涉及13个省和直辖市,一般的研究思路通常是分析所在地民办高教

21、发展的历史特点,促使其发展的原因,存在的问题和将来发展的设想。在这13个省和直辖市中,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这些研究对民办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经归纳总结,可得出以下结论: 1. 13个省和直辖市的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状况存在较大差异。近年来,由于经济水平日益提高,同时得到当地政策及社会各界的鼎立支持,浙江的民办教育发展迅速而稳健徐绪卿.浙江民办高校的发展态势及问题J.教育发展研究,2001,(2):34-37.;经过短短的20年的发展,陕西民办高校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校生总量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而且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后劲郝瑜.陕西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J.西北大

22、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1):49-54.;广东省民办高等教育经过逐步恢复,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形成多种形式发展的格局,成为广东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雷克啸.广东民办高等教育考察报告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3,(1):1-5.;云南民办高等教育处于全国的后发之势陈丹妮,刘坚.云南民办高等教育平台调试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6):54-58.;相对而言,贵州省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滞后封孝伦.贵州省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对策研究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85-93.;近年来首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很快,发展环境和办学条

23、件日益改善,办学层次和水平迅速提高王文源.首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定位及特色创新J.前线,2003,(12):49-51.。江苏省民间举办高等教育蕴藏着很高的热情和积极性王国强.江苏发展民办高等教育的思路J.江苏高教,2001,(2):89-91.;四川省民办高等学历教育发展薄弱顾美玲.四川民办教育的发展趋势与对策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6):125-131.;上海民办高等教育获得了较快发展,目前,上海市民办高校的数量占全国具有独立颁发学历文凭资格的民办高校总数(167所)的8.38%,仅次于山东省,位居全国第二黄晴云.加快上海民办高校发展的几点建议J.教育发展研究,200

24、4,(9):33-35.;目前河南省民办高等教育在整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殷杰兰.河南省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思路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4,(3):88-91.;重庆市民办高校中绝大部分还处于以学养学的状况,与国内知名的民办高校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张希希、陈久奎.重庆市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研究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4-6.。安徽省民办高等教育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尽管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不错吴海升.安徽省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思路探讨J.浙江树仁大学学报,2005,(2):10-16.;天津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严重滞后。据国家统计,截至2003年11月7日,全国28个省、自治区和直

25、辖市共计173所国家承认学历的民办高等学校,其中,天津市只拥有一所,与内蒙、甘肃、宁夏、海南等边远省份和地区并列倒数第一宋秋蓉.天津市民办高等教育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5,(2):66-69.。2. 13个省和直辖市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对策既有其普遍性,也有其特殊性。(1)普遍都存在全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中出现的认识问题有学者对民办教育的认识问题作出了归纳,认为有“三种论调”和“四种害怕”.第一是多余论,第二是冲击论,第三是营利论.“四怕”指:一怕乱,二怕质量低,三怕毕业生多了就业难,四怕影响公办学校的生源.、政策问题政策问题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26、第一,立法问题.主要包括确保社会主义社会性质问题、尊重民办高等学校的相对独立性、自主性和灵活适应性问题、同等水平与不同条件问题、保障与限制的关系问题、明确理解非营利性问题等;第二,资助问题.主要包括政策优惠、直接资助和分类管理与分类资助等;第三,规范管理问题.主要包括准入的行政许可、决策规划、行政管理、处罚政策和科学的评估制度问题等.、教育资源不足问题教育资源不足问题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办学经费不足.主要指政府总投入不足、学费收入不足和社会捐赠的获得较困难;第二,师资不足.首先表现为数量不足,缺乏合格的专职专业课教师,其次是普遍缺乏“双师型教师”;第三,生源不足问题更为突出。和内部运行

27、机制问题内部运行机制问题主要涉及民办高校定位低、办学动机有偏差、内部领导管理体制混乱、办学条件差、办学质量不高、学籍管理松懈、专业设置极具短期行为等方面.等,但程度不一,表现也不完全相同。比如,就规模而言,大部分省份的民办高校校均规模偏小,发展速度迟缓,而陕西却实施“以规模争生源,以生源上规模”战略,以致整体规模相对庞大,易造成规模失控郝瑜.陕西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科版),2004,(1):49-54.。(2)发展对策也在全国民办高等教育对策研究刘莉莉(2000年)在博士论文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与展望中提出, 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对策研究要从政府、社会

