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腐败现象.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014036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腐败现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腐败现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腐败现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腐败现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腐败现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腐败现象.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腐败现象摘要:当前我国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出现了一些腐败现象,于是,就有人把腐败现象的出现归咎于市场经济。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腐败并不是由市场经济导致的,它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原因。腐败与市场经济是不相容的,它对市场经济具有重大影响。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够起到抑制腐败现象生的作用。关键词:腐败市场经济途径腐败不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早在建国前夕,毛泽东就提出中国共产党执政后,要共产党人特别警惕糖衣炮弹的袭击,其实质是告诫全党防止腐败,不要走向人民的对立面。建国前后我国并没有搞市场经济,但也不可避免地出现腐败现象。因此,腐败现象和市场经济没有必然的联系。

2、明确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腐败现象对市场经济的负面、消极影响、如何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入手来遏制腐败现象的发生,对于正确认识市场经济具有重要意义。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腐败的原因江泽民指出:“腐败是一种历史现象。它的主要表现是贪赃枉法、行贿受贿、敲诈勒索、权钱交易、挥霍人民财富、腐化堕落等现象。这种现象从本质上说是剥削制度、剥削阶级的产物。”对腐败的界定表明了任何历史时期都存在腐败现象。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经济表现形式,因此,腐败与实行什么样的经济体制没有必然的联系。从腐败的各种表现形式可以看出,腐败的产生是建立在政治权力基础之上的,是腐败分子通过各种非常手段对人民进行剥削,掠夺人民

3、创造的财富。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就是要消灭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消除腐败现象。腐败与社会主义制度是不相容的,市场经济被纳入到社会主义范畴,是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与腐败是不相容的。总之,腐败与市场经济没有必然的联系,它是剥削制度、剥削阶级的产物。(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我国实行改革开放,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发生重大变化,由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由以按劳分配变为

4、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由计划经济体制转为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但是,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的过程中,新兴经济领域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严密规范和有效约束,产生了一些法制漏洞,这就给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在这个特定时期,一些腐败现象的发生都与此有关。(二)民主政治建设的不完善美国著名的政治理论家、社会哲学家亨廷顿在其名著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中对于什么是腐败作了明确界定:“腐败即公职人员为实现其私利而违反公认规范的行为。”#61531;#61490;#61533;部分党员干部进行腐败活动的前提就是手中握

5、有权利,没有政治权力,他们就没有从事腐败行为的资本,权力的过分集中就是缺少民主的体现,这就为腐败现象的滋生提供了土壤。当前,我国实行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一些人违反权力为民所用的原则,致使权力的行使者与所有者处于分离的状态,产生腐败现象。当权力缺少有效的制约机制时,部分党员干部出于自私的目的,就会运用手中的政治权力,违背权力运行的本质、规则和程序,进行权钱交易。一些人不能够很好地行使自己的权力,对某些事项也不进行民主决策,民主监督也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这些都是民主政治建设不完善的表现。腐败分子是在民主政治建设不完善的情况下进行腐败活动的,一旦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完善,腐败分子就没

6、有空隙可钻了。(三)思想政治教育薄弱在社会转型时期,急剧的社会变革引起经济领域、文化领域和政治领域的矛盾不断增多,人民的思想受到冲击,某些党员放弃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开始追求安逸、豪奢的生活,于是通过非法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从索贿到卖官鬻爵,从贪污腐化到监守自盗,从权钱交易到与不法分习狼狈为奸,大量侵吞人民财富,直接损害到国家、集体和群众的利益。党员干部要充满生机活力,不断地进行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一些人现在是信念动摇,不思进取,还有些人说自己的收入与贡献不符,不满意自己的收入。于是,通过不法手段,将权力与金钱相交换,进行权钱交易。有些人怀着“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心态,怕自己

7、权力丧失,不择手段的聚敛钱财,为自己铺后路。党员干部中产生腐朽思想,致使他们缺失了责任感,不愿意履行自己的义务,严重危害了党、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二、腐败对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一)腐败行为的出现违背了市场经济的平等性原则市场经济遵循价值规律,实行等价交换,交换主体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求人们具有与封建特权意识有根本区别的平等意识。自由的商品交换以其特有的方式抹去了人与人之间的等级关系和等级意识,客观上要求交换各方权利是平等的,市场主体自由的进出市场,并根据自己的利益做出各种选择。在尊重自己利益的同时,还要尊重其他经济主体自由参与市场竞争和获得利益的权利。”#61531;#6149

8、1;#61533;腐败现象的出现,即是政治权力介入交换过程之中,导致交换双方地位的不对等。交换的一方凌驾于另一方之上,实行不等价交换。这种权力的介入,就是腐败行为的一种表现,它违背市场经济的平等性原则,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二)腐败行为削弱了市场经济主体的竞争力竞争性原则是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通过自由竞争,才能搞活整个市场经济。没有竞争的市场,就不是有效的市场。腐败现象中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权钱交易,在很多部门招标项目中,政府官员利用手中的权力,给予某些竞标企业优先选择权,把招标项目给予向其行贿的企业。营造公开招标的局面以掩饰不正当竞争的行为打乱了市场秩序。在计划经济时期,国有企业缺乏竞

