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殷周、春秋战国时代的城市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875748 上传时间:2022-12-23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8.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讲殷周、春秋战国时代的城市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第二讲殷周、春秋战国时代的城市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第二讲殷周、春秋战国时代的城市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第二讲殷周、春秋战国时代的城市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第二讲殷周、春秋战国时代的城市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讲殷周、春秋战国时代的城市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讲殷周、春秋战国时代的城市ppt课件.ppt(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城市”概念的演变,一、“城市”的原始定义1.“城”:进行防御的实体类似的概念:“都”、“邑”(大曰“都”,小曰“邑”)。又左传: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无则曰“邑”。1)城有等级之分,如考工记 匠人分三级:王城、诸侯城、都城。2)“城”组成部分以中国古代城市为例,体现为防御实体概念下的城。,重要内容回顾,2.“市”:进行商业活动的场所 “井”、“市井”(两解)3.城市的原始定义1)较集中的居民点2)具有防御职能有“城墙”,有“形”的构筑物3)有商品交换职能,二、封建社会时期“城市”的内涵,1.具有防御、交换职能城市的原始职能。2.是一级法律实体封建统治机构。(各级府衙)3.具有精神寓意

2、城市的象征。,第三章 中国奴隶制时期的城市建设,第一节 夏、商、周时期的城市建设,一、时代背景特征社会进程 奴隶制 BC2205-BC1766 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出现; BC1700-BC1122 商代夏 BC1122-BC771 西周封建领主制 BC771-BC403 春秋 BC771-BC249 周平王东迁 BC403-BC221 战国,1)文字出现,商代出现甲骨文,汉字独特的象形文字体系,反映出当时的城市、建筑的一些形象特征;2)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文化发展的高潮: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基础;3)制陶、冶铜、铁工艺,2.文化特征,图3-1甲骨文文字:“高”“宫”,1)

3、出现城市建设2)夯土基台(高台建筑)3)木构架结构体系,3.建筑特征,二、夏朝的建设,登封王城岗(夏朝早期都城之一)2.根据文字记载夏代人已开始修建城廓沟池,修建监狱以保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修筑宫室台榭以享乐。3.“筑城以卫君,造廓以守民”夏朝文字记载的城市建设活动。奠定了中国古代城市的基本形制。(二里头发现了夏朝晚期城址)。,代表实例:河南偃师二里头宫殿遗址,1)夯土台基夯土台残高约80CM,东西约108米,南北约100米。2)封闭的庭院台上有8开间殿堂一座,周围有回廊环绕,南面有门的遗址,反映了我国早期封闭院落的面貌(廊院)。,河南偃师二里头一号宫殿遗址,殿堂内柱列整齐,前后左右对应,开间

4、统一,木构技术有了较大的进步。 这座宫殿遗址是至今发现的我国最早的规模较大的木架夯土建筑和庭院的实例。 遗址中没有发现瓦件,构筑方式应当是“茅茨土阶”形态。这个宫殿开创了中国宫殿的先河。,面积比一号小,同样也是门、堂、回廊的布局,说明庭院布局在夏到早商已经是大型建筑的常规布局方式,中国传统院落式建筑组合开始走向定型化。,图3-2商城宫殿遗址,现有商朝城市遗址五处:郑州商城嚣都:夯土技术发展成熟,城市有功能分区:奴隶、奴隶主住区不同;居住手工业作坊分区与农业关系密切(与乡村没有明确的界线)2.河南偃师二里头商城汤遗址西亳,三、殷商时期的城市建设,社会背景: 这一时期,冶铜技术、手工制作水平有了较

5、大的进展;还出现了货币;创造了版筑技术。,图3-2商城宫殿遗址,3.河南偃师二里头东五六公里处商城遗址 发现我国最早的宫殿建筑遗址, 是最早的采用围廓式封闭庭院的实例。,三、殷商时期的城市建设,郑州商代遗址,4.河南安阳殷墟商朝晚期都城(最著名的商朝遗址) 无城墙,利用壕沟进行防御;宫室建筑区有较大进步, 建筑有等级划分; 墓葬建筑发达; 宫室建筑群注意选址问题; 城内已出现时期的排水渠道。,1、丰、镐二京,开始出现瓦顶建筑 位于西安西南,沣河东西两岸西周政治中心; 同时营建洛邑、成周,以控制原商代的势力范围河南为中心。,2、洛邑、成周为东周王城 在洛邑、成周建设过程中已开始相宅,皆有一定规划

6、,出现早期规划理论,考工记匠人。,四、西周的城市建设,周代的筑城技术和理论:周易、诗经尚书等周易对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影响:1.创立了“象天法地”象征主义规划方法。2.“形胜”环境规划观念的形成。3.“象”“数”关系重要性的建立。周礼对城市规划的主要影响:1.将等级制度思想全部贯穿其中。2.城市规划独特的艺术观礼乐思想观念的建立。,周代的城制,“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第二节 春秋战国时代的城市,一、春秋战国的由来二、春秋战国时代的城市规划思想三、春秋战国时代城市建设及发展四、城廓之制,周幽王十一年(公元前770年),因宠信褒姒,废长立

