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诊断学》考点总结.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081878 上传时间:2023-04-0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执业医师《诊断学》考点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医执业医师《诊断学》考点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医执业医师《诊断学》考点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医执业医师《诊断学》考点总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医执业医师《诊断学》考点总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执业医师《诊断学》考点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执业医师《诊断学》考点总结.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医执业医师2010年诊断学考点总结中医诊断学考点总结:颜之推敲一、问诊含义与方法1含义 问诊是医生通过对病人或陪诊者进行有目的、有步骤地询问,了解疾病 的发生、发展、诊治经过、现在症状和其它与疾病有关的情况,以诊察 疾病的方法。2方法。1)确定主诉,围绕主诉进行有目的、有步骤的询问。2)边问边辨,问辨结合。3)遵循整体观念,不仅要掌握病变局部的情况,也要注重整体病情变化及其它相关资料。二、问诊的内容1 一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婚否、民族、籍贯、工作单位、现住址等。临床意义:1)便于与病人或家属进行联系和随访。2)可使医生获得与疾病有关的资料,为某些地方病、职业病、传染病、妇科病

2、、男性病、儿科病及老年病的诊断治疗提供一定依据。 2主诉:即病人就诊时陈述的最感痛苦的症状、体征及其持续时间。临床意义:主诉往往是疾病的主要矛盾所在,可为初步估计疾病的范畴、类别、病势的轻重缓急等提供重要线索。3注意事项:( 1)主诉是病人最痛苦的症状或体征,就诊时往往最先叙述,但只能确定为一两个症状,不能超过三个。(2)要将主诉所述症状或体征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治疗经过等询问清楚,不能笼统、含糊。(3)不能把病名列为主诉。4现病史:指围绕主诉从起病到就诊时疾病的发生、发展演变过程以及诊疗的经过和病人现在的症状表现。5发病惰况: 包括发病时间的新久,发病原因或诱因,最初的症状及其性质、部

3、位,当时曾作何处理等。6病变过程: 指从发病后至就诊时病情变化的主要情况。一般按发病时间先后顺序进行询问。7诊治经过:指 此次就诊前曾作过的诊断和治疗情况。8现在症状:指患者就诊时所感觉到的痛苦与不适,以及与疾病相关的全身情况。9既往史:又称过去病史,指病人患病以前的身体健康状况以及过去曾患其它疾病的情况。10个人生活史:生活经历:主要询问病人的出生地、居住地及经历地等,以排除某些地方病和传染病。饮食起居:了解饮食嗜好,生活起居等情况,对分析判断病因病性有一定意义。精神情志:了解病人的性格特征,当前精神情志状况及其与疾病的关系等,既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又可提示医生对因精神情志刺激所导致的疾病,在

4、药物治疗的同时,辅以思想 开导等心理疗法。14 婚姻生育:询问成年男女患者是否结婚,结婚年龄及生育情况等,对诊断妇科病和男性病有重要意义。15家族史:指询问与病人长期生活相处的父母、兄弟姐妹、爱人、子女及接触密切的人等的健康和患病情况。必要时注意询问直系亲属的死亡原因及时间。帮助诊断某些遗传性和传染性疾病。三、问现在症内容包括询问主症的特征、伴随症状、以及全身其他情况等。1问寒热:是指询问病人有无怕冷或发热的感觉、是否同时出现、出现的 时间、持续的长短、轻重及其伴随症状等。可辨别病邪性质和 机体阴阳盛衰。恶寒发热:指病人自觉恶寒,同时伴有体温升高。主外感表证。恶寒重发热轻:即患者感觉恶寒明显,

