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波束测深系统测量技术管理规定.doc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867502 上传时间:2023-03-25 格式:DOC 页数:51 大小:5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波束测深系统测量技术管理规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多波束测深系统测量技术管理规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多波束测深系统测量技术管理规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多波束测深系统测量技术管理规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多波束测深系统测量技术管理规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多波束测深系统测量技术管理规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波束测深系统测量技术管理规定.doc(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多波束测深系统测量技术管理规定(暂行) 广东省水文局 2017年 9 月 1日 日前言为规范多波速测深系统在水文测验中的应用,保证该类仪器设备在水文测量中数据采集精度和资料处理质量,满足我省水文行业工作的需求。根据国家和水利行业有关规范及规定要求,结合我省水环境特性和多波速测深仪器设备的具体配置情况,特制定多波速测深系统测量技术管理规定,供我省水文系统在进行水文测量时遵循和执行。各分局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建议反馈站网管理处,以便改进和完善。本规定共九章,主要内容有:l 总则l 引用标准及依据l 一般要求l 技术设计l 测量l 数据处理l 技术总结l 检查验收l 资料

2、上交各分局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建议反馈站网管理处,以便改进和完善。本规定主编部门:站网管理处本规定批准单位:广东省水文局目次1 总则12 引用标准及依据23 一般要求33.1 多波束水深测量的任务和目的33.2 多波束水深测量的基本内容33.3 水深测量精度控制标准43.4 定位精度控制标准53.5采用基准64 技术设计74.1 项目概述74.2 已有资料情况74.3 技术依据及坐标系统74.4 设计方案84.5 项目组织114.6 质量保证措施和要求134.7 成果提交及归档要求135 测量145.1 测前调试145.2 传感器的安装位置145.3 系统参数测定1

3、55.4 系统稳定性试验185.5 系统航行试验185.6 导航定位185.7 测线布设205.8 水位观测215.9 换能器吃水测定215.10声速剖面测量215.11 测线测量215.12 测量时的质量监控225.13 补测和重测246 数据处理256.1 数据处理256.2 制图267 技术总结287.1 项目概述287.2 技术依据及坐标系统287.3 项目投入的仪器设备297.4 技术设计执行情况297.5 成果质量评价307.6 成果提交及归档308 检查验收318.1术语与定义318.2 资料检查328.3 检查和验收规定338.4检查验收依据348.5数学精度检测348.6 质

4、量等级358.7 记录及报告358.8 质量问题处理368.9 质量评分方法368.10 确定样本量388.11 抽取样本398.12 检验399 资料上交441 总则52 引用标准及依据63 一般要求73.1 多波束水深测量的任务和目的73.2 多波束水深测量的基本内容73.3 水深测量精度控制标准83.4 定位精度控制标准93.5采用基准104 技术设计114.1 项目概述114.2 已有资料情况114.3 技术依据及坐标系统114.4 设计方案124.5 项目组织154.6 质量保证措施和要求164.7 成果提交及归档要求175 测量185.1 测前调试185.2 传感器的安装位置185

5、.3 系统参数测定195.4 系统稳定性试验225.5 系统航行试验225.6 导航定位225.7 测线布设245.8 水位观测255.9 换能器吃水测定255.10声速剖面测量255.11 测线测量255.12 测量时的质量监控265.13 补测和重测286 数据处理296.1 数据处理296.2 制图307 技术总结327.1 项目概述327.2 技术依据及坐标系统327.3 项目投入的仪器设备337.4 技术设计执行情况337.5 成果质量评价347.6 成果提交及归档348 检查验收358.1术语与定义358.2 资料检查368.3 检查和验收规定378.4检查验收依据378.5数学精

