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我国实施新会计准则的背景、特点及必然性.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850062 上传时间:2023-03-2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析我国实施新会计准则的背景、特点及必然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析我国实施新会计准则的背景、特点及必然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析我国实施新会计准则的背景、特点及必然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析我国实施新会计准则的背景、特点及必然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析我国实施新会计准则的背景、特点及必然性.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析我国实施新会计准则的背景、特点及必然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析我国实施新会计准则的背景、特点及必然性.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析我国实施新会计准则的背景、特点及必然性析我国实施新会计准则的背景、特点及必然性 我国于2006年2月正式颁布了新会计准则,新的会计准则将从2007年1月1日起适用于上市公司。这是中国会计界的里程碑,它将推动中国向更现代的经济模式过度,并帮助投资者做出更明智的决定。一、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发布的背景和意义中国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是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前提,以满足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和企业治理层等有关方面对会计信息的需求,进一步规范会计行为和会计工作秩序,维护社会公众利益为目的的。基本目标是建立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并与国际准则趋同,涵盖企业各项经济业务并可独立实施的会计准则体系。财政部重新

2、制订发布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是一部全面、规范、完整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它的发布实施将进一步强化对会计信息供给的约束,有效地维护投资者的知情权,有利于社会公众做出理性决策;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更好地发挥会计工作引导资源配置、支持科学决策、加强经营治理、推动合理分配、构建和谐社会的职能作用;有利于促进、深化企业改革,推进金融改革,健全财政职能,建设现代市场体系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有利于促进我国企业更好、更多地走出去和引进来,从而进一步促进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高;有利于进一步优化我国的投资环境,稳步推进我国会计国际化发展战略,全面提升我国会计的现

3、代化水平。二、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的特点系统化、科学规范化我国自1993年7月1日实施两则两制以来,迄今已经走过了13个年头。从的发布实施,到等16个具体会计准则推行实施,我国会计准则从无到有,从针对某项具体经济业务的会计规范,到形成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一系列规范经济业务的会计标准。这些会计准则对于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些会计准则缺乏系统性,甚至与发布实施该项会计准则前后的其他会计准则等规范性制度存在相互矛盾之处。2006年2月15日发布的中国会计准则体系,在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经济环境和治理要求,对会计准则体例、准则规定

4、、准则分类和编号等诸多方面尽可能系统化,基本做到科学规范。法规体系一致性与会计处理方法的一致性新会计准则体系体现出了明显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1。法规体系一致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发布实施,使我国与其他具体会计准则对会计工作的规范趋于一致,彻底改变了1993年7月1日实施以来,陆续实施具体会计准则出现的会计准则相互打架的尴尬局面。如:原要求企业应编制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财务状况变动表,而则要求企业编制现金流量表等,从而使会计准则体系内部各会计准则之间达到协调一致。2。会计处理方法一致如:非货币性交易换入的非现金资产与债务重组取得的非现金资产均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会计准则不再要

5、求按照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计价;对于借款费用的资本化问题,不再强求专门借款。只要属于长期资产。如,为生产大型机器设备、船舶等生产周期较长资产的借入款项等发生的利息均可资本化,计入对应的存货价值,而不再直接计入损益。与我国国情相适应我国构建的与中国国情相适应,同时又充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涵盖各类企业各项经济业务、独立实施的会计准则体系,并非是与国际会计准则相同,或是国际会计准则的翻版,而是仍然立足于中国实际,在规范经济业务方面按照中国实际,制定不同于国际会计准则的处理方法。譬如,在准则立项上,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各准则项目相对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而言,有些准则项目进行了适当合并,就是将与进行了

6、合并。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按照我国的会计法制环境现状要求企业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体系通过民间组织制定是不现实的,因此,会计准则体系各准则,不可能象会计惯例那样由企业根据自己的情况来执行。例如,财政部门考虑到属于我国会计法规体系的一部分,制定时没有直接采用国际准则中财务会计报表概念的形式,但其中的内容仍然紧紧围绕会计的目标、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以及财务报表列报等加以规范,从而成为起草各项具体准则的重要指导原则。此外,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从项目的名称、体例和内容上,也不完全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项目一一对应。现行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通常由引言、目标、范围、定义、规范的主要内容、披露、过渡

