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教育技术学学科理论与实践的探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论文教育技术学学科理论与实践的探讨.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育技术学学科理论与实践的探讨【摘 要】从20世纪视觉教学运动开展至今,教育技术学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从一个领域到一个学科,教育技术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教育技术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的扩大,在实践过程中取得了不少成果。本文描述了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并且分析和探讨了我国教育技术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对我国教育技术学的理论与实践提出了一些建议。【关键词】教育技术学;理论;实践;理论基础;媒体论【作者简介】饶田(1983-),男,湖北麻城人,黄冈师范学院教育技术系2001-02班学生,邮编:438000,E-MAIL: nick519,电话:0713-13677135635。The discuss
2、ion for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discipline in educational technologyAuthor: Rao Tian Teacher: Li Yulin【Abstract】Since the visual instruction in the 20th century,Educational technology develops rapidly. From an area to a discipline,educational technology has formed his own theories system,and the
3、scope of it also keeps increasing. It has yielded many achievements in the process of practice.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essential theory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and analysises and discusses our present situation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s well as the existent question,and put forward some pro
4、posals to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n our country.【Key Words】Educational technology;Theory;Practice;Rationale;Media theory【Information of writer】: Rao Tian (1983-); Sex: male;Birth Place: Macheng, Hubei Province;Graduated from: Class 200102 Educational technology department
5、Huang Gang normal college;Post Code: 438000;E-mail: nick519 ;Telephone: 13871981791教育技术学学科理论与实践的探讨作者:饶 田 指导老师:李育林【摘 要】自20世纪视觉教学运动开展至今,教育技术学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从一个领域到一个学科,教育技术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教育技术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的扩大,在实践过程中取得不少成果.本文描述了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并且分析和探讨了我国教育技术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对我国教育技术学的理论与实践提出了一些建议。【关键词】教育技术学;理论;实践;理论基础;媒体论引 言教育技术
6、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它综合了多门相关学科的相关理论,特别是许多随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新观念、新理论,它们交叉渗透,形成了本学科的基础理论体系,推动着本学科的持续发展。教育技术学是当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相互联系的纽带,是教育学科群中一门发展极其迅速的新兴分支学科,该学科的研究成果对推动和指导我国教育信息化、教育现代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一、 教育技术学理论基础(一) 学习理论学习理论也称为学习心理学。作为人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管理、实施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教育技术必须依照人们学习的心理过程,遵循人们学习的规律,所以,学习理论是教育技术的指导理论。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
7、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的行为主要是由操作条件反射构成的。同时力图从对操作条件反射研究中总结出学习规律,由此重视强化作用,提出强化原理和模式;认为塑造行为的过程就是按合乎要求的反映次数以及各次强化之间的时距的适当组合而作出的各种强化安排,因此形成了学习与机器相联系的思想,制造了教学机器来实现“小步子呈现信息”,“及时强化的程序教学”。这样,教学机器与程序教学过程中的耐心,促进主动学习的热情和及时反馈的速度几乎是一般教师所不能及的,从而导致了60年代的程序教学活动,从而促进了教育技术的发展。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注重对学习者外显行为的研究不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对人们学习的内部认知