5、并有轻微发热,主风 寒表证。发热重恶寒轻:即患者感觉发热较重,同时又感轻微怕冷, 主风热表证。发热轻而恶风:即患者感觉有轻微发热,并有遇风觉冷,避 之可缓,较恶寒轻,称为恶风。属伤风表证。但寒不热:指病人只感怕冷而不觉发热的症状。新病恶寒:凡病人自觉怕冷,加衣被或近火取暖不缓解者, 主外感表证或表里俱寒证。久病畏寒:病人身寒怕冷,加衣复被,或近火取暖可以缓解 者,主里虚寒证。但热不寒:指病人但感发热恶热而不觉寒冷者。主里热证。发热:指病人自觉全身或某一局部发热,有体温升高或体温正常者。壮热:即病人身发高热(体温 39C以上)持续不退,不恶寒 反恶热者。主里实热证或气虚发热。潮热:即按时发热;或

6、按时热甚,如潮汐之有定时。分日哺 潮热;与午后及夜间潮热等。微热:即轻度发热。其热势较低,一般不超过 38C,或仅自 觉发热而体温正常者,称为微热。 多见阴虚内热、气 虚清阳被郁而长期微热,甚或高热不退;情志不舒, 气郁化火而时有微热,称为郁热。寒热往来:指恶寒与发热交替发作,故又称往来寒热。 主半表半 里证。 恶寒发热交替出现,发无定时,伴见口苦、咽干、目眩、胸胁 苦满、不欲饮食、脉弦等,属少阳病。 寒战与高热交替发作,发有定时,每日发作一次,或二、三日 发作一次,并兼头痛剧烈、口渴、多汗等症,属疟疾病。 寒战:恶寒严重,且伴有身体战栗者,称为寒战。2.问汗询问了解病人汗出的异常情况,如有无

7、汗出、出汗的时间、多少、部位 及其主要兼症等,可诊察病邪的性质及人体阴阳盛衰。1) 有汗无汗表证有汗:多属太阳中风表虚证或表热证。表证无汗:多属伤寒表实证。里证有汗:需根据出汗的时间、部位、汗量多少及伴随症状 等情况辨别病证的寒热虚实。内容见“特殊汗出”。里证无汗:指里证病人当汗出时而不出汗,多属久病、虚证。2)特殊汗出自汗:时时汗出,汗出不止,动则更甚者,称为自汗。伴神 疲乏力、畏寒肢冷等症,多属于气虚、阳虚证。盗汗:睡后汗出,醒则汗止,称为盗汗。伴潮热、颧红、 舌红少津脉细数等症,多属于阴虚内热证。气阴两虚, 常自汗、盗汗并见。大汗:指出汗量多,津液大泄。属里实热证或亡阴或亡阳。战汗:指病

8、势沉重之时,先见全身战栗抖动,表情痛苦,几 经挣扎而后汗出者。是邪正剧烈相争的表现,为疾病 展的转折点。 若汗出热退,脉静身凉,是邪去正复、疾病好转; 若汗出而身热不减,甚或烦躁不安,脉来疾急者,为 邪盛正衰、疾病恶化。3)局部汗出头汗:指病人仅见头部或头项部汗出较多者,又称但头汗出。 多系上焦热盛或中焦湿热蕴结所致。 若头额冷汗不止,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微欲绝者,为亡阳证。 头汗出见于进食辛辣、热汤、饮酒之时,属生理现象。半身汗出:指身体一半出汗,另一半无汗,或左侧,或右侧, 或上半身,或下半身。见于中风病、痿证及截瘫 病人。手足汗:多与脾胃功能密切相关。汗出而微者,一般为生理 现象。心胸

9、汗:指心胸部容易汗出或汗出过多。多见于各种心虚证。 汗出粘衣,色黄如黄柏汁者,谓之黄汗,多因风湿热邪交蒸之故。3.问疼痛询问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喜恶等,可辨别疾病的虚实寒热。 病机:因实致痛,邪气闭阻, “ 不通则痛 ” ; 因虚致痛,正气不足, “ 不荣而痛 ” 。1)问疼痛的部位(1)头痛:指整个头部或头的前后、两侧及顶部疼痛。 头痛连项者,病属太阳经; 两侧头痛者,病属少阳经; 前额连眉棱骨痛者,属阳明经; 巅顶痛者,属厥阴经; 头痛连齿者属少阴经等。(2)胸痛:指胸部正中或偏侧疼痛。 胸前 “ 虚里 ” 部位作痛,或痛彻臂内,病位多在心; 胸膺部位作痛,病位多在肺。(3)胁痛

