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本的战国时代探寻武士道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925355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6.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日本的战国时代探寻武士道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从日本的战国时代探寻武士道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从日本的战国时代探寻武士道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从日本的战国时代探寻武士道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从日本的战国时代探寻武士道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日本的战国时代探寻武士道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日本的战国时代探寻武士道毕业论文.doc(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从日本的战国时代探寻武士道 摘要:日本战国时代,即是从应仁元年(1467)应仁之乱爆发,直到元和元年(1615)德川家康击败丰臣秀赖为止的这段历史。战国是一个令人热血沸腾的时代,虽然没有秦齐燕赵韩魏楚七雄并立,没有孙庞斗智、长平鏖战,没有合纵连横、完璧归赵。但亦是英才辈出、枭雄林立。在这长达一个半世纪的乱世中,日本的政治体系、经济体系、社会结构、文化精神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今天日本的方方面面都遗留着战国时代的影子。战国是一个由武士主宰的时代,那么支撑着战国武士,为了各自的信念与理想而不断前行的“武士道”究竟是为何物?本文通过分析战国中最有影响力,最具代表性的风云人物,探寻武士

2、道的本质、影响与未来。关键词:战国 武士道 战争 魂要旨:日本戦国時代、応仁乱徳川家康大坂役豊臣秀頼潰1615年、波瀾万丈時代。中国戦国七雄時代違、織田信長、徳川家康、明智光秀、豊臣秀吉人物輩出、150年歴史通、日本政治、経済、文化大影響与。、戦国時代徹底的日本武士道精神反映時代思、本文戦国時代歴史通、武士道精神検討思。:戦国 武士道 戦争 魂一、 绪论(一)战国与武士道战国时代,简称战国。严格来说,战国并非正式的历史名词,一般用来表述从应仁之乱到安土桃山时代之间百多年间政局纷乱、群雄割据的历史。在这个时代,以幕府将军(也称作征夷大将军)和幕府分封在各地的守护大名威信下滑,原本辅佐守护的守护代

3、、各地土豪、甚至平民崛起成为大名。以织田信长为首的各国大名逐渐摆脱以往的兵农合一制度,改采以现金雇用职业军人(武士)为其作战。于是大规模的会战成为常态,作为合格武士象征的武士道也自战火中历练诞生。(二) 武士道的渊源武士道的渊源可以追溯到日本的神道教和佛教,以及孔孟之道和亚洲甚至世界各国文化。它是日本武士阶级必须严格遵守的原则。武士道究竟是什么?一言以蔽之,武士道的奥义就是看透了死亡,“不怕死”而为主君毫无保留的舍命献身。这种思想也是对传统儒家“士道”的一种反动。儒家的“士道”讲究君臣之义,有“君臣义合”、“父子天合”的人伦观念,但是日本的“武士道”是以为了主君不怕死、不要命的觉悟为根本,强调

4、“毫不留念的死,毫不顾忌的死,毫不犹豫的死”。这是日本武士崇尚的精神境界,在片刻耀眼的美丽中达到自己人生的巅峰发挥自己最大的价值,之后豪无留恋的结束自己的生命。神道教的信念基础就是不分是非,因而武士道在人格上容易导致极端的两重性:自狂而又自卑;信佛而又嗜杀;注重礼仪而又野蛮残暴;追求科学而又封建迷信;欺压弱者而又顺从强者,等等。武士道重视的是君臣戒律,“君不君”(君暴虐无道)也不可“臣不臣”(臣不尽臣道),尽忠是绝对的价值。中国的原始儒学是以孝为本,尽孝才是绝对的价值。如果“父有过”,子“三谏而不听,则号泣而随之”,但是如果“君有过”,臣“三谏而不听,则逃之”。武士道论者认为,儒家的“士道论”

5、是在粉饰贪生怕死的私心,慎于人伦而要注重主君的道德如何,才选择生死,面对死却如此不干脆。唯有纯粹彻底的觉悟,才是武士道强人之处。武士道注重共性,与注重个性的欧洲骑士相异。但这种共性实际上比欧洲骑士的游侠精神还要狭隘,这个集团精神和团结精神是不同的,也并非是爱国精神。他们既不忠君也不爱国,他们爱的是自己所在的武士集团。日本人评价武士也不是以其是否忠君爱国来评价的,而是看他是否忠诚于自己的武士团。武士社会尊重礼仪,不光是封建社会阶层秩序的尊从,更进一步说“礼仪端正”,才是武士强人一等的表现。武士要“死的干脆”,君要你切腹你便切腹。这是日本镰仓武家时代以来的传统。切腹是武士道的终极体现,武士切腹并非

6、因为输不起,也不是因为失败而感到羞耻而自杀,武士没有这么脆弱。切腹是因为觉得自己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自己的心愿已经了解,这个时候就应该像樱花那般,毫无留恋的凋谢。(三)武士道的精髓武士道的精髓最主要有几个方面:义、勇、仁、礼、诚、名、忠。“义”是武士准则中最严格的教诲,要求武士必须遵守义理和道德。“勇”要求武士具备敢作敢为、坚忍不拔的精神,同时要有高强的武艺。“仁”使武士不至成为黩武主义的武夫,而要具有宽容、爱心、同情、怜悯的美德。“礼”不仅仅是风度,更是对他人的情感和关怀的外在表现。“诚”要求武士保持诚实,同时要摆脱来自诸如商人阶层之类的诱惑。“名”的意识包含着人格的尊严及对价值明确的自觉,

