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34419961浙江省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重点资料二.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105728 上传时间:2023-04-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5934419961浙江省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重点资料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5934419961浙江省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重点资料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5934419961浙江省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重点资料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5934419961浙江省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重点资料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5934419961浙江省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重点资料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5934419961浙江省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重点资料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934419961浙江省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重点资料二.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浙江省2009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重点资料二解答题 多选题1、 实验法中,必须考虑的三类变量是?(2004.1)(2004.4)自变量、因变量和控制变量2、 心理学的理论领域:(一)实验与认知心理学(二)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三)发展心理学(四) 心理测量学(五)生理心理学3、 心理学的应用领域:(一)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二) 教育与学校心理学(三)工业与组织心理学(四)广告与消费心理学(五)法律与犯罪心理学4、 心理学的流派:1.构造主义心理学 2.机能主义心理学 3 行为主义心理学 4 格式塔心理学 5 精神分析学派 6 人本主义心理学 7 认知心理学5、 观察法优缺点:(一)优点:保持资料的

2、客观性和真实性;(二)缺点:只能等待结果出现,不能对研究过程进行控制;易受观察者的预期和偏见的影响来源:考试大6、 调查法:问卷法、谈话法。7、 学习心理学的意义和作用 :一、认识内外世界二、调整和控制行为三、直接应用在实际工作上8、 意识的状态 :(一)可控制的意识状态(二)自动化的意识状态(三)自日梦状态(四)睡眠状态9、 意识活动的内容具体包括:(1)对外部事物的觉知。 (2)对内部剌激的觉知。 (3)对自身的觉知10、 注意的特点与功能:(一)注意的特点1.注意的指向性2.注意的集中(二)注意的功能1.选择功能2.维持功能3.调节功能11、 注意与意识的关系 :注意和意识既有联系又有区

3、别。首先,注意不等同于意识。注意是一种心理活动或“心理动作”,而意识主要是一种心理内容或体验。其次,注意又和意识密不可分。如在可控制的意识状态下,人的注意集中在当前有意义的内容上,得到比较清晰和深刻的认识。12、 简述感觉与知觉的关系(2004.10):知觉与感觉一样,是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产生的,离开了事物对感官的直接作用,既没有感觉,也没有知觉。同时,知觉以感觉为基础,但它不是个别感觉信息的简单总和。他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感觉信息的整合和解释。13、 知觉的特性:(一)知觉的整体性(二)知觉的选择性 (三)知觉的理解性 (四)知觉的恒常性14、 感觉产生的基本过程(2004.4)

4、:1、收集信息 2、转换 3、将感受器传出地神经冲动通过传入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由选择地加工 4、在感觉中枢区域,形成不同性质和强度地感觉15、 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1) 感觉通道的性质。 (2) 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和性质。 (3) 个体的兴趣和情绪。16、 社会知觉内容::(1)对人的知觉(包括对他人和自我的知觉)。(2)对社会事件因果关系的知觉。(3)对人际关系的知觉。17、 社会认知的过程(2002.10)(一)信息的搜集和选择 (二)信息的整合过程18、 晕轮效应在教育中有何不良影响(2003.10)(2006.4) 19、 三种社会认知效应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1. 首因效应和近

5、因效应 2. 晕轮效应3. 社会刻板效应20、 简述记忆的涵义与基本过程(2006.4)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保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运用信息加工的术语,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保持)和提取的过程。试用信息加工的观点来解释记忆的基本过程(2007.10)(一)编码编码是记忆的第一个基本过程,它把来自感官的信息变成记忆系统能够接收和使用的形式。(二)保持保持也称储存,是识记过的经验在脑中的巩固过程。从信息加工的过程来说就是信息的储存。(三)提取考试大论坛提取有两种表现方式:回忆和再认。感觉记忆的特征:(一)感觉记忆在瞬时间能储存大量信息(二)感觉记忆中的信息保持时间很短(三)

6、感觉记忆中信息未经任何加工(四)感觉记忆中信息一部分被加工进入短时记忆21、 短时记忆的特征:(一)编码的形式来源:考试大短时记忆中的信息主要以声音代码的形式储存。但是也有视觉编码和语义编码(康拉德)(二)储存的容量米勒认为: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只是七加减二个组块。组块是指人们在过去经验中已变为相当熟悉的一个心理组合。(三)储存的持久性 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保持时间一般在20-30秒复述分两种:保持性复述和精细复述。保持性复述是指一遍遍地重复识记材料,可以将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保持一段时间,使之处于活动状态。但不一定能将信息编人长时记忆永久保存。精细复述是指将识记的材料与长时记忆中储存的信息建立起联系

