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分析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012644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分析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分析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分析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分析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分析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分析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分析毕业论文.doc(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分析摘要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者在经营决策过程中一种常见的行为,现代管理制度决定了它的存在。而今上市公司普遍存在为达到各种目的而采取的盈余管理行为,不仅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更严重扰乱了证券市场的正常秩序,降低了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尤其是在我国,由于国内市场机制正处于转轨阶段,产权结构和市场环境还不合理等因素,使得我国的这种盈余管理行为更甚。虽然我国对盈余管理展开了广泛研究,也取得了部分成果,但是还有待成熟和完善。本文拟结合我国企业盈余管理的实际情况,以案例为基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参考我国盈余管理书籍,财经和会计核心期刊的相应文章,以及国内外学术论文,以了解盈余管理方面的基本

2、理论。通过对国内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状况和存在的不足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充分的分析、归纳。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措施,从而改善我国盈余管理的缺陷,完善盈余管理在我国上市公司经济效益上的运用。关键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分析;对策Enterprise surplus management motivation analysisABSTRACTEarnings management enterprise managers in business is a kind of common decision-making behavior, modern management system determines

3、 its existence. Now listed companies generally exist to achieve various purposes but adopt of earnings management behavior, not only seriously damaged the interests of investors, the more severely disturbed the normal order of the securities market, reduce the market resources allocation efficiency.

4、 Especially in our country, because of domestic market mechanism is in transition stage, the property right structure and market environment is not reasonable, makes our factors such as the kind of earnings management behavior worse. Although earnings management in China carried out extensive resear

5、ch and have achieved some results, but remains to be mature and perfect. This paper earnings management in our countrys actual situation, the case 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reference books of earnings management, financial and accounting core journals relevant articles and pap

6、ers at home and abroad to understand the basic earnings management Theory. The empirical analysis,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domestic listed companies such as earnings management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situation and the causes for a full analysis, summarized. Specific recommendations and measures pr

7、oposed to improve the defects of earnings management, improve the earnings management of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 on 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the use.Key words:the listed company;earnings management;motivation analysis;countermeasures显示对应的拉丁字符的拼音字典朗读显示对应的拉丁字符的拼音字典目 录1 绪论11.1 课题研究背景和目的11.2 国内外研究状况11

8、.3 课题研究方法21.4 论文构成及研究内容32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现状42.1 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42.2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进行盈余管理52.3 利用费用资本化进行盈余管理62.4 利用分期收款销售方式进行盈余管理62.5 利用债务重组进行盈余管理73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滥用的原因83.1 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完善83.2 会计人员的素质不高83.3 会计准则的不完全和滞后性93.4 监管制度不完善 手段落后 惩罚力度不大94 正确引导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有效对策104.1 完善公司内部法人治理结构104.2 努力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104.3 完善会计准则制度和相关披露制度1

9、14.4 加强对企业的外部监督 加大对恶性盈余管理的处罚力度115 结论13参考文献14致谢151 绪论1.1 课题研究背景和目的众所周知,目前我国企业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在这些失真的会计信息中,一部分纯属违背会计法规、准则的会计造假,而另一部分则是盈余管理所致。随着我国治理会计造假的深入,公司会计造假的空间必将受到限制,这时公司可能另辟路径即通过盈余管理进行利润操纵。因此,为了防止公司滥用盈余管理,从而造成另一种大面积的会计信息失真,有必要对我国公司的盈余管理进行探讨。1.2 国内外研究状况盈余管理是当今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实证会计研究的主要对象,并取得了明显的成绩。而我国证券市

10、场起步较晚,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才相继成立,受研究客体的缺失及研究条件的限制等因素的影响,国内关于盈余持续性的研究较之国外滞后较多,相关文献数量较少,尚未形成系统研究体系。Dechow,Sloan and Sweeney(1996)研究发现: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重要动机是试图以较低的成本进行外部融资和逃避负债契约的限制;产生这种盈余管理的主要原因在于公司薄弱的治理结构,严重的内部人控制促成了这种盈余管理的产生1。Burgstahler and Eames(1998)的研究发现公司管理盈余是为了迎合分析师的预测,特别是管理当局利用盈余管理以避免报告盈余低于财务分析师的预期2。

