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技术规范(试行)【共享精品doc】.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885529 上传时间:2023-03-26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4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技术规范(试行)【共享精品doc】.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技术规范(试行)【共享精品doc】.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技术规范(试行)【共享精品doc】.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技术规范(试行)【共享精品doc】.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技术规范(试行)【共享精品doc】.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技术规范(试行)【共享精品doc】.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技术规范(试行)【共享精品doc】.doc(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技术规范(试行)本规范以规模化肉牛场和肉牛养殖小区为对象,包括肉牛场的选址与设计、肉用牛的品种选择与运输、饲料与日粮配制、饲养管理、母牛的繁殖、卫生与防疫、粪便及废弃物处理、记录与档案管理八个方面的技术要求,为提高肉牛养殖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提供技术性指导。1肉牛场(小区)选址与设计1.1选址1.1.1原则符合当地土地利用发展规划,与农牧业发展规划、农田基本建设规划等相结合,科学选址,合理布局。1.1.2场址地势高燥、远离噪音、背风向阳、排水良好、地下水位较低,具有一定的缓坡而总体平坦的地方,不宜建在低凹、风口处。1.1.3水源充足,取用方便,有贮存、净化设施,能够保证生产

2、、生活用水,水质应符合GB 749的规定。1.1.4场区土壤质量符合GB 15618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的规定。1.1.5气象要综合考虑当地的气象因素,如最高温度、最低温度、湿度、年降水量、主风向、风力等,选择有利地势。1.1.6根据当地主风向,场址应位于居民区及公共建筑群的下风向处。1.1.7交通便利,有专用车道直通到场。场界距离交通干线和居民居住区不少于500m,距其它畜牧场不少于1km, 周围1.5 km以内无化工厂、畜产品加工厂、屠宰场、兽医院等容易产生污染的企业和单位。1.1.8电力充足可靠,符合 GB 50052的要求。1.1.9 满足建设工程需要的水文地质和工程

3、地质条件。1.2 规划与布局1.2.1场区规划原则建筑紧凑,在节约土地、满足当前生产需要的同时,综合考虑将来扩建和改造的可能性。1.2.2肉牛场(小区)分区1.2.2.1肉牛场(小区)一般按照生活管理区、辅助生产区、生产区、粪污处理区和病畜隔离区等功能区。各功能区之间有一定距离,并有防疫隔离带或墙。1.2.2.2生活管理区包括与经营管理有关的建筑物主要包括生活设施、办公设施,设在牛场(小区)常年主风向上风向及地势较高地段,设主大门,与生产区严格分开,保证50m以上的距离。1.2.2.3 辅助生产区主要包括供水、供电、供热、维修、草料库等设施,要紧靠生产区布置。干草库、饲料库、饲料加工调制车间、

4、青贮窖应设在生产区边沿下风向地势较高处。1.2.2.4生产区主要包括牛舍、人工授精室等生产性建筑。 在场区的下风位置,入口处设人员消毒室、更衣室和车辆消毒池。生产区肉牛舍要合理布局,各牛舍之间要保持适当距离,布局整齐,以便防疫和防火。1.2.2.5粪污处理区和病畜隔离区主要包括兽医室、隔离牛舍、病死牛处理区、贮粪场、装卸牛台和污水池。应设在场区下风向或侧风向及地势较低处,与生产区保持300m以上的间距。粪尿污水处理、病畜隔离区应有单独通道,和后门,便于病牛隔离、消毒和污物处理。1.3牛舍标准化规模养殖肉牛场(小区)要建有单独的母牛舍、犊牛舍、育成牛舍、育肥牛舍并建有运动场。1.3.1牛舍类型按

5、开放程度分为全开放式牛舍、半开放式牛舍和封闭式牛舍。全开放式牛舍外围护结构全开放,结构简单,无墙、柱、梁,顶棚结构坚固。半开放式牛舍三面有墙,向阳一面敞开,有顶棚,在敞开一侧设有围栏。牛舍的敞开部分在冬季可以遮拦封闭。封闭式牛舍有四壁、屋顶,留有门窗。按屋顶结构分为钟楼式、半钟楼式、圆拱式、双坡式和单坡式等;按肉牛在舍内的排列方式分为单列式、双列式、三列式或四列式等。一般单列式内径跨度4.55.0m;双列式内径跨度9.010.0m,采用对头式饲养。1.3.2基础应有足够强度和稳定性,坚固,防止地基下沉、塌陷和建筑物发生裂缝倾斜。具备良好的清粪排污系统。1.3.3墙壁要求坚固结实、抗震、防水、防