7、它要求武士为了名誉而愿意付出一切,又要具有分清是非保持忍耐和坚忍的品行。“忠”具有至高无上的重要性,它是存在于各种境遇中的人们关系的纽带,忠于自己的主人是武士必须恪守的信条。下文从数个战国时期的大事件入手,对武士道内涵逐一解析。二、 正文(一)风雨桶狭间桶狭间合战让一个名字响彻全日本,这个名字叫做“织田信长”。信长因桶狭间合战而迅速崛起成为一方霸主,之后便开始了梦想统一全日本的战略。1. 战役起因狭长的日本本州岛在中段有一个“人”字形的凹陷,那就是有名的伊势湾。尾张国,就位于这个凹陷的顶端。永禄三年(1560),刚刚统一尾张的织田信长接到了一个不幸的消息,一个织田家的老对手蠢蠢欲动,正带着他庞

8、大的军队如海啸一般向尾张压来。这个敌人就是骏河的今川义元。今川家是从室町幕府时期就存在的守护大名,先代显赫无比。到义元这一代,今川家已经完全控制了远江,加上原有的骏河,实力陡然雄厚。今川义元志在天下,为了此次上洛之战已经筹备了很久,而信长的尾张国则是上洛的必经之地。一起准备就绪了,5月1日,今川义元正式发布命令,浩浩荡荡地向尾张国杀来。2. 战前准备今川义元进行了扫境出动的全动员。当时今川家的领地俊河、远江、三河,三国的石高在七十万石上下。最终今川家集结了20000到25000的兵力,号称40000人。另一方面,“桶狭间合战”之时,织田信长尚未对尾张全境控制,其动员力远不及今川。从各种资料综合

9、起来看,当时织田家可动员的全部兵力在4000上下。就双方的兵力对比来看,今川军占有压倒性的优势。今川义元此次出征的最终目标并不只是尾张的织田,而是上洛。相对的织田家不具备任何优势,对于信长而言,这又是不能失败的生死存亡之战。3. 战斗开始5月10日,今川军进击开始。自信满满的总大将今川义元下令全军出阵,开始尾张攻略战。织田信长在清州城内召开军事会议,会上家老们议论纷纷,有说要投降的,有说要固守清州的,然而信长始终一言未发,最后用一句“夜深了,大家都回去休息吧。”结束了整个会议。此时信长已经决定进行奇袭作战,一些局部的胜负不会对大局产生什么影响。“想欺骗敌方,先要骗过自己人。”信长等待着时机的到

10、来。5月19日黎明,今川军开始进攻丸根、鹫津的情报传到了清州。信长舞起了敦盛,“人间五十年,与天相比,不过渺小一物。看世事,梦幻似水。任人生一度,入灭随即当前。此为菩提之种,懊恼之情,满怀于心胸。汝即上京都,见敦盛卿之首级”。用完饭后,信长仅引岩室长门守、长谷川桥介、佐藤藤八、 织田信长山口飞騨守、贺藤弥三郎5人出阵,直奔热田而去。上午8时,信长到达热田,本队约为1000到1500人。在信长到达善照寺砦之后不久,丸根、鹫津砦相继被攻陷。经过6、7个小时的激战,最终以今川方的胜利而告终。织田方佐久间大学、织田玄蕃、饭尾近江守亲子等战死。正午,从沓挂出发后一路西进的义元本队在正午时分到达桶狭间山。

11、桶狭间山位于东海道与大高道的分歧点鸣海丘陵内,高65米,地处沓挂与大高城中间,距东海道织田方中岛砦3公里。义元本队推测约为5000人,于桶狭间山上面向西北布阵。信长部将佐佐隼人正与今川军交战,丹下、善照寺砦的织田军得到“信长到达善照寺”的消息后士气大振。佐佐隼人正胜通、千秋四郎乘势带领本队300人对今川军进行突击,然而寡不敌众,佐佐队被今桶狭间合战川军击退。义元得报后大笑:“就算天魔鬼神前来又能如何!”正午,信长前往中岛砦。据信长公记记载,信长军势总兵力不到2000人。本来中岛砦与丹下、善照寺砦一起负责封锁鸣海城,同时也连接着包围大高城的丸根、鹫津砦,但是此时丸根、鹫津砦已被攻占,中岛砦腹背受

12、敌。区区2000人的信长军如果不能找到有利战机的话,必败无疑。就在这个时候,土豪梁田政纲给信长送来一个重要情报:“今川义元就在桶狭间!”。时值五月底,尾张国天气炎热;桶狭间路况崎岖陡峭,行军困难。又热又累的今川义元就在这里停了下来,正好又有附近的僧侣和农民带着食物来犒劳今川大军,于是义元就得意洋洋的接受百姓“箪食壶浆”的欢迎(有一说认为这些百姓是由信长安排,也有认为是巧合)。得到消息的信长下令开始全军突击,却遭到家老们一致反对。信长大呼道:“大家听好!敌人从昨天晚上开始,先是大高城运粮,后又经丸根、鹫津苦战,已是强弩之末。我军以逸待劳,岂有不胜之理!无须斩取敌人的首级,敌人撤退我们就追杀。出发