11、Xie(2003)对美国282家公司的数据进行了分析,指出独立董事的比例越大,盈余管理的程度越低,尤其当独立董事是由财务方面的专家担任时,盈余管理的程度会降低。Ball(2003)等发现, 在普通法国家,会计盈余越稳健及时确认经济损失,而在大陆法系国家,管理层在决定何时将经济收益和损失纳人会计盈余有更大的选择,公司减少盈余波动的动机越强烈。在我国,国邹小、陈雪洁、宁亚平(2004)认为,盈余管理的目的是将公司的账面盈余调整到其所期望的水平。桂明晖认为“筹集资金”是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主要目的。“避免退市”是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又一目的。武国强(2004)认为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12、应付证券市场特殊的管制政策,是典型的“监管诱导性盈余管理”。张明(2006)将盈余管理界定为正面的财务管理行为,将盈余管理与利润操纵严格的区分开来,提出了会计信息鉴证的观点。刘凤委等(2007)在对政府干预、行业竞争与薪酬契约进行研究时,选择了我国沪、深股市所有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认为我国转轨经济环境下的政府干预和竞争环境将导致高激励强度的薪酬合约并非是最优选择,即我国的公司治理相关政策不能盲目,必须考虑到行业竞争性差异。随着行业竞争性差异被引入公司股权结构、经营绩效等的研究,公司治理与盈余管理关系的行业差异研究应有一定意义。吴联生、薄仙慧、王亚平(2007)认为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盈余管

13、理程度差异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大,因为非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在年度上的分布比较稳定,而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则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大。研究结论表明,股票市场提高了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英艳华、孙瑞(2009)认为契约摩擦为盈余管理的存在提供了条件。王生年、白俊(2009)从股权结构、管理层激励、董事会特征和监事会有效性四个方面对公司治理与盈余管理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不合理的股权结构是导致盈余管理的主要原因。张兆国等(2009)实证分析了公司治理特征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发现独立董事比例与盈余管理程度负相关,产品市场竞争程度、管理者持股比例、董事会规模及是否设立审计委员会均与盈余管理程度不

14、相关。张少潭(2009)认为盈余管理有诸多表现形式,可以通过完善会计规范、加强审计监控和加大监管力度等进行防范。丁红(2009)认为会计盈余信息已经成为影响股票价格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加强上市公司的监管,正确引导盈余管理的行为,是我国政府机构、会计界和审计界的当务之急。与国外相比,未来对盈余管理的研究需要从两个方面突破:首先,在数据采集方面,提高数据采集标准,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其次,在分析方法方面,应考虑我国实际国情,在修正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盈余管理分析模型。1.3 课题研究方法本文以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现状为根本出发点,主要以我国深圳和上海证券交易所所列的A股上市公司为

15、研究对象,本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通过收集上市公司2006-2010年盈余管理的相关数据和整理有关文献资料并结合自己所学知识,采用文献研究法、图表法和比较研究法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1.4 论文构成及研究内容本文由五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主要是对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及目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做了简要的介绍;第二部分主要说明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的现状;第三部分运用图与表相结合的方式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通过现状分析明确了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存在问题的宏观与微观原因;第四部分针对前述我国上市公

16、司盈余管理行为所存在的问题,主要从微观原因入手,提出了几点改进措施;第五部分的结论是对全文简要的归纳。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运用最新的数据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现状,并由此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2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现状长期以来,盈余管理行为都是我国上市公司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一种手段。2006年我国新的会计准则颁布,在一些方面有效的控制了盈余管理的行为,比如资产减值方面、会计政策变更方面等等。但与此同时,一批新的盈余管理手段开始活跃在了市场经济的舞台上。正所谓“旧的未去,新的又来”,盈余管理始终是我国经济社会需要关注的大问题。2.1 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母子公司有的通

