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中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944575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农村建设中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农村建设中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农村建设中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新农村建设中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新农村建设中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农村建设中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农村建设中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毕业论文.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农村建设中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目录论文摘要、关键词-3一、 新农村建设中村民自治概述-3二、 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41、 村委会的选举问题-42、 村委会在村务上的执行问题-43、 民主监督问题-44、 几种关系处理的不当的问题-5三、 村民自治存在问题的原因-51、 传统习惯势力和不良思想的影响-52、 法律制度和规范不完备- -53、 在机构设置上的原因和操作上的不当- - -54、 管理双方的原因- -65、 客观原因- -6四、 村民自治完善的对策-61、 要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建设是前提-62、 修改和制定法- - -63、 进行村民自治的机构和队伍建- -64、 政府的指导和帮

2、助-7参考文献- -7新农村建设中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文摘要:从村委会的成立到现在,村委会为农村的发展与稳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也不容过于乐观。在新农村的建设中,以村委会为表现形式的村民自治出现了一系列很严重的问题。为了社会进步,我们要搞新农村建设,但是为了搞好新农村建设,我们必须改革村民自治中不合理的部分,使新农村建设顺利进行,村民自治制度是到了应该完善的时候了。关键词:新农村建设;村民自治;村委会;问题;完善对策一 新农村建设中村民自治概述田垭村隶属于桐梓县坡渡镇,地处桐梓县北端,东面与林紫村毗邻,南面与高粱村接壤,西面与木人台村相邻,北面与重庆市万盛区相连。田垭村距坡渡镇政府

3、所在村10公里,距县城139公里。村委会驻地回龙自然村。田垭村下辖3个自然村,辖7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939户,总人口4060人。村党支部党员数56名(含预备党员4名),其中女党员2名,2010年被列为考察对象的入党积极分子2名。全村现有耕地面积37214.851亩,其中,内圩面积3431.551亩,南圩面积293.3亩。可放养水面1395.7亩。笔者经调查研究,就该村新农村建设中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进行考察和分析 “村民自治”的提法始见于1982年我国修订颁布的宪法第111条,规定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自治性组织。四个民主的提法始见于1993年民政部下发的关于开展村民自治示范活动的通知之中。从村

4、民自治到四个民主,我们对基层民主的认识是逐步完善、逐步提高的。村民自治,简而言之就是广大农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一项基本社会政治制度。村民自治的核心内容是“四个民主”,即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因此,全面推进村民自治,也就是全面推进村级民主选举、村级民主决策、村级民主管理和村级民主监督。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为内容的新农村建设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统筹城乡发展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基本途径,是缩小城乡差距、

5、扩大农村市场需求的根本出路,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为了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顺利进行,我们必须落实科学发展观,明确任务、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强力推进,用科学规划引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因为农村建设不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会受阻。然而,如果想让农村和谐发展,农村的管理,即村民自治是很需要改进的。新农村建设是进行村民自治改革的目的,村民自治改革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二者统一于现代化建设。二 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村民自治是一个有这多方面任务的制度:首先,她必须能够维持农村的稳定与繁荣,处理好村民之间的关系,协调好村民之间的矛盾。其次,它还要最大限度的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6、认真劳动,发展生产,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丰厚的物质基础。第三,他还要能够维护农民的权益等。问题是现在农村比较稳定,各项设施正在稳定发展和建设,可使农民的权力没有得到实现和维护,权益没有很好的获得,甚至出现了一些危害农民利益的事情。(一) 村委会的选举问题。村委会使是实现村民自治的重要机构和手段,如果这一环节处理得不好,将会影响到村民自治的实施效果,在现实中,村委会选举这一环节的处理确实出现了许多问题:1 有很大一批村民对村委会的选举不够关心。2 农村留守问题的日益严重。3 贿赂选举的存在。4 农民只能选二把手。(二) 村委会在村务上的执行问题。我国自提出依法治国以来,各项国家事务都要遵循“