7、性规定和生效日期等部分组成。而我国的法律法规通常采用章节架构和条款式行文结构,两者显然不尽相同。甚至在会计准则条款语言的表述方面,仍按照中国的语言习惯来进行,使之中国化和通俗化,便于理解、操作和执行。国际化趋势明显此次颁布的新会计准则体系中各会计准则的实质内容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具有很明显的国际趋同性。如,关于金融资产的四项分类与相应计量,源于;对于衍生金融工具,变以往表外披露为表内核算并按公允价值计量,其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或所有者权益;从事套期保值业务的企业可以采用套期会计方法,但必须满足严格的前提条件。当然,会计国际趋同不等于相同,而应当考虑各国非凡的国情,做到求同存异、趋同化异,其结

8、果是减少分歧并对一些明显的差异有更清楚的理解。三、我国实施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必然性新会计准则的实施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近年来,我国经济越来越广泛地融入到世界经济体系中,信息技术得到广泛运用,金融市场工具在不断创新,经济活动方式日趋复杂。这些都对新形势下会计、注册会计师行业充分发挥维护市场经济秩序职能,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应对国际、国内两大市场风险,促进国际经济一体化健康有序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中国市场要在国际上确认应有的经济地位,也需要中国会计、审计准则与国际惯例趋同。我国1992年、发布所掀起的会计改革,在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相关方面实现了国际接轨,但中国会计标准与国际准则

9、存在较多差异,并且形式上也是以会计制度为主,而不是国际上通用的会计准则形式。国内外不同会计标准存在的较多差异严重影响了我国会计信息的规范化、标准化,会计信息的质量已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全面建立与国际趋同的会计准则体系已成为我国经济形势发展的迫切要求。新会计准则是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化的需要在当前的全球化背景下,为了更好地融入世界经济和统一的世界市场体系,国内的各种制度要按照国际规则来进行修改变化,会计也不例外。尤其在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成为一种必然趋势的事实下,财务报表已成为一种全球化资源分配的决策依据。另外,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和世界上许多国家在会计准则制定中,通常

10、都有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等一些经过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多年摸索、总结的成果,我国可以借鉴其中的一些合理内容,并有必要在准则中加以体现。我国的新准则对此进行了进一步的规范。应当注重的是,与会计国际趋同不等于等同,趋同答应由于国家在经济环境、法律制度、文化理念以及监管水平等原因在会计处理与国际会计治理方面存在的差异。而且,它也不是简单的协调,而是协调的进一步深化。是适应我国会计法律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必须与我国的法律要求和具体实际相适应。全国人大于1999年修订了,国务院于2000年制定并发布了,这些新的法律法规对于企业单位的会计核算、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以及会计要素的定义等都作了新的规定。原先发布的尤其是基

11、本准则的相关内容已经与上述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产生了不一致的地方,需要加以修改。因此中国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是我国会计法律发展的必然要求。 新会计准则背景下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研究 无忧会计网 时间:2008-3-8 10:19:00作者:黄珍文来源:财会通讯(学术版) 2007年第11期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摘要:会计信息质量一直是我国会计界研究的重要课题,相关性和可靠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特征。 关键词: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相关性可靠性新会计准则 一、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研究综述 20世纪70年代,美国会计学会(AAA)首先开始了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研究。1970年发表的第4号报告提出:会计信息的质

12、量应满足相关性、易懂性、可验证性、中立性、及时性、可比性和完整性等标准。经过进一步的研究,又于1977年发表了题为会计理论与理论认可的报告,明确指出为了使财务报告对投资者和信贷人的决策有用,会计信息必须具备质量要求:相关性;可靠性,客观性、可验证性、中立性以及精确性等是与可靠性重叠的术语。即包括在可靠性之内。其他的质量要求如可比性、可理解性、及时性以及节约性等也很重要。该报告对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作了比较全面的论述,为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明确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1980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发布了第2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此公告的发布,标志着美国对