17、过相互之间的商品购销与劳务提供,利用转移价格降低成本,达到虚增利润的目的;有的母子公司通过托管经营手段,上市公司将不良资产委托给母公司或其他关联方经营,收取固定回报,这样上市公司回避了不良资产的亏损,反而因此获得一些利润;或者母公司或其他关联方将稳定、获利能力强的优质资产以低廉的价格由上市公司托管,增加上市公司的利润等等3。在我国,关联交易是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行为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国上市公司往往通过国有企业改组而成,改制后,上市公司与改组前的母公司及母公司控制的其他子公司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联方关系和关联交易。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其实质是通过合法不合理的方式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将关联

18、交易产生的利润向上市公司转移,而亏损则转出上市公司。从08到09年,五粮液股份公司每年的关联交易数额均为60多亿元。在巨额关联交易的背后,则是上市公司利润与股东回报的降低。据2008年的年报显示,这一年共生产了7.58万吨五粮液系列酒的股份公司主营收入80亿元,与之齐名的茅台股份产量为2.5万吨,主营收入82亿元。但在主营收入基本相当的情况下,五粮液股份的利润仅为24亿元,不足茅台股份53.8亿元利润的一半,其每股收益更是只相当于茅台股份的十分之一。而作为最大关联交易方的五粮液集团则创下了销售收入300亿元,利税60亿元的历史佳绩。五粮液所面临的最根本的问题是集团与股份公司之间既难分彼此又无实

19、际股权关系的奇特现象,每年60多亿元的关联交易和晦暗不明的利益输送模式,让五粮液股份这家上市公司变成了高产能低利润低回报的“铁公鸡”。截止前面增加”而且”到2011年3月,我国的上市公司数量升至2066家,而2009年2011年3月受到行政处罚的公司共127家,其中利用关联方交易的有64家,占去50.4%。2.2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进行盈余管理 新准则将公允价值引入,是为了确保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但是在我国这种不成熟的证券市场和产权交易市场中,其实际情况是非常复杂多变的,大多数资产的公允价值是很难估计的。而对于不成熟的市场,公允价值的计量与核算不仅复杂,相关的未来现金流量和折现率也都很

20、缺乏,现值的主观估计成分很大,这为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在这里,我主要讲讲投资性房地产业务中公允价值的盈余管理。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可以采用成本模式或公允价值模式,只要投资性房地产存在活跃的交易市场,能够从该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价格及其他信息,就可以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企业在首次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对原以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调整留存收益,而且企业在将自用房地产等转换为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时,转换日公允价值小于账面价值的,计入当期损益;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计入资本公积,待处置时再将该所有者权益项目转到当期损益。所以,那些拥有投

21、资性房产的上市公司将获得巨额的利润,大大增加其净资产。以金融街投资性房地产为例,该公司包括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和已出租的建筑物,2008年1月1日起,公司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公司对2008年1月1日财务报表追溯调整,增加2008年1月1日投资性房地产175725.48万元,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计量使投资性房地产账面价值逐年上升,如表1所示。这使得金融街的资产逐年增加公司对外表示处理好信息4。 表1-1投资性房地产年报数据(单位:万元)报告期2010年报2009年报2008年报2008年报2007年报2007年报数据类型期末数期末数期末数期初(调整数)期末数期初(调整数)

22、投资性房地产5,719,851,634.095,707,827,056.493,22,511,310.053,269,215,180.161,511,960,398.4555,259,209.722010年财务报告显示: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75023.39万元,其中2010年新计入投资性房地产(金融街中心及德胜国际中心部分房产)产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75023.39万元,原投资性房地产项目产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923.77万元,共占营业利润的40%。公司租售并举的独特商业模式使拥有较多投资性物业,鉴于公司商业地产项目主要集中在京津地区核心地段拥有较大升值空间,未来公允价值