6、火,具有良好的保温和隔热性能,便于清洗和消毒,多采用砖墙并用石灰粉刷。1.3.4屋顶能防雨水、风沙侵入,隔绝太阳辐射。要求质轻、坚固耐用、防水、防火、隔热保温;能抵抗雨雪、强风等外力因素的影响。1.3.5地面牛舍地面要求致密坚实,不打滑,有弹性,可采用砖地面或水泥地面,便于清洗消毒,具有良好的清粪排污系统。1.3.6牛床牛床地面应结实、防滑、易于冲刷,并向粪沟作1.5%坡度倾斜。牛床以牛舒适为主,母牛可采用垫料、锯末、碎秸秆、橡胶垫层,育肥牛可采用水泥地面或竖砖铺设,也可使用橡胶垫层或木质垫板。牛床设计参数见表1。表1 牛床面积设计参数 单位:m,m2牛别每头牛分栏饲养或散栏饲养长宽每栏头数每

7、头牛面积成年母牛1.601.801.101.20围产期牛1.802.001.201.25育肥牛1.801.901.10102046育成牛1.501.601.001.10犊牛1.200.901.3.7粪沟宽2530cm,深1015cm,并向贮粪池一端倾斜度为1:50100。1.3.8通道单列式位于饲槽与墙壁之间,宽度1.301.50m;双列式位于两槽之间,宽度1.501.80m。若使用TMR车饲喂通道宽51m。1.3.9饲槽设在牛床前面,槽底为圆形,槽内表面应光滑、耐用。使用TMR车饲喂食槽底部比肉牛站立的地面要高515cm ,设计参数见表2。表2 肉牛饲槽设计参数 单位:m牛别槽上宽槽底宽槽内

8、缘高槽外缘高成年牛604030356080青年牛50603040256080犊牛4050303515351.3.10门牛舍门高不低于2m,宽2.22.4 m,坐北朝南的牛舍,东西门对着中央通道,100头肉牛舍通到运动场的门不少于2个。若使用TMR车饲喂则门高最低3.5m,门宽3.54 m。1.3.11窗能满足良好的通风换气和采光。采光面积成母牛为1:12,育成牛为1:121:14,犊牛1:14。一般窗户宽为1.53m,高1.22.4m,窗台距地面1.2 m。1.3.12牛栏分为自由卧栏、拴系式牛栏两种。自由卧栏的隔栏结构主要有悬臂式和带支腿式,一般使用金属材质悬臂式隔栏。拴系饲养根据拴系方式不

9、同分为链条拴系和颈枷拴系,常用颈枷拴系,有金属和木制两种。高档育肥舍有自由分栏饲养,每个栏内可容纳10头育肥牛。1.3.13牛舍的建筑工艺要求肉牛舍可采用双坡双列式或钟楼、半钟楼式双列式。双列式又分对头式与对尾式两种。饲料通道、饲槽、颈枷、粪尿沟的尺寸大小应符合肉牛生理和生产活动的需要。犊牛舍多采用封闭单列式或双列式;初生至断奶前犊牛宜采用犊牛岛饲养。1.3.14通道连接牛舍、运动场,应畅通,地面不打滑,周围栏杆及其他设施无尖锐突出物。1.4运动场1.4.1每头成母牛占用面积2025 m2,育成母牛1520 m2,犊牛810m2;运动场地面以三合土为宜。运动场可按50100头的规模用围栏分成小

10、的区域。1.4.2饮水槽应在运动场边设饮水槽,按每头牛20cm计算水槽的长度,槽深60cm,水深不超过40cm,供水充足,保持饮水新鲜、清洁。1.4.3地面地面平坦、中央高,向四周方向呈一定的坡度(3度5度)。1.4.4围栏运动场周围设有高11.2 m围栏,栏柱间隔1.5 m,可用钢管或水泥桩柱建造,要求结实耐用。1.4.5凉棚凉棚面积按成母牛45 m2计算,应为南向,棚顶应隔热防雨。1.4.6空气质量牛舍有害气体允许范围:氨19.5mg/ m3;二氧化碳2920 mg / m3;硫化氢15mg/ m3 。1.5配套设施1.5.1电力。牛场电力负荷为2级,并宜自备发电机组。1.5.2道路道路要

11、通畅,与场外运输连接的主干道宽6m;通往畜舍、干草库(棚)、饲料库、饲料加工调制车间、青贮窖及化粪池等运输支干道宽3m。运输饲料的道路(净道)与粪污道路(污道)要分开。1.5.3排水场内雨水采用明沟排放,污水采用暗沟排放和三级沉淀系统。1.5.4草料库根据饲草饲料原料的供应条件,饲草贮存量应满足36个月生产需要用量的要求,精饲料的贮存量应满足12个月生产用量的要求。1.5.5青贮窖青贮窖(池)要选择建在排水好,地下水位低,防止倒塌和地下水渗入的地方。无论是土质窖还是用水泥等建筑材料制作的永久窖,都要求密封性好,防止空气进入。墙壁要直而光滑,要有一定深度和斜度,坚固性好。每次使用青贮窖前都要进行

