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绿茶茶多酚的抗氧化活性研究开题报告.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015857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洛绿茶茶多酚的抗氧化活性研究开题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商洛绿茶茶多酚的抗氧化活性研究开题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商洛绿茶茶多酚的抗氧化活性研究开题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商洛绿茶茶多酚的抗氧化活性研究开题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商洛绿茶茶多酚的抗氧化活性研究开题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商洛绿茶茶多酚的抗氧化活性研究开题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洛绿茶茶多酚的抗氧化活性研究开题报告.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商洛绿茶茶多酚的抗氧化活性研究专 业 制药工程 姓 名 李明 学 号 指 导 教 师 完 成 时 间 教务处 印说 明1根据商洛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规定,学生必须撰写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由指导教师签署意见、教研室审查,系教学主任批准后实施。2开题报告是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学生应当在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前期内完成,开题报告不合格者不得参加答辩。3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各项内容要实事求是,逐条认真填写。其中的文字表达要明确、严谨,语言通顺,外来语要同时用原文和中文表达。第一次出现缩写词,须注出全称。4本报告中,由学生本人撰写

2、的对课题和研究工作的分析及描述,应不少于2000字,没有经过整理归纳,缺乏个人见解仅仅从网上下载材料拼凑而成的开题报告按不合格论。5开题报告检查原则上在第24周完成,各系完成毕业设计开题检查后,应写一份开题情况总结报告。6.“课题来源”一栏用分别为: A自然科学基金与部、省、市级以上科研课题;B企、事业单位委托课题;C校级基金课题;D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E.其他。“课题类型”一栏用分别为:A工程设计类;B理论研究类;C实验研究类;D计算机软件设计类;E文献型综述;F其它。7.开题报告内容统一采用宋体小四号,双面打印,左侧装订。商洛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课题名称商洛绿茶茶多酚

3、的抗氧化活性研究学生姓名学 号专 业指导教师职 称所在院(部)课题来源课题类型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本课题对商洛绿茶茶多酚的抗氧化活性的应用进行研究,通过实验验证商洛绿茶茶多酚对各种自由基的清除作用,进一步探究其抗氧化活性,从而使商洛绿茶能更好的发挥其食疗价值。其研究意义如下:1目前,各种各样的茶在日常生活中被人们大量饮用,研究表明,饮茶具有延缓衰老和抑制肿瘤发生的作用,这是由于茶叶里的主要功能性成分茶多酚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和清除人体自由基的作用1。然而,对商洛绿茶多酚类成分的研究则鲜有报道,为此本文主要阐述商洛绿茶中茶多酚的抗氧化活性。2茶多酚又称茶单宁、茶鞣质,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由大约

4、30种以上物质组成,统称茶多酚。最初主要是作为一种新型的天然食品抗氧化剂用于油脂和含油食品的抗氧化变质2,由于人们生产、生活需求的不断扩大,自从新世纪对茶叶多酚类物质开展系统研究以来,茶多酚的许多功能被陆续发现。3大量的研究表明,茶多酚不仅是一种天然、无毒的抗氧化剂,而且也是一种理想的天然药物,具有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等生物活性3。所以,绿色天然提取物茶多酚,在绿色的二十一世纪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衰老和各种疾病的发生都与活性氧有关4,并且在衰老的自由基学说以及与衰老有关的疾病研究中,抗氧化活性物质的研究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5。绿茶中的有效成分茶多酚在绿茶中含量一般为20

5、%左右,茶多酚极易氧化,有很强的抗氧化能力和清除自由基的作用,有助于预防氧化损伤相关的慢性疾病,包括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提高骨矿物密度、预防癌症等6。因此从绿茶中提取具有抗氧化和自由基清除活性的物质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二、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茶叶的应用在中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不仅是由于茶具有解渴的功效,最主要的原因是它具有多种医疗保健功能,这主要是由于其所含特定化学成分黄烷醇类化合物-茶多酚所决定的7。现代临床医学证明,茶多酚具有的显著特点是高效清除自由基能力,即抗氧化、延缓衰老的作用。国内外学者对茶多酚做了许多药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长期使用,对人体不会产生任何影响。我国是在五六十年代

