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省十三五期间森林采伐限额编制实施方案.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884780 上传时间:2023-03-26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6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省十三五期间森林采伐限额编制实施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xx省十三五期间森林采伐限额编制实施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xx省十三五期间森林采伐限额编制实施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xx省十三五期间森林采伐限额编制实施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xx省十三五期间森林采伐限额编制实施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省十三五期间森林采伐限额编制实施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省十三五期间森林采伐限额编制实施方案.doc(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xx省“十三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编制实施方案根据国家林业局“十三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编制方案等有关规定,为精心组织、科学编制好全省“十三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统一工作方法和技术要求,特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十三五”限额编制,以森林资源合理承载力为基础,以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为主线,以增加森林资源总量、提升森林资源质量和增强森林生态功能为目标,坚持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持续利用,坚持分区施策、分类管理,实行最严格的森林资源利用源头监管措施,不断完善森林资源利用制度体系,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保障我省生态安全和木材安全,为我省林业“双增”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基础。二

2、、基本原则(一)坚持持续经营、采育结合的原则。(二)坚持分区施策、分类管理的原则。(三)坚持以森林经营方案为基础的原则。(四)坚持与林业重大改革和重点工程实施政策相衔接的原则。(五)坚持总量控制、分项管理的原则。(六)坚持利用监测成果、提高效率的原则。三、主要依据除国家方案中的依据外,浙江省的依据主要有:浙江省林木采伐管理办法(浙江省人民政府令第320号,2014年);浙江省公益林管理办法(浙江省人民政府令第260号,2009年);浙江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操作细则(2004年);浙江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0-2020年)和各县(市、区)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各县(市、区)重点公益林区划界

3、定成果;浙江省森林资源年度监测成果和各地最新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简称“二类调查”)、动态监测、档案更新成果。四、编限单位编制采伐限额的单位,简称“编限单位”。以省为总体,分别国有、集体、非林业系统、其他等四种情况统计编限数量。(一)国家所有的森林和林木,以国有林场及其他国有林经营主体为单位编制。(二)集体、个人所有的森林和林木以县(市、区,下同)为单位编制。(三)经营规模达到面积5000亩以上的森林经营主体,其森林资源现状数据符合编限要求且有单独编限意愿者,可单独作为一个编限单位;经营规模达到面积3000亩以上的森林经营联合体、森林经营大户、小型林业企业等森林经营主体(上述二者统称“规模以上

4、森林经营主体”),且已编制了简明森林经营方案者,也可单独作为一个编限单位。规模以上森林经营主体按属地管理原则统计汇总。(四)铁路护路林,国道、省道、高速公路护路林,城镇森林和林木,军事禁区国防林,分别由上海铁路局、省交通运输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军区后勤部组织编制;西湖风景名胜区范围内的森林和林木,由杭州市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组织编制。五、编限范围凡在林地上采伐胸径5厘米以上的林木,必须编制采伐限额。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禁止采伐的森林和林木,农村居民自留地、房前屋后个人所有的零星林木,农民因种植结构调整在耕地上种植的林木不纳入采伐限额编制范围。六、限额设置与类型分项“十三五”限额在总量中

5、按采伐类型设置主伐、抚育采伐、更新采伐、低产低效林改造、其他采伐分项限额,实行总量控制、分项管理。商品林采伐包括主伐、抚育采伐、低产林改造和其他采伐;公益林采伐包括更新采伐、抚育采伐、低效林改造和其他采伐。其他采伐指主伐、抚育采伐、低产低效林改造、更新采伐之外的采伐情况,包括经济林、薪炭林、母树林、种子园经营和灾害木清理等进行的采伐。七、测算数据要求编制“十三五”限额必须使用最新的二类调查数据,基本要求如下:(一)2009年(含2009年)以后完成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经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审定,可直接用于“十三五”限额编制。(二)2004-2008年期间进行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必须进行