23、变动损益仍将为公司提供可观利润。2.3 利用费用资本化进行盈余管理 新准则下,企业依然可以利用准则漏洞等进行盈余管理,如企业采用一定手段使一些存货的借款利息支出以及专项借款之外的一般借款的利息支出符合计入资产的要求, 进而扩大费用资本化的范围,达到提升企业利润的目的。2.3.1 无形资产开发费用资本化的盈余管理现行无形资产准则将无形资产研究开发项目区分为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 研究阶段费用支出全部计入当期损益,开发阶段只要满足准则规定的一定条件就可以资本化。而对于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的划分界限,却具有一定的人为因素,企业通过对研究与开发两个阶段划分时点的把握来扩大或缩小资本化或费用化的金额,从而达

24、到调节各期损益的目的5。2009至2010两年间,我国上市公司无形资产研发支出资本化占净利润的比例为78%,而且达到80%的上市公司选择了资本化的处理。2.3.2 借款费用资本化的盈余管理属于借款费用资本化条件的借款范围不仅包括专门借款利息费用资本化(为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专门借入的款项),而且还包括占用一般借款利息资本化, 借款范围较原来扩大了,上市公司可以利用调节专门借款与一般借款的金额进行存货的购建或生产活动,进而将利息费用在资本化金额与当期费用中分配,从而达到调节当期损益的目的。2009年,舜元地产通过借款费用资本化的处理,优化了2009年1-7月成都路泰盈利状况,也优化

25、了舜元地产拟注入资产的质地。借款费用资本化给企业提供了盈余管理的可能,使该企业扭亏为盈。2.4 利用分期收款销售方式进行盈余管理分期收款销售应当按照应收金额的公允价值确认为收入,即将分期收款销售合同规定的未来期间的现金流入现值确认为收入,当上市公司经营环境状况不好时, 公司就可以大量利用分期收款的方式进行销售,以达到扩大销售业绩的目的,使报表尽可能美化。在2007年半年报中,三一重工采用分期收款方式销售融资大大提升了公司的业绩。三一重工一季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以下简称净利润)为3.66亿元,同比增长508.66%。其中,因为新准则对分期收款方式销售产品的收入确认时间改变,增加净利润2亿

26、元。其实,如无收入确认因素影响,公司上半年的净利润增幅将降至142.31%,下降77.78个百分点。2.5 利用债务重组进行盈余管理新准则下,债务人可以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超过清偿债务的现金、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所转股份的公允价值、或重组后债务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重组收益。而且转让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还可以确认为当期损益。因此,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很可能会在公司出现亏损或面临“ST”的情况下,出于维持公司业绩或保住“壳资源”的考虑,通过债务重组为上市公司注入优质资产6。2010年年报中,有139家上市公司取得了债务重组收益,平均增加当期利润135万元人民币。实际上这些上市公司平均有3

27、1%的当期税前利润来自债务重组收益。而ST公司,无疑是最大的受益者。据统计获得债务重组收益的139家上市公司中,ST公司有52家;有69家上市公司的债务重组收益在50万元人民币以上,其中ST公司有36家;债务重组收益前二十大公司中ST公司有14家;债务重组收益过亿的三家公司均是ST公司。这表明ST公司普遍采用债务重组作为改善当期业绩的手段。综上所述,在我国,盈余管理行为已成为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之一。盈余管理行为不仅损害了外部信息使用者得利益,还影响了整个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阻碍了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3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滥用的原因 盈余管理的动因对盈余管理的产生起着决定性作用,如果没有特

28、定的动因,管理当局就会本着公允地反映经营业绩的原则进行职业判断。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行为的原因有很多,根据我国国情,大致有以下几种:3.1 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完善这里主要是指公司内部法人治理结构的不完善,我国的上市公司大部分是国有企业控股,并且国有企业控股体现为“一股独大”的绝对控股,流通股和其他社会法人股在上市公司总股本中所占的比例相对较低7。公司的信息主要集中在少数人的手中,内部人控制非常严重,内部人站在大股东的位置,掌握了公司的经营权。而公司的大股东又拥有公司的绝对控制权,中小股东很难与大股东相抗衡,这些中小股东几乎失去了对大股东的有效监督,甚至根本就没有动力去监督。公司董事会中内部董事所