7、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制定法律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良好的执行既依赖于良好的、完备的法律,也依赖于良好的执行者,好药有良好的监督。由于村委会在选举等很多方面出现了问题,不可避免的出现执行上的问题。1 一些村委会代表的不是全体村民的意志,而是自己、亲属、本家族或者本利益小团体的利益。一旦存在私心,那么执行村务时,便不免不公平。2 所选出的村干部没有得到适当的培训和教育,能力和技术都不强。3 村“两委”关系不尽和谐,选举工作与执行工作受阻。4 政策失真现象的不断出现。(三) 民主监督问题。要保护农民大众的权益,民主监督是不可少的,村民通过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村民委员会

8、定期报告工作、对村干部进行离任审计等制度和形式,监督村民委员会工作情况和村干部行为。特别是村务公开,得到了村民的普遍欢迎。村民自治的成功实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亿万农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创举。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实行村民自治,大大激发了广大农民当家作主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责任感,掀开了中国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新篇章。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对村务工作的监督、对村干部的监督显得十分薄弱:1 村务公开性差。2 相当一部分村很少召开村民代表会议, 村民想了解村务,想监督他们选出来的干部也是不可能的。3 许多农民不愿监督村务以及村干部行为。(四) 几种关系处理的不当的问题。农村存在很多的矛盾关系,主

9、要有村委会与村民的关系,村委会与村党支部的关系,村委会与乡镇政府的关系,村民之间的关系。1 作为农民组织的村民自治,首先要看村委会与村民的关系。2 村委会与村支部的关系不尽和谐。3 在村民自治主体与乡镇政府的关系上,在实际操作中脱离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初衷,形成了一种附属关系。4 在村民之间的关系上不尽和谐。我们希望的是村民自治健康发展,农村稳定,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可是在实践中,村民在很多时候对村务处理的意见上的不一致,而导致不团结,在生产中不互相帮助,奉行“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狭隘的保守的自私主义,极大地影响了生产,极大影响了发展,极大影响了对村委会的监督,制约了农村社会的繁荣

10、。三 村民自治存在问题的原因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不是偶然的,而是长期的问题和矛盾的积累和激化。也即在村民自治的初期,已经有这种苗头,可是由于社会发展的水平低,不复杂,我们也没有方法预见,也就放任了它的存在。但是,到了今天,社会的节奏加快,各种事务复杂多变,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矛盾便日益显现出来了。我认为有以下几种原因:(一) 传统习惯势力和不良思想的影响。1 中国几千年的阶级社会思想的残余仍然存在。2 非正式的约束。(二) 法律制度和规范不完备。1 村民自治定位不准确。2 村委会与乡镇关系不明确。3 村民自治选举过于频繁。(三) 在机构设置上的原因和操作上的不当。1 一个规范的能够自动启动选举

11、事务的选举管理委员会(选举委员会)没有建立起来。2 政务公开与监督不完善。(四) 管理双方的原因。1 基层队伍薄弱。2 村民自治的最大的队伍农民有很多方面的限制。(五) 客观原因。农村生产水平低,农民收入困难,村民自治的经济基础不牢固。美国政治政治学家亨廷顿认为:“对大多数人来说,政治参与只是实现其他目的的手段。”在中国,广大农民刚刚摆脱温饱,还在为自身和家庭的生存而奋斗,与大多数农民最贴近的只能是较低层次的物质利益。四 村民自治完善的对策。问题产生了,而且是在发展中产生的,就应该在发展中结决。如果任其发展,便会导致更大的问题产生,或许会给现代化建设造成更大的损失。基于以上分析,我特提出以下建

12、议:(一) 要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建设是前提。1 完善村民自治权行使的救济制度。2 完善村务公开和监督制度。3 完善民主选举制度。.(二) 修改和制定法律。1 改革村民自治,关键是立法,法律的固定性使各项活动有法可依,修订村委会组织法。2 在原有的宪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基础上颁布村民自治条例,使农村村务工作细化,利于操作和实施。通过自治条例的颁布,使村民自治的各项事务有法可依,避免村干部的个人感情用事,真正地从“人治”走向“法治”,维护公平。在个别敏感的群众非常关注的问题,例如权利的实施和保护,津贴补助的发放等方面,要尽量量化,做到让群众放心。严格依照法律办事,打击贿赂选举,拉票行为等。3 进一