6、度检测388.6 质量等级398.7 记录及报告398.8 质量问题处理408.9 质量评分方法408.10 确定样本量428.11 抽取样本428.12 检验439 资料上交481 总则1.0.1 本规定适用于广东省水文系统的R2 Sonic 2024/2022、ELAC SEABEAT 1185等类型多波束测深系统,主要应用于广东省江河流域、湖泊、水库山塘、城市内河、人工河渠等水环境。1.0.2 为满足开展河道水下地形勘察设计、堤围达标、海堤建设、河道演变调查、水环境调查、水文应急监测等的需求,特编制了多波束测深系统的技术要求、技术设计、操作要点、数据处理、精度规定、技术总结、检查验收和资

7、料上交等具体实施规定。1.0.3 使用多波束测深系统进行水文测量,除执行本规定外,还应执行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1.0.4 规定中有关水文测验的基本要求、术语、符号和含义均遵循国家现行有关标准。2 引用标准及依据JTT 790-2010 多波束测深系统测量技术要求SL 58-2014 水文测量规范SL 52-2015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SL 197-2013 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GB12327-1998 海道测量规范SL383-2007 河道演变勘测调查规范CH/T2009-2010 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GB/T 20257.1-2007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 第一

8、部分: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12319-1998 中国海图图式SONIC,LLC,2011 SONIC 2024/2022 使用指南GB/T 12898-2009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24356-2009 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CH/Z 1001-2007 测绘成果质量检验报告编写基本规定SH/T 1011-2005 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CH 1016-2008 测绘作业人员安全规范3 一般要求3.1 多波束水深测量的任务和目的 多波束水深测量的任务是获取江河内涌、水库山塘等水下地形数据,其目的是为我省河道管理、河堤海堤建设达标、水库山塘水环境整治、

9、水生态建设、河道演变研究、堤围险段监测及河道堤围突发事件处置的应急监测等提供地形地貌数字信息。3.2 多波束水深测量的基本内容多波束水深测量包含水深测量及相应的辅助测量,如下:1. 水深测量2. 坐标定位测量3. 水准测量4. 水位观测5. 声速剖面测量6. 水下盐度测量7. 水下温度测量8. 声纳探头安装参数测定及校正测量9. 换能器入水深度测量10. 测船参数测量3.3 水深测量精度控制标准多波束最早应用于海洋测量,我国现行的海道测量规范(GB123271998)对多波束测量作业过程没有质量指标的界定,其测深精度指标只简单的对分段水深进行限差界定,而最终的数据质量是否符合限差要求是通过主测

10、线与检查测线上交点水深的内符合精度来判断,不能反映客观实际,不具备实际作业的全面指导意义。我省水文系统引进的多波束主要是针对于珠江三角洲河道水下地形数据的收集,目前国内多波束测量河道水深还没有明确的精度指标。鉴于此在实际的应用中,多波束测深误差限值参照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SL 197-2013 的规定单波束测深的精度控制标准“测深点的高程中误差(见表3-1):水深小于等于20米时,高程中误差为0.2m;水深大于20米时,高程中误差为0.01H(H为水深值,单位为m)。这里的水深H为测区的测时最大水深值”。如果同一河道,分不同时段区域测量,按照不同区域的最大水深计量。收集和整理分析不同条件下水深

11、比测资料。作业时测量深度(范围)不得超出该设备所允许测量深度(范围)以及相关技术要求。表3-1测深点高程误差限值表测深点高程误差限值(m)h20mh20m0.20.01H3.4 定位精度控制标准多波束水深测量定位目前采用GNSS RTK形式,参照RTK碎部点测量标准(见表3-2)。地心坐标系与地方坐标系的转换关系的获取方法如下:1. 1.在获取测区坐标系统转换参数时,可以自行求解;2. 2.在没有已知转换参数时,可以直接利用已知点求解参数;3. 3.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与参心坐标系(如1954北京坐标系、1980西安坐标系或地方独立坐标系)转换参数的求解,应采用不少于3点的等高级起算点两套坐