28、和民办高等学校自身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政府要在积极扶持与引导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同时加强对民办高等学校的有效管理,保证民办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社会要广泛利用社团和中介评价组织,建立有利于民办高校发展的社会保障机制,营造良好的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社会环境;民办高等学校也要从完善内部管理形成办学特色等方面加强自我管理,推动自身的改革与发展.的框架之内,但也各有侧重点。比如,贵州由于经济发展滞后,具有雄厚实力并热心投资办教育的大企业或私营业主不多,举办者独立投资发展的可能性不大,即使有,竞争力也不强,所以提倡积极发展民办二级学院,对部分国有高校进行国有民营的改制;浙江万里学院(原浙江农村技术师范专科学校)是

29、全国首家改制的普通高等学校,国有高校的改制研究成为热点,颇具特色,但同时专家也认识到,改制不是万能的,是特定时期高教发展的一种选择,是一种过渡形式刘莉莉.浙江万里学院的崛起与国有高校改制的推行J.教育发展研究,2001,(3):36-37.,并提出:随着民间资金实力的增强与高等教育办学经验的积累,民办普通高等院校将成为浙江省民办高等教育的主流;云南省高等教育的全面发展应当重视省情因素的制约,云南省高等教育发展规模属不发达地区,因此,高等教育发展依托公办高校的国有民办性质的学校(二级学院)增长大于民间机构办学性质的学校,这一现实要求地方政府出台鼓励社会投资的积极方略陈丹妮,刘坚.云南民办高等教育

30、平台调试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6):54-58.;贵州省国办高等学校的资源相对较薄弱,无力对民办高等学校提供更多的支持封孝伦.贵州省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对策研究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85-93.;目前首都民办高校的特色还不够鲜明、创新的成果不多、创新的能力不足王文源.首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定位及特色创新J. 前线,2003,(12):49-51.;上海市高等教育适龄入学人口正呈逐年减少之势,上海民办高校的生存与发展空间会变得越来越有限, 民办高校发展将进入到一个新的更需理性的阶段黄晴云.加快上海民办高校发展的几点建议J.教育发展研究,2004,(9):33-3

31、5.;作为东部沿海直辖市,天津发展中外合作民办高校是很有潜力的宋秋蓉.天津市民办高等教育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5(2): 66-69.。这些研究对于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理论探讨与实践发展都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也为本课题的设计和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就目前的研究状况来看,还存在着四个方面的问题:其一,由于研究的重点和研究者兴趣的侧重,上述研究有些以中国民办高等教育整体为对象研究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问题,难以顾及民办高等教育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有些则以某个特定省份的民办高等教育为研究对象,又不免过于强调本地特定的发展条件。这种共性研究过于简单,个性研究又过于片面的研究

32、现状,应该说是这项研究过程中发生的十分自然的现象,但毕竟难以把握中国特定地区民办高等教育的运行机制及其普遍性规律。其二,由于我国民办高等教育起步晚而且至今也难以说已经规范化,国家的政策也有一个权且到稳定的过程,真实数据也难以获取,这就使得现有的研究容易停留在表面或纯理论,深层次思考不够,缺乏科学论据和周密的实证分析,理论与实践脱节现象比较严重。其三,大多数省份民办高等教育研究集中在发展或滞后的原因、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对策、发展趋势等宏观方面,少数涉及民办高校的办学模式、体制创新、学校内部管理等微观方面。有的只限于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介绍,或某所具体学校的经验介绍。本人认为,

33、区域性的教育研究首先应体现全面性,要着眼于整个区域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而不仅仅局限于某几个市或某几所学校;其次应体现本区域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特色。因此,区域性民办高等教育研究应是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的有机统一。其四,影响一个区域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因素很多,有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自然条件的、人的因素等各个方面,这些因素并不是单独作用于民办高等教育系统,而是相互间形成一定的关系和结构,共同作用;而且各因素的影响程度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处于不断变化当中。因此,需要用联系的、动态的观点分析研究,而这正是当前民办高等教育研究所欠缺的。三、 研究方法的主要特色与创新(一)多元独特的研究视角本研究不仅仅是有

34、关中国的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区域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研究更是一个关于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因素的研究。本研究力图以对一个区域的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因素的研究来反映中国现代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特征,主要考虑到以下原因:80年代以来,由于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引起国内外对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研究热潮。然而,大部分文献很难说是正确地把握了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实态和发展脉络,究其原因,大多是因为将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简单化所致。从研究方法的角度讲,则是因为:如果不是对中国有深入和深刻的了解,仅从外部看中国,很容易将中国看作是一个匀质体,从而满足于进行一些一般化的研究和作出一些一般性的结论。很显然,对于拥有13亿的人口