6、森林资源数据更新。1、经确认开展了县级动态监测的县,森林资源已更新至2009年后的任一年度,其数据直接可用。2、未开展县级动态监测的,必须在档案更新与补充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历年森林资源消长情况将资源数据更新至2013年底。(三)2004年以后未进行过二类调查的重点林业县和国有林场,必须及时组织技术力量开展森林资源调查,使用最新的森林资源数据测算合理年采伐量。(四)2004年以后未进行二类调查的少林单位(平原县),经省林业厅批准并报国家林业局备案,可采用数据更新的办法将资源数据更新到2013年底。八、有关技术标准与参数(一) 权属、森林类别、林木起源森林、林木权属分为国有、集体、个人、其他。“个

7、人”指确权到户的农户,“其他”包括企业和合资、合作、合股、联营等多种主体。森林按照其主导功能和经营目标分为商品林(包括用材林、薪炭林和经济林)和公益林(包括防护林、特种用途林)。其中用材林分为一般用材林、短轮伐期用材林和速生丰产用材林。林木起源分为人工、天然两种,林分分为人工林和天然林。(二) 树种(组)龄级与龄组划分1. 一般乔木树种(组)及龄组划分表1 一般乔木树种龄级与龄组划分表单位:年树 种起源龄 组 划 分龄级期限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马尾松、黄山松、油松、华山松、湿地松、火炬松、其它松类天然202130314041606110人工101120213031505110冷杉、黑

8、松天然40416061808112012120人工202130314041606110杉木、柳杉、水杉、池杉人工或天然10112021252635365柏木、铁杉、紫杉天然40416061808112012120人工202140416061808120桦、榆、木荷、枫香天然202140415051707110人工101120213031505110栎、柞、槠、栲、樟、楠、椴、其他硬阔天然40416061808112012120人工202140415051707110杨、柳、桉、檫、楝、泡桐、木麻黄、枫杨、其它软阔人工或天然5610111516252652. 乔木经济树种龄级与龄组划分表2 乔木

9、经济树种龄级与龄组划分表 单位:年树 种龄组划分龄级划分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香 榧202140416061808120银杏、核桃类、桂花、乌桕101120213031505110其他乔木经济树种5610111516252653. 短轮伐期用材树种及龄组划分表3 短轮伐期用材树种及龄组划表 单位:年龄组纤维材(含纸浆材)旋切片杨树枳木桉树柳树马尾松杨树、柳杉国外松马尾松幼龄林1-31-41-31-41-71-71-91-11成熟林4545881012(三) 采伐年龄1.公益林更新采伐年龄,按大于森林采伐更新管理办法规定的相同树种用材林主伐年龄1个龄级测算。其中,农田防护林更新采伐年龄,

10、针叶树种比照杉木用材林,硬阔类比照香樟用材林,软阔类比照杨树用材林,各推迟1个龄级确定更新采伐年龄。2.用材林主伐年龄,按照小于森林采伐更新管理办法规定的1个龄级测算。3.乔木经济树种和短轮伐期用材树种,其更新或主伐的起始年龄为其进入成熟林的第1年年龄。表4 一般乔木树种参考主伐或更新采伐年龄 单位:年树 种起源用材林主伐年龄(森林采伐更新管理办法)用材林主伐年龄(测算)公益林更新采伐年龄农田防护林更新采伐年龄马尾松、黄山松、油松、华山松、湿地松、火炬松、其它松类天然41以上31以上51以上针叶树种类31以上人工31以上21以上41以上冷杉、黑松天然81以上61以上101以上人工41以上31以

11、上51以上杉木、柳杉、水杉、池杉人工或天然26以上21以上31以上柏木、铁杉、紫杉、香榧天然81以上61以上101以上人工61以上41以上81以上桦、榆、木荷、枫香、银杏、核桃类、桂花、乌桕天然51以上41以上61以上硬阔类61以上人工31以上21以上41以上栎、柞、槠、栲、樟、楠、椴、其他硬阔天然81以上61以上101以上人工51以上41以上61以上杨、柳、桉、檫、楝、泡桐、木麻黄、枫杨、其它软阔人工或天然16以上11以上21以上软阔类21以上注:以上年龄均含下限(四) 生长率1.近期开展了森林资源抽样控制调查并得到消耗量数据(需连续开展二期以上)的县,可编制出本县的分树种(组)、龄组、立木

