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文: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放与收” .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059885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论文: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放与收”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教学论文: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放与收”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教学论文: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放与收”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论文: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放与收”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论文: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放与收” .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放与收” 新课程实施以来,课堂教学出现了可喜的变化,传统的接受性学习逐渐减少,出现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积极探究,把主体还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新课改提倡的学习方式。但在课堂教学中,很多的问题处理并不得体,老师对课标的解读还只停留在表面层次上,教学行为并未深入到课改的实质。现就课堂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拿出来和大家探讨交流。 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提倡“恰当的放,适当的收”,也就是说根据需要在课堂上把知识内容放大,迁移,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到了一定的火候时,在适当的“收”,回到正题,从而有助于问题的理解与解决,尤其像地理这样的学科,既文又理,文理兼备相通(把理

2、性的知识通过“文”的形式展现出来,而“文”的东西又可通过“理”来说明),很多内容可以也需要引申、扩展,来补充说明正文,然后在适当的时候拉回到主题,以助问题的解决。如讲解中东地区石油资源丰富这个问题时,教师就可通过美国对伊拉克的战争作适当的扩展,用以说明问题美对伊战争,表面上是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实质是攫取中东的石油资源,更隐含着称霸全球的战略思想野心。教师通过这样的讲解,不仅扩展了知识,使学生了解石油资源的重要性,还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习的兴趣。“放”的效用就体现出来了,然后在适当的时候,教师再回到主题,继续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任务。 我们说这是在常态教学下处理的“放与收”。但是,在

3、地理课堂教学中,所有的问题都应“恰当的放,适当的收”吗?那些在特殊的情境中,师生交互达到一个较高境界,学生的思维被真正的调动起来,思维被激活了,真正地发散了,这样的课堂教学还适当的收吗?笔者在听课时,遇到这样一个案例,一位教师在讲解地震、火山这一节时,师生共同创建了良好的课堂气氛,学生完全进入到老师创设的情境中,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对地震火山产生的原因、对人类的危害、如何预防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学生不时就同学的问题、老师的问题积极回答,学生真正地动了起来,主体得到了发挥。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向老师提了一个问题:“老师,地震对人类有没有好处?”这个问题一提出来,全班一下子静了下来,学生都被这个问题

4、给“叫”住了,老师也一楞,这时老师做了这样一个处理:“同学们,这个问题不是这堂课所要学习的知识,因为时间关系,下堂课解决这个问题”。这位教师说完这段话后,我当时非常注意这个小同学的表情,他表现的很失望而又无可奈何,不蔫声不蔫语地坐下了。这样的处理方式如果在课改前还有情可原,但在课改实施的今天,这样的处理既显得草率又显得这位老师并没有了解体味新课程。试想当时的情景,学生被教师带到创设的情境中,学生兴趣高涨,思维被激活了,求知欲望强烈,正待老师给予解答,老师却回避了,这就像往学生头上浇了一瓢冷水一样,让学生顿感失望,求知欲望受挫,想马上了解知识却未得到。如果真像这位老师说的那样,下次课处理这个问题

5、,可以想象,下次课还有老师创设的这样学生入境的情境吗?学生还有这样的心理状态吗?显然没有,教学效果就不可同日而语了。 笔者认为,此时教师处理的最佳办法就是“顺着”学生的问题,一是自己回答,二是让学生讨论这个问题,最后得出结论。这位老师当时恐怕考虑的是时间问题,担心教学任务完不成,但当学生思维被激活,和老师同学们产生了共鸣,时间、教学任务是最重要的吗?此时此刻时间与教学任务应放在第二位的位置上,第一位的就是把这个学生提的问题无限放大,让老师全班同学都参与到这个问题的讨论中。什么时候讨论透、讨论尽什么时候结束。 该案例反映了教师对新课程的认识还只停留在表层阶段,不能根据课堂生成的情况做应变的调节,没有重组课堂教学内容,对新课程也没有表现一定的课程观。还只拘泥于教学时间够不够,教学任务能不能完成,从而忽略学生的兴趣、主体的真正建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