13、!”中岛砦仅留下佐佐队的残部守备,而今川军先锋队鹈殿军、鹫津的朝比奈军、鸣海的冈部军却没有乘机偷袭信长的后方。4. 义元之死下午1时,突然天降暴雨,织田军的士兵们大喜,“这是热田大明神在庇佑着我们啊!”大雨掩盖了织田军的行踪,而正在作战斗准备的今川军都离开原位避雨。雨停了,已到达山间的信长本队向山上的义元前卫部队发起突击。刹那间织田军犹如恶鬼一般扑面而来,今川军即刻陷入混乱,前锋部队不堪一击,弓、枪、铁炮、指物散落一地。看到部将和士兵们手里还拿着斩下的敌军首级,信长大喝:“不要首级,扔掉!我只要胜利!” 下午2时,遭到信长本队突袭的今川军开始反击,两军陷入混战。突然,信长指着义元所在方向大喊道

14、:“那就是义元的旗本!上啊!”织田军向东一路杀去。据信长公记记载,义元本队退下桶狭间山,向东海道方向逃去。由于大雨的缘故,山间道路泥泞,展开的义元本队无法集结,各队求援不利。下午2时后,300人旗本队保护着今川义元撤退,然而在织田军的猛烈冲击下只剩50余人。信长从马上跳下,和其他士兵一起徒步作战。两军激战,不辩敌我。信长的马廻、小姓也伤亡惨重。义元的首级终被服部小平太春安、毛利新介良胜两人合力讨取,同时战死的还有今川家的大将松井宗信等人。士兵们大呼:“今川义元死了!” 随后织田军迅速退出战场,并于当日晚返回清州城。5月20日信长召见捕获的持义元马鞭的同朋,听其叙述了讨取义元的经过。之后,信长验

15、明首级,并由此同朋写下可辨认的武将姓名。首级数约3000枚。验明完毕后,信长将义元的首级、胁差交与同朋以及随行的10名僧人一起送返骏府。义元的名刀“宗三左文字”被信长收藏。之后,鸣海城的冈部元信投降。大高城、沓悬城、池鲤鲋城、鸭原城等处的今川军败退。信长在清州以南20町的热田街道须贺口筑起义元冢。5. 总结桶狭间合战是战国时代中三大经典奇袭战之一,其重要影响是织田势力的崛起和今川一族的败落,为信长其后的美浓攻略以及上洛奠定了基础。信长采用奇袭方式取得了战役的胜利,在此战中,身为武士的信长面对数倍于己的敌军,毫无惧色,身先士卒。当他舞起敦盛之时,就已经决定效仿敦盛,胸怀必死的决心奋力一战。自助者

16、天助,最终信长在准确的谍报工作、精心的计略安排以及暴雨的帮助下,大破今川军,拿下义元首级,取得最终胜利。战场上,只有将生死置之度外之人,才能置之死地而后生。此乃武士之魂。(二) 雄鹰飞逝织田信长在桶狭间合战击溃今川义元一战成名,之后又攻下尾张北部的美浓国成为迅速崛起的新兴势力。由于当时京都被松永久秀等叛臣所据,室町幕府的将军足利义昭逃到织田家寻求庇护。信长为了实现天下布武的野心,一面庇护足利义昭,一面打着讨逆的正义旗号开始向京都进军。信长通过政治联姻的外交策略,将妹妹市姬(阿市)嫁给北近江的大名浅井长政,成功地与浅井家结成同盟。随后织田、浅井联军击败南近江大名六角义贤,奉将军上洛,随后信长便以

17、将军之名掌握了实权,“挟天皇以令大名”。足利义昭不甘于被织田信长当作傀儡,与信长的关系由合作渐渐转为对立,但他又惧于信长的实力,便暗中派人带御内书给越前国的朝仓义景,传达“希望朝仓义景能发兵讨伐织田”的旨意。另一方面,信长也察觉到台面下的暗潮汹涌,两次以将军之名命朝仓义景上洛以借机诛之,朝仓固拒。于是信长联合德川家康兴兵讨伐,朝仓势力在织田大军的猛攻下摇摇欲坠。似乎一切都在向着有利于信长的方向运转,然而就在这时,一双幕后黑手却悄悄伸出,拨转命运的指针1. 倒戈一击,金崎撤退据信长公记记载,4月27日夜,宿营越前的织田信长接待了一位使者,这位使者来自他的妹妹阿市。使者带来了一件奇怪的礼物:一袋豆

18、子。盛豆子的袋子两端用线密密地缝住,信长盯着豆子看了半天,突然大喊:“不好!快撤退!”这袋豆子的意思历来有很多说法,一般认为,豆子就是指织田大军,而装豆子的口袋两边密密缝住即指织田大军将遭到两面夹击。当时位于越前金崎的织田军,面对的自然是越前国的朝仓,而身后的敌人,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信长的妹夫“近江之鹰”浅井长政。在这里必须要提到的是,长政绝非见利忘义之人。一个是在祖父亮政时代就开始帮助浅井家的朝仓势力,一个是将自己的亲妹妹嫁与自己的织田信长,浅井长政对两者的恩惠均铭记五内。与信长是结亲兄弟,和朝仓是累世同盟。在这样的两难之中,长政最终选择了战国时代最难得、最珍贵的“义”。与信长的结盟原本是