35、,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5000年以上的历史,且和西方各国有着相当差异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背景的中国来说,仅仅满足于一般化的研究,对于彻底把握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运行机制及其规律是非常不够的。考虑到这一点,本研究将重点放在有代表意义的江西地域,抓住这一地区民办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展开分析,由此来反映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特征。从分析思路和方法来讲,本研究避开将一个地区的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状况分解成分布、规模、结构、功能等进行分析,然后汇拢成区域民办高等教育分析这样通常的套路,而将分析的内容集中于影响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区域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注重内在因素的系统分析,而非表面的分析合成

36、。在全面论证分析的基础上,揭示和诠释江西民办高等教育获得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得出在江西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初期,经济发展状况并不是最主要的制约因素,区域的比较优势、地方政府的支持和民办高校自身高效的经营才是最主要的发展动力的结论,提出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是多种区域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发展阶段限制区域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是不同的观点。(二)综合化的研究方式本研究主要运用了文献分析法、历史研究法、实证分析法、理论分析法、定性分析法、定量分析法等。由于江西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因素涉及到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管理学、系统论等不同的学科视角,在分析时采用了多学科的分析工具;在调查访问江西省教育厅社会力

37、量办学管理处的领导,考察多所民办高校,访谈多位校长时,运用了质的研究方法和实地考察法,并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资料的统计分析。四、 研究的主要结论(一)区域经济发展与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相关性既正相关又相背离1. 中国区域经济水平与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关系本课题采用民办普通高校的数量、万人民办高校的数量和民办本科院校的数量等指标对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进行考察,在此基础上,对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进行区域归类。 (1)中国民办高等教育数量分布的地区差异2004年我国共有民办高等教育机构1415所教育部.200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Z. 2005(4).,其中具有一定规模、质量,代表民

38、办高等教育区域发展水平的主要是具有独立学历授予权的民办普通高校。因此,本文将民办普通高校的数量作为反映各地区民办高等教育数量的主要指标。我国民办普通高校的分布存在严重的地区差异。全国民办普通高校数量最多的是广东省,拥有23家民办普通高校;其次是山东省和江苏省,拥有20家民办普通高校,这3个省拥有的民办高校数量最多;上海、福建、陕西、河北、北京、江西、湖北、湖南、辽宁的数量次之,均拥有10余所民办普通高校,其余地区相对数量较少,只有不足10所民办普通高校。根据民办高等教育的数量指标,可以将各地区民办高等教育分为四类地区(见表4.1):表4.1:民办普通高校数量地区分布表地区类别数量标准地 区一类

39、地区15所以上广东、山东、江苏、上海、福建、陕西二类地区1015所河北、北京、江西、湖北、湖南、辽宁三类地区510所河南、浙江、安徽、云南、四川、广西、黑龙江、重庆、山西四类地区5所以下吉林、海南、宁夏、新疆、贵州、内蒙古、天津、甘肃、青海、西藏(2)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办学规模的地区差异我国目前各地区的民办高等教育机构办学规模不一,其在校生人数从数百人到数万人不等。由于万人民办高校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各地民办高校的办学规模,为此,本文仅选取在校生规模万人以上的民办高校数量作为代表性指标进行分析。(见表4.2)表4.2:全国万人规模民办高校地区分布表 地区数量(所)排名学校名称江西61蓝天、

40、新亚、大宇、江西服装、南昌理工、渝州科技陕西61西安翻译学院、西安外事学院、西安欧亚学院、西京大学、西安思源学院、西安培华学院北京43北京城市学院、北京吉利大学、北京人文大学、北京科技职业学院山东34山东英才学院、青岛滨海职业学院、烟台南山学院广东25广东白云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湖南16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浙江16浙江树人大学福建16仰恩大学河南16黄河科技学院湖北16武汉生物工程学院资料来源:根据各相关民办高校网站数据整理得出,2005年8月12日。在各地区中,万人民办高校数量最多的是江西和陕西,有6所民办高校在校生人数超过万人;其次是北京,有4所民办高校在校生人数超过万人;其余地

