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基础》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哲学基础》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哲学基础形成性考核册答案哲学基础平时作业(一)一、名词解释题哲学:哲学是历史性思想;哲学就是哲学史;哲学就是哲学史上所有哲学家围绕哲学问题所展开的无穷无尽的思想探索。智慧:一般意义上的智慧或聪明是指人所特有的:辨析判断、发明创造能力。哲学智慧:哲学所说智慧是一种大智慧,是指知道自己没有智慧的那种智慧。即宇宙自然之最深邃最根本的奥秘,标志的是一个至高无上的永恒无限的理想境界,并不是作为我们工具的知识。形而上学:一是西方哲学的代名词,二是与辩证法相对立的一种思维方法。本体论:关于存在的理论或科学。本原:“一切存在着的东西由它而存在,最初由它生成,毁灭后又复归于它,万物虽然性质多变,但实体始终如一”
2、,这个东西就是万物的“本原”。实体:指的是事物的“是什么”,或者是事物的“是其所是”,相当于我们所说的“本质”。哥白尼革命:康德从批判形而上学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知识必须符合对象的假说,认为认识活动之时,我们主体并不是一张白纸,而是有一些独立于经验并且是经验先决条件的形式或结构,任何关于事物的经验都要经过这些认识形式的加工和整理才能形成知识,于是这些认识形式或结构就成了知识的先天条件正是它们赋予了知识的普遍必然性,这就是所谓的“哥白尼式革命”。二、简答题1、 简述哲学的来源哲学像宗教一样起源于人类精神的“终极关怀”,追求热爱的是永恒无限的智慧境界。2、 为什么说哲学的智慧是一种痛苦的智慧?原因有
3、二:一是哲学所想占有智慧是有限的,人永远无法达到的一种思想境界和目标,而人作为有限的自然存在物又不可能违背自然自然规律去现实地实现这一理想;但另一方面又不可能放弃这一信念,于是人类就陷入了一种有限与无限、相对与绝对、暂时和永恒、现实与理想、此岸与彼岸这一最深刻的矜持之中,即明知自己有限无法达到占有智慧的境界,但却注定要想去占有的命运。这就叫智慧的痛苦。3、 简述哲学的学习方法?学习哲学的方法,最好方法就是对话。具体地说,对话逻辑或方法如下:第一, 话双方必须有共同对话话题。第二, 对话是相对而说,一定要相互交流,平等对话而达到“视界交融”。第三,对话双方一定要相互理解。4、 简论形而上学的形成
4、过程?形而上学是古希腊哲学的产物。它的形成过程如下,巴门尼德将存在确定为哲学研究,苏格拉底柏拉图将哲学的研究问题确定在研究是什么的问题上,最后由亚里士多德建立以实体为中心的形而上学范畴体系。5、 简述巴门尼德在哲学上的三大贡献。巴门尼德对形而上学的三大贡献:第一,将存在确定为哲学的研究对象;第二,指出思维与存在同一性的公式,从而为哲学所特有的思辨话语形式奠定基础。第三,开启了哲学推理论证之路。6、 简述柏拉图的理念论。柏拉图进一步深化了“是什么”问题,提出了“理念论”,它所说的理念有以下几个含义:一是事物的共相,二是事物存在的根据,三是事物摹仿的模型,四是事物的目的。7、 高尔吉亚揭示形而上学
5、矛盾的三个命题是什么?高尔吉亚揭示了形而上学作为哲学对象所包含的内在矛盾:第一,无物存在;第二,即便有物存在,也不可认识;第三,即便我们能够认识存在,也无法把它说出来告诉别人。三、论述题1、 评述康德对形而上学的批判。康德对形而上学的批判:他主张认识之前先要分析考察我们的理性有没有认识能力,他认为按照传统的知识必须符合对象的观念是永远也不可能解决问题的,他提出了知识必须符合对象的假说,认为认识活动之时,我们主体并不是一张白纸,而是有一些独立于经验并且是经验先决条件的形式或结构,任何关于事物的经验都要经过这些认识形式的加工和整理才能形成知识,于是这些认识形式或结构就成了知识的先天条件正是它们赋予
6、了知识的普遍必然性,这就是所谓的“哥白尼式革命”。康德是以经验论的方式证明了科学知识的普遍必然性,说明自然科学是可能的,而形而上学是不可能的。因为形而上学是由于人类理性要求超越自身有限性而不可避免地把理想统一性错误地当作现实统一性后所陷入的困境。这样一来,康德就把世界一分为二,从而为形而上学、为信仰、道德、自由找到一条出路。2、你认为什么是形而上学?形而上学在今天是否有还有存在的价值?在20世纪,传统的形而上学占主导地位在现代终结了,但却并不意味着形而上学从此就不存在了,终结只意味着形而上学的主导地位的终结。实际上,直到今天,形而上学仍然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渐移默化的深刻的影响。尽管20世纪后
7、人们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反形而上学,但形而上学仍然是意义的,它还有存在的价值,因为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哲学重新恢复了形而上学的研究,如“描述的形而上学”、“修正的形而上学”等等的出现,当然新的形而上学认为形而上学研究对象是语言世界的逻辑结构。四、分析题1、 试分析哲学、科学、宗教之间的关系哲学、科学、宗教三者关系表明了哲学的本性。自然科学是人的认识能力的产物,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工具与手段,其研究对象都是有限的、具体的、现实的,一般所反映的是具有普遍必然性的知识。宗教则产生于人类精神的终极关怀:是对宇宙终极奥秘与对所有存在物的来源、归宿的一种实在性关怀,是超经验的理想性存在,不能用理性
8、认识去把握,只能靠信仰。哲学则是用理性去思考终极关怀问题,所以哲学的优越之处相对宗教来说是理性,相对自然科学来讲则是研究终极关怀问题,而缺点正是因为用理性不能真正解决终极关怀问题,这就决定了哲学的命运,不可能有任何的确定性知识,这正是哲学的漂泊不定的最好根据。所以我们也不能用科学的标准来要求或者衡量哲学,哲学不是科学正是哲学优于科学之处。因为科学不能解决人类的发展目标和方向,哲学有意义就是因为它能担负为人类文明树立和确定发展目标或方向,哲学不能等同于科学,也决不能哲学变成科学。科学知识所具有的确定性、普遍性和有用性是人类所需要的一种存在方式,但不是最重要的,而哲学虽然缺乏这科学这些优点,但它却是人类文明的灵魂。2、 试分析形而上学作为科学之科学所包含的内在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