19、一次振兴浅井家的绝好机会,很多人对于长政转而帮助行将就木的朝仓家感到不解。但这正是长政重义的体现,是其不同于其他战国枭雄之处。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这样的思想与行为,是注定无法生存于乱世之中的由于浅井长政切断了信长的退路,同时朝仓义景也从一乘谷城起兵配合发动攻势,信长陷入被包围歼灭的危机之中。 浅井长政然而,凭借着信长部将木下秀吉(丰臣秀吉)、柴田胜家等人的奋勇断后,以及近江的豪族朽木元纲的鼎力相助,使得织田大军安然通过朽木领地,从琵琶湖西岸绕过浅井封锁线返回京都,信长得以全身而退。“金崎撤退”使得信长攻取越前的计划落空,信长心里的郁闷可想而知。同时,他也对浅井长政失望透顶。2. 血战姊川织田信长

20、把金崎撤退视为一生中最大的耻辱。在回到岐阜城后,信长立刻决定,再度出军,讨伐浅井和朝仓。1570年6月,信长动员约15000人,同时德川家康带领约5000名“打仗一根筋”的“三河猛士”前来会合。浅井长政估算了敌我实力,决定暂时坚守,同时向越前朝仓家求援。近江有两大要地:小谷城和佐和山城,横山城位于这两大要地之间,如果拿下横山城,就可以切断小谷和佐和山之间的联系,织田军于22日对横山城进行包围。信长原计划尽快拿下横山城,然而浅井和朝仓联军在26日已经到达战场,部署在草野川以南的大依山岩。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总大将,本应速将分散包围的军队集合起来,准备作战。而信长却杀红了眼,把精力一直放在攻城上,对

21、敌军行动过于轻视。28日凌晨,朝仓军8000人从三田村方向越过姊川发起突击。面对朝仓的,正好是布阵在南边的德川军。德川家康本阵只有3000人,但三河的武士向来以“一根筋”、“不要命”闻名于世。在酒井忠次的指挥下,三河军硬是把占据人数优势的朝仓军死死地挡了几个小时。于此同时,浅井军也以矶野员昌为先锋,渡过姊川突袭坂井政尚、池田恒兴和森可成率领的信长亲军。在信长的主力还没从围城中转移过来前,信长周围的部队处于劣势,陷入苦战。朝仓和浅井的意图很简单:浅井军拖住信长的本阵,同时朝仓军以优势兵力迅速击败德川家康,一旦德川军溃散,信长的侧面就完全暴露在朝仓军面前,朝仓就可以和浅井配合,在信长主力没有抽回来

22、前迅速击溃信长本阵。但战术成功的前提是,朝仓军必须打败家康手下那群如狼似虎的三河武士,他们低估了“三河魂”的实力。由于家康为信长赢得了大量时间,信长的主力部队终于返回战场,木下秀吉和柴田胜家首先赶到,他们遏制住了浅井的攻势。为保证侧面安全,信长令丹羽长秀和池田恒兴迅速支援家康,攻击朝仓的侧面,原本想攻击信长侧面的朝仓自己的侧面反受到攻击。与此同时,佐久间信盛带领的织田军王牌部队也到达战场,投入战斗。战场形势瞬间发生逆转。首先,信长命令柴田胜家迅速赶到北岸,迂回穿插,切断了浅井军的退路,同时从侧面发动突击。正和织田军打了一整天,疲劳不堪的浅井军因为这一攻势而瓦解,远藤直经阵亡;其次是得到援助的德

23、川军开始反扑,德川军的石川数正突破朝仓侧翼,朝仓军士气低落,全面崩溃。最终,在朝仓和浅井联军被击溃的情况下,横山城也被迫投降。自此,姊川合战落下了帷幕。3. 鹰击长空,消散的生命浅井家和朝仓家从此一蹶不振,已经无法再与信长进行大规模的会战。不到3年,即天正元年8月,信长军攻下一乘谷城,朝仓家灭亡。9月,信长任木下秀吉(丰臣秀吉)为总大将,进攻浅井家最后的堡垒:小谷城。这个堡垒即是浅井长政的居所,所有的建筑物皆由底端一层层累积而上,其顺序分别为赤尾、山王丸、京极、中城、本城。长政位于山顶的本城,其父亲久政则镇守山底的赤尾。小谷城的曲轮都拥有良好的武器配备,而且曲轮与曲轮之间可以彼此支援。然而,这

24、座看似坚不可摧的小谷城,却有一个致命的破绽:一旦将中间的京极曲轮攻下,山顶和山底的联系就会被切断。如此一来。将敌人各个击破就只是时间问题了。除此之外,小谷城又是依照山势由下往上逐段建筑而成,那么只要一放火,整座山就会在瞬间化为一片火海。然而,秀吉却迟迟未下放火的命令,因为他知道,虽然信长说过可以放火,但是他的妹妹和她的几个孩子也在城中,因此想要攻打这座城,一定要以战术取胜才行。15日凌晨3时,伴随着入秋的大雨,秀吉的奇袭部队开进了京极。当天气转晴之时,此地已经完全落入秀吉手中,策略的第一步已经完成。下一个计划便是进行带有策略性的游说,秀吉会分别向久政和长政派出使者,并告知久政“长政已经愿意降伏

