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中小学家校合作研究综述3.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021918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内外中小学家校合作研究综述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国内外中小学家校合作研究综述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国内外中小学家校合作研究综述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国内外中小学家校合作研究综述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国内外中小学家校合作研究综述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内外中小学家校合作研究综述3.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国内外中小学家校合作研究综述张丽竞(菏泽学院外国语系, 山东菏泽274015) 摘 要:家校合作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教育研究和学校教育改革的一个主题, 是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 家校合作在我国也受到相当的重视。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单靠学校的教育力量已经不能承担青少年教育的重任,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力量, 尤其是家庭的全力合作, 才能更好地促进青少年的发展。 关键词:国内外; 家校合作;研究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 0845( 2010) 03- 0158- 02收稿日期: 2009-12-10作者简介: 张丽竞(1982-), 女, 山东泰安人,

2、助教, 硕士, 从事学校管理哲学、学校管理理论研究。 自学校问世以来,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便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当今世界各国已普遍意识到青少年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 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尤其是家庭的全力合作。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互相沟通、互相配合是教育获得成功的基本保证。因此, 家校合作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一、家校合作的基本理论概述11家校合作的概念解析我国学者对家校合作的概念的解释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家校合作的实质是一种双向互动的交流活动。家长要主动、积极地配合和支持学校工作, 同时, 学校要服务于家庭教育,鼓励、引导、接纳家长参与学校教育

3、, 最终使家庭教育再来支持和强化学校教育。第二, 有统一的目的。开展家校合作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家庭和学校的优势,互相弥补不足, 让学校教育指导家庭教育, 最终使家庭教育再来支持和强化学校教育。因此,家校合作要以学生为出发点和中心, 以提高教育质量、完善教育措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第三, 需要积极争取社会力量。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各自承担着不同的职能,只有三者之间相互协调、相互配合才能保证整个教育系统的协调, 忽视任何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影响整个教育作用的发挥。因此, 在家校合作过程中要鼓励、接受社会各界的参与,共同促进家校合作。综上, 我们可以将/ 家校合作0定义为: 以完善

4、学校教育工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以学校为主体, 有家庭和社会各方面参与的一种双向互动活动。2.家校合作的理论依据目前, 家校合作在各个国家的教育改革中备受关注, 其相关理论也在不断的发展之中, 并为家校合作的实践提供了全面、有力的理论支撑。(1)社会资本理论社会资本理论是科尔曼(Coleman, J1S) 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他指出, 社会资本是内在于家庭和社区组织中的整套资源, 它们有利于儿童或年轻人的认知以及社会发展。这些社会资源虽各不相同, 但极其有利于儿童和青少年人力资本的发展。就教育来说, 科尔曼将社会资本分为“家庭内社会资本”和“家庭外社会资本”。在通过对美国公立学

5、校、私立学校、教会学校的深入调查之后, 科尔曼发现,在社会资本相对高的教会学校中, 学生的辍学率相对于社会资本低的公立和私立学校来说, 明显偏低, 而学业成绩相对较高。这一现象说明,通过加强学校、家庭和社区之间的联系和沟通, 可增加社会资本, 可以增强教育效果, 促进学生的发展。科尔曼的社会资本理论对美国的家校合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它促使家校合作进一步扩大和发展, 使学校开始重视与家庭、社区的合作关系, 家长、社区等社会机构开始参与到孩子的学校教育中。(2)重叠影响阈理论重叠影响阈理论是美国学者爱普斯坦(Epstein, J1L) 基于生态学的解释框架, 在科尔曼/ 社会资本0理论的基础上发展

6、起来的。美国心理学家布容丰布任纳( Bronfenbrenner,U) 的发展生态学理论( the ecology of humandevelopment) 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与其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交往和影响的结果,而人的生态环境是由家庭、邻里、学校和社会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等一系列不同层次和结构的生态系统所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每一个层次和结构不同的系统, 因其与个体之相互关系的独特性,而对人的发展产生特殊的影响。生态学的理论注重了家庭、学校和社会其他机构对人教育的交互作用, 但是没有考虑到各机构影响力的积累与协作,忽视了三者整体力量对学生发展的影响。爱普斯坦提出的重叠影响阈理论将学生置于家庭、

7、学校和社区关系网的中心,认为孩子们成长所依托的家庭、学校与社区都抱有相同的目标,承担着共同的任务, 它们之间经常进行高质量的沟通和互动。由此,学生就可以从各种机构中感受到关怀, 从各种人那里接受到相同的有关学习重要、要努力学习等信息。这样, 学校、家庭和社区这三个背景实际上对孩子以及三者的状况、关系就发生了重叠的影响。(3) 权变管理理论20世纪70年代, 在美国形成了一种新的管理理论, 即权变管理理论。这一理论的核心是力图研究组织的各个子系统内部和子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 以及组织和它所处的环境之间的联系。教育是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 它对社会的其他系统和环境影响具有高度的接受性。近些年来,