13、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研究从纯粹的理论研究正式走向了实际应用。在报告中,FASB对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进行了全面而详细的论述,认为会计信息质量的各种特征具有一定的层次结构,其中最重要的特征是决策有用性。相关性和可靠性是决策有用性的重要质量特征,而相关性又包括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和及时性,可靠性则包括真实性、可核性和中立性。可比性(包括一贯性)是决策有用的次要质量特征。可理解性是针对用户的质量。另外,会计信息的效益大于成本和重要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两个约束条件。在FASB的影响下,英国、加拿大等国家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以及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也都将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作为各自财务会计概念体系的

14、重要内容,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其中英国会计准则理事会(ASB)的研究成果有一定的创新,该委员会在20世纪90年代发布的原则公告中,将会计信息质量分为三大部分:与内容有关的质量,主要有相关性和可靠性。相关性又包括预测价值和证实价值,可靠性又包括如实表述、实质性、中立性、谨慎、完整性等;与报表表述有关的质量,主要有可比性和可理解性,可比性又包括一致性和会计政策的充分人工披露,可理解性包括汇总与分类、使用者能力要求等;对信息质量的约束,主要有在质量标准间的权衡、及时性、效益大于成本等。此外,还有作为先决质量的重要性,以及英国对财务报表信息的传统要求真实性与公允性。加拿大会计准则委员会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15、的规定比较简单。该委员会在其发布的财务报表概念中提出,会计信息要具备可理解性、相关性、可靠性和可比性等质量特征,并指出其中的可靠性包括如实表述、可验证性、中立性、稳健性等具体特征。IAsc也提出与加拿大相同的四项质量特征,即可理解性、相关性、可靠性和可比性,但认为相关性包括重要性,可靠性包括如实表述、实质重于形式、中立性、谨慎性和完整性等。此外,IASC还提出有关可靠性和相关信息的约束条件,即及时性、效益大于成本、在不同质量特征之间的权衡。二、新会计准则背景下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一)会计目标的定位决定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会计目标,国外称为财务报告目标。20世纪80年代,西方规范学派关于会计目标的

16、研究,形成了两种有代表性的观点: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前者认为会计目标是向资源的提供者报告受托管理情况,后者认为会计信息系统的根本目标是向信息的使用者提供进行决策有用的信息。在财务会计概念体系中,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连接会计目标和实现会计目标之间的纽带,对会计信息起约束作用,使其更能符合会计目标的要求。因为会计目标主要在于明确和满足各类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即要求会计提供有用信息,而质量特征则是明确和满足各类使用者所需利用的是一种什么样的信息。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会计目标决定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而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又体现了会计目标在信息质量方面的要求。因此,会计目标定位的正确与否关系到会计信息,能

17、否在进行经济决策和衡量经济管理责任方面发挥应有作用,直接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优劣。受托责任观强调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决策有用观则强调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有用性。在资本市场不发达的情况下,受托责任观较为切合实际。它使企业的会计行为与经济行为一致。而在资本市场发育成熟,并对社会经济的运行具有全面影响的情况下,决策有用观对会计目标的表述更为恰当。我国对会计目标的研究较晚,在1992年的基本准则中主要强调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2000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中指出: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够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新会计准则颁布之前,由于我国的资本市场不发达,所

18、以普遍的观点是我国适用于受托责任观。而新的基本准则对会计目标进行了重新定位,提出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新的会计目标定位于受托责任观与决策有用观的统一,也就强调了会计信息质量的主要特征是可靠性与相关性。 (二)新准则中相关性地位得到增强新会计准则体系更加突出会计信息质量,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引入了公允价值等多种计量基础。在旧准则中将“以历史成本计价”作为会计核算的一项重要原则列示,而新准则增加了除历史成本外的其他四种计量基础,即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