6、对茶多酚着手研究的,但专业性研究始于七十年代,尽管如此,我国生产的茶多酚含量超过89,对茶多酚的研究我国尚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目前茶多酚的抗氧化作用不仅已应用于医疗、保健行业,而且随其功能的不断深入开发,逐渐被用于食品、日化、饲料等工业领域。王思思8在其研究报道中指出,茶多酚的抗氧化活性优于人工合成的抗氧化剂,其对活泼自由基的清除达98以上,是BHT(二丁基羟基甲苯)、BHA(丁基羟基茴香醚)理想的天然替代品。茶多酚可以消除人体内产生过多的自由基,保护细胞膜结构,延缓人体衰老。研究表明茶多酚的抗氧化作用极高,日本利用茶多酚的抗氧化作用将其作为原料制成各种抗衰老食品。由于茶多酚的强还原性和清除自由

7、基的作用,国外已将茶多酚添加到香烟过滤咀中用作解毒剂。在国内,许永9等通过对添加到滤嘴烟棒中的茶多酚进行试验测试,结果表明茶多酚的滤嘴烟棒在抽吸口味上有更好的效果,烟气的刺激性和杂气均明显减少。日本对茶多酚作为抗氧剂在食品方面的应用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有所研究,在市场上已经有“多酚100”和“三共”制品上市。茶多酚作为食品抗氧剂,我国卫生部在GN2493-90文件中已正式列入使用,目前成功地应用于猪油、花生油、菜籽油等动植物油,火腿、月饼、方便面、涂层花生、清凉饮料等食品中。然而陕南商洛绿茶中茶多酚的抗氧化活性研究的报告少之又少,商洛种茶历史悠久,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商洛绿茶由于其

8、独特的地理位置,所产的茶叶是中国原生态茶最北方的茶叶,成品茶以色绿、耐冲泡、香高、味浓、口感好为特色10,成为该地区的龙头产业。本文主要以商洛绿茶为样品,依据前人的研究方法,深度探索商洛绿茶茶多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为商洛绿茶资源的保健机理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三、选题研究的内容: 1茶多酚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DPPH(1,1-二苯基-2-苦肼基自由基)可在有机溶剂中形成一种稳定的自由基,其醇溶液呈深紫色,具有单一电子,故能接受一个电子或氢离子,在波长514 nm下有最大光吸收。有自由基清除剂存在时,DPPH的单电子被捕捉而使其颜色变浅,在最大光吸收波长处的吸光值下降,且下降程度呈线性

9、关系,从而得以评价试验样品的抗氧化能力。此抗氧化能力用抑制率来表示,抑制率越大,抗氧化性越强11。 2茶多酚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羟自由基产生体系中,抗氧化剂还原产生羟自由基,再根据羟自由基氧化细胞色素的颜色反应进行测定。3茶多酚的总还原力测定:通过总还原力的测定,可以检测样品是否为良好的电子供体,其供应的电子除了可使Fe3+还原为Fe2+外,也可参与自由基反应,使自由基形成稳定的物质。4茶多酚对超氧阴离子的清除能力:在吩嗪硫酸甲酯(PMS)-NADH(还原型辅酶)体系中,NADH氧化产生超氧阴离子,超氧阴离子可还原氮蓝四唑(NBT)为蓝色产物。5. 茶多酚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ABT