12、类型生长率、净增率表。2.没有进行抽样控制调查但已完成二类调查的县,可利用连续二期的二类调查数据,分树种(组)、龄组、立木类型推算编制本县的净增率表。3.无法通过以上方法得到当地消长量的县,可暂用全省2009年连清调查得到的生长率、净增率数据。表5 浙江省分树种、林种总生长率表(2009年)单位:%项 别林分生长率散生木、疏林、四旁树生长率综 合生长率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过熟林综合生长率9.10 11.2210.08 7.276.35 9.20树种(组)松、柏8.56 15.05 9.34 7.006.16 7.98杉、柳杉9.36 19.31 12.88 8.02 6.43 8.93硬阔9

13、.58 10.56 8.074.4010.62软阔11.75 16.8210.55 9.478.50 10.80林种防护林9.2211.22 9.38 7.28 6.94特用林5.93 8.775.274.52用材林9.45 11.71 11.267.58 6.24 表6 浙江省分树种、林种净增率表(2009年)单位:%项 别林分净增率散生木、疏林、四旁树净增率综合净增率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过熟林综合净增率4.61 6.61 5.573.171.38 2.58树种(组)松、柏4.31 8.97 4.97 3.47 0.99 0.53杉、柳杉4.64 15.16 7.83 3.75 1.51

14、2.43硬阔5.87 6.59 4.622.905.07软阔5.8411.886.864.51-5.08 0.40林种防护林5.618.04 6.06 3.32 1.63特用林4.10 7.303.64 3.38用材林4.19 5.70 5.633.10 1.33 注:负值栏表示进界量与生长量之和小于出界量与消耗量之和。(五) 出材率根据浙江省林木出材的实际情况,暂定综合出材率统一为60%。(六) 计量单位“十三五”编限统一使用公顷、立方米作为森林面积、林木蓄积、以及合理年伐量和采伐限额建议指标的计量单位。县级编限单位统一以公顷、立方米计量,保留整数;市、省级汇总统一以万公顷、万立方米计量,保

15、留两位小数。九、合理年伐量测算(一)测算要求1.合理年伐量测算必须以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为基础,测算数据必须符合本方案“七、测算数据要求”的规定。不符合要求的单位,不能进行合理年伐量测算,应根据全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测算得出全省的合理年伐量,扣除资源数据符合要求的经营单位的合理年采伐量以后,余下额度分配给资源数据不符合要求的经营单位,并进行严格控制。2.合理年伐量测算必须由县级林业主管部门组织进行,相关森林经营主体、尤其单独编限单位应参与测算过程。3.合理年伐量测算采用的技术参数必须科学合理,必要时应组织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进行咨询论证。4.城镇森林和林木的采伐限额由各县城建管理部门测算确定后

16、报所在县林业主管部门。5.法律、法规明令禁止采伐的森林和林木,不得纳入采伐限额编制范围,也不应将其资源数据统计进入采伐量的测算。6. 应采用国家林业局统一制定的测算具体方法和规定。(二)测算方法1、已编制森林经营方案且经理期包含了“十三五”期间的编限单位,经上级林业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其合理年伐量可以森林经营方案确定的为准。已编制森林经营规划的县,可参照执行。全省及各县应统计所有编限单位中依据森林经营方案确定合理年伐量的编限单位数量。必要时,对按照森林经营方案确定的合理年伐量,采用“模拟测算法”进行验证。2、未编制森林经营方案或森林经营方案不符合相关要求的编限单位,其合理年伐量依据森林资源二类调

17、查数据或更新后的资源数据按照本条“(三)分类测算”的方法进行测算。(三)分类测算编限单位合理年伐量测算分别权属、森林类别、林分起源、采伐类型等进行。编限单位的合理年伐量,是编限单位商品林合理年伐量和公益林合理年伐量的合计。1. 商品林合理年伐量编限单位的商品林合理年伐量,是编限单位主伐、商品林抚育采伐、低产林改造、商品林其他采伐等合理年伐量的合计。各项合理年伐量均要分别林木起源测算。(1) 主伐主伐合理年伐量,是一般用材林、短轮伐期用材林和速生丰产用材林主伐合理年伐量的合计。一般用材林主伐合理年伐量,依据森林经理学法正林理论,使用统一的生长采伐更新模拟计算模型,分别权属、起源、树种(组)测算合