29、占比例过高,董事会的独立性问题已经受到了广泛的质疑,即使是董事外部化相对较好的公司也不例外。这些都是公司内部法人治理结构的问题与缺陷,而这些问题、缺陷为公司通过关联交易等手段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3.2 会计人员的素质不高 当今社会是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在利润所带来的巨大诱惑面前,人的趋利心越来越明显,会计人员若把持不住便容易丧失道德水准和职业良知,从而滥用会计职业判断,利用漏洞为管理当局进行盈余管理。比如对资产进行虚假的评估,不愿披露真实、详细的信息,通过低估损失、高估收益等手段使得会计信息歪曲反相关的经济活动和会计事项,对公允价值等的计量进行不合理运用。他们充分利用会计准则不完

30、善的地方,使之成为管理当局进行盈余管理所借用的工具。3.3 会计准则的不完全和滞后性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现有的会计规范不仅与我国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和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国情不相适应,而且已经严重滞后于国际化潮流,不利于走出国门,融入世界资本市场。我国颁布的会计新准则只出台了投资、借款费用、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等38项具体会计准则,远远无法满足会计实践的需要。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新的经济行为、新的经济业务、新的市场工具会更加不断涌现,这会使新会计准则的缺位更多,会计事项的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弹性增大,为企业的不正当盈余管理提供了更大的操纵空间8。 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中,各利益相关方都想使制定对

31、自己有利的准则来使自己获得更多的利益,这时,会计准则就会出现一定的偏向性。所以会计准则作的制定不是纯技术的,它不具有完全性,它是各利益相关方相互间多次博弈的结果。我国的会计准则是由政府来制定的,财政部在制定会计准则的过程中具有绝对的权威性,直接参与准则制定的人员,基本上都是财政部会计司的工作人员,其他方面社会专业人员介入较少。而且会计准则和会计实践存在着一定的时滞,当新情况、新领域、新行为出现时,会计准则就很难长久的作为会计操作的依据,会计准则就会落后于会计实践的发展和经济行为的创新,因此在实践中常会出现企业的会计处理“无法可依”的现象,以致于为盈余管理提供了过宽的空间。3.4 监管制度不完善

32、、手段落后、惩罚力度不大由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独立审计,既可对管理者的信息编制权利进行约束,也可督促管理者充分、真实地披露信息9。因此,注册会计师的独立审计是抑制上市公司不正当盈余管理的重要外部制度安排。按规定,上市公司选聘注册会计师必须经过股东大会批准,但在“内部人控制”问题普遍存在的情况下,选聘注册会计师的真正权利掌握在管理者手中。这种不合理的制度安排,往往助长了一些注册会计师“拿人钱财、替人消灾”的心态,不仅降低的其职业敏锐性,而且淡化了其社会责任感。此外,即使上市公司具有不正当盈余管理的动机和机会,但如果盈余管理易于发现并对后果承担法律责任,或遭受严厉惩罚,那么也足以对不

33、正当盈余管理形成强烈的威慑效应。2010年,我国新上市的92家公司财务报表被审计机构出具非标准意见,比起一些老油条,18家年度“新晋选手”更值得关注,如:去年5月才上市的康芝药业,首份年报就遭“非标”;绿大地2010年年报财务混乱,存在诸多财务疑点至今无法取证核实,审计机构无法对绿大地具体财务情况作出合理准确的判断。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存在着监管体系薄弱、监管手段落后、监管力度不大的现象,目前被曝光的上市公司不正当盈余管理有可能只是“冰山一角”。而且,目前证监会主要依靠行政手段来惩罚上市公司的不正当盈余管理行为,对直接责任人追究刑事责任的少之又少,民事赔偿更是微乎其微。所以,即使不正当盈余管理行为