19、现值以及公允价值。公允价值的应用成为这次会计准则改革中的重中之重。公允价值是指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公允价值是指理智的双方在一个开放的、不受干扰的市场中,在平等、相互之间没有关联的情况下,自愿进行交换的价值。公允价值的本质是一种基于市场信息的评价,是市场而不是其它主体对资产或负债价值的认定。而从本质上分析,公允价值的定义实际上是一个很广的概念范畴。不仅是与其他计量属性相并列的概念,还是其他属性成立的基础,即需要反映交易和事项内含的公平、允当的价格,并同时兼具可靠、相关的信息质量特征。笔者认为,公允价值应涵盖新基本准则中的其他几种计量属

20、性,即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而历史成本也可以认为是过去的公允价值,而新准则中是指现在的公允价值。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相比,能较准确地披露企业获得的现金流量,从而更确切地反映企业的经营能力、偿债能力及所承担的财务风险。按公允价值计量得出的信息能为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社会公众现在或未来的经济决策提供更相关的支持。公允价值主要应用于非货币性交易、债务重组、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等具体准则中。原债务重组准则不允许采用公允价值计量重组资产,而修订后的债务重组准则对于实物抵债业务,引进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规定如果抵债物资没有活跃的交易市场,可以通过评估确定其公允价值,如果双方是非关联方

21、,双方的协商作价也可视为公允价值。债权人是这项变化的主要受益者,就其而言,换人资产的公允价值更能反映与重组债权相关的真实报酬和风险,更能够帮助企业正确做出未来“或持或售”的决策。再如原非货币性交易准则规定企业发生的非货币性交易按照交易的账面价值入账,并在收到补价的情况下按比例确认收益,没有采用公允价值。修订后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引入公允价值作为入账基础,规定如没有活跃市场,则非关联的交易双方在无第三方干预的情况下协商作价也可视为公允价值。资产交换双方既是换人者又是换出者。无论从哪个角度以公允价值计量换入的资产与债务重组取得的资产有异曲同工之作用。而且由于这两种业务的收益计入当期,不再计入资本

22、公积,使信息使用者利用股东权益这一长期资本进行分析、评价与决策的需求得到更好的满足,这也正是相关性的具体体现。 (2)以资产负债观作为制定会计准则的基石。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是计量企业收益的两种不同理论。资产负债观基于资产和负债的变动来计量收益,当资产的价值增加或是负债的价值减少时会产生收益;而收入费用观则通过收入与费用的直接配比来计量企业收益,按照收入费用观,会计上通常是在产生收益后再计量资产的增加或是负债的减少。人们将其引申到会计准则制定中,资产负债观即是指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在制定规范某类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准则时,首先定义并规范由该类交易或事项产生的相关资产和负债或其对相关资产和负债造成影响

23、的确认和计量,然后再根据资产和负债的变化确认收益;而收入费用观则要求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在准则制定过程中,首先考虑与某类交易或事项相关的收入和费用的直接确认与计量。在资产负债观下,会计准则制定重在规范资产和负债的定义、确认和计量;与之对应,收入费用观下,会计准则制定主要关注收益表要素的定义,将收益的确认和计量作为准则规范的首要内容,资产和负债的定义、确认和计量成为收益确定的副产品或过渡产物。两者在具体会计处理中的一个显著差异是对未实现损益的会计处理:按照资产负债观,企业的收益是当期净资产的净增长额(不包括业主投资或派给业主款造成的净资产变动),收益的确定不需要考虑实现问题;收入费用观则直接确认已实