18、理年伐量。一般用材林主伐合理年伐量也可采用其他适用方法进行测算。合理年伐量测算所需数据见表7。表7 一般用材林主伐面积蓄积表单位:公顷、立方米、%、年权属起源树种(组)项 目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龄级面 积蓄 积生长率短轮伐期用材林和速生丰产用材林,其主伐合理年伐量分别权属、树种测算,所需数据见表8。计算公式为:表8 短轮伐期用材林和速生丰产用材林面积蓄积表 单位:公顷、立方米、年权属树种面积蓄积预计采伐时的蓄积量轮伐期原则上,短轮伐期用材林和速生丰产用材林只测算主伐合理年伐量,确需测算抚育采伐合理年伐量的,应说明原因。(2) 抚育采伐商品林抚育采伐合理年伐量,由用材林和薪炭林的抚育采

19、伐合理年伐量构成。商品林抚育采伐合理年伐量分别权属、起源、林种、树种(组)测算,所需数据见表9。计算公式为:表9 应抚育资源面积蓄积表 单位:公顷、立方米、%、年权属起源林种树种(组)幼龄林中龄林抚育强度抚育周期面积蓄积面积蓄积抚育周期、抚育强度等参数的确定,依据省有关技术规定执行。(3) 低产林改造低产林改造的对象、范围和方式,严格执行国家或地方标准和规定,其合理年伐量分别权属、起源、树种(组)测算,所需数据见表10。计算公式为:表10 低产林改造资源面积蓄积表 单位:公顷、立方米、%、年权 属起 源林 种树种(组)面 积蓄 积改造强度改造周期(4) 其他采伐商品林其他采伐包括薪炭林采伐和灾

20、害木清理等进行的采伐,其合理年伐量分别权属、起源测算,所需数据见表11。计算公式为:表11 薪炭林等资源面积蓄积表 单位:公顷、立方米、%权 属起 源可采资源名称面 积蓄 积可采比例采伐周期薪炭林采伐周期、可采比例等参数的确定,依据省有关规定执行。2. 公益林合理年伐量编限单位的公益林合理年伐量,是编限单位更新采伐、公益林抚育采伐、低效林改造、公益林其他采伐等合理年伐量的合计。各项合理年伐量均要区分林木起源测算。(1) 更新采伐更新采伐合理年伐量分别权属、起源、树种(组)使用模拟测算法(参见一般用材林主伐,但龄组结构控制目标不同)测算,或采用下式测算,所需数据见表12。 表12 公益林更新面积

21、蓄积表单位:公顷、立方米、%、年权属起源树种(组)项 目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龄级蓄 积面 积生长率(2) 抚育采伐公益林抚育采伐合理年伐量,由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的抚育采伐合理年伐量构成。测算所需数据、计算方法、相关要求参见商品林抚育采伐合理年伐量测算。(3) 低效林改造测算所需数据、计算方法、相关要求参见商品林低产林改造合理年伐量测算。(4) 其他采伐公益林其他采伐包括母树林、种子园经营和灾害木清理等进行的采伐,其合理年伐量测算所需数据、计算方法、相关要求参见商品林其他采伐合理年伐量测算。十、合理年伐量统计分析编限单位合理年伐量测算后,要分别权属、森林类别、起源、采伐类型等统计,对合

22、理年伐量的构成进行系统分析,形成编限单位合理年伐量测算结果一览表(参见附表3)。十一、采伐限额建议指标确定(一)各编限单位以测算的合理年采伐量为主要依据,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林业与生态建设的实际需要,合理确定采伐限额建议指标,形成采伐限额建议指标确定结果一览表(参见附表2)。(二)分别汇总全省各编限单位测算的合理年采伐量和确定的年采伐限额建议指标(参见附表3、附表2)。(三)根据最近一次全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使用模拟计算方法测算全省的合理年采伐量控制数,作为审验、平衡各编限单位年森林采伐限额建议指标和确定全省年森林采伐限额建议指标的参考依据。(四)以全省合理年采伐量汇总数和控制数为主要依