41、区万人民办高校数量从1所到3所不等。根据以上民办高等教育的办学规模代表性指标,可以将各地区民办高等教育分为四类地区(见表4.3)表4.3:万人民办高校数量地区分类表地区类别数量标准地 区一类地区4所万人高校以上江西、陕西、北京二类地区2-3所万人高校广东、山东三类地区1所万人高校湖南、浙江、福建、河南、湖北四类地区无万人高校其他地区(3)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办学层次的地区差异民办普通高校的办学层次是衡量一个地区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质量和总体水平的重要指标。目前国内民办普通高校的办学层次以专科教育为主,少数办学条件较好的民办普通高校也可开展本科教育,国内尚无开展研究生教育的民办普通高校。本文以民办本科院

42、校的数量反映各地区民办高等教育的办学层次。我国目前有25所民办本科院校,分布在全国17个省区。其中,民办本科院校最多的是陕西,有5所民办本科院校,占全国民办本科院校总数的20%;其次是江西、湖南、广东和山东,各有2所民办本科院校;北京、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河南、湖北、宁夏各有1所民办本科院校,国内其他地区没有民办本科院校。根据以上民办高等教育的办学层次指标,可将各地区民办高等教育分为四类地区(见表4.4):表4.4:民办本科普通高校的数量地区分类表地区类别数量标准地 区一类地区5所以上本科高校陕西二类地区2所本科高校江西、湖南、广东、山东三类地区1所本科高校北京、

43、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河南、湖北、宁夏四类地区无本科高校其他地区综合上述各类指标的区域分类结果,对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水平进行再分类,那么,可以把各地区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大致分为四类地区:表4.5: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区域分类表地区类别标准地 区一类地区三项指标均属于一类地区陕西二类地区至少一项指标属于一类地区江西、北京、广东、山东、江苏、上海、福建三类地区无一项指标属于一类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安徽、重庆、河南、河北、湖南、湖北、宁夏、天津、新疆、贵州、甘肃、内蒙古、广西、海南、四川、云南、浙江、山西四类地区无普通民办高等院校青海、西藏 根据表4.1、表4.3和表4

44、.4得出从4.5表中可以看出,一类地区是陕西省,该省民办高等教育无论在普通高校数量、办学规模,还是办学层次方面均属于全国先进水平,它是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整体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其次是江西、北京、广东、山东、江苏、上海和福建,它们的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处于全国前列,并在某些指标上具备相当的优势(如江西地区的万人民办高校数量与陕西并列全国第一,广东民办普通高校的数量在全国独占鳌头),它们属于民办高等教育的二类地区;再次是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多数地区,它们的民办高等教育已经起步,但在各项指标上还不具有优势,它们处于民办高等教育版图上的三类地区;最后是青海和西藏,它们属于民办高等教育的四类地区,该区域内

45、尚无普通民办高等院校,是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薄弱地区。根据表4.5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区域分类表和表1.1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分类表,可得出表4.6列出的结果:表4.6:各地区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性示意表 经济水平民办高教水平一类地区二类地区三类地区四类地区一类地区陕西二类地区北京、上海广东、山东、江苏、福建江西三类地区天津浙江辽宁、吉林、黑龙江、重庆、河南、河北、湖北、湖南、新疆、内蒙古、海南、山西安徽、宁夏、贵州、甘肃、广西、四川、云南四类地区青海西藏通过对比民办高等教育区域分类表和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分类表,对民办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进行考察,可以发现两个现象:其一,民

46、办高等教育的地区发展水平与其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就越高。这主要表现在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水平较高的二类地区中,除江西外,其余六省在区域经济类别上都属于一类和二类地区,如北京和上海属于区域经济一类地区,而广东、山东、江苏和福建属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二类地区;另一方面,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差的三、四类地区中,除陕西和江西外,其余二十一省的民办高等教育都属于三、四类地区。这说明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某种正相关关系。其二,民办高等教育的地区发展水平又并非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完全保持一致,在特定情况下,区域经济落后的地区也可以拥有发达的民办高等教育。这主要表现在陕西和江西两个地区。陕西作为中国民办高等教育最活跃、最发达的地区,其经济发展水平却属于四类地区,人均GDP不足1000美元;同样,江西也属于区域经济水平的四类地区,但其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水平较高,万人民办高校的数量与陕西并列位居全国第一。由此可见,经济因素并非决定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唯一因素,除经济因素外,还存在其他因素决定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2. 民办高等教育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正相关的经济学解释其一,首先体现在需求方面。以上海民办高等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