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论文:对少儿童体质影响的动态追踪调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教学论文:对少儿童体质影响的动态追踪调查.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在校期间每天增加20分钟体育活动时间对少年儿童体质影响的动态追踪调查 【摘要】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是衡量学校体育教学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笔者在2005至2007年这三年中,对所在学校有关学生的各项体质数据进行采集,并运用现场测试、数理统计、逻辑分析和比较等方法进行综合研究分析得出,适当增加体育活动时间有利于少年儿童身体素质的发展。【关键词】体育活动 少年儿童 体质 研究2002年国家体质健康监测结果显示,学生速度、爆发力、力量等素质持续出现下降;超重及肥胖学生明显增多,已成为影响学生健康的问题。1我校作为一所城区学校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如何行之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成为学校体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笔
2、者根据已有条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从2005起一直探索解决这一问题的行之有效的途径。1 研究设计与步骤1.1 研究设计从2005年开始在每届新生入学时,随机选定一个班级作为实验班,其它各平行班作为对照。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在学校进行同等的体育教学的基础上,每天从8点30分开始到8点50分加设20分钟的体育锻炼时间并排入课程表。这20分钟体锻课有专职体育教师一人对一班负责管理,并根据学生实际需求设立相关的体育锻炼内容,主要包括田径:走、跑、跳跃,球类运动中的足球、篮球、羽毛球项目以及学生喜欢的游戏活动等。体锻课注重实效性,要求每个学生在这20分钟内有90%左右的时间都处于运动的状态中,除规定的活
3、动项目外,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再另设二、三个项目让学生选择,教师随时监控,以保证学生运动量。1.2 研究任务以我校2005、2006、2007三届学生为对象,并对每届中设立的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身体素质测试数据进行检测,最后探寻适当增加体育活动时间对学生体质影响的程度。 1.3 研究对象本次实验以我校13年级(即07届、06届、05届)52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各年级实验班的学生126人为抽样样本。表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n=522)年级 实验班人数 男 女 对照班人数 男 女一年级 41 21 20 129 66 63二年级 45 22 23 130 68 62三年级 40 19 21 137
4、 68 691.3.1 从表1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看,各个年级的男女生人数所占百分比相差不大,考虑到小学生一到三年级的生理发育因素,简化对男女生的区别对待,统计中都视为同一标准。1.4 研究方法1.4.1 现场测试自2005开始,每届学生入学后两周完成身高、体重、坐位体前曲和50米跑的测试。依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于2007年11月进行了全面、整体的测试。测试内容包括:一、二年级身高、体重、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三年级身高、体重、仰卧起坐、立定跳远;在此基础上各年级都加测了50m跑。1.4.2 数理统计所有的测试的原始数据均在Microsoft Excel软件上进行常规性处理,统计采用Sp
5、ss13.0统计软件处理。应用T检验、方差分析、列联表法等统计方法。1.4.3 逻辑分析和比较我们对统计的数据进行客观的逻辑分析,并将试验班和对照班的测试数据进行比较得出结论。2 结果与分析2.1 统计结果表2 入学两周后身体形态指标测试结果 (S) 届别 07届 (一年级) 06届 (二年级) 05届(三年级)指标 实验 对照 实验 对照 实验 对照身高cm 122.636.12 122.556.83 123.215.91 122.93 5.74 123.766.41 124.097.82体重kg 23.12 4.87 23.545.12 22.955.35 23.084.99 23.804
6、.97 22.705.10 表3 2007年11月身体形态指标测试结果 (S)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指标 实验 对照 实验 对照 实验 对照身高cm 123.215.6 122.956.8 131.396.1 129.857.8 135.487.3 133.518.2体重kg 23.804.97 22.75.10 27.955.35 27.084.99 29.12 4.87 30.545.12表4 入学两周后身体素质指标测试结果 (S) 届别 07届(一年级) 06届(二年级) 05届(三年级)指标 实验 对照 实验 对照 实验 对照体前屈cm 6.996.13 7.107.23 6.