8、过程进行研究,它把知觉、表象、记忆等基本内部过程作为研究对象,而且把决策,策略等高级心理活动也纳入自己的研究范围,十分重视主体的内部逻辑结构。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论点:(1)认为学习不是刺激与反应的直接联结,而是知识的重新组织。(2)学习过程不是渐进的尝试与错误的过程。学习是突然领悟和理解的过程,即顿悟,而不是依靠试误实现。(3)外在的强化并不是学习产生的必要因素,在没有外界强化条件下也会出现学习。该理论认为,人的知识不是由外部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部刺激和认知主体的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据此,学习过程被解释为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态度、需要和兴趣,并利用过去的知识和经验对当前工作的外部刺激
9、作出主动的、有选择的信息加工过程。学习的实质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在反映客观现实的基础上,主体通过一系列的反应动作,在内部构建其调节行为的心理结构的过程。这就使认知学习理论比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迈出了决定性一步。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必须受到重视和尊重,任何正常儿童都能自己教育自己,并认为学习是人的自我实现和丰富人性的形式。而人际关系又是有效学习的重要条件,它在学习中创设了“接受”的气氛,从而进一步促进教育技术的发展。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借助他人的帮助和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建构主义强
10、调认知主体通过与客观环境之间双向作用来建构知识,注重研究学习活动所发生的学习环境中各种影响因素,并将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因此,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为此出现了三种教学方法:随机进入式教学、抛锚教学、支架式教学。现代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学习的基本理解包括:(1)学习是学习者主动的建构内部心理的表征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结构性的知识,而且包括大量的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2)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一是对新信息的意义进行建构,二是对学习者原有的经验进行改造和重组。(3)学习者是以自己的方式来建构他对事物的理解的,因而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的方面,不存在一个唯一的标准
11、的理解。(二) 视听理论视听理论产生于40年代,比较成熟的是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戴尔将人们获得的经验分为三大类做的经验、观察的经验和抽象的经验,并将获得这三类经验的方法分为十种:有目的的直接经验;设计的经验;参与活动;观摩示范;见习旅行;参观展览;电影和电视;广播、录音、照片、幻灯;视觉符号;语言符号。并按由具体到抽象排成一个塔状,形成了从实际活动到观察,再到抽象的完整过程。因此教学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随着学生知识和年龄的增长,逐步走向抽象,抽象的概念应以具体的经验为基础。其次,塔中的视听教具,比语言更具体和易于理解而且能冲破时空的限制,弥补学生经验不足。所以,教学中应提倡用各种媒体进行教学
12、。(三) 传播理论传播可以看作是传播者借助于一定的媒体或形式将信息传递给受传者,并和受传者进行交流,以达到相互影响的一种活动。而教学可以看作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传递信息(包括教学信息、学生的反馈等)的活动,它也可以看作是一种传播过程。传播理论有多种模式,如拉斯威尔模式、香农模式等。拉斯威尔模式也叫“5W”模式,该模式简明的表达了传播过程中的要素(5W:传者、内容、渠道、受传者、效果)及其功能,以及信息传播是如何进行的,并且根据其要素的功能来研究如何提高传播的效率和效果。对于教学过程影响最大的,则是香农的传播理论模式。这一模式认为,信息源把要提供的信息经过编码制成某种符号送出,信宿对传过来的信
13、息符号经过译码再转换成符号再接受下来。传播就是“编码”和“译码”的过程。所以,传播与教育自古以来就共存,教育是人类的一项基本活动,教即为传。传播是人的一种社会行为,在任何社会里,都有这种行为。(四) 系统科学理论教育系统论就是采用系统分析方法,即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坚持在系统与部分之间,整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等关系中考察、研究系统,以求得最优化的问题处理。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统称为系统科学,它是研究一切系统的模式、原理及规律的科学,是新兴的科学方法论。近几年来,三论的许多原理被广泛运用在教育系统分析,课堂教学的信息加工、反馈与控制等方面。在教学设计中,常用的三种理论
14、基础有三对相关概念和三个原理。三对相关概念是系统与要素、结构与功能、过程与状态;三个原理是反馈原理、有序原理、整体原理。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播知识,更要运用系统科学理论的指导,从而在整体上提高学生素质。二、 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 根据AECT94定义,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这表明教育技术的研究范围应该包括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5个领域,每个领域都有其具体的研究内容,如图1。基于我国的实践,教育技术的研究范围可以包括以下方面:1. 学科基础理论的研究,如学科的性质、任务、概念、研究方法、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等。2. 视听教育的理论与技术,包括各
15、种常规视听媒体的教育功能和组合应用技术研究,各种常规视听教材的设计、制作、评价、使用技术研究,以及运用视听教育各种模式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理论与实践研究。3. 计算机辅助教育的理论与技术,包括计算机辅助教学和计算机管理教学,多媒体计算机教学软件的开发和教学系统的设计,计算机教育网络的建立和应用等。4. 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的理论与技术,包括对各种学习理论、传播理论、系统方法论的应用研究,对采用现代媒体技术和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方法、原则、规律、心理现象的研究,各种现代科学测量评价技术的应用研究等。5. 远程教育学的理论与技术,包括其网络建设、教学目标、形式、特点、组织管理等。6.