10、S经活性氧氧化后可以生成蓝绿阳离子ABTS自由基,当其遇到含有抗氧化成分的物质时,该物质会与ABTS阳离子自由基发生反应使反应体系褪色。四、选题研究的技术路线、研究方法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技术路线2研究方法2.1DPPH法依据吕喜茹12等、Tian7等报道的方法并加以改进,取不同质量浓度(0.05、0.1、0.2、0.4、0.6、0.9、1.2、1.5 mg/mL)的样品分别放于试管1、2、3、4、5、6、7、8中,然后依次加入3 mL 0.004% DPPH甲醇溶液,充分混匀,避光静置20 min后,以甲醇作空白对照,517 nm波长测吸光度(Ai),以蒸馏水代替样品液作阴性对照(Aj),

11、VC作阳性对照。清除率/%(1Ai/Aj) 1002.2羟自由基能力测定法 利用Fenton体系法测定15-17并稍作改进,该物质在波长510 nm处有吸收峰,如果在反应体系中加入有清除OH能力的物质,与水杨酸竞争OH,使有色物质生成量减少,在510 nm 波长处测定吸光度。取不同质量浓度(0.05、0.1、0.2、0.4、0.6、0.9、1.2、1.5 mg/mL)的样品溶液各1 mL,先后加入1.5 mL反应液(含0.1 mmol/L EDTA、0.1 mmol/L FeCl3和2.8 mmol/L的磷酸盐缓冲液(pH 7.4)、0.35 mL 20 mmol/L H2O2,静置10 mi

12、n后加入0.35 mol水杨酸,37恒温水浴作用40 min后,终止反应,于532 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Ai),蒸馏水为阴性对照(Aj),VC作阳性对照。清除率/% (1Ai/Aj)1002.3茶多酚的总还原力测定法依据吕喜茹12等、Tian7等和Li13等报道的方法进行改进,取1 mL不同质量浓度(0.05、0.1、0.2、0.4、0.6、0.9、1.2、1.5 mg/mL)的样品溶液依次加入2.5 mL PBS (pH6.6)、2.5 mL 1% K3Fe(CN)6,混匀后于50水浴中孵育20 min,再加2.5 mL 10% 的TCA终止反应,离心10 min,取上清2.5 mL,依次

13、加入2.5 mL 无水乙醇和0.5 mL 0.1% FeCl3,混匀后于700 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以蒸馏水为阴性对照,VC作阳性对照。2.4. 对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的测定法依据吕喜茹12等、Tian7等和Lin14等报道的方法进行改进,取1 mL不同质量浓度(0.05、0.1、0.2、0.4、0.6、0.9、1.2、1.5 mg/mL)的样品溶液于试管中,依次加入1 mL 0.078 mol/L NBT、1mL 0.468mol/L NADH,最后加入0.4 mL 0.06 mol/L PMS 溶液,室温摇匀,后静置5 min,于560 nm 波长处测定吸光度(Ai),调零孔用不同质量浓度

14、样品液1 mL、0.4 mL 蒸馏水代替PMS 溶液调零,用蒸馏水作阴性对照(Aj),VC和BHT作阳性对照。清除率/% (1Ai/Aj)1002.5. 对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法将ABTS用蒸馏水配制成2mmol/L溶液,取50mL上述溶液与200mLK2S2O4水溶液(70mmol/L)混合均匀,避光放置12-16h,得到(ABTS+)溶液。用磷酸盐缓冲液将(ABTS+)溶液稀释至吸光度为0.700.02(A734nm)。取不同浓度(0.05、0.1、0.2、0.4、0.6、0.9、1.2、1.5mg/mL)的样品溶液药液各0.1mL,加入1.9mL(ABTS+)溶液,混匀,在1,3

15、,5,10 min时测其吸光度。(ABTS+)自由基清除率(S%)计算公式如下:S%=(A0-A)/A0,(其中A0为ABTS溶液的吸光度,A为加药液后的吸光度)2.6. 文献调查法2.7. SPSS统计分析法3. 主要问题技术难点:1.实验结果的稳定性比较差; 2.实验设备的某些性能不佳。解决办法:1.设置重复试验; 2.反复进行实验研究和结果探索,或考虑送出去做研究。五、研究进度安排:12013.09-2013.10 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方案22013.11-2013.12 完善实验方案,并着手准备实验材料32014.02-2014.05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4