12、标系统成果,所选起算点应分布均匀,且能控制整个测区。4. 4.转换时应给出测区范围具体情况,对起算点进行可靠性检验,采用合理的数字模型。进行多种点组合方式计算和优选。5. RTK控制点测量转换参数的求解,不能采用现场点校正的方法进行。 6. 5.当测区长度或面积较大时,采用分区求解转换参数时,相邻邻分区应不少于2个重合点。表3-2 RTK碎部测量技术规定等级图上点位中误差/mm高程中误差与基准站的距离/km观测次数起算点等级碎部点(水深点)0.5符合相应比例尺成图要求10km1平面三级以上3.5采用基准坐标系统一般采用WGS-84坐标系或者北京54坐标系统,也可以根据实际采用当地坐标系统。 2

13、.高程基准优先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珠江基准面、黄海基准面等绝对基准面,一时不具备条件或应急抢险可采用假定基面。4 技术设计技术设计书是多波束测量作业的指导性文件,在多波束测量开始之前必须制定。4.1 项目概述4.1.1项目概况根据需要说明与设计方案或作业有关的测区自然地理概况,内容可包括测区的地理特征、居民地、交通、气候情况以及测区困难类别,测区有关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的情况等。4.1.2项目任务说明任务来源、用途、测量范围、内容与特点等基本情况。4.2 已有资料情况说明已有资料的实测年代、采用的平面、高程基准,资料的数量、形式、质量情况评价,利用的可能和利用方案等。4.3 技术依据及坐标

14、系统4.3.1技术依据说明专业技术设计书编写中所用的标准、规范或者其他技术文件。4.3.2坐标系统及高程基准本项目所使用的坐标系统、高程基准。4.4 设计方案4.4.1控制测量1.平面控制测量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控制测量。设计方案内容主要包括:1)规定GNSS接收机或其他测量仪器的类型、数量、精度指标以及对仪器校准或检定的要求,规定测量和计算所需的专业应用软件和其他配置。2)规定作业的主要过程、各工序作业方法和精度质量要求:l 确定观测网的精度等级和其他技术指标等;l 规定观测作业各过程的方法和技术要求;l 规定观测成果记录的内容和要求;l 外业数据处理的内容和要求:外业成果检查(或检

15、验)、l 整理、预处理的内容和要求,基线向量解算方案和数据质量检核要求,必要时需确定平差方案,高程计算方案等;l 规定补测与重测的条件和要求;l 其他特殊要求:拟定所需的交通工具、主要物资及其供应方式、通信联络方式以及其他特殊情况下的应对措施。2.高程控制测量在多波束测量时,一般采用三、四等水准测量测定基站高程,作为潮位观测的高程标准。设计方案内容主要包括:1)规定测量仪器的类型、数量、精度指标以及对仪器校准或检定的要求,规定测量和计算所需的专业应用软件及其他配置。2)规定作业的主要过程、各项工序作业方法和精度质量要求:l 规定测站设置的基本要求;l 规定观测、联测、监测及跨越障碍的测量方法,

16、观测时间、气象条件及其他要求等;l 规定观测记录的方法和成果整饰要求;l 说明需要联测的气象站、水文站、验潮站和其他水准点;l 规定外业成果计算、检核的质量要求;l 规定成果重测和取舍要求;l 必要时,规定成果的平差计算方法、采用软件和高差改正等技术要求;l 其他特殊要求:拟定所需交通工具、主要物资及其供应方式、通信联络方式以及其他特殊情况下的应对措施。4.4.2地形测量1.岸上地形测量1) 1)规定岸上地形测量的范围及仪器的类型、数量、精度指标以及对仪器校准或检定的要求,规定测量和计算所需的专业应用软件和其他配置。2)规定作业的主要过程、各工序作业方法和精度质量要求:l 确定测量的精度等级和

17、其他技术指标等;l 规定测量作业各过程的方法和技术要求;l 规定测量成果记录的内容和要求;l 外业数据处理的内容和要求:外业成果检查(或检验)、整理、预处理的内容和要求;l 其他特殊要求:拟定所需的交通工具、主要物资及其供应方式、通信联络方式以及其他特殊情况下的应对措施。)2.水下地形测量1) 主要设计内容同岸上地形测量;2)水下地形测点高程获取方式同岸上有所区别,测量时通过2) 过采集软件采集到水下测点的坐标、水深值,在数据后处理时通过潮位改正,得到测时测点高程。这就需要增加潮位观测频率、观测时段等设计内容。4.4.3控制测量和地形测量复测1)规定补测与复测的条件和要求;2)规定补测与复测数

