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实践与世界一 实践:人类的存在方式(一).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060701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 实践与世界一 实践:人类的存在方式(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第二章 实践与世界一 实践:人类的存在方式(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第二章 实践与世界一 实践:人类的存在方式(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二章 实践与世界一 实践:人类的存在方式(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 实践与世界一 实践:人类的存在方式(一).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 实践与世界一 实践:人类的存在方式(一) 第二章 实践与世界实践是人所特有的对象性活动,是人类的存在方式。正是在人类实践过程中,世界被二重化了,成为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的物质现实践观是统的。第一节 实践的本质和基本特征一 实践:人类的存在方式1 实践含义的发展过程实践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早就引起了哲学家的注意。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就说过,“只要一息尚存,我永不停止哲学的实践”。亚里士多德认为,“实践是包括了完成目的在内的活动”。但是,存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众多的哲学家们并没有科学地解决实践的本质、结构和实践活动的运行机制,以及实践的地位和意义等问题

2、。在欧洲哲学上,(1)康德正式把“实践”概念引入到哲学中,并提出 “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的概念。在康德看来,实践理性通过规范人的意志而支配人的道德活动,进而使人达到自由。康德的“实践”没有脱离伦理实践的范围。(2)费尔巴哈把“实践”和“生活”联系起来,如提出“理论所不能解决的那些疑难,实践会给你解决”。这就把生活、实践看成是理论的根源,反映了费尔巴哈哲学的唯物论本质。但是,费尔巴哈没有真正理解人的实践活动,认为“生活”不过就是吃喝、享用对象等等 (3)黑格尔提出了“实践理念”的概念,并把它作为达到和实现“绝对理念”的一个必经的环节,认为理论理念的任务是消除主观性的片面性,即接受存在的世界,

3、使真实有效的客观性作为思想的内容;而实践理念高于理论理念,它的任务在于扬弃客观世界的片面性,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去规定并改造客观世界的事物和现象。黑格尔以这种抽象思辨的形式揭示了人类实践活动的创造性特征,不但指出了理论活动与实践活动的区别,而且涉及到实践在改造世界,从而创造人类历史方面的重要意义,因此具有较大的合理性。但是,黑格尔讲的实践在根本上是抽象的理念活动,而不是现实的人的活动。尽管他提出了实践、特别是劳动对人的解放具有积极意义,但究其实质,还是把实践限制在精神、观念活动的范围,“抽象地发展了”人的实践活动的“能动的方面”。 (4)旧哲学之所以没有正确解决实践的本质问题,除了唯心主义与旧唯

4、物主义各自的主观原因以外,还有客观原因,即实践作为人所特有的活动,本身就具有矛盾的特征:一方面,实践是人的有目的的活动,它含有人的主观因素,受人的理性、意志的支配,体现了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另方面,实践又是作为物质实体的人通过工具等物质手段与作为物质对象的世界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客观过程。不能全面地把握实践这种内在矛盾,是造成唯心主义和旧物主义各执一端、争执不下的认识论根源。2 马克思对实践含义的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发现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的“第一个历史活动”,也是每日每时必须进行的基本活动。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是指人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是人所特有的对象性活动。对实践本质的这一理解和规定

5、,包含了两层相互联系的含义:第一层含义,指实践是只为人所特有的对象性活动。首先肯定了实践活动的对象性质,即它是以人为主体,以世界上任何事物为对象(客体)的现实活动与动物消极地适应自然的活动不同,人的实践活动具有自主性。实践的自主性表现在,人通过实践不但能够认识客观规律,而且能够利用客观规律,使客观规律为人所用,从而使物按人的方式同人发生关系,达到物被人所掌握和占有的目的。同时,实践还具有创造性,它创造出按照自然规律本身无法产生或产生的几率几乎等于零的事物。在实践中,人按照对事物运动规律的认识去改造事物,把它塑造成适合人占有和利用的形式,充分显示了人的主体能动性。同时,人在实践中自觉地把自己和自

6、然界区分开来,意识到自我的存在,具有了主体意识。实践的发展,既是人的主体性不断发展和提升的过程,同时也是人的主体意识不断提高和弘扬的过程。第二层含义,是指实践具有物质的、客观的、感性的性质和形式,这一含义把实践作为人以“感性”的方式把握客体的活动,用以区别人以精神的、观念的方式把握客体的活动,如认识、理论活动等等。在这种区别中,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征。所谓直接现实性,指实践是人把自己作为物质力量并运用物质手段同物质对象发生实际的相互作用,这种“感性的”活动同感性对象一样具有现实的实在性。3 实践的特征无论把实践作为同动物本能相区别的活动,还是把它作为同理论(认识)相区别的活动,都不能否认实践

7、具有某些共同性的特征。其中,有三种基本特征:客观现实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1)实践首先是物质的、客观的活动。这是因为,构成实践诸要素和前提的,即实践的主体(人)、实践的对象(外在世界)和实践的手段(工具等),都是可感知的客观实在;实践后果即通常所说的“事实”,也是外在于人们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实践的广度、深度和发展过程都受着客观条件的制约和客观规律的支配。 (2)实践又是能动的活动。实践的能动性表现在两个方面:是实践能动地改造世界,二是实践能动地推动认识的产生和发展。这两个不同的方面是紧密相联、互相促进的。能动性不仅是实践的特点,而且是实践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 (3)实践还是社会的历

8、史的活动。实践一开始就是社会的实践,是历史地发展着的实践。人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实践活动、这种活动总是受着一定的历史条件的制约。实践的对象、范围、规模和方式,都是社会的历史的产物。 4,实践的基本形式第一种基本形式:是处理人和自然之间关系的活动,即物质生产活动(生产实践)。人类只有首先通过生产实践解决吃、喝、住、穿等物质生活资料问题,才可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等其他实践活动。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因此,(改造自然)的生产活动既是人类最早的实践活动,也是人类根本的、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实践活动。 第二种基本的实践形式:是处理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的活动,即人类的社会交往、组织、管理和变革社会关系的活动(社会实践)。既然生产实践离不开一定的社会关系,总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下发展的,那么同生产实践相伴而行,就必须维持和巩固那些适合于生产发展的社会关系,调整或根本改变那些不适合于生产发展的社会关系。因此,处理社会关系活动也是人类的一项基本的实践活动,它被生产实践所决定,又反过来作用于生产实践。在阶级社会中,由于社会关系主要是通过阶级关系表现出来的,因此,处理社会关系的活动主要表现为阶级斗争的实践。 第三种基本形式:是以观察、实验和科学研究为内容的科学活动(科学实践)。科学实践作为一种独立的实践形式是同近代科学的产生相联系的。(实验)是科学实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