12、清扫、检查、消毒和修补。1.5.6饲料加工车间远离饲养区,配套的饲料加工设备应能满足牛场饲养的要求。配备必要的草料粉碎机、精料搅拌机、有条件的牛场可配备全混合饲料搅拌车(TMR车)等。1.5.7消防设施应采用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消防设施。各牛舍的防火间距为12m,草垛与牛舍及其他建筑物的间距应大于50m,且不在同一主导风向上。草料库、加工车间20m以内分别设置消火栓,可设置专用的消防泵与消防水池及相应的消防设施。消防通道可利用场内道路,应确保场内道路与场外公路畅通。1.5.8牛粪堆放和处理设施粪便的贮存与处理应有专门的场地,必要时用硬化地面。牛粪的堆放和处理位置必须远离各类功能地表水体(距离不

13、得小于400m),并应设在养殖场生产及生活管理区的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处。1.5.9牛场(小区)设有专门的装牛台和地磅。1.5.10场区绿化场区绿化应结合场区与牛场之间的隔离、遮荫及防风需要进行。可根据当地实际种植能美化环境、净化空气的树种和花草,不宜种植有毒、有刺、飞絮的植物。2肉用牛的品种选择与运输2.1肉用牛的品种2.1.1国外肉牛品种利用国外的主导品种有西门塔尔、夏洛来、安格斯、利木赞等。2.1.2国内肉牛品种延边牛、蒙古牛等。2.1.3杂交肉牛利用纯种肉牛或兼用牛做父本的肉用杂交牛。2.1.4乳用公犊牛乳用公牛、乳用杂交牛。2.2肉牛的选择与运输2.2.1购牛准备工作2.2.

14、1.1牛场准备购牛前,牛场应做好牛场环境设施、圈舍、饲料、饮水与防疫等的相关准备。牛场环境设施应符合GB/T18407.3(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畜禽肉产地环境要求)的要求。牛场防疫应符合NY 5126(无公害食品肉牛饲养兽医防疫准则)的要求。牛场饮水应符合NY 5027(无公害食品 畜禽饮用水水质)的要求。牛场饲料应符合NY 5127(无公害食品肉牛饲养饲料使用准则)的要求。牛场污染物处理应符合GB18596(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2.2.1.2异地采购的准备购牛前,应调查拟购地区的疫病发生情况,禁止从疫区购牛。牛常见传染病有口蹄疫、结核病、布病、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牛传染性鼻气管

15、炎。购牛前,注意牛源地的气温、饲草和饲料质量、气候等环境条件,以便相应调整运输与运达后的饲养管理措施。2.2.2选牛2.2.2.1牛的来源、免疫记录及申请检疫应选来源清楚的健康牛。营养与精神状态良好,被毛光亮,无卧地不起、发热、咳嗽、腹泻等临床发病症状。应检查牛的免疫记录,确保拟购牛处于口蹄疫等疫苗的免疫保护期内。应按国家规定对拟购牛只申请检疫,检疫应符合GB 16549畜禽产地检疫规范和GB 16567种畜禽调运检疫技术规范。2.2.2.2牛只运输的准备工作 2.2.2.2.1人员由有经验的选购人员、兽医及押运人员组成。2.2.2.2.2运输车辆用1烧碱消毒,并准备好饲草、饮水工具、铁锹等。

16、2.2.2.2.3运输前应备齐各种证件。包括准运证、兽医卫生健康证明(非疫区证明、防疫证、检疫证)、车辆消毒证件、产权证明。2.2.2.2.4加强运输管理,减少掉膘和死亡。运前34h停喂具有轻泻性的青贮饲料、麸皮、鲜草等,装运前23h不能超量饮水;运输前23d每头每天口服或注射维生素A25万100万IU;运输前2h可每头牛补口服盐溶液(氯化钠3.5g、氯化钾1.5g、碳酸氢钠2.5g、葡萄糖20g,加凉开水至1000ml)23L2.2.2.2.5运输汽车护栏高度应不低于1.5m,装车前给车上铺一层沙土防滑或均匀铺垫熏蒸消毒过、厚度2030cm以上的干草或草垫防滑。应有防晒、防风、挡雨设施。2.

