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947245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1.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第三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第三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第三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第三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课件.ppt(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课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课标要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一、法令出一皇帝制二、君权与相权三、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四、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五、行省的设置,二、君权和相权,材料一:汉景帝时期,窦太后想封其兄王信为侯,景帝不敢独自做主,“请得与丞相计之”。而丞相周亚夫说:“高帝约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丞相不同意,景帝也只好作罢。材料二:丞相有权任命四百石以下的官员,有权举荐六百石到二千石高级官员。田蚡为相时举荐的官员超过了两千石的品秩。问:丞相的地位如何?,汉初丞相位尊权重,实际上是朝廷中掌

2、握行政实权的总理大臣。,汉代至宋代抑制相权的主要措施,(1)汉代,汉武帝频繁更换丞相;形成“中朝”和“外朝”。,(2)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相权一分为三。,二、君权和相权,(3)宋代,设中书门下(习称政事堂),长官称“同平章事”;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设枢密院,管军事,长官为枢密使;设三司总理财政,长官为三司使。,调整相权的目的:,防范宰相擅权(皇权与相权矛盾加剧);力求加强统治,提高行政效率;弥补政事繁多而宰相才干不足的缺陷。,汉武帝时期丞相任职离职情况表:,汉武帝在位54年间,先后用相13人.其中除4人在任上正常死亡之外,有4人被免职,2人畏罪自杀,3人被下狱处死.,频繁更换丞相,汉武帝

3、设“中朝”(内朝)抗“外朝”,相权一分为二,皇帝(皇权至上),尚书省执行机构,中书省制定决策,门下省封驳审议,凡军国大事,必由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复奏,然后始付尚书省颁布执行,1、集体宰相制,相权一分为三2、相互牵制,互为补充,避免权臣大权独揽,利于加强皇权3、分工明确、相互合作,提高行政效率4、君主专制权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三省的制约,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宋朝二府三司制,在中央设丞相,实质是掌握行政实权的总理大臣,相权很大,设中朝(内朝,决策机构)抗外朝(执行机构),相权一分为二,相权一分为三,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制(门下省设三省宰相共同议政场所政事堂

4、),二府三司制,行政:中书门下(政事堂),宰相为同平章事,副相为参知政事,军事:枢密院,长官为枢密使,财政:三司,长官为三司使,相权进一步分割,中书省,长官行相权,废丞相制,相权废除,史料一: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竭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丞相病了,皇帝还要亲自去探视。隋唐时期的宰相大臣上朝奏事也有座位,史料二:有一天,宰相范质等人向宋太祖奏事,开始大臣还坐着,宋太祖说自己的眼睛昏花看不清,就让他们站到自己面前,指给他看。待范质等人回到原处,座位已被撤掉。此后,宰相大臣就只能站在皇帝面前议事了。,史料三:明代自朱元璋起,明文规定“大朝议”须“众官皆跪”。清朝的官僚上朝跪地时间

5、特别长,以至于大臣们都备有特别的护膝。,古代中国又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孟德斯鸠在其论法的精神中写道:“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经验,防止滥用权力的办法,就是以权力制约权力”。,三、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制度,秦朝:,中央:,地方:,西汉:,中央:,地方:,御史大夫,监御史,御史大夫,(州)刺史,御史台,明初至清末:,唐:,提点刑狱司,都察院,历代监察机构的设置:,宋:,元:,御史台(监察御史),如何评价中国古代的监察制?,进步: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贪污腐败。,局限:1、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有限(封建专制的本质决定的),未能对皇权作出制约。2、监察官员和监

6、察机构贪脏枉法的情形司空见惯。,皇帝的烦恼之选官取才,世卿世禄:血缘,科举取士:才能,九品中正:门第,军功授爵:军功,察举征辟:孝廉,特点:,标准越来越科学、公正、客观。,四、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选官制度,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实行时间,先秦时期,秦汉至魏晋南北朝,隋唐至明清时期,依据(选才标准),世袭,才能、品德到门第,考试成绩(学识和才能),特点,官位世袭,下层人士一般没有参政的机会(官职被限定在贵族范围内),由官吏察访合适人才,至魏晋南北朝发展为九品中正制。,是一种考试选官制度,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为中下层知识分子提供了参政机会。,材料3 后汉书许荆传所记荆之祖八武被举孝廉,

7、欲令两弟成名,便“共割财产,以为三分,自取肥田广宅奴婢强者”。这样,他的两个弟弟以克让之名并得选举。其后武(八武)遂会宗亲,当众宣布使两个弟弟成名的本意,并把自己“理产所增三倍于前”的财产,“悉以推二弟,一无所留”,于是也就获得更大的声誉。,问:如何评价察举制?,它具有封闭性;以官举士,权操于上,百姓不得参与,民意无从体现,不利于真正选拔人才。,如何评价科举制?,利: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保证了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有较高文化素养,提高了行政效率。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以严格的考试作为选官方式,相对公开、公平、公正。,弊:考试科目及内

8、容,大都不出儒学经义,特别是明清八股取士,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不利真正人才的培养和科技发展;实质是为皇权服务。,秦汉-元朝地方行政的设置概况,五、行省的设置,县,州,府,路,行省,元,县,州,路,宋,县,州,道,唐,县,郡,秦汉,地方行政体制,朝代,秦闽中郡 唐江南东道 宋福建路 元江浙行省,元朝行中书省(行省、省)的创立,1、设置,全国设10行省,中书省直辖“腹里”(冀、晋、鲁、蒙等部分地区),宣政院辖区:藏和川、青部分地区,省下行政区:路、府、州、县,2、行省受中央节制,民政中书省,军政枢密院,定期觐见制,监察制,省官互迁制,3、行省设置的意义,行省的设置,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我国省制的开端,也是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改革,影响深远。,从汉到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创建包括哪些制度?其演变特点如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制度: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选官制度、行省制。,特点:(1)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分散削弱。(2)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3)为强化统治,历代不断调整变革监察体制和选官制度。,元代的行省,台湾:,澎湖巡检司,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趋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