18、据与原测量数据的较差范围。4.4.4内业资料整理及成图1)规定作业方法和技术要求2)规定数据编辑、接边、处理、检查和成图工具等;3)数字高程模型(DEM)应规定内插DEM和分层设色的要求等。4.5 项目组织4.5.1项目组织机构规定项目组织的责任机构,并明确机构中各个分组的分工及其责任。4.5.2资源配备1.人力资源配备定出拟投入项目的人员,并提供人员的学历、职称、工作年限、在项目中担任的职务等。项目投入人员一览表序号姓名性别年龄学历职称从事工作年限在项目中担任的职务社保号1232.仪器设备提供项目投入仪器一览表,说明仪器的品牌型号、拟投入数量(台、套)、购买时间、最近一次检定时间和使用情况等

19、。项目投入仪器一览表序号仪器名称仪器品牌型号购买时间最近一次检定时间使用情况1234.5.3进度安排和经费预算1.进度安排应对以下内容做出规定:1) 划分作业区的困难类别;2) 根据设计方案,分别计算统计各项工序的工作量;3) 根据统计的工作量和计划投入的生产实力,参照有关生成定额,分别列出进度计划和各项工序的衔接计划。2.经费预算 根据设计方案和进度安排,编制项目经费、支付计划,并做出必要的说明。4.6 质量保证措施和要求4.6.1组织管理措施规定项目实施的管理机构和主要人员职责和权限。4.6.2资源保证措施对人员的技术能力或培训要求;对软、硬件装备的需求等。4.6.3质量控制措施规定生成过

20、程中的质量控制环节和产品质量检查、验收的主要要求。4.6.4数据安全措施规定采集的原始数据使用安全、备份要求、前期资料、中间过程计算资料、成果资料的保密安全。4.7 成果提交及归档要求分别规定上缴和归档的成果的内容、要求和数量,以及有关文档资料的类型、数量等。5 测量5.1 测前调试在多波束测深系统正式进行系统测定和水上测量工作前,GNSS、声速剖面仪、电罗经、运动传感器等设备需按各自要求进行检测,确保系统的正常工作。5.2 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声纳传感器的安装位置要注意尽量减少自身噪声的影响,远离测船主机、副机及泵的位置,如果探头安装太靠后会容易受到螺旋桨的影响。应保证换能器在工作中不露出水面。

21、换能器的横向、纵向及艏向安装角度应满足系统安装的技术要求。姿态传感器应安装在能准确反映多波束换能器姿态或测船姿态的位置,其方向线应平行于船的艏艉线,具体设备安装测试根据系统随机技术手册进行。罗经安装时应使罗经的读数零点指向船艏并与船的艏艉线方向一致,同时要避免船上的电磁场干扰。GNSS的接收天线应安装在测船顶部避雷针以下的开阔地方,避免船上其他信号的干扰。系统所使用的设备应按照仪器规定的技术要求接地。5.3 系统参数测定5.3.1 测量各传感器相对位置 多波束测深系统的各个传感器安装固定完毕后,要测量其相对位置,建立测船文件,为后处理换算提供参数。系统各配套设备的传感器位置与测量船坐标系原点的

22、偏移量应精确测量,读数至lcm,往返各测 1次,水平方向往返测量互差应小于5cm,竖直方向往返测量互差应小于2cm,在限差范围内取其均值作为测量结果(不同型号的多波束系统规定的坐标轴指向(正负)有所区别)。以CARIS软件为例,该软件以探头中心与水面交点为坐标系原点(即零点),测量探头、GNSS、罗经到零点的相对位置,具体数据如表5-1:表5-1 各传感器相对零点位置统计表传感器X(m)Y(m)Z(m)多波束探头000.593GPS0-0.100 -2.100 罗经姿态传感器0-4.000 0 需要特别说明,CARIS软件的Z轴以向上为正,在软件中按表5-1绘制各传感器位置如图5-1:图5-1