8、随着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 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学校、家庭和社会必须共同承担教育的责任, 构建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三者之间应该互相影响、互相配合、资源共享、协调一致, 共同促进教育和儿童的全面发展。对于家校合作来说,现代社会的复杂多变和教育要求的不断提高, 使学校教育不可能仅凭自己单方面的力量来实现教育目标, 学校教育越来越多地受到家庭、社会系统的影响。因此学校要摆脱过去和家庭、社会在儿童教育期间相脱节的现象, 注重三者的相互沟通和联系。 二、国内外家校合作研究的新进展1.国外家校合作研究情况家校合作在近几十年世界各国教育改革中备受关注,越来越多的国家将家校合作确定为教育研究和学校改革的主要议题之一

9、。家校合在不同的国家有其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国外学者也纷纷从不同角度进行家校合作的研究。(1) 美国在美国教育史上, 早在1897年初就成立了规模最大的家长教师联合组织) ) 全国家长教师联合会。此联合会由全国家长教师联合会( National PTA) 、州家长教师联合会(StatePTA) 和地方家长教师联合会(LocalUnit PTA) 三个层次组织构成。这三个层次的家长教师联合会各有分工, 但是他们共同的任务和目的是使这个机构体系保持着高效运转, 一百多年来它为美国教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家校合作一直是美国教育界研究和探讨的热门话题,引起了社会各个领域学者的关注,因此, 美国关于家校合作

10、的研究成果比较丰富。根据研究视角的不同, 这些研究的成果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涉及家校合作的历史研究,寻找有关家校合作的历史线索; 第二类是关于美国中小学家校合作现状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针对美国家校合作的发展模式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第三类是关于家校合作的综合性研究, 力求给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更全面的指导和建议。(2) 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美国以占领者的身份全面参与了日本战后的教育改革, 随之,PTA被引入到日本的教育改革之中。PTA是Parent Teacher Association的英文简称, 中文翻译为父母与教师联合会。该联合会致力于沟通学校与家庭、社区的联系

11、和创造一个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环境。与美国的家长教师联合会不同的是, 日本的PTA组织是由班级PTA、学校PTA、地方PTA以及PTA全国协会四级组成。从20世纪40年代后期至今, 日本的PTA经历了包括萌芽期、体系初建期、稳定发展期和发展的新阶段在内的四个时期。在长达60年的不断发展过程中,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日本的PTA组织在教育青少年方面发挥了强大作用, 发掘了家长、家庭、社区的教育资源, 并不断地利用这些资源增强其作用,积极开展各种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PTA活动,给学生创造了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的环境, 提高了家校合作的效果。(3)欧洲国家欧洲国家也十分重视家校合作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力。英国、

12、法国等传统的欧洲国家历来很重视家长在学校教育管理中的作用。在法国,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鼓励并指导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管理, 各个学校针对自己学校不同的情况制订相应的家校合作计划和制度, 对家长进行培训, 培养他们与学校合作、参与学校教育的兴趣和意识, 使家长和学校之间建立起和谐、发展的合作关系。在英国, 长期以来,学校中的家长参与不仅被看做是一种权利, 而且被各个学校看做是对社会资助者负责任的一种手段。20世纪中叶的英国教育法案(EducationAct,1944) 中已经为学校规定了建立有家长代表的管理委员会的基本准则。1998年4月,欧洲苏格兰、奥地利、比利时、法国、意大利、荷兰、葡萄牙七

13、国开展了/ 关于家长参与学校教育项目的研究0, 这些研究的目的旨在促进家长参与学校教育, 推进教育改革, 提高教育质量。2.国内关于家校合作的研究在我国, 家校合作始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迄今, 家校合作在理论、实践方面都受到了社会各界尤其是教育界的广泛重视,成为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综合所收集到的材料, 其研究大体可分为如下几个范围:一是有关家校合作理论的研究, 这部分著作和文章从管理学、家庭教育学、教育社会学等方面阐述了家校合作的理论依据,分析了家校合作的理论基础。二是对家校合作障碍及其对策的研究。三是对家校合作途径的研究。参考文献:1贾莉莉1 美国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研究D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 2005(8)2陈铮1 中美中小学家校合作的比较研究D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 2004(12)3杨启光1 重叠影响阈: 美国学校与家庭伙伴关系的一种理论解释框架J外国教育研究, 2006(2)4杨文士, 张雁1 管理学原型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6115曹丽二战后美国家校合作发展研究D 石家庄: 河北大学,2004(3)6杨桂梅 日本FTA的经验及启示J 日本问题研究, 2004(2)7王艳玲 英国家校合作的新形式J. 比较教育研究, 2004(7)责任编辑:赵 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