25、”,对长政则说相反的话。如此一来,父子两人的意志就可能会动摇,进而避免更多无畏的牺牲。然而当秀吉的使者到达久政之处时,他却顽固的拒绝投降。最终,久政贯彻了自己的信念,与敌人抗争到了最后一刻。久政战死之后,秀吉以山底的山王丸作为根据地兵分两路,开始朝山顶的中城和本城进攻。由于联络线已经被秀吉切断,在山顶上的长政根本无法得知山下的战况。长政数次杀向京极,然而镇守的秀吉部队却有增无减,使得他根本无法靠近一步。与此同时,秀吉也在不断向长政派遣使者进行劝降。当从使者那里听到父亲已经被俘虏时,长政震惊了。然而知子莫若父,反过来也一样成立,长政立刻明白:父亲已经玉碎。此时,战意盎然的长政也终于冷静下来,他想

26、到这些天,这些年,由于自己的执着,数不清的生命已经消逝了。事到如今,朝仓家族早已灭亡。为了那份已然不复存在的“义”,难道还要牺牲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吗?良久,长政接纳了使者的建议,护送阿市和孩子们下山。在成功交接阿市和孩子们之后,长政对使者说道:“虽然你欺骗了我,但是我一点也不怨恨。我知道你这么做是为了救公主和孩子们,而且我也知道家父是绝对不可能投降的。告诉信长先生,既然妻女们都已平安无事,我也就可以毫无牵挂的随父亲而去了”说完,他头也不回的向本城奔去。支撑人类的精神力量之大,远超乎我们所能想象。意志并不全然由感情所产生,其中还包括十分理性的自我主张,以及追求正义的强烈欲望。因此,浅井长政显得比他

27、的父亲更有理性、更有深度。对他而言,人道的根本在于“孝行”。“一个不能恪尽孝道的人,如何能立足于世呢?”为了已经逝去的父亲,更为了自己心中的信念,长政决定抗战到底。在他带领残余士兵与信长军进行了三度冲杀之后,自己的腿上和左肩都受了伤。而他只是胡乱的用白布包住,然后带着血流不止的伤口回到房内,抽出了腰间的长刀。表情是那样平静,眼眸也不断闪着光芒,一点也没有即将要死的样子:“回顾我这一生,已然没有什么可后悔之事了,毕竟我始终是为贯彻信念而活!”长政静静的抚摸自己的腹部,然后举刀朝左腹刺去。“我已经尽力了啊”庭院中的萩花在风中摇曳着,使得笼罩在秋阳之下的大地有着斑驳的花影。4. 总结浅井长政英勇善战

28、,是位出色的帅才,但却是一个不善谋略的政治家。他的义,带来了小谷自害的恶果;他的信,如同一只展翅翱翔的雄鹰,击破了乱世的长空。短短的28年,匆匆的一生。浅井长政年轻有为,却在28岁那一年做出了一个至今仍然无法判断是对或错的决定,导致家破人亡的惨剧。在短暂的一生中,浅井长政给世人留下了惊叹,留下了一段传奇,甚至流芳百世。年仅十六岁就毅然代替懦弱的父亲;与强敌六角家英勇一战;迎娶战国第一美女阿市;敢于与当时最可怕的魔王织田信长背水一战,也只为报答朝仓家的滴水之恩。最终,在梦想即将消逝之时,他将“义”的种子洒遍了整个战国,而自己,却欣然的走向了死亡(三) 魂断本能寺织田信长在分别击败朝仓、浅井势力统

29、一近江之后,又经历了一段“信长包围网”的艰苦岁月。其间,信长奇策百出、东征西战,将挡在自己面前的敌人们一个接一个打倒。时光飞逝,谁都无法摆脱死神的眷恋。1578年3月13日,伴随着“包围网”盟主被称之为“战国军神”的上杉谦信突然离世,包围网宣告破灭。此时,信长的威望和势力已经如日中天,他控制了以京都为中心最富庶的半个日本,四周割据势力毛利、上杉、北条等,规模也都远远无法与其相比,重新统一日本,创建一个不同于以往朝廷或幕府的中央政权,已经是时间问题了。天正九年(1581)2月28日,在京都,衣着华丽的信长带领其家臣,举行了一场盛大的阅兵仪式,前所未有的盛况预示着信长的人生之巅。然而,在光彩夺目的

30、外表背后,织田家内部已经暗潮涌动,一场改变历史的大事件正在偷偷酝酿,信长以及整个日本的命运也就此改写。1. 明智光秀此次阅兵中,走在第三队的前列,率领着大和众和上山城众的武将,即是赫赫有名的“织田四天王”之一,被赐名“惟任”的明智十兵卫光秀。光秀出自美浓明智氏,为土岐家的分支,最初在美浓斋藤家出仕。后因斋藤家发生内乱,明智家被卷入其中。随着斋藤道三的逝世,光秀被迫流亡越前,投靠朝仓义景。越前国是当时京都文化中心之一,这段生活使光秀深受京都文化熏陶,在茶道、和歌等文艺方面都有了很高的造诣。当时的日本,要获得京都公卿的青睐,自身的文化素养至关重要,光秀在这个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为他将来的政治资本打下

31、基础。同时,光秀是一个非常有雄心的人,他凭借灵敏的政治嗅觉,很快意识到朝仓根本不具备成为天下人的器量。就在这时,足利义昭来到越前。光秀始终有着“勤王”的梦想,于是他又一次换主跟随足利义昭,为这位落魄将军到处奔走,以自己的三寸不烂之 明智光秀舌说服信长。而信长则在上洛之战中看到光秀才华出众,其修养与能力都给信长留下了深刻印象,于是信长主动提出将光秀收为自己的家臣,有求于信长的足利义昭立刻同意。于是,光秀就成为信长手下又一名能臣强将。“良禽择木而栖”,从此以后,光秀始终在为织田势力奋斗不息,鞠躬尽瘁。上洛之战后,光秀担任京都奉行,这给予他在近畿树立威望的机会。足利义昭的政权垮台后,元龟三年(157