7、,便可以长期保存,到需要时比较容易地回忆起来 22、 长时记忆的编码形式:1.语义代码:在长时记忆中,语义代码占主导地位。2.视觉代码:人们也将视觉表象编入长时记忆23、 简述遗忘的原因(2002.10)(2004.10)消退和干扰。24、 遗忘的影晌因素(一)与编码信息联系的紧密程度(二)情境和状态的依存性(三)情绪的作用来源:25、 结合遗忘规律谈如何有效复习:根据遗忘发生的规律,可以采取适当的复习策略来克服遗忘,即在遗忘尚未产生之前,通过复习来避免遗忘。1、复习的时间:应该注意及时复习和系统复习。 2、复习的次数:过度学习3、复习的方法:尝试背诵法26、 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2005.1

8、0) :(一)地点法 (二)韵律法(三)记笔记27、 简述长时记忆存储模型(2006.10):语义网络 扩散激活28、 学习的策略与方法:(一)复习策略 1、根据遗忘发生的规律,复习的时间应该注意及时复习和系统复习。 2、复习的次数 3、复习的方法(二)组织策略 组织策略即根据知识经验之间的内在关系,对学习材料进行系统、有序的分类、整理和概括,使之结构合理化。 29、 思维的特征 :间接性 概括性 思维和语言有密切关系30、 思维的过程:1.分析和综合 2.比较 3.抽象和概括31、 思维的种类:直觉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思维过程所凭借的中介) 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思维活动探索

9、目标的不同方向 ) 常规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思维的独创性)选择题归类32、 创造性的影响因素 :智力因素人格因素 环境因素 动机因素33、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问题表征的方式 无关信息的干扰 功能固着性 心向34、 影响创造力的因素(2003.4):1.智力因素 2.人格因素 3.环境因素 4.动机因素35、 举例说明问题解决策略中的手段目的分析法(2005.4)36、 智力与能力的关系:37、 能力的不同类型: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38、 智力的个体差异:在智力发展水平上,不同的人所达到的最高水平及其不同。每个人智力的结构,即组成方式也有所不同。人

10、的智力发展过程有不同的形态。有些稳定发展,有些早熟,有些大器晚成。39、 智力的因素论:智力的二因素说(斯皮尔曼) 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说(卡特尔 )智力多因素论(瑟斯顿 )40、 简要说明智力三元理论中智力的内部构成(2005.10):元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识获得成分。41、 斯腾伯格智力理论中的元成分和操作成分是什么?在认知活动中,元成分的作用怎样?(2004.1)元成分:控制行为表现和只是获得的过程,它负责行为的计划、策划与监控。操作成分:接受刺激,将信息保持在短时记忆中,比较刺激,从长时记忆提取信息,以及作出判断反应的过程,负责执行元成分的决策。只是获得成分:用于获取和保存新信息的过程,负

11、责新信息的编码与存贮。简述智力的个体差异(2002.4)(2007.4)在发展水平上,不同的人所达到的最高水平极其不同。每个人的智力的结构,即组成方式上也有所不同。人的智力发展过程有不同形态。什么是智商?比率智商与离差智商的区别(2004.4)智力:人的一种综合认知能力,包括学习能力、适应能力、抽象推理能力。比率智商=心理年龄(MA)/实足年龄(CA)100 离差智商(IQ)=100+15Z,其中Z=(X-MX)/S简述心理测验技术指标来源:(一)信度:1.再测信度 2.评分者信度 3. 内部一致性信度(二)效度 1.内容效度 2.构想效度 3.预测效度(三)测验的标准化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及智

12、力的培养影响因素:遗传与环境来源:考试大的美女编辑们一、遗传因素对智力的影响 二、家庭环境对智力的影响:早期干预三、学校教育对智力的影响:知识传授四、社会实践对智力的影响: 学校教育对智力的影响(2002.10)42、 智力测验的种类 .个别测验和团体测验 文字测验和非文字测验 速度测验和难度测验动机理论一、本能理论该理论认为:有机体生来即具有一些特定的先天倾向,这些倾向是维持生存所不可缺少的,人们的行为是受这些本能力量所驱动的二、匮乏与成长动机理论马斯洛的动机理论建立在需要层次理论上: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三、认知与期待理论动机力量=效价期待举例说明动机