24、现的每笔收入和费用,进而根据配比原则确定收益。与收入费用观相比而言,资产负债观更为注重交易和事项的实质,要求首先界定每笔交易或事项发生后对企业资产和负债变化的影响,确保企业各时点上的资产和负债存量的真实准确,从源头上厘清该交易或事项对企业财务和经营状况产生的影响及后果,为确定某一期间流量概念的收入和费用提供了可靠的基础,最终采用一种财务报表使用者易于理解的方式,在财务报告中反映这些交易或事项的结果,提供的收益总额信息相关性强。新准则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递延税款,旨在真实体现资产和负债的未来可收回金额,公允地反映企业资产和负债未来能为企业带来的实际现金流。新存货准则取消了“后进先出法”,一律

25、使用“先进先出法”计价。在物价上涨时,发出存货的计价采用后进先出法,会使本期成本接近当期水平,使期末存货价值偏低,而这样做歪曲了资产负债表中存货的实际价值,这种差异会递延到以后各期的利润表中,虚增后期利润,显然是不利于企业长期发展的。而先进先出法恰恰相反,虽然使本期利润有所增加,但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价值更加贴近实际,更能满足投资者长期决策的需求,这是因为利润表反映的是短期经营成果,资产负债表却体现了企业的长期资金积累。增加了报表附注披露的事项。在财务报告中采取报表附注的形式揭示重大的非财务信息是提高会计信息相关性的重大举措。 (3)增加了新业务的会计准则。在新会计准则体系中,增加了一些规范新业

26、务的具体会计准则,主要是与金融工具相关的准则。由于我国的金融市场,如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期货市场、外汇市场从无到有,金融创新层出不穷。这些创新的金融工具在历史成本计价的会计原则下,只能得到初始确认,却得不到后续确认,而在这些业务中却隐藏着巨大风险。新准则体系增加了四个与金融工具有关的具体准则: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金融资产转移、套期保值和金融工具列报等。在这些准则中采用公允价值对其进行初始确认和后续确认,这样就能够揭示企业蕴藏的潜在风险,便于使用者做出恰当的决策。(三)新准则强调可靠性优先于相关性公允价值以可靠计量为基础。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相比,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在确定公允价值的应用范围时,充

27、分地考虑了我国的国情,作了审慎的改进。虽然规定了五种会计计量基础,但基本准则强调企业“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只有在“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时才能采用非历史成本计量基础。而且为了防止公允价值被滥用而出现利润操纵,新准则规定了公允价值的使用前提,即公允价值应当能够“可靠计量”,不能以牺牲可靠性为代价换取所谓的公允性。如在非货币交换中公允价值的运用,新准则规定了按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处理的两个前提条件:“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和“换人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这两个前提条件会有效制约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方式操纵收益的行为。再如虽然新准则允许按公允价值计量债务重组资产,但严格

28、将债务重组行为限定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规定企业不能随意进行债务重组,而且要求企业必须披露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如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和采用该方法的依据;债务重组换入与换出资产的差额记入当期非经常性损益,非经常性损益并不能作为上市公司改变sT、P,r命运的筹码(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在审核公司净利时剔除非经常损益对当期利润的影响),杜绝了上市公司滥用债务重组公允价值攫取利润的动机。新准则的这些规定既有利于增强投资者对债务重组产生的收益信息的信心,也保证公允价值建立在可靠性基础上取得。在投资性房地产准则中也明确规定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应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一是投资性房地产所在地有活跃

29、的房地产交易市场;二是企业能够从房地产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从而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做出合理的估计。并不是所有投资性房地产都可以采用公允价值。资产减值不允许转回进一步强化可靠性。旧准则体系中允许对已经发生减值的存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等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并在价值恢复时予以转回。这样,一方面费用或损失可以抵减当期收益,防止利润虚增;另一方面,资产减值准备可以抵减当期资产,资产负债表按照减去该项资产减值准备后的净额反映,注重了资产的质量,会计信息更相关。但这种规定给上市公司调节盈利提供了“盈利上升,多计提减值准备;盈利下滑,再将减值准备冲回”的机会,违背了资产