23、 各传感器相对位置示意图5.3.2 参数测定方法及精度要求a 横摇偏差测定方法:在江河平坦地形布设一条计划测线,同速往返测量各一次。测定精度:0.05。b 纵摇偏差测定方法:在一斜坡或特征物上布一计划测线,同速度往返测量各一次。测定精度:0.05。c 艏向偏差测定方法:在一线性目标物两边各布一条计划测线,同速往返测量。测定精度:0.05。d 导航延迟测定方法1: 在一特征物上布一计划测线,同速度往返通过目标测量两次,此法称为同一目标探测法;测定方法2: 同向不同速度通过目标,速度差别尽可能大,同时要保持均匀并严格在计划航线上行驶,此法称为剖面重叠法,测量中应尽量采用此法。测定精度:0.1s。5

24、.3.3 参数测定要求参数测定必须按横摇偏差、纵摇偏差、艏向偏差、导航延迟的顺序测定。各参数每次安装完成测定一次,当测量船因结构变化导致船体重心变化时,必须重新测定;当导航系统发生变更时须重新测定导航延迟参数。5.4 系统稳定性试验每年年初测定一次,选择水深大于20m的平坦河道区,对同一区域水深进行两次测量,要求两次水深比对误差符合表3-1相应等级的精度要求。每次测量时需要进行必要比测。5.5 系统航行试验每年年初测定一次,选择河底地貌起伏有代表性的河道区,进行不同深度和不同航速下的多波束水深测量,要求每个发射脉冲接收到的波束数大于总波束数的95%。5.6 导航定位1.应用GNSS或其他高精度

25、定位设备进行导航定位,并将相应应信息填写入表5-2中;2.采用GNSS进行导航定位时,基准台的平面位置精度,应符合国家GPS E级网的要求;3.在测量船参考坐标系中(坐标系原点为换能器中心与水面交点,Y轴为船艏向,X轴垂直船艏向,右舷方向为正),测定定位天线中心的坐标(X,Y),X、Y的测定精度为0.05m 。4.为确定多波束测深系统坐标参数设置正确,在开测前,将另一套GNSS流动站放在多波束测深系统GNSS天线相同位置,对比流动站手簿与多波束控制软件实时显示的坐标是否一致。表5-2 外业检测点误差统计表编号: 年 月 日项目名称被检测区(险段)外业测量人员填表人基站点(点名)天线高 mX:Y

26、:H:位置描述:校核点(点名)已知坐标测量坐标检测误差(单位:cm)X:Y:H:X:Y:H: X: Y: H:X:Y:H:X:Y:H: X: Y: H:1. 椭球选择:北京54 国家80 WGS84 其他: 2. 投影方法:高斯自定义 横轴墨卡托 其他: 3. 中央子午线: 4. 椭球转换参数:莫洛登斯基三参数 布尔莎七参数 其他: 检查内容及执行情况检查内容及执行情况自检1. 基站点及校核点是否位于视野开阔,远离无线电发射源、高压电线,且视场周围15以上没有障碍物?是 否 原因:2. 基站设置是否对中整平?是 否 原因:3. 设置基站时,天线高是否输入正确?是 否 原因:4. 测量期间,基站

27、信号是否持续良好?是 否 原因:5. 其他存在问题:检查人签名: 互检1. 基站点及校核点是否位于视野开阔,远离无线电发射源、高压电线,且视场周围15以上没有障碍物?是 否 原因:2. 基站设置是否对中整平?是 否 原因:3. 设置基站时,天线高是否输入正确?是 否 原因:4. 测量期间,基站信号是否持续良好?是 否 原因:5. 其他存在问题:检查人签名: 其他事项5.7 测线布设 1.主测线平行测区等高线方向布设,测线间距应保证条幅覆盖有10%的相互重叠;2.不同时期的测区,应有一定宽度的重叠区,以保证新旧测区所测深度的拼接。5.8 水位观测1.验潮站布设的密度应能有效地控制测区的水位变化,