34、被曝光,上市公司付出的代价也是极其有限的。4 正确引导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有效对策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虽然起步较晚,但盈余管理已是上市公司的普遍问题,手段更是层出不穷。这些盈余管理行为会歪曲公司经营业绩,使会计信息失去客观性和中立性,误导利益相关者的决策,长此以往也会损害公司自身的利益,降低公司价值,所以我们有必要采取措施遏制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4.1 完善公司内部法人治理结构首先,我们可以通过明晰产权来发挥产权制度对会计信息生成过程的规范和界定功能。产权的明晰界定最大的好处是降低经济活动的交易费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让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目标趋向一致成为可能,让他们之间的契约订立更加完备,充分发

35、挥会计准则的激励约束和资源配置的作用,减少企业在进行会计政策选择时的随意性,尽可能反映企业各参与主体的共同利益。只有明晰产权,并进行合理的制度安排和改革创新,才能缓解我国上市公司一股独大、流通股的比例过小及内部人控制现象等问题。然后,我们要动态地看待企业的运营发展。企业所面临的环境是不断变化的,企业管理当局的决策是不断发生的,进行盈余管理的时机和具体方法也是不同的。这就要求各利益相关者对盈余管理的治理也必须是灵活多变的10。具体来说,我们可以适当控制经理层的权利,扩大和明确董事会的职权,同时引入“共同管理”机制,即把企业员工、债权人代表以及中小股东引入到公司监督管理机构中,当企业的治理主体利益

36、受到损害时,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尤其是中小股东)可以立即进入相应治理程序,充分发挥在共同治理中互相监督和制衡的机制,对企业的控制权进行重新洗牌,甚至可以要求召开股东大会,重新选举董事会,更换高层等,以此抑制盈余管理行为,避免损害企业的整体利益。4.2 努力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既要提高会计人员的会计理论水平,又要提高会计人员的道德水平。对于我国的会计人员来说,提高会计理论水平就需要加强他们的理论学习,增加知识储备,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判断能力,熟练掌握和合理运用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同时加强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会计职业道德判断的技术性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基本

37、功。真实、公允是会计职业判断的基本准则。会计职业道德的作用就在于促使会计人员提高自身道德水平,能自觉抵制各种利益的诱惑,并且不受权势和偏见的影响,确保判断所产生的会计资料能客观、公允地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除此之外,还应建立以社会舆论和诚信档案制度为基本形式的社会评价机制。这种方式具有特殊的内在威慑性,并最终促成会计人员从他律走向自律真实、公允地进行会计选择,真正做到向企业外部的信息使用者提供企业相关和可靠的信息。4.3 完善会计准则制度和相关披露制度如今我国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和信息披露制度的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与国际接轨的程度也越来越高。但是在准则和制度的建设中,依然存在着系统性

38、、前瞻性不够,应急性较为明显等问题。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规范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报告有目的的调整,构建一个科学、完整、高质量的会计准则体系是缩小盈余管理空间的有效途径。 高质量会计准则在理论上应当运用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在全世界范围内基本达成共识的那些概念,主要包括:财务报告以决策有用性兼顾受托责任为目标;以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等一系列既有层次又相互联系的信息质量为达到目标的必要保证和中介;以财务报告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为主要手段;同时再配备必不可少的保证企业经营具有透明度,提高决策有用性的表外信息披露为补充。高质量会计准则原则上应当符合所有的质量要求,而最重要的质量是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公

39、允性和充分披露11。会计准则的制定和规划还应具有超前性,多多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趋势,能够较科学的分析和预测未来经济行为的会计环境变化,努力缩小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空间,减轻盈余管理的后果,确保会计信息的高质量,真正保证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真实性、完整性、公开性和透明度。严格规范会计信息的披露,从而使投资者可以从财务报告中了解到上市公司的不正当行为,使盈余管理行为达不到其使用者的目的。4.4 加强对企业的外部监督、加大对恶性盈余管理的处罚力度我国的外部监督主要是指证券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和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监督。证券监督管理部门应该从企业信息披露的相关性、可靠性以及披露的信息含量上加强管理与监督,并