17、2.3运输2.2.3.1运输季节架子牛的运输以春、秋两季较好,冬季调运要做好防寒工作。夏季不宜调运,调运时以夜间行车、白天休息为妥;或早晨、傍晚运输,切忌中午高温时运输。2.2.3.2车速尽量保持车行均速,切忌急转弯和急刹车。2.2.3.3途中检查运输中每隔45h应检查一次牛群状况,将躺下的牛及时扶起以防止被踩伤。在远途运输过程中,有条件时应保证牛只每天饮水34次,每天给予优质干草。2.2.3.4途中牛只的护理在途中常见病有牛只滑倒扭伤、牛前胃迟缓、流产等。宜采取简单易操作的肌肉注射方式,以抗炎、解热、镇痛的治疗方针,对症用药控制病情发展。2.2.4卸载 2.2.4.1卸车运输车辆到达目的地后

18、,要在专用台上让牛只自由下车,放入隔离牛舍中,并逐个核对牛只数量。2.2.4.2饲喂牛只入舍后休息1.52h,然后给少量饮水或补口服盐溶液23L,给少量优质干草。切勿暴饮暴食。2.2.4.3交接牛只运达后,立即办理交接手续。2.2.5隔离与过渡饲养2.2.5.1购回的肉牛集中在单独圈舍中饲养,饲草料过渡期在15d以上。过渡期第一周以粗饲料为主,视采食和消化情况,适当添加精料,第二周开始逐渐加料,每3d增加300g精料,至正常水平。2.2.5.2为新到肉牛提供清洁饮水,如果是夏天长途运输,肉牛应补充人工盐。 2.2.6 防疫与治疗措施2.2.6.1隔离期间进行驱虫与免疫接种,证明肉牛健康无病时并

19、入大群。防疫措施根据NY 5126无公害食品肉牛饲养兽医防疫准则执行。2.2.6.2入圈前进行全群检疫。2.2.6.3疾病的治疗应符合NY5125 (无公害食品肉牛饲养兽药使用准则),严格遵守规定的用法与用量,慎用作用于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的兽药及其他兽药。2.2.6.4并群后对所有隔离的空圈进行彻底消毒处理。3饲料与日粮配制3.1饲料分类肉牛生产常用饲料可分为:粗饲料、精饲料、糟粕类饲料、多汁饲料、矿物质饲料、添加剂类饲料和特殊类饲料等类型。3.1.1粗饲料一般指天然水分含量在60%以下、体积大、可消化利用养分少、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大于或等于18%的饲料。常见的有青贮类饲料

20、、干草类饲料、青绿饲料、作物秸秆等。3.1.2精饲料一般指容积小、可消化利用养分含量高、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小于18%的饲料。包括能量饲料和蛋白饲料。能量饲料指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低于18%,粗蛋白质含量低于20%的饲料。常见的能量饲料:谷实类(玉米、小麦、稻谷、大麦等)、糠麸类(小麦麸、米糠等)等。蛋白饲料指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低于18%,粗蛋白质含量等于或高于20%的饲料。常见的蛋白饲料有豆饼、豆粕、棉籽饼、DDGS、菜籽饼、亚麻饼、玉米胚芽饼等。3.1.3糟粕类饲料指制糖、制酒等工业中可饲用的副产物,如酒糟、糖渣、淀粉渣(玉米淀粉渣)、甜菜渣等。3.1.4多汁饲料主要指块根、块茎类饲料。3.1

21、.5矿物质饲料常见的有食盐、含钙磷类矿物质(石粉、磷酸钙、磷酸氢钙、轻体碳酸钙等)等。3.1.6添加剂类饲料包括营养性添加剂和非营养性添加剂。常见的营养性添加剂:维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等;常见的非营养性添加剂:抗生素、促生长添加剂、缓冲剂等。3.1.7非蛋白氮类饲料包括:尿素及其衍生物类;氨态氮类;铵类;肽类及其衍生物等。使用非蛋白氮类饲料应注意控制用量,并与其他营养素如碳水化合物、硫的比例适当。3.2 饲料的加工、调制与贮存管理3.2.1精饲料的加工方法各种原料经过必要的粉碎,按照配方进行充分的混合。粉碎的颗粒宜粗不宜细,如玉米的粉碎,颗粒直径以24mm为宜,可以采用压扁、制粒、膨化、湿贮

22、等加工工艺。3.2.1.1玉米湿贮方法高水分玉米贮藏是保存籽实玉米的方法之一,按下列工艺进行:玉米籽粒(或果穗)收获运输粉碎入贮压实密封贮存饲喂。3.2.1.1.1收获:玉米籽粒的收获期为完熟期,以水分25%35%为宜。玉米果穗的收获期一般应提前一周,以果穗水分在30%45%为宜。玉米籽粒(或果穗)及时粉碎入贮。3.2.1.1.2粉碎: 玉米粉碎细度作为牛饲料粉碎粒度尽可能大。3.2.1.1.3压实:装入设施的原料要迅速压实。注意边角的压实,小规模贮存可用人力踩踏,大规模贮存需利用履带式拖拉机压实后,仍需人踩踏拖拉机压不到的边角。经压实后的粉碎玉米籽粒的密度为0.823t/m3。3.2.1.1