32、2),光秀因讨伐朝仓和浅井有功而受封近江国,昔日作为朝仓家臣的光秀成了越前国的主人。他在越前国镇压一向宗又立下了赫赫战功,被信长所重视。而光秀真正的崭露头角却是在天正年间,信长此时已将光秀、秀吉等人提拔为独当一面的将领,光秀的前景一片大好。 然而,就在光秀逐渐崛起之时,他与信长之间的隔阂也在日益加深。在荒木村重的叛乱事件中,光秀扮演了一个很尴尬的角色。因为荒木村重和明智光秀是儿女亲家,荒木的反叛直 接导致两家婚姻关系的破裂。而光秀在荒木反叛后曾经出于亲谊向信长求情:如果荒木投降,希望信长能放过他全家性命。然而,荒木和信长的矛盾已经不可调和,一方誓死拒降,另一方则对叛乱者深恶痛绝。最终,光秀的劝

33、说没有任何作用。丹波八上城之战则更是埋下了光秀与信长决裂的种子,丹波八上城城主波多野氏曾经为三好家臣,因为信长的军事压力而臣服。在这样的情况下,很难保证波多野家对信长有多大的忠心。不出所料,天正四年(1576),波多野家举起反旗。信长在处理了荒木村重以后,对叛乱者的忍耐已经到达极限,遂派光秀作为主将讨伐波多野氏。光秀于当年六月攻克八上城,从而成为丹波国主。据说光秀为了促使波多野氏投降,将自己的母亲送进城中作为人质。虽然很多人认为这个“母亲”其实是赝品,但她当时确实是以母亲的身份被送进城内的。然而,对波多野家的叛乱早已暴怒的信长全然不顾光秀的面子,下令将波多野兄弟处以磔刑,失去主人的八上城认为光

34、秀背弃诺言,将他的“母亲”处死。这件事情对于光秀而言是一生的耻辱,由于信长的行为,光秀成为一个没有诚信的人。同时,光秀也开始觉得自己在信长心目中根本没有地位。光秀在丹波城之战的卓越表现使他获得了丹波国守护之位,也成了龟山城的主人,被授予和羽柴秀吉(丰臣秀吉)、柴田胜家、泷川一益三人相同的身份地位,成为织田家“四天王”之一。然而,就在光秀飞黄腾达之时,他也一步步走上了与信长的决裂之路。2. 迷乱日深天正十年(1582),在消灭夙敌武田氏以后,信长巡视甲府,并游览了日本的象征富士山。游历山色之后,信长一行向安土城返回。与此同时,在西边山阳道军团的羽柴秀吉也从居城姬路城出发,开始了备中高松攻略战。本

35、能寺之变的序幕就此拉开。五月,信长的亲密战友德川家康从三河赶来,信长对此次的友好访问非常重视,他将接待工作委任明智光秀。光秀在接到“接待役”工作以后,也做得百般用心、无微不至。家康一行人对光秀的热情款待感到十分满意。另一方面,羽柴秀吉也开始了水淹高松城的计划,一切似乎都非常顺利。然而,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所谓“意想不到的事情”,即是本能寺之变的导火线,一般有两种说法:一说,光秀在担任招待任务时,厨房里的菜因为天气炎热(日本的5月到6月是闷热的梅雨季节)而散发异味,凑巧信长亲自巡视厨房,暴躁的信长在闻到气味后勃然大怒,当着众人之面严厉喝叱光秀,并撤掉他“接待役”的职务。光秀并非没有肚量之人,被

36、撤掉的只是一个“接待役”的头衔,本没有必要过于在意。但这一刻光秀想到了佐久间信盛、林秀贞那群老臣被信长放逐的悲惨经历,对自己的境遇感到岌岌可危。再加上前段时间刚发生的波多野事件,也让光秀觉得信长只是把自己当做一枚棋子,随时都有被遗弃的可能。另一说是羽柴秀吉完成了水淹高松城的计划,但毛利家立刻派出大军,由毛利辉元、小早川隆景和吉川元春亲自率领,大有和秀吉拼命之势。秀吉立刻向信长求援,请信长亲自前来与毛利家进行决战,但结果双方并未交战。后来有人认为,秀吉请信长前来,只是要在主公面前炫耀他水淹高松的壮举,另一方面也是刻意将功劳让给信长,以避免自己功高盖主,招来杀身之祸。然而信长是当真以为要和毛利进行

37、决战的,军情如火,他立即下令光秀停止接待工作,出兵援助秀吉并听其指挥。接到这个命令后,光秀多年来积攒的怒气终于爆发了。从最初波多野事件“母亲”遇害,到他担任家康的接待官却被当众斥骂,光秀已经是满腹怨恨了。如今竟然又中途撤换自己的工作,临时派往战场,而且还得接受秀吉的指挥。对光秀而言,屈居比自己年轻的秀吉之下任其差遣,无非是天大的耻辱许多原本单纯的事情,却因误会而变得复杂起来。事到如今,他愈加相信信长随时都在监视、憎恨自己,因此自己所能采取的对应方法只有两种。其一是继续忍受信长的屈辱,苟且偷生下去。另一个方法,便是引兵回到丹波,重蹈荒木村重的覆辙。不论选择哪一个,都注定会酿成悲剧。除此之外,他已