16、 教育技术管理的理论与技术,包括硬件设备和软件资料的管理方法,以及学科有关的方针、政策、组织机构、专业设置等的研究。7. 新媒体、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观念在教育技术学中的应用。开发l 文印技术l 音像技术l 计算机应用技术l 综合技术利用l 媒体的利用l 革新技术的推广l 实施并制度化l 政策与法规设计l 教学系统设计l 讯息设计l 教学策略l 学习者特征分析管理l 项目管理l 资源管理l 教学系统管理l 信息管理评价l 问题分析l 参照标准评价l 形成性评价l 总结性评价理论与实践图1 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三、 对教育技术学学科理论与实践的反思 (一) 理论研究过于依赖于学习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教育
17、技术学作为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其理论基础是多样的。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语言学都应该是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原本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客体同时也是其它许多学科的研究客体。因此,属应用类学科的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应该是非常丰富的。但从我们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的情况来看,总的来说,教育技术的理论研究过分地依赖于学习心理学理论,而相应地忽视了其它基础理论特别是教育哲学理论的指导。(二) 没有正确把握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目的现今社会提倡素质教育,整个教育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呼声很高,而人们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初衷却不尽相同。有人认为,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为了跟上时代步伐,是形势所迫;有的人是把现代教
18、育技术作为竞争的资本和拥有优势的标志;有的人则致力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学过程和提高教学质量。(三) 唯媒体技术论对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解以媒体观为主,认为现代教育技术就是利用现代媒体传递教学信息。这种片面理解一方面会阻碍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巨大功能和优势的发挥,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教师本人的信息素养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媒体技术论仍处于主流地位的根源很多。除了宣传不足以至先入为主造成的误解外,更重要的根源是研究主体的学术背景不甚丰富以及教育技术理论研究力度不足。客观一点说,从近年来教育技术学科队伍的构成来看,大部分研究主体的教育哲学、教育学以及心理学的学术背景不够丰厚。这与国外教育技术学
19、科队伍构成了明显的反差。很多教育技术专业人员出身于技术领域,加之国内教育技术发展没有逾越媒体技术这一发展阶段,因而为媒体技术论的思想占据主流地位提供了土壤。(四) 理论与实践脱钩理论研究与实践需求存在较大差距。一方面,教育技术的研究人员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另一方面,教育技术的实际工作者,尤其是一线教学人员,存在重实践轻理论的现象。教育技术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实践是理论的先导,同时理论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检验和修改理论。这是一个反复的过程。重效应轻效果。这反映在多个方面:其一,重技术轻理论。教师热衷于学习技术,而对教育技术理论则持怀疑、否定甚至拒绝的态度。其二,重制作轻应用。人们在制作教
20、育教学软件时,认为“只要运用了教育技术,就一定能够促进教学”,而不注重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的反馈和评价,致使真正优质的教育教学软件稀缺。其三,重评奖轻实用。许多教师运用教育技术手段只是为了获得参加各种比赛、公开课的机会。在解决实际教学问题方面显得软弱无力近几年,广大一线教师对教育技术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但接触到教育技术之后,很多教师(包括有经验的教师)都反映,除了在设计教学时自觉地完成一些步骤外,教育技术并未给他们太多的指导。教学设计的技术和方法在实际应用于教学时没有发挥出我们所预想的作用。(五) 教育技术实践的硬件和软件问题现代化的教育媒体设备是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物质支撑。学校对现代教育技术的
21、应用必须从现代教育媒体设备的配置人手。一方面一些不发达地区因为经济问题买不起教育技术实践的硬件设备,没有充足的资金支持教育技术,阻碍了教育技术实践的发展。另一方面一些学校在引进和管理设备时存在着一些不合理之处。一些不发达地区因为经济问题买不起教育技术实践的硬件设备,阻碍了教育技术实践的发展。首先是受人们对现代教育技术片面理解的影响,学校在引进设备时存在着盲目贪求高档次、多功能的倾向。具体表现为不统筹安排使用学校的有限资金和考虑教师的实际操作水平,不以教学需要为出发点,而是追随高科技。其次在设备管理上存在着重应用轻维护,不能统筹安排、合理充分使用的倾向。目前高校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过程中,明显存在着
22、重硬件轻软件的倾向,硬件、软件建设不能同步。很多高校中只有管理硬件的人员,没有管理软件的人员,软件建设量少面窄。特别是一些与不同专业学科相匹配的教学资源,除了教师本人外,学校很少组织编制和购买。而教师个人的力量是极其有限的。这使很多设备不能被充分利用,甚至成为摆设。四、 对教育技术学学科理论与实践问题的建议 (一) 从思想认识上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宏观把握1.正确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结合AECT94定义,我们可以将教育技术的概念理解为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学习资源和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包括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媒体与教学、教学资源的开发与运用、教学过