23、.4密封:最好用双面涂膜编织材料,也可用塑料薄膜。薄膜密封后,表层盖1020cm厚泥土即成。3.2.1.1.5贮存:贮存玉米温度上升一般在第三天达最高点,其最高湿度在2030之间,温度达最高点后呈下降趋势直至稳定。如果密封得好,贮藏35年不变质。3.2.1.1.6取饲:经1个月以上的贮存即可取饲。贮存良好的玉米,颜色保持入贮前的色泽,气味酸香,无霉变结块现象,即可饲喂。3.2.1.2贮藏设施贮藏设施分为贮窖(砖砌水泥抹面贮窖、石砌水泥勾缝贮窖、预制件贮窖等)、贮仓(金属仓、砖砌水泥抹面仓等)、贮袋(涂膜编织袋、塑料袋等)多种,从贮藏费用和贮藏效果看,现阶段以选择窖贮为宜,贮窖以砖砌水泥抹面沟形

24、窖为佳。设施要求同青贮窖。3.2.2干草的制备干草的营养成分与适口性和牧草的收割期、晾晒方式有密切关系。禾本科牧草应于抽穗期刈割,豆科牧草应于初花现蕾期刈割。牧草收割之后要及时摊开晾晒,当牧草的水分降到15%以下时及时打捆,避免打捆之前淋雨。豆科牧草也可压制成捆状、块状、颗粒成品供应。3.2.3青贮饲料的加工调制3.2.3.1收割时期原料要求制作青贮的玉米最适宜的收割期为乳熟后期至蜡熟期;玉米在生理上成熟时获得最高产量和营养质量的最适收获期。一是查看乳线,如果玉米已有籽实,可掰开玉米棒查看“乳线”。乳线距玉米粒外缘40%50%时,可收割青贮,此时水分含量适中,营养最高。二是查看干尖,当玉米棒以

25、上部分由20%、或者未结实玉米秸秆有10%的长度发黄、发干时,可收割青贮,此时水分含量适中,营养最高。3.2.3.2水分含量入窖时原料的水分控制在65%70%左右为最佳,水分过高过低都会影响青贮的品质。青贮原料应含一定的可溶性糖:最低含量应达2%,当青贮原料含糖量不足时,应掺入含糖量较高的青绿饲料或添加适量淀粉、糖蜜等。3.2.3.3制作方法制作要求原料在青贮前,要切碎1.53.5cm,如果在日粮中粗饲料中干草和秸秆能保证牛的长纤维的数量可切的短些,如果长纤维保证不了,青贮可切的长些。往青贮窖中装料,应边往窖中填料,边用装载机或链轨推土机层层压实,时间一般应不超过3d。对于容积大的青贮窖,在制

26、作时可分段装料、分段封窖。应用防老化的双层塑料布覆盖密封,密封程度以不漏气不渗水为原则,塑料布表面用砖土覆盖压实。在青贮的贮藏期,应经常检查塑料布的密封情况,有破损的地方应及时进行修补。青贮饲料一般在制作45d后可以使用。密封完好的青贮饲料,原则上以12年使用完毕为宜,取青贮时以纵切面均匀取用,保持饲喂时营养成分和水分稳定。3.2.4秸秆类饲料加工调制物理处理法主要包括切短、粉碎、揉搓、压块、制粒等。秸秆切短至35cm为宜。化学处理法主要包括石灰液处理、氢氧化钠液处理、氨化处理等。氨化处理多用液氨、氨水、尿素等。生物处理法主要采用秸秆微贮技术。3.2.5饲料的贮藏饲料的贮藏要防雨、防潮、防火、

27、防冻、防霉变、防发酵及防鼠、防虫害;饲料堆放整齐,标识鲜明,便于先进先出;饲料库有严格的管理制度,有准确的出入库、用料和库存记录。3.3日粮的配制3.3.1配制原则应根据NY/T 815肉牛饲养标准执行。饲养标准是根据肉牛营养需要的平均数制定的,个体差异在10%,可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灵活运用。3.3.2首先满足肉牛对能量的需要。在满足肉牛对能量需要的基础上,再满足对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的需要,标准差:能量5%、蛋白质10%。3.3.3饲料组成要符合肉牛的消化生理特点,合理搭配,应以粗饲料为主,视不同饲养阶段搭配精料,粗纤维含量应为15%24%,平均为20%。3.3.4日粮要符合肉牛的采食能力。

28、既要满足营养需要,又要让牛吃得下、吃得饱。肉牛对饲料干物质采食量约为体重的2%3%。3.3.5日粮组成要多样化。发挥营养物质的互补作用,营养全面,适口性好。3.3.6尽量就地取材,降低成本。3.3.7在配合日粮时可按年龄、体重、性别、生产性能(日增重)和生理状态等情况将肉牛群中条件相似的划分为一组,然后分别为每一组肉牛配合一个日粮即可,个体间需要量的差异可在具体饲喂时通过增减喂量加以调整。3.3.8肉牛养殖中禁止使用动物源性饲料,外购混合精料、浓缩料、预混料应有检测报告(包括营养成分和是否含有动物源性及其药物成分)。3.3.9全混合日粮(TMR)根据肉牛营养需要,把粗饲料、精饲料及辅助饲料等按