13、与需要、诱因的关系(2003.10)动机产生的原因1、内因:需要考试大论坛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生理与心理的不平衡状态,它是有机体活动的动力和源泉2、外因:诱因-外在环境环境刺激是动机产生的诱因。所谓诱因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剌激物。43、 动机的功能:.激活功能 指向功能 调节与维持功能44、 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研究证明,各种活动都存在动机的最佳水平。动机过强或不足,都会使工作或学习效率降低,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发挥最佳工作效率。研究还发现,动机的最佳水平随活动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简单容易的活动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当活动难度加大时,动机强度要降低

14、。45、 交往动机产生的原因:1.合作 2.情谊 3.归属46、 成就动机的特征 :1具有挑战性与创造性 2.具有坚定信念3. 正确的归因方式简述成就动机的涵义和结构(2005.4)成就动机是指人们力求获得成功的内在动力 。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倾向和回避失败的倾向。47、 马斯洛的动机理论: 马斯洛的动机理论建立在需要层次理论上;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48、 情绪与情感的区别 :(一)从需要的角度看差异情绪更多地是与人的物质或生理需要相联系的态度体验情感更多地与人的精神或社会需要相联系(二)从发生早晚的角度看差异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情

15、绪发生早,情感产生晚情绪是人与动物所共有的,而情感是人所特有的(三)从反映特点看差异本文来源:考试大网情绪具有情境性、激动性、暂时性、表浅性与外显性情感具有稳定性、持久性、深刻性、内隐性两者联系:稳定的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起来的,同时又通过情绪反应得以表达,因此离开情绪的情感是不存在的。而情绪的变化也往往反映了情感的深度,而且在情绪变化的过程中,常常饱含着情感。49、 情绪与情感的作用:50、 人格特征:(一)独特性: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二)稳定性: “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 (三)统合性: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四)复杂性: (五)功能性 :一个人的性

16、格就是他的命运。51、 人格的结构 :(一)知-情-意系统 :心理过程包括知情意三大方面,在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这三大方面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差异,都属人格结构里的成分 (二)心理状态系统:心理状态是指某一时刻或某段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背景,这些心理状态直接影响到心理活动的差异性 (三)人格动力系统:人格动力系统是决定并制约人的心理活动的进行、方向、强度和稳定水平的结构。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价值观和世界观等 (四)心理特征系统:这一系统包括能力、气质、性格三种成分 (五)自我调控系统 :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人格调控系统,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自我调控系统的主

17、要作用是对人格的各个成分进行调控,保证人格的完整统一和谐。气质与性格的关系(气质与性格有何不同(2003.10)52、 认知方式类型:(一)冲动型与沉思型:对问题的思考速度存在着非常显著的个体差异。冲动型认知方式的特点是反应快,但精确性差;沉思型认知方式的特点是反应慢,但精确性高 (二)系列型与同时型:达斯提出了系列型与同时型认知风格。系列型认知风格的特点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地分析问题;同时型认知风格的特点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采取宽视野的方式,同时考虑多种假设,并同时兼顾到各种可能性,才能解决好问题(三)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场依存性的人则要依赖于外界环境,场独立性依据内在标准或

18、内在参照 53、 性格特征:(一)性格的态度特征: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对事物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为人处世 (二)性格的意志特征:意志是一种设定行为目标,自觉地调节自己,努力克服困难,达到目标的心理品质。意志特征是性格结构的一个重要侧面,它是一个人在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方式时表现出来的(三)性格的情绪特征:每个人都有其稳定而独特的情绪活动方式,这些就构成了性格的情绪特征 (四)性格的理智特征:人们在感知、记忆、思维、想像等方面的差异,就是性格的理智特征 。人格的本质特征(2004.4)(一)独特性: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二)稳定性: “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三)统合性:人格是由多种成分

19、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四)复杂性:本文来源:考试大网(五)功能性 :一个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命运。简要说明人格结构的自我调控系统(2005.4)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人格调控系统,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自我调控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对人格的各个成分进行调控,保证人格的完整统一和谐。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各自的优势是什么(2004.10)三维人际关系理论(2005.4)社会心理学家舒茨提出的人际需要三维理论分为两个方面:1、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 :舒茨认为,每一个个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都有三种基本的需要,即包容需要、支配需要和情感需要。2、六种基本的人际行为倾向: 舒茨认为,

