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初中语文八级下册《铁骑兵》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057243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初中语文八级下册《铁骑兵》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语文版)初中语文八级下册《铁骑兵》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语文版)初中语文八级下册《铁骑兵》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语文版)初中语文八级下册《铁骑兵》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语文版)初中语文八级下册《铁骑兵》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版)初中语文八级下册《铁骑兵》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初中语文八级下册《铁骑兵》教学设计.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语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铁骑兵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理解大意.了解作者杨朔,掌握重点字词, 了解课文背景,体会八路军战士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灵活机动的战术2通过分析课文中悬念的设置,体会设置悬念对展开情节和增强故事性、生动性的作用3品味优美流畅的语言,体会真挚深沉的感情教学重点1通过分析课文中悬念的设置,体会设置悬念对展开情节和增强故事性、生动性的作用2品味优美流畅的语言,体会真挚深沉的感情教学难点品味优美流畅的语言,体会真挚深沉的感情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沈阳有一个9.18纪念馆,那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们的见证。我们很多中华儿女浴血奋战,才将日本人赶出中国。今天,

2、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抗战时期的故事铁骑兵二自主学习汇报1作者:杨朔(19131968),现代作家,原名杨毓瑨,山东蓬莱人。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写过不少通讯和中、短篇小说;解放战争时期,担任过新华社特派记者, 194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抗美援朝时期,写出长篇小说三千里江山; 1956年以后,杨朔主要从事外事工作,同时致力于散文的创作。重要作品有雪浪花樱花雨荔枝蜜海市茶花赋泰山极顶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收在杨朔散文选里。2背景:1938年底,日本妄图“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计划破产后,改变战略方针,对国民政府实行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转而把主要兵力用于进攻共产党领导

3、的敌后抗日根据地。1940年8月,为粉碎日军的“囚笼政策”,八路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出动100多个团、约20万兵力,在绵延5 000里长的战线上,对华北日伪军展开以破坏铁路、奇袭据点为主的大规模反击战。这就是威震中外的“百团大战”。百团大战历时三个半月,共进行大小战斗1800余次,歼灭日伪军2.5万余人,破坏铁路470多千米、公路1500多千米,缴获大批武器和军用物资,牵制了日军对西北、西南的进攻,遏止了国民党内的投降妥协倾向,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威。毛泽东致电彭德怀说:“百团大战真是令人兴奋。”朱德指出:“百团大战加强了全国同胞的伟大胜利信心,促进了全国团结,带有全国性的伟大战略意义

4、。”作者以“百团大战”为背景,编写了这篇具有传奇色彩的故事。本文原载于1943年6月20日的解放日报上。有改动。3重点字词重阳:指农历九月初九。 汉奸:原指汉族的败类,后泛指投靠侵略者、出卖国家民族利益的中华民族的败类。隔断:切断。轨道:星辰在太空运行的路线。陨落:这里指星体从高空掉下来。扫荡:原指用武力或其他的手段肃清敌人、,这里专指日寇在中国沦陷区实行的“三光”政策(烧光、抢光、杀光)。宿营:军队在行军或战斗以后住宿。勒转:勒紧缰绳调转马头。抽动:来回收缩。骚乱:纷扰不安。捣毁:砸坏、破坏器物。老巢:老窝儿,根据地。三初读课文,整体把握朗读课文,思考1课文的主题(概述课文内容)?本文通过写

5、八路军的一个骑兵班在与大部队失去联系的情况下,与敌人展开游击战的传奇故事,高度赞扬了八路军战士英勇无畏的精神。2课文的结构?本文按标题序号自然分成三部分。3全班交流四合作探究文章好在哪里?(把问题抛给学生)(一) 语言好1哪些词语或句子表现八路军战士的英勇无畏和机智勇敢?1)星星脱离轨道,就会陨落,八路军掉队了,却能主动打游击。星星在太空中运行,是必须按照自己既定轨道进行的,一旦出现微小的偏差,就会脱离轨道,是绝对要坠落的。此处举出这个科学事实是为了与刻画八路军战士掉队形成对比,由于客观原因,战士们暂时与大部队失去了联系。他们并没有向星星脱离轨道,从而坠落那样,而是继续战斗,打击敌人。这说明我

6、们的战士具有顽强的意志品质,较强的战斗素养。这也是我们不断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重要保证。2)第二天,包头的百姓纷纷传说八路军有一团人来攻城,差一点把城攻破。城里的驻兵大半调到雁北“扫荡”去了,竟以为八路军转到外线,要捣毁他们的老巢,吓得急忙退回包头,“扫荡”就只好停止了。这一个班的战士虽然与大部队失去了联系,但是他们仍然可以灵活机动地打击敌人,给敌人制造了极大的麻烦。简简单单的一招儿声东击西,极大的刺激了敌人的神经。被迫停止了对“雁北”地区的“大扫荡”,证明了我们战士的灵活与主动,更证明了敌人的心虚与愚蠢。3)景物描写的句子渲染了人物活动的环境和气氛,烘托了人物形象。(具体语言见教材)4)人物

7、外貌的描写反映人物性格,神态描写反映人物当时的心理状态。这些都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更好的反映人物性格。(具体语言见教材)2本文语言有怎样的特点?语气舒缓、亲切,如话家常语言简洁平俗是杨朔散文的一大特点,本文也因袭了这种语言风格。语气舒缓、亲切,娓娓道来如话家常。全文没有一处的词语难于理解,大多采用老百姓的通俗语言叙述,使语言风格更接近生活,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生活。(二) 悬念:悬念横生,扣人心弦1找出课文中的悬念文章一上来就设置了悬念:一个班的八路军战士“离开大队,单独活动”。此时的雁门关外,寒风凛冽,大雪纷飞。身处敌境的这一班骑兵,在恶劣的天气下和险恶的环境中,将遇到哪些危险?他们能否找

8、到大部队?吸引读者迫不及待地看下去。课文第二部分写八路军骑兵在敌后的游击活动,作者又设置了种种悬念。先是写日寇开始了秋季“扫荡”,“他们只好朝北去,接连十几天,走的全是不熟悉的地方”,进一步突出了骑兵班战士面临的困难和危险,令读者为他们捏一把汗。接着写骑兵们夜渡大河,作者又推出一个个悬念:这河是什么河?这城是什么城?这些悬念的设置,既使故事情节曲折动人,又凸现了骑兵们艰苦转战敌后的精神风貌,并为下面情节的发展(战士们打枪袭扰敌人)作了铺垫。课文最后让这些悬念一一解开:骑兵们转战几百里,不但毫发未损,“平平安安地转回根据地,寻到了大队”,而且意外地打扰了敌人的军事部署,迫使敌人停止了“扫荡”。2

9、分析作用使故事情节曲折动人,增强故事性、生动性,为下面情节的发展作铺垫。表现了八路军战士的革命精神。(三) 一个骑兵班为什么能打乱敌人的军事部署从我方看:1、战士 有坚定的必胜信念和英勇无畏的精神;2、战士勇敢机智,果断用游击战术袭扰敌人。3、离不开人民的支持。(农民的热情)从敌方看:日寇貌似强大但本质虚弱,被骑兵的马枪吓破了胆,不得不停止扫荡。五情感体验讲讲你知道的抗日战争的故事(对学生进行情感渗透,使学生理解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要珍惜)六总结1语言优美朴实无华2悬念横生,扣人心弦七作业仿照课文人物描写的方法,描写一个你熟悉的人,要求能够集中的体现人物性格,表现你的爱憎感情板书设计(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