7、985.12 7.085.31 7.236.12 7.196.2350m跑s 12.491.71 12.471.85 12.321.48 12.291.51 12.241.58 12.291.72表5 2007年11月身体素质指标测试结果 (S)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指标 实验 对照 实验 对照 实验 对照立定跳远cm 120.311.2 114.217.8 129.210.3 121.515.4 146.112.1 135.617.2 体前屈cm (仰卧) (个) 8.334.42 7.105.23 10.245.12 7.987.51 37.587.11 30.899.2350m跑
8、s 11.911.06 12.021.12 11.600.82 11.921.21 10.530.71 10.911.25表6 2007年11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标统计结果(%)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实验 对照 实验 对照 实验 对照优秀 12.3 7.9 20.3 15.2 25.2 9.5良好 20.5 18.5 40.5 27.1 44 22.5及格 68.2 71.1 39.2 56.7 30.8 65不及格 0 3.5 0 2 0 3.52.2 分析2.2.1 从表2、表4看,实验对象的历届新生入学两周后,实验班、对照班的各项测试指标通过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得出(p0.0
9、5),通过平均值对比发现有些指标的平均值,对照班学生还要优于实验班学生。说明通过随机选定的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实验前身体素质方面没有差异,可视作是在同一水平。2.2.2 从表3 中2007年11月身体形态指标测试结果看,一至三年级三个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在各自身高、体重上的数据通过T检验和方差分析得出(P0.05)说明平行的实验班和对照班在这两组数据上不存在明显差异,但在平均值上相比实验前存在一定差异。在身高方面实验班学生的平均身高都超过对照班学生的身高,一至三年级分别差0.26cm、1.54 cm、1.97 cm。数据表明实验班的学生在平均身高数据上优于对照班的学生,尤其是通过较长时间的实验。如
10、二、三年级实验班学生在平均身高上的数据上相对于平行对照班而言优势更明显。这说明通过增加体育锻炼时间对少年儿童身高发育有一定促进作用,但多长时间后能表现出明显差异还有待进一步实验论证。在体重方面,通过数据得出一、二年级组的实验班比对照班平均体重略增加,但到三年级时却出现平均体重低于对照班。这一现象是否说明到了一定阶段,通过适量增加体育锻炼对体重具有控制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实验论证。 2.2.3 从表5中2007年11月身体素质指标测试结果看,由立定跳远的数据可得出,三个年级的实验班学生在这个速度灵巧类的测试项目中相对于各自对照班存在明显的优势,一至三年级立定跳远的远度平均值增加分别为6.1cm、7
11、.7cm和10.5cm,通过T检验和方差分析(p0.05),说明在这个项目上三个实验组和对照组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50m跑项目中,实验班一至三年级平均时间缩短分别为0.11s、0.28s和0.38s,而且这种优势是通过时间积累表现得更加明显,通过T检验和方差分析得出除一年级组(p0.05)不存在明显差异,二、三年级组(p0.05)说明存在明显差异。在柔韧项目测试的数据得出,一、二年级组的坐位体前屈平均值实验班分别比对照班超出1.23cm和2.26cm;三年级组的仰卧起坐平均值实验班和对照班平均相差6.69个,通过T检验和方差分析得出,除一年级组(p0.05)不存在明显差异,二、三年级组(p0
12、.05)均存在明显差异。以上数据对比表明实验班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是明显的,尤其是通过较长时间的实验以后,如二、三年级组实验班在身体素质指标上反应更能说明这个问题。2.2.4 从表6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统计结果看实验班良好以上等级学生占班级总人数的比例,一年级为32.8%,二年级为60.8%,三年级为69.2%;对照班良好以上等级学生占总人数的比例则一年级为26.4%,二年级为42.3%,三年级为32%。且实验班学生没有出现一例不及格。这组数据表明实验班学生在体质标准的达标情况相对于对照班存在很大的优势。3 结论和建议3.1 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掌握更多更好这样的方法也是学校体
13、育工作者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职责。如何探索更多种更优化的、能在实际中加以适当运用的途径,以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努力追寻的目标之一。3.2 我校通过在校期间每天增加20分钟体育活动时间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手段,这为今后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也为通过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学生体质提供了实践依据。实践证明学生通过适当的增加体育锻炼,在身体形态、身体机能指标等方面都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及提高,从而有效促进了学生体质的增强,符合素质教育的精神,也为国家提出学校保证儿童每天有一小时的活动时间以更好地落实素质教育提供了现实案例。4 参考文献1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编委会.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2全国学生体质调研组.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报告M.北京: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20053 赵书祥.实用体育统计学 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4王晓芬.体育统计与spss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