23、据,结合前几期的采伐限额建议指标变动情况,充分考虑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林业与生态建设的实际需要,形成全省采伐限额建议指标确定结果一览表和汇总表(参见附表2、附表1)。(五)在全省采伐限额建议指标的框架内,通过综合平衡与调整,再次确定各编限单位的采伐限额建议指标。十二、工作成果与上报(一)工作成果3. 1、工作报告主要内容包括:(1)“十二五”限额执行简要情况(2)“十三五”编限基本情况(3)测算数据有效性分析1)测算数据的取得2)森林资源现状与特点3)森林资源变化发展分析(4)合理年采伐量测算(5)年采伐限额建议指标确定(6)结果分析与说明(7)加强“十三五”限额管理的措施建议4. 2、成果表各

24、县的工作报告应包括如下附表。(1)年森林采伐限额建议指标汇总表(附表1);(2)年森林采伐限额建议指标确定结果一览表(附表2);(3)合理年采伐量测算结果一览表(附表3);(4)森林资源统计表:1)各地类面积蓄积统计表(附表4);2)商品林面积蓄积统计表(附表5);3)公益林面积蓄积统计表(附表6)。5. 有关专题报告(二)成果上交上述工作成果需上交省林业厅一式5份,报市林业局一式2份,并同时上交电子数据光盘各1份。省交通运输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军区后勤部、上海铁路局,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直接报送给省林业厅(一式5份、电子数据光盘1份)。上报省林业厅的编限材料统一寄到省森林资源监测

25、中心(邮编310020,地址:杭州市凤起东路71号)。十三、实施计划(一)启动全省编限工作。2014年7月,由省林业厅发文,部署开展全省“十三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编制工作。(二)及时举办技术培训班。待国家林业局数据处理软件下达后,及时举办由各市、县林业主管部门和有关单位参加的技术培训班,培训班具体事项另行通知。(三)尽快形成符合编限测算要求的森林资源数据。省林业厅下文后,各地要着手落实这项工作。省林业厅将在对县级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和森林资源更新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梳理的基础上,根据各县的具体情况和时间允许条件,分类提出工作要求。各编限单位最迟在2014年10月底前形成符合测算要求的森林资源数据。(

26、四)开展技术指导。以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技术力量为主,对各编限单位的编限测算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帮助解决编限工作中出现的技术问题,确保编限成果质量,督促各地及时完成编限工作并上报成果。(五)审查论证。以市为单位,由市林业局组织对县级森林采伐限额编制成果进行专家论证。县级成果审查论证工作务必在明年1月底前完成。(六)上报县级森林采伐限额编制成果。以县为单位,各编限单位根据审查论证意见对编限成果作进一步修改完善后,最迟于2015年2月15日前上报编限成果。(七)全省汇总平衡。省林业厅对各县上报的成果数据进行汇总,根据确定的全省年采伐限额建议指标,对各县上报的年采伐限额建议指标进行平衡调整和汇总。全省初

27、步汇总平衡的数据经征求编限单位意见和省级论证后,作进一步修改完善,经省编限领导小组审查同意,于2015年3月底前由省林业厅上报给国家林业局初审。(八)报国务院审批。全省上报的编限成果经国家林业局审查并作必要修改完善后,由省林业厅提请省政府于2015年6月前正式上报给国务院,同时抄送国家林业局。十四、保障措施(一)组织保障省林业厅成立以厅长为组长、分管厅长为副组长,厅资源处、办公室、造林处、计财处、监测中心、生态中心等相关部门和单位领导为成员的编限工作领导小组,组织领导全省“十三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编制工作,研究解决编限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厅资源处,由资源处和监测中心相关人员组