10、:指胁的一侧或两侧疼痛。多与肝胆病变密切相关。(4)胃脘痛:脘,指上腹部剑突下,是胃所在部位,故称“胃脘”。 胃脘痛是胃病的特征。( 5)腹痛:问腹痛常与按诊密切配合,查明疼痛的确切部位,判 断病变所属脏腑。 大腹(横膈以下,肚脐以上):包括胃脘部、左上腹和右上腹, 统属脾胃与肝胆; 小腹(脐以下至耻骨毛际以上):属肾、膀胱、大小肠、胞宫; 少腹(小腹两侧):是足厥阴肝经过之处。(6)背痛:背部中央为脊骨,脊内有髓,督脉行于脊里,脊背两侧 为足太阳膀胱经所过之处,两肩背部又有手三阳经分布。 脊痛不可俯仰者,多因督脉损伤所致; 背痛连及项部,常因风寒之邪客于太阳经输而致; 肩背作痛,多为风湿阻滞

11、,经气不利所引起。(7)腰痛:指腰脊正中,或腰部两侧疼痛。临床结合按诊,询问病 人腰部两侧有无叩击痛,作为肾病诊断的重要指征。(8)四肢痛:指四肢部位疼痛,痛在肌肉、关节,或经络、筋脉等。 关节疼痛,屈伸不利,多见于痹证。 四肢肌肉作痛,多因脾胃虚损所致。 若独见足跟或胫膝酸痛者,多属肾虚。(9)周身疼痛:指头身、腰背、四肢等部均觉疼痛者。 新病周身疼痛,多属实证,以感受风寒湿邪居多; 久病卧床不起而周身作痛,多属虚证。 2)问疼痛的性质(1)胀痛:指疼痛且有胀的感觉。主气滞。(2)刺痛:指疼痛如针刺之状。主瘀血。(3)走窜痛:指痛处游走不定,或走窜攻痛。 肢体关节疼痛而游走不定的,称为游走痛

12、,多见于风湿痹证。 胸胁脘腹疼痛而走窜不定的,称为窜痛,多属脏腑气机阻滞。(4)固定痛:指痛处固定不移。 胸胁院腹等处固定作痛,多属血瘀。 肢体关节疼痛固定不移,多为寒湿痹证。(5)冷痛:指疼痛有冷感,遇寒加重,得温痛减。主寒证。(6)灼痛:指疼痛有灼热感,遇热痛甚,遇冷痛缓。主热证。(7)绞痛:指疼痛剧烈如刀绞。主实证。多因有形实邪阻闭气机,或 寒邪凝滞气机所致。(8)隐痛:指疼痛不甚剧烈,尚可忍耐,但绵绵不休者。主虚证。(9)重痛:指疼痛而有沉重感。主湿证。或肝阳上亢,气血上壅所致。(10)酸痛:指疼痛而有酸软感。为湿邪致病。腰膝酸痛,多属肾虚。(11)掣痛:指疼痛而抽掣牵扯其它部位。亦称为引痛、彻痛。多因 经脉失养或阻滞不通所致, 多与心肝病变有关。(12)空痛:指疼痛而有空虚感。多因气血精髓亏虚,组织器官失其 荣养所致。头脑空痛,多属肾虚;小腹空痛,多属血虚。问疼痛,还应结合起病的急缓,病程的新久,疼痛的时间、程度等进行辨证。一般新病疼痛,痛势较剧,持续不止,痛而拒按者,多属实证;久病疼痛,痛势较轻,时痛时止,痛而喜按者,多属虚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