30、减值相关规定的初衷,也造成了股票市场资源的错误配置。为杜绝这种现象,新准则保留了八项资产的减值准备,但特别提出对价值较大,影响长远的长期资产计提的减值准备,一经确认不得恢复,这就切断了企业运用上述方法操纵利润的途径,使会计信息更加真实可信,但当资产价值回升时不能反映资产的公允价值,牺牲了部分相关性。从某种程度上讲,可靠性是财务报表所表达的信息的最主要质量,所以,为了保证信息的可靠性,会适当牺牲一些相关性,而对于那些相关但不十分可靠的信息,一般应在财务报表以外披露。 作者:黄珍文 来源:财会通讯(学术版) 2007年第11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会计史研究述评 投稿 博客 无线 手持阅读器 会计改革

31、三十年的会计理论发展(下) 会计改革三十年的会计理论发展(上) 会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会计对象环. 2007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各科. 论会计职业层次与会计职能的协调 规范会计行为 强化制度约束等 会计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会计信息化 中西方会计理论体系比较的探讨 关于我国会计美学研究的若干思考 论会计学发展增长点:会计交叉学科对任何一门学科而言,史学研究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其理论研究的先导,会计学也不例外。会计史研究之所以必要,在于其可以提供会计发展的规律,以便借鉴历史经验,遵循规律,推进会计事业的发展。中国自古就有研究历史、吸收历史经验、修正现实前进方向的传统。“以铜为镜,可正衣冠。

32、以古为镜,可知兴替。以人为镜,可明得失”;“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等古训,就是这种传统思想的表达。中国现代文化革命的旗手鲁迅说:“我们看历史,能够据过去以推知未来。”还指出:“历史上写着中国的灵魂,指示着将来的命运。”国外哲人和学者有着同样的认识。英国著名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曾讲:“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美国现代著名预测学家约翰奈斯比特说:“预测未来最可靠的方法是了解现在”。至于会计史研究的意义,学者们也阐述得很透彻。著名美国会计学家AC利特尔顿说:“会计史如同一般历史一样,不同的历史事件彼此关联,并不断发生着变化。这是历史所表现出来的一个永恒的特征。”前苏联会

33、计学家索科洛夫指出:“科学史有益于我们自身,它带来了快乐,仿佛延长了我们的寿命。即使您能活100岁,这还是太短了,人们总是希望活得更长些。全文:20546字 定价:0.70元 余额不足请充值 证券公司执行新会计准则研究马中摘要: 新会计准则的颁布给证券公司形成了强烈地冲击,关键字:新会计准则,证券公司,对策,影响Abstract: The promulgation of the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for securities companies formed a strong impact, we first analyzed the new accountin

34、g standards as well as the main elements of the changes, and then analyze the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on the specific impact of securities companies, and countermeasures are given for securities companies.Key words: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securities companies, countermeasures, impact一、引言2006年2月,

35、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出台,所有上市公司于2007年1月1日开始执行新准则,中国证监会发出通知,非上市证券公司和上市证券公司将实行不同的过渡期安排,2007年6月30日之前,非上市证券公司仍按现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及相关规定进行帐务处理,上市证券公司报送的月度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则可按新会计准则编制。新准则的出台给我国各行业的会计实务界带来了巨大挑战。兼具金融中介机构与上市公司性质的证券公司,受新准则的冲击将更加剧烈。具体而言,证券公司自营业务、投资银行业务、经纪业务三类业务中,新会计准则对前两项业务将产生更大影响,二、新会计准则体系的解读2.1 新会计准则的主要内容新准则体系不但在内容上进一步向国际

36、会计准则(IFRS)趋同,而且在具体准则的制订上也适当参考了美国通用会计准则(USGAAP)的规定。具体内容:制定了22个新会计准则,修订了1992年的基本准则和16项具体会计准则,并制定了会计准则应用指南。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由以下三个层次组成。第一个层次是起到统驭作用的基本准则,主要规范会计目标、会计基本假设、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原则、财务报告的总体要求等内容,这些内容相当于国际会计准则体系中编制财务报表的框架部分。第二个层次是38项具体会计准则,对我国目前各行业企业中存在的各类经济业务,明确了会计处理的具体原则和规范。具体准则根据基本准则制定,主要分为一般业务准则、特殊行