28、成,具体贯彻、督促、指导和处理编限过程中的有关事项。(二)技术保障省林业厅确定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承担“十三五”期间全省年森林采伐限额编制的技术支撑和省级成果汇总工作。各地的具体工作由各编限单位自行完成。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组建由分管领导负责的编限工作组,切实做好前期准备、技术规程制定、技术培训、技术指导、检查验收、汇总平衡等工作,帮助编限单位解决有关技术难题,确保编限工作质量。(三)资金保障森林采伐限额编制工作牵涉面广、技术要求高、时间要求紧,需要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特别是有些编限单位的测算数据尚需作补充调查和修正更新,各级、各地主管部门要积极创造编限工作条件,切实保障所需的工作经费,确保优质

29、按时完成编限工作。20附表1年森林采伐限额建议指标汇总表汇总单位: 计量单位:立方米单位总量主伐抚育采伐更新采伐低产低效林改造其他采伐备注县 国有国有林场 其他国有林 集体 非林业系统 其他县注:备注栏填写“天保类型”,天保类型区分为: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天保工程区、长江上游天保工程区、黄河上中游天保工程区、其他天保工程区和非天然林保护工程区。附表2年森林采伐限额建议指标确定结果一览表汇总单位:计量单位:公顷、立方米单位面积蓄积商品林公益林备注面积蓄积主伐抚育采伐低产林改造其他采伐面积蓄积更新采伐抚育采伐低效林改造其他采伐合计其中天然林合计其中天然林小计其中天然林小计其中天然林面积蓄积面积蓄

30、积面积蓄积面积蓄积小计其中天然林小计其中天然林面积蓄积面积蓄积面积蓄积面积蓄积限额其中天然林限额其中天然林限额其中天然林限额其中天然林限额其中天然林限额其中天然林限额其中天然林限额其中天然林限额其中天然林限额其中天然林限额其中天然林限额其中天然林限额其中天然林限额其中天然林限额其中天然林限额其中天然林县 国有国有林场其他国有林 集体 非林业系统 其他县注:备注栏填写“天保类型”,天保类型区分为: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天保工程区、长江上游天保工程区、黄河上中游天保工程区、其他天保工程区和非天然林保护工程区。附表3合理年伐量测算结果一览表汇总单位:计量单位:立方米单位蓄积商品林公益林备注面积蓄积主

31、伐抚育采伐低产林改造其他采伐面积蓄积更新采伐抚育采伐低效林改造其他采伐合计其中天然林小计其中天然林小计其中天然林面积蓄积面积蓄积面积蓄积面积蓄积小计其中天然林小计其中天然林面积蓄积面积蓄积面积蓄积面积蓄积年伐量其中天然林年伐量其中天然林年伐量其中天然林年伐量其中天然林年伐量 其中天然林年伐量其中天然林年伐量 其中天然林年伐量其中天然林年伐量其中天然林年伐量其中天然林年伐量其中天然林年伐量其中天然林年伐量其中天然林年伐量其中天然林年伐量其中天然林年伐量其中天然林县 国有国有林场其他国有林 集体 非林业系统 其他县注:备注栏填写“天保类型”,天保类型区分为: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天保工程区、长江上

32、游天保工程区、黄河上中游天保工程区、其他天保工程区和非天然林保护工程区。附表4各地类面积、蓄积统计表汇总单位:计量单位:公顷、立方米单 位权属活立木总蓄积林地非林地备注面积蓄积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面积未成林造林地面积苗圃地面积无立木林地面积宜林地面积辅助生产林地面积其他林地其他散生木蓄积片林、林网四旁树蓄积散生木蓄积面积蓄积其中竹林面积面积蓄积面积蓄积面积蓄积注:1、填报单位应注明资源数据来源和“二类”调查时间。 2、林地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用于发展林业的土地,以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为准。 3、备注栏填写“天保类型”,天保类型区分为: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天保工程区、长江上游天保工程区、黄河上中游天保工程区、其他天保工程区和非天然林保护工程区。附表5商品林面积、蓄积统计表汇总单位: 计量单位:公顷、立方米单位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