28、水道地形测量期间宜设立临时验潮站。2.验潮站水位观测误差不大于2cm,时间误差不大于1min。5.9 换能器吃水测定以多波束测深系统的接收换能器底面为零点,在换能器安装杆标注刻度,每次安装完成后,水面与安装杆刻度交汇的值,就是换能器吃水深度。测量开始、结束后均需测定换能器吃水,每次测量均需要测定一次,测量误差不大于2cm。5.10声速剖面测量1.声速剖面应在水深测量开始前和结束后各测定一次,有迹象表明声速剖面发生显著变化时,应增加声速剖面的测定次数;2.在声速剖面站利用水铊对多波束中心波束测得的水深进行比对,比对互差不得大于表3-1所规定的深度精度的两倍,否则应重新比对或重新进行声速剖面测量。

29、5.11 测线测量1.根据多波束更新率、波束脚印和测区最浅水深确定船只的最大航速;2.船只上线测量,尽量保持匀速直线航行,航向的修正速率保持在5 5/min以内;3.更换测线时,船只必须在测线延长线上匀速直线航行10s,然后再转向; 4.所有的参数设置及其更改必须记录,原始测量数据文件必须及时备份并予以注记;5.测量中如发现航行障碍物(或堤围深塘时),须在不同方向对其进行探测,以测出其范围和最浅深度(或最深深度);5.12 测量时的质量监控质量监控的内容包括系统工作状态、声纳参数设置、数据质量、条幅宽度和数据记录。1.观察系统状态显示和波束质量显示窗口,以监视系统各传感器的工作情况和各波束的质

30、量;2.观察波束平面显示,以监视声纳参数设置、纵横摇偏差补偿是否完善,条幅内波束是否完整和声速剖面是否失效; 3.观察航迹显示,以监视船位有无突跳并确保相邻测线间的重叠宽度;4.观察硬盘记录设备的工作是否正常,确保测量数据的完整记录。5.将测量历时内每条测线更换,换能器开角大小的改变,是否出现断电、搁浅、GPS信号丢失等情况都记录在表5-3中。表5-3 多波束测量记录表多波束测量记录表日期:地点:人员:GPS项目名:基站点:校核点:三参数:X=X=X=Y=Y=Z=Z=Y=B=B=L=L=Z=H=H=数据编号起止时间水位备注校正值ROLL:PITCH:YAW:5.13 补测和重测1.遇有下列情况

31、之一,则须进行补测:1)测船因避碰等原因,测线漏测时;2)测线间有效波束重叠未达到本规定要求时;3)全覆盖测量时,出现断、漏测时;4)遗漏水下转折部位、深潭或水底隆包时;5)其他。 2.遇有下列情况之一,重测:1)确认有系统误差,而又无法改正时;2)差分信号丢失比较严重。6 数据处理6.1 数据处理多波束数据后处理应采用CARIS或Terramodel等专用后处理软件,软件应具有对定位、姿态、深度、声速、换能器、潮汐等数据的处理能力,各种改正、计算采用的数学模型科学合理。6.1.1 定位数据处理根据测定的偏心距进行测点位置归算,剔除定位粗差点。6.1.2 深度数据处理1)换能器的吃水改正根据实

32、测的换能器吃水,按时间线性内插法求得其改正数;2)声速改正 根据厂商提供的软件进行改正,当实测水深大于SVP剖面水深时,可采用历史资料;3)水位改正当相邻潮位站的控制范围有重叠部分时,各站控制范围内的瞬时水深,根据各站水位观测值进行水位改正;当相邻潮位站的控制范围互不重叠时,两水位站间的水位可采取直线分带法或时差法进行改正;当利用三个潮位站对其控制区域进行水位改正时,可使用时差法或三角分带法进行改正。当水深大于200m时,可不进行水位改正。6.1.3 数据编辑1.深度数据编辑应遵循以下原则:2)水深变化区间原则;3)地貌变化连续原则;4)相邻条幅对比原则;5)地形变化趋势原则。2.水深数据清理