29、合理的比例及要求,利用专用饲料搅拌机械进行切割、搅拌,使之成为混合均匀、营养平衡的一种日粮。全混合日粮水分应控制在45%50%。投料时顺序为(秸秆)干草青贮糟粕、青绿块根类饲(添加剂)混合精料,每天在利用TMR饲喂时,应及时使用分级筛,保证切割长度,饲喂时要随时观察牛群的采食量,保证牛群的采食时间。3.4饲料贮备母牛全年的饲料贮备见表3。表3 全年各种饲料的计划贮备量 单位:kg饲 料 种 类供应天数头 日 量年 总 量备注干草或秸秆3654515001900青饲青贮36581530005500块根、茎、瓜皮类3654615002200糟 渣 类36551018003700混合精饲料36535

30、11001800矿 物 质3650.180.2混合料3%计4饲养管理4.1肉牛饲养管理的一般原则牛的一般饲养管理原则是指对不同类型的牛,如不同品种、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牛进行饲养管理的共同要求。要按照定时定量、少给勤添、充足饮水、保持牛舍和牛体清洁卫生、经常梳刷、注意加强运动的原则。4.2饲养方式 4.2.1散栏饲养:为舍饲,将体重、品种、年龄相似的肉牛饲养在同一栏内,便于控制采食量和日粮的调整,育肥牛可作到全进全出。散栏饲养需要散栏牛舍、饲料搅拌车、铲车等设备发挥作用。育肥牛的散栏饲养是10头牛饲养在同一栏内,便于TMR饲喂。4.2.2拴系饲养:是将牛按大小、强弱定好槽位,栓系喂养。优点是采

31、食均匀,可以个别照顾,减少争斗爬跨。 4.3肉用母牛饲养管理4.3.1肉用犊牛的饲养管理4.3.1.1犊牛(06月龄)的饲养4.3.1.1.1舍饲和半舍饲犊牛舍的准备 犊牛舍设笼式保育栏和犊牛栏,保育栏专供12月龄单个犊牛栖息用,单独的保育栏可离地面25cm,栏内铺20cm的垫草;犊牛栏供36月龄犊牛小群栖息,栏内地面最好为据末,若铺木板,木板上铺10cm厚的麦秸或其它新鲜干净的垫草,牛栏前设料槽和饮水桶。犊牛舍要清洁、干燥、保暖,冬季舍温保持在5以上,夏季通风换气要好。4.3.1.1.2犊牛舍消毒犊牛舍要定期消毒,冬季每个月,夏季每半个月一次。可用2%火碱、生石灰或消毒剂对地面、墙壁、饲槽、

32、草架、工具等进行全面消毒。牛栏内要勤起粪、勤垫草,保持栏内清洁干燥。运动场要清洁干燥,不存污水。4.3.1.1.3犊牛的饲养管理 a)犊牛出生后立即清除口、鼻、耳内的粘液,在距腹部68cm处断脐,挤出脐内污物,并用5%的碘酒消毒,擦干牛体,称重、填写出生记录。b)犊牛生后移入犊牛舍内,放入保育栏饲养,月龄后转入犊牛栏内小群饲养。犊牛生后2030日龄去角。c)犊牛生后1h内吃上初乳,月龄内主要以母乳为营养来源,第一次初乳的喂量在1.52kg,以后每天按体重的1/51/6计算初乳的喂量,每天喂3次。奶温控制在3538C。1520日龄开始训练采食优质的精粗饲料,禁喂不干净、发霉变质的草料。d)舍饲饲

33、养,可实行早期23月龄时断奶,以后按犊牛期36月龄饲养标准饲喂。按犊牛营养需要配制成犊牛料(颗粒料),自由采食,当日采食到1.5kg精料时可实行断奶。半舍饲半放牧饲养,犊牛哺乳期以56月龄为宜,这样随母牛放牧以节约饲养成本。犊牛哺乳期饲养方案见表2。表2 哺乳期犊牛饲养方案日 龄牛 乳(kg)牛 乳(kg)牛 乳(kg)犊牛料(kg)干 草青贮饲料17428428428814535535535训练采食自由采食152164264262小量饲喂自由采食22286.545.56.545.56.545.5自由采食自由采食29356.545.5749749自由采食自由采食36425356426.55.5

34、自由采食自由采食43493214.531.55.538.5自由采食自由采食50562143214.531.5自由采食自由采食小量饲喂5763141.56321自由采食自由采食按量喂饲6470214自由采食自由采食按量喂饲合 计2703003504.4育成牛饲养管理母犊牛断奶至第一次产犊(28月龄左右)这段时间称为育成期。4.4.1712月龄是性成熟期。每日青粗饲料的采食量可达到体重的7%9%。后备母牛可以放牧为主,如没有放牧条件的,要有足够的运动场地,采用群养方式,除给予优质的牧草、干草和多汁饲料外,要补给精料。按100kg体重计算,青贮56kg或干草1.52kg,混合精料达11.5kg。4.