23、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设计与开发、远程教学技术、教学评价技术等内容。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2)系统方法是现代教育技术的核心(3)现代教育技术的目的是追求教育的最优化针对学校中普遍存在的现代教育技术“媒体论”的观点,校领导应该充分重视加大宣传力度。可以来用组织教师集中学习、请有关专家作报告、专题讨论等多种形式引导教师深人思考,转变观念,真正提高自己的理论认识水平。2.正确把握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目的笔者认为,教育在任何时候都应该以教学为中心,以育人为本。学校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不应该为了赶时鬃,求虚荣,或追求商业利益,而应该以优化教学
24、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教育现代化的深人发展。(二) 从系统管理上做好对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保障1.规范硬件设备管理现代化的教育媒体设备是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物质支撑。学校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必须从现代教育媒体设备的配置入手。一些不发达地区因为经济问题买不起教育技术实践的硬件设备,没有充足的资金支持教育技术,阻碍了教育技术实践的发展。我们社会各界应该重视和支持这些地区,给他们以资助。在引进教育媒体设备时应该综合电教专业人员和一线教师的意见与建议,把握好教育媒体的“先进程度”,做到经济性、适用性、发展性相结合。另外,学校的重要媒体设备应由
25、专门部门或人员负责统一管理,一方面责任到人,加强设备的维护,尽量避免不合理使用造成的损害。另一方面全校统筹安排设备的使用时间和人次,调节供需矛盾,发挥设备的最大利用价值。2.加快软件资源建设(1)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实现学校现有资源的共享和充分利用;(2)根据教学实践和发展的需要,加大引进力度,快速充实学校的软件资源库;(3)积极鼓励本校教师和学生自己制作优秀的软件作品,随时丰富软件资源库的内容;(4)避免软件建设追求短时表面成绩的做法,把软件资源库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来抓。3.加强教师培训工作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师应该是既懂教育理论,又懂技术和方法的。而目前学校教师多是只执一端。精通现代
26、技术手段和方法的主要限于管理学校微机室和媒体设备的人员以及教授有关专业课程的少数教师。作为学校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主力军的普通学科教师,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和比较丰富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理论,还要掌握教育媒体的使用,尤其是计算机软件制作和网络技术,这样才能得心应手的设计专业课教学所需的软件,准确表达自己的教学意图和专业思想。因此,学校领导应该根据本校教师的实际情况,积极组织有关教师参加脱产培训,提高教育技术水平。对于不能脱产的教师,学校可聘请有关专家来校讲课,进行短时的技术培训。学校还应积极鼓励教师进行正规的进修和深造,自觉引进现代教育技术的高层次专门人才,使他们在高校应用现代教
27、育技术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中发挥带头作用。在现代化教育第一线上的教师应清楚的认识到:(1)教师运用教育技术于教学过程中教师角色的转变。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的是一种家长式的角色,传播知识的角色。而在教育技术的应用中,教师角色主要表现在是教学的设计者,帮助者,品德的示范者等方面。(2)教育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要求并促进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大教育观和新的人生观。教育不仅是学校教育,而且还包含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还要树立终生教育的思想,认识到学校教育的任务不只是传授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学习并掌握不断获取信息、获取知识和处理知识的能力。(3)要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要认识到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
28、术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作为现代技术革命的基础和核心,已经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也为教育改革带来了机遇。(4)教师要掌握教育技术的理论、方法、手段和技巧。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育技术的目的,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得到应有的效果。4.改革教学评价制度很多学校在对教师教学评价时较少关注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进行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的探索和改革。而现代教育技术真正应用于实践,必须通过一线任课教师的教学活动来完成。如何调动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改革和科研的积极性,是学校领导普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之一是改革以往的教师教学评价制度,把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作为一个重要评价指标,
29、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培养重点学科、教研室的电教带头人,达到以点带面逐步深入推广的目的。(三) 从教学实践上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科学化水平在教学实践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根本目的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育教学的科学化水平。针对实践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灵活性原则 一是灵活选择教学媒体的种类。在教学过程中,选择教学媒体要考虑五个基本依据:依据教学目标;依据教学内容;依据教学对象;依据媒体特性;依据教学条件。在教学媒体的选择使用中,应避免一味求新的做法,从实际出发。对各类教学媒体,我们应用辩证的观点客观分析其优势和