40、消除诱发盈余管理的政策因素。我国的注册会计师制度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在确定财务信息可靠性保证以及财务信息真实性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需要完善注册会计师制度,如:强化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加强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法制建设、加强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监督等。同时,在加强对注册会计师审计责任的管理和监督的基础上,通过审计准则的安排,由注册会计师提供被审计企业盈余管理的评价报告,从而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规范企业的盈余管理12。有关部门还应加大对恶性盈余管理行为的惩处力度,对公司的直接责任人追究其刑事责任,使其付出的代价远远大于其得到的利益,做到立即发现和处罚及时,对盈余管理行为形成强烈的威慑力,使我国

41、市场经济活动能够有序地进行。5 结论还是没有写的好。还有写清楚和详细一些。盈余管理的主要目的是获取某些私人利益,它实质上是背离了中立性原则,由此造成对外财务报告有所偏重、有所倚靠。盈余管理的出发点在局部利益、部分利益或某些人的利益,它无疑会损害公众利益。为了避免各投资者成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牺牲品,需要增强各投资者对识别盈余管理的技术。本文通过收集相关文献资料和2007年至2010年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数据,具体分析当今我国盈余管理的现状,了解盈余管理行为给我国市场经济秩序带来的不良影响,然后从公司治理结构、会计人员素质、会计准则制度和监管制度这些方面来分析我国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行为的原因,最后

42、得出要规范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完善公司内部法人的治理结构,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完善会计准则制度和相关披露制度,加强外部监督、加大处罚力度。当然,鉴于资料查找和本人理论与实践功底有限,文中的某些提法可能还存在值得商榷之处,还请各位老师给予指导改正。 参考文献1 Dechow, P.M., R.S. Sloan, A.P. Sweeney.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Earnings Manipulation: An Analysis of Firms Subject to Enforcement Actions by the SEC J.

43、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 1996(13):1-362 Burgstahler, D., and M. Eames. Management of earnings and analysts forecasts. Working paper,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1998(24):99-126 3 徐雪霞我国上市公司过度盈余管理的手段及成因研究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2004,(6):86-90. 4 邱雯. 基于投资性房产公允价值计量的盈余管理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12):59-60.5 许罡,朱卫东管理当局研发支

44、出资本化选择与盈余管理动机J科技政策与管理, 2010,(9):39-436 马莹审慎对待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05,(8):11-13.7 蒋琰新准则下盈余管理的手段及其识别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8,(11):68-708 卫凯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J硕士论文,2006,(3):37-389 高玉梅基于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盈余管理分析J财经论坛,2007,(1):6-710 顾远威会计信息不对称公司治理中必须解决但无法终结的难题J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57-6111 王伟,许敏盈余管理与公司治理J经济师,2005,(4):159-16012 汪杨威上市公

45、司的盈余管理及其治理J硕士论文,2008(5):31-33.致谢时光如白驹过隙,匆匆而逝。经过两个月的努力,终于完成毕业论文写作。回首整个写作历程,它不仅留下了我的辛劳与汗水,还凝聚着许多人的关怀和帮助,我深深地感激他们。首先要感谢我的母校长沙理工大学,是母校给我提供了一个学习、生活和实践的平台,在这里我度过了大学四年美好的时光。将要毕业了,衷心祝愿母校繁荣昌盛。其次要感谢的是我的论文指导老师谭娟老师,在论文撰写过程中谭老师我的悉心指导,多次询问研究进程,并为我指点迷津,帮助我开拓研究思路,精心点拨,热忱鼓励。谭老师一丝不苟的作风,严谨求实的态度,踏踏实实的精神,不仅授我以文,而且教我做人,让我终生受益,对谭老师的感激之情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另外,要感谢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各位老师,他们在我毕业论文写作期间给予我丰富的知识和正确的人生态度。同时还要感谢我的同学在学习生活中给予我的帮助与支持。我还要感谢我的父母,他们朴素的人生观和善良的品质是我人生最大的财富。他们对我无私的爱与照顾是我不断前进的动力和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源泉。最后,向所有关心我、帮助过我的老师同学以及朋友们致以最真挚的谢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