20、上述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都可以转化为行为动机,使个体产生行为倾向,而个体在表现三种基本人际需要时又分为主动的和被动的两种情况,于是个体的人际行为倾向就可以被划分为六种。54、 人格测量方法:一、测验法 (一)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二)爱德华个人兴趣量表(三)青年性格问卷 二、投射法 (一)罗夏克墨渍测验(二)主题统觉测验 (三)句子完成法55、 人际交往的心理需要: (一)本能 (二)合群需要 (三)自我肯定需要56、 人际交往的理论:(一)人际需要的三维理论,社会心理学家舒茨(W.Schutz,1958)提出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即包容需要、支配需要和情感需要.六种基本的人际行为倾向, (分为主

21、动的和被动) (二)社会交换理论 , 社会学家霍曼斯(G.C.Homans,1958)提出,社会交换不仅是物质的交换,而且还包括了赞许、荣誉、地位、声望等非物质的交换,以及心理财富的交换。57、 人际沟通的类型:1.言语沟通 2.非言语沟通(1)表情: (2)眼行为 眼行为的功能主要有:注意、劝说、调节和表达情感(3)身体语言或身体动作 (4)服饰 (5)讲话风格 (6)人际空间。 58、 群体的一般特性:(一)群体规范(二)群体的凝聚力 (三)群体中的角色 (四)群体的领导59、 群体的社会影响:(一)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二)去个体化(三)群体的决策行为(四)从众与服从60、 社会惰化出现的

22、原因及解决途径:原因 :第一,社会评价的作用 ;第二,社会认知的作用 ;第三,社会作用力的作用有效途径::(1)不仅公布整个群体的工作成绩,而且还公布每个成员的工作成绩,使大家都感到自己的工作是被监控的,是可评价的。(2)帮助群体成员认识他人的工作成绩,使他们了解不仅自己是努力工作的,他人也是努力工作的。(3)不要将一个群体弄得太大,如果是一个大群体,就可以将它分为几个小规模的群体,使得更多的成员能够接受到外在影响力的影响。61、 从众原因(2007.4):(1)行为参照 (2)个体对他人的信任和群体对个体的吸引力。 (3)害怕与众不同的心理状态简述去个体化的涵义与主要原因(2006.10)1

23、、去个体化是由费斯廷格等人提出的他们认为,在群体中,人们有时会感到自己被湮没在群体之中,于是个人意识和理解评价感丧失,个体的自我认同被群体的行动与目标认同所取代,个体难以意识到自己的价值与行为,自制力变得极低,结果导致人们加入到重复的、冲动的、情绪化的,有时甚至是破坏性的行动中去,这种现象叫做去个体化。2、导致去个体化的主要原因有两个:首先是匿名性;另一个原因是个体处于群体中,会受外在因素的影响,使自己的注意高度集中于他人的反应以及周围所发生的戏剧性事件,或者由于药物、酒精、催眠等的作用,使个体进入极端的自我卷入,从而降低了自我意识。62、 心理健康的标准:(一)有正常的智力水平 (二)能够了

24、解并接受自己 (三)能与他入建立和谐的关系 (四)善于调节与控制情绪 (五)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挫折的产生原因可以概括为外在因素与内在因素。外在因素主要指环境方面的,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外在因素常常是个人意志或能力所不能左右的,如个人无法预料的天灾人祸、意外事件、社会动乱等。来源:内在因素则主要指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阻碍了目标的实现。包括个人的生活条件、人格特点、心理状态、经济水平等。63、 挫折后的反应:(一)攻击行为 (二)冷漠 (三)幻想 (四)心理防御机制64、 焦虑的主要类型:(一)广泛性焦虑障碍 (二)恐慌障碍 (三)恐惧症 1.广场恐惧症2.社会恐惧症 3.特殊恐惧症 (四)强

25、迫症 (五)创伤后应激症65、 焦虑的应对策略 :(一)认清焦虑状况 (二)克服焦虑的三个原则 1.不回避2.正面迎战 3.做记录 (三)学会放松自己 (四)运用想像减轻焦虑 (五)进行理性思考 (六)接受专业治疗简要说明克服焦虑的三个原则(2007.4):1.不回避 2.正面迎战 3.做记录青少年时期个性的发展(2002.10)1.自我意识的发展 2.情绪表现的矛盾性特点 3.人际关系发展的新特点简述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2007.4)1.感知运动阶段 02岁: 客体永久性 2.前运算阶段 27岁:自我中心性或不“守恒”性3.具体运算阶段 712岁:掌握了守恒 、“自我中心”的程度也在下降4.形式运算阶段 11、12岁以后 :抽象思维得到了发展和完善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和内容是什么(2004.1)(一)青少年时期智力的发展(二)青少年时期个性的发展1.自我意识的发展2.情绪表现的矛盾性特点3.人际关系发展的新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