9、争性,缺乏活力。实行市场经济,把国有企业推向市场,参与优胜劣汰的检验,提高了国有企业动作效率。但是,随着国企改革的推进,也出现了腐败,于是有人就把腐败现象的出现归咎于市场经济体制的推行。这种错误的认识,严重阻碍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乃至生产力的解放。这种腐败并非市场经济导致的,它对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利,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竞争原则的忽视。(三)腐败就是对法制的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它规范各方利益主体的行为,努力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腐败现象的出现与这一原则是相悖的,它完全与市场经济的法制原则脱勾。腐败现象的出现就是对法律、规章、制度的忽视。腐败分子通过权钱交易谋取暴利,最重要的就是以权夺法

10、,不履行自己的职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不是导致腐败的根本原因,而在转型期存在很多漏洞,很多腐败分子就是钻法制建设不完善的空子,作出违法行为。随着法制建设的完善,腐败现象就会随之减少。(四)腐败现象影响市场经济的开放性在一定地区的一定范围内,通过制定某些优惠政策,保护当地的个体、私营企业,为它们提供便利,而对其它外来企业,则是提出某种限制政策。这种地方保护主义就是腐败的寄生方式。在狭隘的市场范围内腐败现象要比市场范围较大地区要多。统一、开放的全国性大市场尚未形成,有的要素市场存在条块分割、各霸一方或各管一线的情况,为地方保护主义提供了条件。腐败分子为了谋取私利,不愿扩大市场。在狭小的市场范围内,

11、他们才能控制经济发展形势,为自己谋私创造条件。而在较大的市场范围内,他们便鞭长莫及,无能为力了。因此,腐败影响市场经济的开放性,使经济发展局限于狭隘的范围内,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遏制腐败行为的途径(一)健立健全法制建设,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目前,我国正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经济秩序尚未形成,两种体制还经常发生磨擦和碰撞。建立建全法制是市场经济的根本要求,没有完备的法律、规章、制度,市场就难以有序。混乱的市场就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腐败分子贪污、受贿之所以能够得手,是因为我们的法律、法规、制度、规定中有机可乘或有空子可钻

12、。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比较短,缺少历史经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工作刚刚起步,历史更短,经验更少,这就需要我们一面总结自己的经验,一面借鉴搞市场经济历史比较久的国家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为我所用,不断加强我国的法制建设,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铲除腐败现象滋生的土壤。”#61531;#61492;#61533;建立一套完备的法律体系,就能够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当前,我国现在经济立法取得了很大进步。虽然有些地方不配套,不相衔接。但是,只要加快立法的速度使其跟上经济转轨的速度,不断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腐败现象就会随之减少。市场经济活动中,把党政干部、厂长(经理)置于法律、法

13、规的监控之下,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检查之下,从而使党员干部及企业领导人减少以至杜绝腐败现象,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二)完善民主政治建设完善民主政治建设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政治保障。腐败是剥削制度的产物,是权力过分集中缺乏民主监督的体现。要充分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降低腐败现象发生的可能性。要充分发挥人民的权力,进行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实行政务透明,接受全国人民的监督。“我党立党为公的宗旨和人民民主专政政权性质,决定了我们党惩治腐败,是与人民的根本利益一致的,必将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使党永葆革命青春。”#61531;#61493;#61533;尽快改变权力过分集中的状

14、态。传统国家特别是东方国家的一个特点是权力过分集中于个人。在单位,一把手个人决定重大事务,而过分膨胀的个人权力则使一些人有恃无恐,明目张胆的进行腐败活动。民主政治建设的完善,使权力分散化,改变权力过分集中的局面,避免腐败现象的出现。(三)加强人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开放以后,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也被引入到中国,于是滋生了腐败现象。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人们的思维方式、工作方法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与之相适应的思维方式、观念,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避免腐败现象。当前,我国经济形态还不是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而是一个逐步退出、已经残缺的计划经济与正

15、在成长、但还不成熟的市场经济的混合体。要正确认识市场经济,讲究职业道德,纠正各行各业的不正之风,腐败现象将会大大减少。一方面许多企业仍然离不开政府的怀抱,习惯于请示汇报和等靠要,遇事找官场不找市场,还是报着“社会主义优越性就是人人有饭吃”的老观念。以前抱怨政府管得太多太死,现在没有政府的管束又感觉没了靠山。另一方面,相当一些政府部门还没有真正转变职能,不肯还权于基层,总觉得权力下放后有种失落感。由于这两个方面的问题没有得到真正解决,企业屈从于政府的奴性使得他们仍然遇事乞求政府部门,贿赂政府官员;某些政府官员的“父母官”意识仍然支配着他们心安理得地到企业中楷油拼好处。”改变这种观念,尊守职业道德

16、,就可以减小腐败现象出现的可能性。背离职业道德,肯定会出现腐败。要不断地对人们进行思想观念方面的教育,正确认识市场经济。总之,腐败是剥削制度、剥削阶级的产物,它不是由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导致的。腐败阻碍市场经济的发展,但是不能因为当前的腐败现象而动摇搞市场经济的决心,它与市场经济是不相容的。成熟的、完备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遏制腐败现象的产生。参考文献: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111.塞缪尔#8226;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华夏出版社,1988.59.韩凤荣.市场经济的道德要求J.经济研究导刊,2009(21).李世琦.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反腐败斗争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1996(9).廷汉等.市场经济不是导致腐败的必然J.重庆社会科学,1994(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