16、2014.05-2014.06 完成论文,进行论文答辩,根据答辩委员会要求修改论文定稿,论文打印与装订六、研究的特色及创新点:茶多酚作为新型天然的抗氧化剂目前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成为医药、食品界研究、开发的热点,有很强的市场需求。然而陕南商洛绿茶中茶多酚的抗氧化活性研究的文献却很少。本课题在前人对茶叶中茶多酚的抗氧化活性研究的基础上加以改进,采用DPPH法、羟自由基清除能力法、总还原力测定法、对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测定法,探索陕南商洛绿茶中主要功能性成分茶多酚抗氧化活性的药用机理,旨在开拓其更大的药用价值。七、主要参考文献:1 杨婷. 茶叶茶多酚的浸取方法概述J. 安徽农学通报, 2009

17、, 15(7): 72-74.2 刘萍. 红茶和绿茶中茶多酚提取工艺研究J. 天津农学院学报, 2010, (12): 39-43.3 方若莹, 陈季武, 胡天喜, 屠铁城, 董继荣, 王文峰, 林念芸.茶多酚和榭皮素清除自由基作用的研究J.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1993, 11(4): 193-197.4 杨涛, 吴辉辉, 徐青, 辛建美, 罗红宇.抗氧化性能评价ORAC法及最新研究进展J. 食品工业科技专题综述, 2009, 30(7): 352-358.5 刘方, 武子斌, 牛淑敏, 何锦姝, 邢来君. 中药材抗氧化及自由基清除活性的研究J. 中国药学杂志, 2001, 36(7)

18、: 442-445.6 郑善元, 陈填烽, 郑文杰, 黄荫成. 单丛茶水提物清除DPPH和ABTS自由基的光谱学研究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0, 9(9): 2417-2423.7 Tian Ling-min, Zhao Yan, Guo Chao.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antioxidant activities of an acidic polysaccharide and various solvent extracts derived from herbal Houttuynia cordataJ. Carbohydrate Polymers,

19、 2011, 83: 537-544.8 王思思. 茶多酚在食品工业中的作用J. 科技向导, 2010, (7): 153-190.9 于春霞, 王宇, 王爱青. 茶多酚的应用研究进展J. 辽宁化工, 2012, 41(8): 809-812.10 王新军, 王攀, 吴珍. 商洛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 商洛学院学报, 2013, 27(2): 45-4811 勾明玥, 刘梁, 张春枝. 采用DPPH法测定26种植物的抗氧化活J.食品与发酵工程, 2009, 36(3): 148-150.12 吕喜茹, 郭亮, 常明昌, 等. 姬松茸多糖抗氧化作用J.食用菌学报, 2010, 17(1): 6

20、9-71.13 Li X M, Li X L, Zhou A G. Evaluation of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the polysaccharides extracted from Lycium barbarum fruits in vitro J. European Polymer Journal, 2007, 43: 488-497.14 Lin C L, Wang C C, Chang S C. Antioxidative activity of polysaccharide fractions isolated from Lycium barbarum

21、L.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 2009, 45: 146-151.15 陈留勇, 盂宪军. 黄桃水溶性多糖的抗肿瘤作用及清除自由基、提高免疫活性研究J. 食品科 学, 2004, 25(1): 167-170.16 张泽生, 王玉本, 黄闯. 囊荷乙醇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 2010, 31(12): 282-286.17 Wang C C, Chang S C, STEPHEN I B. Isolation of carotenoids, flavonoids and polysaccharides from Lycium barbarum L. and evaluation of antioxidant activityJ. Food Chemistry, 2010,120: 184-192.指导教师意 见(详细意见)指导教师签名:年 月 日系意见(详细意见)系主任签名: 年 月 日院(部)意见 教学院长签名: 年 月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