38、经别无他法了。不过尽管如此,此刻的光秀还并未想到要“谋叛”。然而祸不单行,就在这时,光秀的女婿明智秀满突然前来报告,由于光秀的手下们对主人光秀被免职一事感到非常愤慨,便将用来招待家康的食材、生鱼、蔬菜、肉类以及残羹剩饭,全都一股脑丢进壕沟里了。光秀不禁眼前一黑,瘫倒在地,自言自语道:“完了这下没有挽回的余地了”因为一到中午,整条街道都会闻到令人掩鼻的腐臭味,作为客人的家康也会知道这件事情,而主人信长则会颜面大失。(如此一来,他一定会杀了我)光秀这么想着。或许是因为秀满也这么认为,所以才会急促的赶回来报告这件事。然而,事已至此,而且对手又是信长,他是绝对不会原谅这件事的。就在这一刻,光秀决定谋反

39、了。不论未来情势如何演变,他已经没有退路了。“我一定要做!既然命运之神已经为我开了一扇门,那便不得不去做”光秀暗想。正如光秀所预料,当天正午,安土的街道上果然充斥着令人作呕的腐臭味。虽然当天吹着南风,但是被丢弃在河道上的饭菜,却招来了无数的蚊蝇。所丢掉的食物不是供应五十、一百人而已,而是供应家康一行三百五十人在此地停留四、五天的份量。眼见臭味越来越重,街道的居民及侍卫们,纷纷乘了船打捞沟里的死鱼。但是,光是这样仍然无法使臭味消失。一旦信长看到饭菜、食物投在河道中的狼藉景象,或闻到飘浮在空气中的腐臭气味,必然会在盛怒之下召回光秀。然而,当天信长虽闻到有股怪味,但并未把它当一回事。因为这一天信长始

40、终在安土城里,为准备欢迎家康的酒宴而忙碌着,一次也不曾下来。风、人、城的位置都配合得恰到好处,因此信长完全不知道这件事情。不过,对于因害怕而逃走的光秀而言,这种结果却相当讽刺。光秀在当天便返回丹波龟山城,两天后,光秀前往爱宕山的神社祈祷战争胜利。然后在寺中和连歌师里村绍巴等连歌唱和。光秀那天写出了一句非常耐人寻味的词:“今天下知五月哉。”原意为:“这下着蒙蒙细雨的五月天呀。”然而,这里的“”正好是“土岐”的发音,“知”与“治”也同音。光秀即出身美浓土岐氏。因此,该句如果不看文字只看假名,也可以理解为:“土岐今天下治五月哉(土岐氏就在现在的五月间夺取天下)”!据说在整个连歌会中,光秀深思凝重,若

41、有所思,甚至把粽子连粽叶囫囵吞了下去。当晚,光秀与绍巴同榻而眠,辗转反侧,隐有叹息声。绍巴问他,他却说是在思索诗句。然而,没有人知道他心里真正在想些什么。3. “敌人在本能寺!”第二天,即5月29日,信长从安土城出发前往京都,在本能寺居住。本能寺位于今京都府的中京区,是一座法华宗寺庙。这座建于1415年的古老庙宇并不大,也没有什么防御设施。信长那天兴致颇好,还招来了本因坊算砂和鹿塩利玄下围棋。明治三十七年(1904)初版的坐隐谈丛这样记述这场棋局:“棋势变幻,妙手迭出,最后竟出现三劫”。所谓“三劫局”又叫“三劫连环”,即是在对局中同时存在三个有关胜负的劫争,如果双方互不相让,只能握手言和。据说

42、当时,满座皆惊,认为这定是不祥之兆。与此同时,得知信长所在之处的光秀也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便立即召集家臣,向大家表明自己谋反的决心,并且直言相告:“如有异意,请斩光秀之首。”家臣皆拜伏应允,并草就誓书、递交人质以示忠心。下午4时左右,光秀召集所有军力,下令道:“京都的森乱(即森兰丸)来报,主公为了加强对中国(日本本州偏西部)地区用兵,要在京都检阅我家军队,全军出击!”随即立刻率大军向本能寺进发。另一种说法是,明智军先西进到山崎后,光秀才宣布“阅兵”的消息,于是大军转往京都。对于光秀的真正意图,普通士兵们是不了解的,许多人甚至直到信长殒命,还未明白其中真相。最先攻入本能寺的士兵之一、本城揔右卫门有

43、介在回忆录中描述道:“那时,太合公(丰臣秀吉)正在备中与辉元殿下对峙,明智率军驰援。本以为是前往山崎方向,不料却命令进京。因为那时家康公也到了京都,我等都认为这是针对家康公的。”明智军总兵力为13000人,分为三队:光秀本队坐镇津翻山,经水尾天皇陵至嵯峨野,在衣笠山麓的地藏院布阵;一队由明智秀满等率领,由山阴道经过老之坂,渡过桂川;另一队由明智光忠率领,从王子村取道唐柜岳,前往松尾的山田村。一方面,万余大军如果不分散行动,踪迹是不可能不被发现的;另一方面,这也说明光秀的目的并不仅为杀死信长一人,他还要趁机控制京都和附近地区。直到明智大军进至桂川时,光秀终于下达了详细的命令:“将马蹄上包裹的东西