37、业的特定业务准则和报告准则三类。一般业务准则规范各类企业一般经济业务的确认和计量要求,包括存货、长期股权投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等准则项目,一般业务准则的编号大部分排在新准则体系的前列。特殊行业的特定业务准则规范特殊行业的特定业务的确认和计量要求,如石油天然气开采、生物资产、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金融资产转移、原保险合同、再保险合同等准则项目。报告准则指规范各类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准则,如财务报表列报、现金流量表、关联方交易及其披露等准则项目。此外,为了给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企业提供规范和指导,新准则体系中还包括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

38、,相当于新旧会计标准的衔接办法。第三个层次是金融类、非金融类两大类会计科目和报表体系,作为整个准则体系共同的应用指南,规范新准则体系下会计科目的设置、账务处理报表体系的构成,报表项目的内容、报表格式等。 图1 新会计准则体系以上三个层次逐级递进、互相配合、共同作用,形成了一个层次分明、科学合理、系统完整的会计准则体系。新会计准则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2.2 新会计准则的主要变化与原会计准则相比,其变化主要是:新会计准则重新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6个会计要素进行了重新定义;权责发生制和历史成本,不再作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更注重公允价值;存货记账方法取消“后进先出法”;资产减值

39、准备计提的改变;债务重组方法的改变;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变化;合并报表理论的变化等八大方面。(1)公允价值的大量应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是指以市场价值或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作为资产和负债的主要计量属性的会计模式。新会计准则对计量属性做出了重大调整,不再强调历史成本为基础计量属性,有条件引入公允价值、现值等计量属性,其中主要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等方面采用了公允价值。(2)金融工具的新概念。国过去在会计上从未将金融工具作为一个单独的概念提出来并为之建立一套计量方法。这次引入的金融工具概念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完全一致。三、证券公司受到新会计准则影响的分

40、析3.1、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对证券公司的影响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对证券公司的影响主要在于:第一,在金融工具计量上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相关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或所有者权益。这改变了原制度按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计量的规定,能够有效地反映市场因素、时间价值,从而更准确地计量各类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提高会计信息的透明度,进而更加全面、敏感地反映风险。第二,金融衍生工具表外业务表内化并一律以公允价值计量,相关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这有利于及时、充分地反映企业衍生工具业务所隐含的风险及其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由于衍生工具的价格具有不确定性,故执行新准则后,利润的走向具有不确定性。第三,“公

41、允价值变动损益”是新企业会计准则下一个全新项目,其对上市公司的净利润与应交所得税的影响需要根据持有期间与处置期间分别确定。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账面价值是其在该时点上的公允价值,与前次账面价值之间的差异,即公允价值变动金额需要计入当期损益。目前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在通知中明确规定在计税时,持有期间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不予考虑,只有在实际处置时,所取得的价款在扣除其历史成本后的差额才计入处置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可见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计税基础仍为其历史成本。因此,在公司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期间,当公允价值发生变动时,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便存在一种“暂时性差异”,只有在实际

42、处置后,该差异才会转回。当然,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也存在一些弊端:第一,采用公允价值确认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浮盈收益时,现金并未实际流入企业,从而造成收益的确认与现金的流入不一致,盈利增加并不代表现金分红必然增加。即在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后,现金分红和净利润的相关度下降,容易引起投资者的误解。第二,资产负债表反映的是某一时点公司的财务状况,资产负债表上的净资产仅仅是按期末这天股票交易价确认的,投资者读到报表时可能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对一些交易价格波动较大的金融资产,以某个时点的公允价值来反映企业净资产,可能会对投资者产生误导。第三,公司的资产包括很多,除了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可用公允价值计量外