35、4.2 1318月龄,消化器官更加扩大。后备青年母牛应供给充足和平衡的能量、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尤其是13月龄后更是需要高水平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以提高卵泡质量、配种成功率,保证后备青年母牛正常生长。一般到1618月龄时,育成母牛体重要达到成年牛体重的70%左右,并开始初配。日粮应以优质的粗饲料为主。按干物质计算,粗饲料占70%75%,精饲料占25%30%,并在运动场放置干草、秸秆等。4.4.3 1924月龄,这时配种受胎,日粮应以品质优良的干草、青草、青贮料和根茎类为主。妊娠后期精料每日23kg。按干物质计算,粗饲料要占70%75%,精饲料占25%30%。4.5怀孕母牛的饲养管理此期以促进

36、胎儿的发育,降低死胎率,提高产犊率为目的。4.5.1日粮以青粗饲料为主,以放牧为主,适当搭配精料,怀孕母牛禁喂棉籽饼、菜籽饼、酒糟等饲料。4.5.2不能喂冰冻、发霉饲料,饮水温度不低于10。4.5.3舍饲时应注意适当运动,但防止驱赶、跑、跳运动,防止相互顶撞和在湿滑的路面行走,以免造成机械性流产。4.5.4环境应干燥、清洁,注意防暑降温和防寒保暖。4.5.5怀孕前期(怀孕后3个月)胎儿发育较慢,不必为母牛增加营养,怀孕母牛保持中上等膘情(体况评分在3.75分)即可。应以优质干草、青草为基础日粮,精料可以少喂。中期(怀孕后46个月)可适当补充营养,每天补喂12kg精料,但要防止母牛过肥和难产。后

37、期(产前23个月)要加强营养,每天补充精料23kg,粗饲料要占70%75%,精料占25%30%。4.5.6临近产期的母牛应停止放牧,给予营养丰富、品质优良、易于消化的饲料。产前半个月,将母牛移人产房,由专人饲养和看护,发现临产征兆,计算好预产期,准备接产工作。产前16h进入产间,消毒后躯,分娩时环境要安静。4.6哺乳母牛的饲养管理 此期以增加产奶量,提高犊牛成活率为目的。4.6.1母牛分娩后先喂麸皮温热汤,一般用3040温水10kg,加麸皮0.5kg,食盐50100g及红糖250g,拌均后喂给。4.6.2母牛分娩后的最初几天,应喂容易消化的日粮,粗料以优质干草为主,根据牛的食欲情况,34d后就

38、可以转为配合饲料。4.6.3哺乳母牛的能量需要比妊娠期高50%,增加饲料中蛋白质、钙、磷的含量应加倍。转为配合饲料时,应多喂优质的青草、干草和豆科牧草、青贮。精料参考配方:玉米53%、豆粕20%、麸皮25%、石粉1%、食盐1%。冬季青饲料缺乏时,每头牛每天添加12001600IU维生素A或饲喂12kg胡萝卜。4.6.4乳房按摩:对18月龄怀孕母牛,每天按摩12次,每次按摩时用热毛巾敷擦乳房。产前12个月停止按摩。4.6.5刷拭:保持牛体清洁,每天刷拭12次,每次5min。4.7母牛的放牧管理4.7.1哺乳母牛的放牧管理放牧期间的充足运动和阳光浴以及牧草中所含的丰富营养,可促进牛体的新陈代谢,改

39、善繁殖机能,增强母牛和犊牛的健康。4.7.1.1春季放牧4.7.1.1.1春季要在朝阳的山坡或草地放牧,适宜的放牧时间是禾本科牧草开始拔节或生长到10cm以上时。4.7.1.1.2春季开始牧食青草时,每天放牧23h,逐渐增加放牧时间,最少要经过10d后才能全天放牧。4.7.1.1.3放牧后适当补饲干草或秸秆(24kg),有条件的夜晚补足粗料任其自由采食。4.7.1.2夏季放牧夏季可于离牛舍较远处放牧,为减少行走消耗的养分,可建临时牛舍,以便就地休息。炎热时,白天在阴凉处放牧,早晚于向阳处放牧,最好采用夜牧或全天放牧。4.7.1.3秋季放牧秋季夜晚气温下降快,常低于牛的适宜温度,要停止夜牧,要充