33、分为线模式和子区模式:1)线模式清理时,滤波参数设定应比较保守,以剔除大部分粗差及虚信号,然后再进行人机交互清理。对异常浅点的处理应慎重,应从作业区、回波个数、信号质量等方面予以考虑。2)子区模式清理时,可同时打开全部或部分测线进行子区模式处理,子区的尺寸应视同时打开测线数目、水深采样频率、计算机性能等因素而确定。子区的方向应与测线的走向一致。相邻子区应有5%以上的重叠,以保证处理后的各分组水深拼接合理。6.2 制图1.制图前,随机打开几个水深点,验证其坐标值,以校验是否有误;2.根据测量面积、水深点总数、水底地形特征,确定绘图区域,标注水深点,按深度进行颜色编码(要求制定统一标准),绘出等值

34、线图;3.按用户要求制作可视化的河底地形图,生成三维动画形式的成果图件和横截面图,解算出所选区域的面积和体积。7 技术总结7.1 项目概述7.1.1项目概况根据需要说明与设计方案或作业有关的测区自然地理概况,内容可包括测区的地理特征、居民地、交通、气候情况以及测区困难类别,测区有关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的情况等。7.1.2项目任务说明任务来源、用途、测量范围、内容与特点等基本情况。7.1.3已有资料情况说明已有资料的实测年代、采用的平面、高程基准,资料的数量、形式、质量情况评价,利用的可能和利用方案等。7.1.4项目进度及完成工作量要陈述清楚项目执行进度,每个进度要完成的工作量,规划每个阶段达到的

35、效益目标。7.2 技术依据及坐标系统7.2.1技术依据说明专业技术设计书编写中所用的标准、规范或者其他技术文件。7.2.2坐标系统及高程基准本项目所使用的坐标系统、高程基准。7.3 项目投入的仪器设备表7-1 项目投入仪器一览表序号仪器名称仪器品牌型号购买时间最近一次检定时间使用情况1237.4 技术设计执行情况7.4.1项目设计执行情况的评价说明和评价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设计书和有关技术标准、规范的执行情况,并说明项目设计书的技术更改情况(包括技术设计更改的内容、原因的说明等)。7.4.2主要技术问题及处理方法重点描述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主要技术问题和处理方法、特殊情况的处理及其达到的效果等

36、。7.4.3质量保证措施说明项目实施中质量保证措施(包括组织管理措施、资源保证措施和质量控制措施以及数据安全措施)的执行情况。7.4.4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情况当生产过程中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时,应详细描述和总结其应用情况。7.4.5项目实施中的经验总结项目实施中的经验、教训(包括重大的缺陷和失败)和遗留问题,并对今后生产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7.5 成果质量评价说明和评价项目最终成果的质量情况(包括必要的精度统计),产品达到的技术指标,并说最终成果的质量检查报告的名称和编号。7.6 成果提交及归档分别说明上缴和归档的成果的内容、要求和数量,以及有关文档资料的类型、数量等。8 检查验收8.

37、1术语与定义1.批成果 lot同一技术设计要求下生产的同一测区的、同一比例尺(或等级)单位成果集合。2.批量 lot size批成果中单位成果的数量。3.样本 sample从批成果中抽取的用于评定批成果质量的单位成果集合。4.样本量 sample size样本中单位成果的数量。5.全数检查 full inspection对批成果中全部单位成果逐一进行的详查。6.抽样检查 sampling inspection从批成果中抽取一定数量样本进行的检查。7.高精度检测 high accuracy test检测的技术等级要求高于生产的技术要求。8.同精度检测 same accuracy test检测的技