13、步以法律形式明确乡镇政府与村委会的关系,正确定位村民自治。一般认为,村民自治具有以下三项功能,一是提供社会秩序,主要是通过村民自治来维护治安和调解纠纷;二是提供公共服务,即让村民自己的事情自己商量着办,来提高社区资源动员能力;三是抑制乡村组织的不良行为。在转型时期,没有来自村民的监督,乡村组织的行为就可能恶性发展。使民主成为能让广大农民掌握的民主,而不是口头的宣传。(三) 进行村民自治的机构和队伍建设。1 建立选举管理委员会,这样可以在很低的成本状态下启动村民选举称职的村干部维护村民的权益,使村民自治在法律许可范围内,成为真正能自我管理、自我启动、自我维护的“村民自治”。严厉依法打击不合法的以

14、及不公平的选举行为。2 加强基层队伍建设,加强对村民自治基层自治领导团体的思想政治、科学文化、专业技术、文化素养的教育。普及网络,开展网络村务,网络信息村务平台,使其能不断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对管理的要求。并且要对其进行良好的道德教育,使他们具有为民做主的精神,诸多学者提出制度的重要性,不免忽视道德的潜移默化的持久的约束教育作用,培养德才兼备的村干部。第三,还要通过选举大学生村官,不断给村级治理注入新的活力,使其永续发展。3 要不断通过自身内部的机制和外部的帮助协调好村民自治机构内部的关系,协调好村支书与村主任、村委会与群众,群众之间等的关系,建立高度协作的队伍。企业在强调“团队意识”,我想一个

15、机关也应该有能力维护内部的和谐吧。否则,各有个的想法,办事方法和处事原则不一样,发出的政策千变万化,朝令夕改,如何让老百姓放心。村干部一定要团结一致,协调好关系,心往一处想,为了群众的利益,为了农村的发展,为了社会的进步,公而忘私,并肩作战,当好干部,做好榜样。(四) 政府的指导和帮助。1 加强对农村治理的财政拨款和扶植。农业税的取消,公共产品的供给不足,严重影响农村的发展和稳定,需要国家加大扶植力度。纵观我国乃至世界各国的发展,国家的政策偏重和扶植是发展的强大杠杆。2 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只有经济、社会的发展,才能为社会的进步提供充足的物质基础和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16、确保农村村民自治的不断创新改革发展,不断适应社会的进步。3 加强对法律、制度和政策的宣传,使农民群众知法、懂法、守法,依法办事,并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监督村务和村干部,使农村健康发展。法律和道德共同作用,村民自治的改革必定有成效。以上属个人愚见,希望能在村民自治的改革完善中尽绵薄之力。参考文献:1 毛丹(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乡村组织化和村民民主浙江萧山市尖山下村调查”,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1998年春季卷(总第22期),第14页。转引自重新审视中国农村的基层选举和村民自治。2 陈锡文(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牢牢把握十五届三中全会的全局意义,瞭望,1998年10月19日,

17、第42期,第1页。转引自:重新审视中国农村的基层选举和村民自治。3 党国英.中国乡村自治:现状、问题与趋势J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第4期。4 李昌平(上海) 我向总理说实话M,光明日报出版社,2002年1月。.5 郑永年(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会变得民主吗?”,两岸基层选举与政治社会变迁哈佛大学东西方学者的对话,第448页,台湾台北月旦出版社,1998年。6 任中平当前村民自治面临的困境、归因与出路后税费时代四川省部分农村村民自治状况的调查报告 ,软科学2007年第6期7 贺雪峰乡村治理的社会基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8 邱泽奇(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乡村选举与村镇组织建设兼论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制度性变迁”,两岸基层选举与政治社会变迁哈佛大学东西方学者的对话,第373页,台湾台北月旦出版社,1998年。9 塞缪尔.亨廷顿美.难以抉择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参与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年第56页。10 徐勇著中国农村村民自治,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11 彭景阳:制度创新与农村政治发展,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5期。12 刘振伟、王振耀主编乡村组织体制,第45页,中国林业出版社,1987年。13陈开国中国农村大趋势,第156页,安徽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怎么新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