40、分利用好白天放牧,抓好秋膘。4.7.1.4冬季放牧北方冬季寒冷,采食困难,应改放牧为舍饲,可充分利用青贮、秸秆、干草等喂牛,精饲料要按营养需要配制,以使肉牛冬季不掉膘。若冬季必须放牧时,也要在较暖的阳坡、平地、谷地放牧,要晚些出牧,早些回圈舍,晚间补喂干草和精料。冬季牛长期吃不到青草,每头牛每天应喂0.51kg的胡萝卜或0.5kg的苜蓿干草,或2kg的优质干草,也可按每头牛每天在日粮中加入12万IU维生素A,哺乳母牛还得增加0.51倍。枯草和秸杆,缺乏能量和蛋白质,所以应喂含蛋白质和热能较多的草料。放牧回来不能马上补饲,待休息35h后才能补给。4.7.2放牧的注意事项4.7.2.1做好放牧前的

41、准备工作,放牧前要对牛进行体内外驱虫,以免将虫带入牧地。驱虫药的使用应按NY5125(无公害食品肉牛饲养兽药使用准则)规定的允许使用的中药材、中成药、化学药品、抗生素及其制剂。4.7.2.2放牧地离圈舍、水源要近,最好不要超过3km。安排好水源,牛每天至少饮水2次,天气炎热时增加。4.7.2.3其它注意事项:夏季在放牧过程中,青草是饲料的主体,因此必须补充盐,方法是搭一简单的棚子,放上食盐舔块,让牛自由舔食。由于牧草中可能出现磷的不足,因此在给盐时最好补充磷酸钾或投放矿盐。若是幼嫩的草地,易出现牛采食粗纤维不足,可在牧区设置草架,补充一些稻草。4.7.2.4舍饲情况下,应以青粗饲料为主,适当搭

42、配精饲料的原则,粗料如以玉米秸为主,由于蛋白质含量低,搭配1/31/2优质豆科牧草,再补饲饼粕类,也可用尿素代替部分饲料蛋白,比例可占日粮的0.5%1%。粗料若以麦秸为主,除搭配豆科牧草外,另需补加混合精料1kg左右。怀孕牛禁喂棉籽饼、菜籽饼、酒糟以及冰冻的饲料,饮水温度要求不低于10。4.8肉用牛育肥 4.8.1肉用牛育肥方式4.8.1.1按给料划分精料为主的育肥方式和先粗后精的育肥方式4.8.1.2按育肥牛的年龄划分育成牛的育肥、成龄牛育肥、犊牛育肥、老龄淘汰牛育肥4.8.1.3按饲养方式划分持续肥育法(直线育肥)、后期集中肥育法(吊架子育肥)4.8.2肉用牛育肥方法4.8.2.1持续肥育

43、法(直线育肥)犊牛断奶后就进入肥育阶段进行育肥或断奶后转入专门化的肥育场进行集中育肥,饲养1820月龄,体重达500kg以上出栏。 4.8.2.2后期集中肥育法(吊架子育肥)从市场选购1.5岁到2岁的架子牛,经过驱除内外寄生虫后,利用精料型日粮(以精料为主,搭配较少量的秸秆、青干草或青贮料等)进行36个月的短期强度肥育,达到上市体重(500kg以上)。4.8.2.3肉用小白犊牛育肥 4.8.2.3.1饲养a)饲料:犊牛育肥是指全部用全乳、脱脂乳或代乳喂饲犊牛,不喂其它任何饲料的育肥方法,日喂奶量由少到多,到100120d,体重达到100150kg出栏。b)饲喂:日喂23次,平均1kg体重耗全乳

44、10kg。脱脂乳是全乳能量的60%,其饲喂数量还要增加,代乳粉在与全乳粉营养相当的情况下,需1.31.5kg增重1kg,并给予充足饮水。4.8.2.3.2管理a)在7d内吃完初乳,小群饲养,每10头一圈,每头占地面积2.53 m2,在圈内自由活动。采用部分漏缝水泥地面和木板或再生胶垫。b)舍内阳光要充分,温暖1520,通风良好,干燥,相对湿度70%75%,舍内要定期消毒,每天及时打扫干净。喂奶用具要每次用后及时清洗。4.8.2.4分期育肥4.8.2.4.1杂交牛育肥分期育肥是把肉牛育肥划分犊牛期,育成期和催肥期三个阶段,犊牛期为16月龄, 育成期为618月龄,催肥期为1824月龄,育成期一般以放牧为主,少量补给精料,每日0.51kg,催肥期采取舍饲栓系和散养育肥方法,以优质青粗饲料为主,补给高能量精料,体重达到500kg左右出拦。育成期公牛可按照以粗饲料为主的方式饲养,达到250350 kg体重后,可进入集中舍饲育肥。首先按个体大小、体重、采食速度、性情、性别等合理分群饲养,每群设专人负责。架子牛育肥采用单栏散养方式比较好,日增重与饲料报酬明显优于拴系饲养。每群头数在10头最佳,每头牛运动面积不低于4m2,每栏饲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