38、术要求与生产的技术要求相同。8.2 资料检查8.2.1 系统检验和参数测定资料的检查1)作业组技术负责人须对测前系统检查资料进行百分之百的检查,检查并签署后,方可提交上级业务部门检查;2)作业组上级业务部门须对参数测定方法、资料记录、计算结果等进行全面检查,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测量作业。8.2.2 外业测量资料的检查1)浏览系统各传感器数据、条幅之间的重叠情况,观察波束数据质量,检查声纳参数设置是否合理,如出现数据空隙和空洞,偏航距严重超标或相邻测幅没有重叠等,则应进行补测或重测;2)每天工作结束后,作业组应对全天测量数据进行检查和浏览,检查测量记录是否完整、数据质量是否可靠,条幅拼接是否良好,

39、并进行数据备份;3)测量工作结束后,作业组应对所获得的测量资料进行百分之百检查,作业组上级业务部门应对测量获得的原始数据文件进行不少于20%的抽查,并对航迹图、条幅图和资料的完整性进行全面检查,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内业数据处理。8.2.3 内业资料检查1)内业处理人员须对数据处理全过程进行百分之百检查;2)上级业务部门对数据处理方法、精度评定、地形地貌数字信息的合理性以及资料的完整性进行全面检查,依据测量任务书和本规定的要求,对多波束水深测量成果进行验收。8.3 检查和验收规定 8.3.1二级检查一级验收测绘成果质量通过二级检查一级验收方式进行控制,测绘成果应依次通过测绘单位作业部门的过程检查、

40、测绘单位质量管理部门的最终检查和项目管理单位组织的验收或委托具有资质的质量检验机构进行质量验收。其要求如下:1)测绘单位实施成果质量的过程检查和最终检查。过程检查采用全数检查。最终检查一般采用全数检查,涉及野外检查项的可采用抽样检查(样本量按表4执行),样本以外的应实施内业全数检查。2)验收一般采用抽样检查, 样本量按表4执行。质量检验机构应对样本进行详查,必要时可对样本以外的单位成果的重要检查项进行概查。3)各级检查验收工作应独立、按顺序进行,不得省略、代替或颠倒顺序。4)最终检查应审核过程检查记录,验收应审核最终检查记录。审核中发现的问题作为资料质量错漏处理。8.4检查验收依据有关的法律法

41、规,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设计书、测绘任务书、合同书和委托验收文件等。8.5数学精度检测1.图类单位成果高程精度检测、平面位置精度检测及相对位置精度监测,检测点(边)应分布均匀、位置明显。检测点(边)数量视地物复杂程度、比例尺等具体情况确定,每幅图一般各选取2050个。 2.按单位成果统计数学精度,困难时可以适当扩大统计范围。3.在允许中误差2倍以内(含2倍)的误差值均应参与数学精度统计,超过允许中误差2倍的误差视为粗差。同精度检测时,在允许中误差2倍以内(含2倍)的误差值均应参与数学精度统计,超过允许中误差2倍的误差视为粗差。4.监测点(边)数量少于20时,以误差的算数平均值代替中误差;大

42、于20时,按中误差统计。5.高精度检测时,中误差计算按式(1)执行。 .(1)式中:M成果中误差;N监测点(边)总数式中:M成果中误差;N监测点(边)总数较差。f同精度检测时,中误差计算按式(2)执行。 .(2)式中:M成果中误差;N监测点(边)总数较差。8.6 质量等级样本及单位成果质量才采用优、良、合格和不合格四级评定。测绘单位评定单位成果质量和批成果质量等级。验收单位根据样本质量等级核定批成果质量等级。8.7 记录及报告1.检查验收记录包括质量问题及其处理记录、质量统计记录等。记录填写应及时、完整、规范、清晰,检查人员和校核人员的签名后的记录禁止更改、增删记录。2.最终检查完成后,应编写检查报告;验收工作完成后,应编写检验报告。检查报告和检验报告随测绘成果一并归档。8.8 质量问题处理1.验收中发现有不符合技术标准、技术设计书或其他有关技术规定的成果时,应及时提出处理意见,交测绘单位进行改正。当问题较多或性质较严重时,可将部分或全部成果退回测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