43、,其他很多资产还是用历史成本计量,这样,会使公司的净资产合计数变成一个非常奇怪的数据。笔者认为,第一,不能单纯依靠浮盈浮亏计算公允价值,应该考虑流动性风险。不能根据股票一时的浮盈浮亏判断其价值,而要根据股票的流动性高低确定一个权重比例,比如流动性较高的股票给予0.9的权重,而流动性较差的股票则给予0.6的权重。第二,新准则实质上对证券公司的管理层提出了一个相当大的挑战,在经营没有发生任何变化的情况下,作为衡量经营业绩的净利润和净资产会随着新的会计政策的变更开始大幅波动,而波动幅度加大意味着风险加大。因此,证券公司的管理层为了稳定经营业绩,必然会大量使用股指期货和利率期货等金融期货衍生产品来管理

44、风险,并且将采用更加谨慎的投资策略,尤其对于高风险证券。3.2、金融资产重分类对证券公司的影响新企业会计准则按照投资目的将金融资产划分为四类: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和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另外,新准则还严格禁止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其他类金融资产之间的互转。新准则规定,在初始确认时将某项金融资产确认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后,则不能将其重新划分为其他类金融资产;其他类金融资产也不能重新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以前部分证券公司会通过调节自营投资的盈亏来调节公司未来年度的利润,以确保公司赢利

45、的稳定性。新准则的这一规定将有效杜绝券商通过调账来控制自营规模和公司利润。按照新准则的规定,自营证券可以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其中,交易性金融资产是指以获取短期利益为目的且公允价值可以持续获取的资产,该类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持有至到期金融资产是指企业有意图、有能力持有至到期的资产,该类资产采用摊余成本法计量;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指持有意图不明确的资产,其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资本公积,不影响当期利润。 笔者认为,第一,尽管新准则对金融资产进行了不同的分类,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根据持有意图和风险管理目的的不同,有些自营证券归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

46、资产其实都是可以的,而这种分类的不同将决定自营证券浮盈是计入当期利润还是净资产。券商若将部分自营证券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可以达到推迟确认收益或损失的目的。第二,对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其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净利润;对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其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资本公积。若股市大幅波动,则会导致公司的净利润和净资产跟着波动。在利润表中有专门的项目“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来反映这部分虚增或者虚减的净利润,比较直观明了。而在资产负债表中却没有专门的项目列示虚增或者虚减的净资产,虽然新准则增加的主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有详细反映,但对于长期以来习惯了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的投资者而言,无疑会增加他们的困惑和误解。

47、因此,可以在资产负债表中资本公积项目下增加一列“公允价值变动引起的资本公积增加额”,以便投资者更好地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3.3、对自营业务的影响按照旧制度的规定,证券公司的自营证券,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实际成本包括买入时的成交价款和缴纳的各项税费,并且按照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计提跌价准备。而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中,自营证券大多被归入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且相关的交易费用也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虽然证监会没有明确指出是以实际成本还是以公允价值作为自营规模监管指标计算基础,但从通知本身可以推之默认以公允价值作为自营规模监管指标计算基础。这将直接影响到证券公司的

48、自营规模,进而可能影响到公司的收益。笔者认为:(1)自营证券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可以将自营证券产生的浮盈、浮亏都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改变了以往只记浮亏,不记浮盈的谨慎做法,从而使自营业务业绩与股票市场价格直接挂钩,可以客观、公正地反映自营证券的资产质量。()交易频率的高低对当期利润的影响程度明显加大。旧制度下,交易费用计入自营证券成本,其对损益的影响只有在自营证券卖出后才能体现。新准则实施后,交易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减少当期利润。因此,虽然交易费用只占成本的一小部分,但是当交易频率很高、金额很大时,交易成本对当期利润的负面影响还是较为明显的。()虽然新准则规定自营证券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然而在自营证券规模监管指标上,应该仍以取得时的成本作为监管指标计算基础。首先,证监会规定证券公司的自营持仓比例,限制投资规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控制自营风险。如果证券公司自营业务风险过大的话,会导致资金周转不足,进而可能出现挪用、违规拆借等问题,严重情况下还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