7、幼,申侯联合北方犬戎攻入镐京,宗周(镐京)被毁,周平王被迫迁都至成周(雒邑)。因雒邑在镐京之东,此后的周朝史称东周。 从周平王东迁至周王朝分裂,就是春秋战国时代,是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时期。 春秋时期的得名:孔子春秋 西汉刘向所编注的战国策,一、春秋战国的由来,政治、军事、经济形势促进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导致其功能与性质的巨大转变。这种变革可归纳为大规模的筑城运动和城廓布局的形成两大方面。出现诸多影响城市规划的典籍:周礼管子墨子商君书等春秋战国时代重要的都城 燕下都、赵邯郸、齐临淄、曲阜县鲁城、郑韩故都等等,二、春秋战国时代的城市规划思想,二、春秋战国时代的城市规划思想,城市规划理论的变革与新发

8、展集中反映在管子一书中,管子(管仲、齐桓公相)属古代子书的一部,以道家、法家为主,涉及兵、农、阴阳学说、儒学,是博采众家学说的杂著。管仲学派学者以春秋时政治家管仲之名而辑录。形成于战国、秦、汉之际。,管子中城市规划思想(1)城市分布密度问题 “上地方八十里,万室之国一,千室之都四。中地方百里,万室之国一,千室之都四。下地方百二十里,万室之国一,千室之都四。” 管子乘马 很重视城市与农村的配合关系,认为城市分布密度应根据郊野土地等级来考虑。显然这种从经济观点立论的思想与旧宗法分封显然不同。(2)提出城池选址的原则 “凡立国都,非于大川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勿近阜而水用足,下勿近 水而沟防省。”

9、管子乘马 这里讲选择城址应注意的地理条件,强调了城市的供水、排水、防洪。,(3)提倡“因天材、就地利”的因地制宜思想,打破了周礼考工记提倡的礼制等级思想单一模式的束缚 ,成为与之并驾齐驱的两种规划思想体系。 “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 管子乘马这里讲城市布局要因地制宜,善于利用地形地势,形态不必方正,道路不必横平竖直。(4)创立了较全面的古代城市功能分区的制度。 “凡仕者近宫,不仕与耕者近门,工贾近市。” 管子大匡 “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不可使杂处,杂处则其言咙,其事乱。是故 圣王之处士必于闲燕,处农必就田野,处工必就官府,处商必就市井。” 管子小匡(5)认

10、为土地开垦和城市建设应协调起来,农业生产的发展是城市发展的前提。 “地之守在城,城之守在兵,兵之守在人,人之守在粟。故地不辟则城不固. 天下者,国之本也;国者,乡之本也.” 管子度地,(6) 城郭之制 “内为之城,城外为之郭。” 管子度地 管子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发展史上一本革命性的重要著作,它的意义 在于打破了中国古代城市单一的礼制布局模式,从城市功能出发,建立了理性思 维和与自然环境协调的准则,影响极为深远。,燕下都 城分东、西两部分, 东部为宫室、官署和作坊; 北部多有高台,为宫室建筑; 西部为廓。,三、春秋战国时代城市建设及发展,赵邯郸,战国时代齐临淄城,城市布局很不规正,大小两城相

11、切。大城周长约12公里。小城1.8*2.3公里。,王城居西南角。宫殿并不处于显眼的地位。,城中作坊面积甚大,几乎占中心部分,且深入王城,道路弯曲,商业发达,据文献记载,有绸布、皮货、珍玩、盐号、药铺、酒家、旅馆等。,齐临淄城是我国早期封建城市的代表,由于当时尚处于奴隶制向封建制度的过渡时期,所以无论从经济基础还是上层建筑来看,封建城市的特征却并不明显。,山东曲阜鲁城两重城墙内城外廓,,江苏武进淹城三重城墙,城墙结合河道水网考虑,一、前期的城廓关系 前期的城与廓的关系比较随意。 1、内城外廓:城在廓内,图3-7 城在廓内,四、城廓之制,2、城附于廓之一角(城廓并置),后期“城”与“廓”的关系进一

12、步固定,延续了内城外廓这样一种基本模式,且“城”一般位于“廓”的中轴线上或几何中心。2.这种城郭关系的位置变化在政治上反映了中央集权的强化,“居中为尊”。“中尊”思想不断加强,在城市规划与建设方面则体现了一种进步;从混乱到系统,由无序到有序。,二、后期的城廓关系,图3-10 城廓称谓,三、城廓的不同称谓(以封建社会晚期为例) 1.府城,两重城墙。,2.都城(京城):三重城墙。宫城(大内,紫禁城)皇城(内城)外城(廓)特例:北京城有四重城墙宫城(大内,紫禁城)皇城(内城)内城(外城),小结:,东周都城(王城),战国雍城,曲阜鲁城,齐临淄,燕下都,吴都阖闾,郑韩故都,赵邯郸,楚都郢,春秋战国时代城市的总体特征,城市既是统治者的政治中心,也是商业手工业集中 的经济中心,城市统治着农村。 城市数量激增,分布地域扩大; 都城一般由城与廓之分,城与廓形状较规则;但城与廓的关系有不同,如:齐临淄城与廓重合,燕下都城与廓并列,内城为王宫贵族居住,廓一般为普通市民居住。 城市的手工业、商业繁荣,集中在城廓地带。 城市中已出现系统的排水设施。 城市选址符合早期城市特点,多位于河流边,一 些城市引河修建护城河,并将水道引入城内,一 方面可以加强防御,另一方面为城市的运粮、供 水和排水提供便利条件。,作业,1.周代的城制及其影响2.管子对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和理论产生了哪些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