30、不足。然后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为根本目的,根据教学的需要,教师的水平和学生的兴趣,在不同类型和功能的多种新旧教育媒体中灵活组合,扬长避短,合理利用。 二是灵活选择教学模式。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带来了包括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呈现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师生角色地位等的多样化。如教学组织形式上,可以是班级集体教学、个别化教学、远距离网络教学相结合;师生关系上,可以是教师为主大量讲授,也可以是教师只引导和帮助,学生自主地探究和思考为主。这些因素的不同组合构成了具有不同结构和功能的多种教学模式。我们应根据教学培养目标的不同,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从不同方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过程性原则 以
31、往的高校教学大都采用单一的讲授式教学模式。受其理论思想和教学形式的制约,教学主要注重学生学习的结果,即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程度。然而,在当今的信息化社会中,只掌握知识的学生己远远满足不了社会的需要。学会学习,学会创新,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能力己成为全世界教育追求的共同目标。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更多的注重教学过程,把学生的积极参与、自主学习过程作为教学的重心,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从而提高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3.育人为中心的原则 现代教育媒体的大量应用使传统的教师、学生组成的“人人”教学系统发展成为由教师、教学机器、学生组成的“人机”教学系统。这
32、种以机器为支撑的教学有提高教学质量、降低教学成本,加快教育普及的优势,也有容易导致忽视学生完整人格教育的不足之处。如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更多以机器为中介,教师为人师表、以身示范的品德、人格榜样作用难以发挥。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很少,容易使学生养成自我中心、孤独、冷漠等不良心理特征。学生通过现代教育媒体获得的信息,其形声结合、图文并茂的特点容易误导学生的注意力,其良莠不分、泥沙俱下的内容又会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对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坚持以“育人”为中心的原则,谨慎选择教育媒体,尽量创造机会多与学生交流。时常关注学生的思想,及时发现错误思想苗头,耐心地进行教育和引导。结束语
33、本文首先对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进行了简要的描述,主要包括学习理论、视听理论、传播理论、系统科学理论。然后基于我国的实践根据教育技术学的AECT94定义归纳了教育技术的研究范围。接着归纳总结了我国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对我国的教育技术的理论与实践提出了一些建议。由于本文题目的内容比较泛,而且作者从事教育技术实践不多,主要通过阅读书籍和在网上查阅相关资料来了解我国的教育技术情况,所以本文的论述难免不全面,有些地方也可能存在错误。教育技术的研究成果对推动和指导我国教育信息化、教育现代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所以对我国教育技术学实践的探讨将随着教育技术实践的进行而进行,并且需要大量的教育
34、工作者相互探讨和积极研究。 【参考文献】1孔祥田 李兴宝.现代教育技术学M. 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20012尹俊华 庄榕霞 戴正南.教育技术学导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3韩志坚 封昌权 徐建祥.现代教育技术教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0.4陈琪 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5孙宽宁. 关于学校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思考N. 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学报.20026杨开城. 有关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的几点反思. EB/OL. 7黄荣怀.中国大陆地区教育技术学科发展现状与趋势. EB/OL. http: /8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5、20019黄荣怀.沙景荣.关于中国教育技术学科发展的思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410何贵增 蔡耘.教育技术的理论意义及实践指导作用J.信息工程学院学报.199811桑新民.中国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0512蔡宪.教育技术实践:新的困惑与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0013王丽华.从美国教育技术学的演变看我国教育技术学的发展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 200214钟志贤 刘景福. 创新教育与教育技术J.中小学电教. 200015孔维宏 高瑞利.解析教育技术学的学科理论体系J.现代教育技术.200316何克抗.当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J.中国电化教育.199617董敏.教育技术的现
36、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218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419朱乐平.在职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实践和思考N.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120刘世清.高师学生现代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0021南国农.信息化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致谢辞在这篇论文写作过程中,我的指导老师李育林教授对我的论文写作进行了很多指导,在此,我要对李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同时,在论文写作过程中还得到了黄冈师范学院教育技术系各位领导和老师的大力支持,是他们指导我一步步朝着正确的毕业论文规范落实论文资料的收集、整理和论文的写作,使我对学术论文的创作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获益匪浅。在此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