44、都去掉;士卒脱掉草鞋,换上足半;铁炮手把火绳切成一尺五寸长,并将两端都点燃。随时准备战斗!”渡过桂川后,他鼓舞士兵说:“从今日起,殿下即将成为天下人,即便是提鞋的低贱之辈亦当欢欣踊跃,竭尽忠勇。吾辈士卒有两处目标(指信长下榻的本能寺,和信忠下榻的妙觉寺),树立武勋便在今日。众人封赏之高下,全系尽忠之深浅!”然后一指远方:“前进,敌人在本能寺(敌本能寺)!”当夜,明智军13000余人出阵。第一阵大将明智左马介光春共计3700人,第二阵大将明智左卫门藤田共计4000人,本阵总大将明智光秀6000余人。6月1日半夜,明智军到达京都。明智左马介光春攻信长泊宿的本能寺,明智治左卫门攻二条城和信忠泊宿的妙

45、觉寺,光秀坐镇三条堀河。本能寺更是被重重包围,第一重四天王但马,第二重村上和泉,第三重三宅式部;且本能寺周围所有的出口都有约3000人负责把守。6月1日子时,明智军完成包围工作。听到四周的动静后,小姓们开始骚乱。信长最初还以为是侍卫们吵架,刚才爬起身准备斥责(就像当初今川义元遭遇偷袭时一样),忽听铁炮发射之声,阵阵鸣响“定然有人反叛,去,看看叛者是谁?!”信长命令小姓森兰丸道。森兰丸禀报:“是桔梗旗印,像是惟任日向守的部队!”信长大惊:“光秀吗”当时跟随在织田信长身边的,只有小姓数十人。信长最初猜测为:“是城介有异心吗?”城介指的是秋田城介,也即其长男织田信忠。信忠近在咫尺,信长大概是想到了老

46、丈人斋藤道三的往事,以为亲儿子想要夺权篡位吧。由此可见,他对光秀谋叛,是毫无心理准备的。得知光秀谋反后,信长亲自上阵,率小姓众奋战。但始终是寡不敌众,最后负伤退入内室。不久以后,内室燃起熊熊的火光,一代霸主就在烈火中灰飞烟灭,时年四十九岁。对于信长最后的死亡,各种记载都大相径庭。信长公记说:“信长公取弓放箭,发发命中,直至弓弦崩断;再以长枪应战,结果肘部为敌长枪所伤。信长公自知不免,遂命令身旁的女性逃出。此时,御殿上已经烈火熊熊,难以见到信长公最后的身影,料想他已在御殿深处自尽。”弗洛伊士的日本史中则说:“执行这一特别任务的士兵一起进入内部,找到刚洗完脸和手,正用手巾擦身的信长,就直接一箭射中

47、其背部。信长拔出箭,拿起一种像镰刀一般的长枪,名叫剃刀的武器迎战。据说战了很久,信长的腕部被枪弹击伤,就退入自己的房间,关上门,在里面切腹了。又有人说他亲自在御殿上放火,被活活烧死了。然而因为火势太大,恐怕无法知道他究竟是怎么死的了。”从明智方的角度来看,翁草中记载说:“信长公身穿白色单衣,先用弓箭迎敌,因弓弦崩断,便寻枪来战。一个二十七、八岁的着红衣的女中取来去鞘的十文字枪,信长公持枪跃下广庭,与三人厮杀。三人一直把信长公逼到房间内,房间内的蜡烛还没有熄灭,信长公的身影映在障子上。安田作兵卫(即前面提到过的天野源右卫门)用长刃的枪照此影穿透障子刺去,刺伤了信长公的右腹。信长公遂入寝殿自尽。4

48、. 总结信长盖世英雄,于日本近世之军制、政制、兵法、经济等多有所创见。其于领地之中,推行“乐市乐坐”,取消通行税,鼓励商业,亦于西方文明多有引进。日本经战国之乱。得有信长将乱世之成果总结发扬,后经丰臣、德川,遂定日本近世之基础。信长实为日本统一之奠基人物,影响之大,为同时期之人所不及。然而其铁血政策引来众人不满,晚年由于势力强大,性格发生转变,体现出武士残忍、暴虐的一面,终究招来杀身之祸。信长独特的生活经历养成了他乖戾暴躁的脾气,却也决定了他不可挽回的悲惨命运(四) 决战关原本能寺之变后,日本即刻陷入群龙无首的状态。当时的丰臣秀吉正率兵包围备中国(日本本州西部)的高松城。由于报信者的失误,事变三天后秀吉才得知消息。之后,在小早川隆景主导下,他迅速与毛利氏议和,条件是守将清水宗治自尽,秀吉率兵在五日内“强行军”约200公里返京,并随即与明智军展开决战,这次行军史称“中国大撤退”,行动之迅速大大震撼了京师的明智军。回师之时,秀吉以信长之名为号召,成功收纳流窜在各地的信长旧属,于山崎之战,大败准备不及的光秀,最终光秀逃走时被猎杀落难武士的村民杀死,秀吉乘机控制京都一带。自此,秀吉完全取代信长的地位,在1587年就任关白一职。在丰臣政权的统治下,秀吉沿袭信长的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