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统一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精华实战版小抄.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108209 上传时间:2023-04-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统一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精华实战版小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安徽省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统一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精华实战版小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安徽省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统一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精华实战版小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安徽省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统一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精华实战版小抄.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安徽省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统一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精华实战版小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统一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精华实战版小抄.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心理学名词解释提纲检索心理过程:个性心理:心理状态:高等教育心理学:教师角色:教学反思:教学监控能力:自我效能感:教学风格:学习:机械学习:有意义学习:动机:学习动机:学习迁移:普遍迁移:侧向迁移:纵向迁移:问题解决:创造力:学习策略:品德:自我意识:道德:人际交往:学校人际关系:健康:心理健康:全体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心理学简答题提纲检索:1.现代心理学的发展趋势:2.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对象与任务:3.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方法:4.教师角色的影响和作用:5.教学效能感对教师行为的影响(正反两方面):6.结合教学反思过程谈谈如何提高教师教学反思能力:7.简析教学监控能力的因素及其相互关系:8.学习的

2、作用:9.奥苏泊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10.学习动机的种类:11.学习动机的功能:12.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13.简述归因理论的主要观点:14.学习迁移的类型,研究迁移分类对高校教学有何帮助?15.研究学习迁移问题的意义?16.学习迁移理论:17.创造力的影响因素:18.问题解决包括哪些要素:19.培养大学生创造力的途径和方法:20学习策略的特点与要素?21.元认知策略训练方法有那些?22.品德的心理结构:23.大学生品德的形成阶段:24. 自我意识的功能25人际交往的功能:26.人际交往有哪些原则:平等原则。27. 影响人际交往的因素:28.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29、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

3、素:30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31教育机智的表现形式:32简述教材直观:33.简述个体心理系统:34.道德发展阶段论的主要观点:35.简述凯尔曼的品德形成理论36.用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解释大学生某一道德行为的获得。心理学论述题提纲检索1.论述高校教师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2.试述教师成才与发展的途径3.试述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意义。4论述大学生学习的特征:5.论述大学生动机的激发:6.影响学习迁移发生的主要因素有哪些?7.论述题:结合实践谈谈培养大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意义:8.大学生不良品德的矫正:9.大学生品德的培养与提高:10.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完善:11.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常见的心理障

4、碍与调适:12.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论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调试方法。13.大学生常见心理障碍:14试述创造性及其培养。心理学辨析题提纲检索1.高校里有些老教师以前从没学过高等教育心理学,课同样上得很好,有的还当了教授,可见学不学这门课没多大关系。2.高等教育心理学主要是研究大学生学习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3.“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大学教师只要努力扮演好教学者的角色就已足够。4.学习是动物和人所共有的心理现象,严格说来,动物的学习与人类的学习并不存在本质区别。5.要引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最有效的还是靠高额奖学金、评优、推荐直升研究生等外部刺激。6.既然学习需要动机的作用,那么学习动机越

5、强学习效果就会越好。7.“学会了骑自行车,有助于学骑摩托车”,这话有道理吗?8.从学习迁移的角度看,“温故知新”属于顺向迁移。9.定势对问题解决只有消极的作用。10.我国学生与欧美学生相比,在创造能力和创造意识方面明显不足,这与缺乏创造的环境有很大关系。11.学生考试作弊表明其品德存在问题。12.大学生的道德认识经历了从道德评价到道德信念、道德概念再到道德观念的过程。13.自我意识就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外貌、体形、性格特点的认识。14.大学生积极的自我意识统一是指个体的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和谐的统一。15.有人喜欢在人际交往中夸赞对方,这属于阿谀奉承,不值得提倡。16.个体的心理功能状态或是健康的,

6、或是存在心理疾病的,二者必居其一。名词解释心理过程:指在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那些心理活动,它们经常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个性心理:指一个人在心理过程的发展和进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那些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点。心理状态:心理状态是指在心理活动的进程中,或从心理过程到个性心理特点形成的过渡阶段,常常会出现的一种相对持续的状态心理过程。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教师角色: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

7、人员教学反思: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作出的行为、决策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察觉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教学监控能力: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的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自我效能感:人对自己成功进行某种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测和判断,包括两个成分,即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教学风格:在计划相同的教学目的前提下,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经常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的特点。学习:狭义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时间内接受前

8、人所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广义的学习是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以语言为中介,通过思维自觉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机械学习: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知识建立非实质性和人为性的联系有意义学习:实质是以符号代表的新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联系的过程。动机:是引起并维持人们从事某项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动机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对人的行为发动、维持和促进的能量,直接影响行为的强度和效果,2具有某种动机的行为总是指向某一目标,而忽视其它方面,使行为表现出明显的选择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心

9、里特点,是在学习需要基础上产生的,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活动,并力使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的目标的心里过程或内部动力。学习迁移:是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形成的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的技能、知识的获得或形成的态度的形成的影响。学习迁移的本质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迁移现象存在原因:是因为客观事物本身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普遍迁移:指原理和态度的迁移,迁移范围大。本质上,一开始是学习一个普遍的观念,而不是学习技能,然后这个普遍的观念可以用作认识原先所掌握的观念的一般特例的后继问题的基础,它是教育过程的核心用基本的和普遍的观念来不断扩大和加深知识。侧向迁移:指习得的概念或一般规则在新情境

10、中的简单运用,一般不会产生新的概念或规则。纵向迁移:指习得概念或规则在新情境中运用之后产生新的高级规则。问题解决: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它存在三种状态即问题解决的三种状态:一是初始状态也叫问题情境,它是一组已知的有关问题的描述。二是中间状态:问题解决往往要通过一定的探索才能找到相应的答案,也叫问题空间。三是目标状态,它是有关构成问题结论的描述亦称问题目标。创造力:就是一种创造的能力,或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综合性本领,它是知识、智力、能力及优良的个性品质等复杂多因素综合优化构成的,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须额心理品质。创造力的几层含义包

11、括:第一层含义:是杰出性与独创性的合二为一;第二层含义:是指“想出别人所想不出的观念”的能力即独创力,并且把创造力视为一种产品或任何创造的结果。第三层含义:忽视所谓的质,而把产品的数量看得比创意更为重要;第四层含义:强调思维运作的状态比实际产品更重要;第五层含义:创造力与问题解决能力有关,面对问题能够寻求解决的方法。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习得的,用于改善自己在某一学习任务上的表现,并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的一组或多组方法、技巧和程序。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对社会、他人、对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自我意识:是指个人对自己的身心状况、自己与周

12、围世界关系的认知、情感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意向。首先,自我意识世人的意识活动的一种形式。其次,自我意识是人的心理区别于动物心理的基本标志。最后,自我意识作为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性形成水平的标志道德:由社会舆论力量和个人内在信念系统驱使支持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人际交往:从动态角度说,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沟通和物品交换。从静的态角度说,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已经形成起来的关系,即通常所说的人际关系。学校人际关系:是指学校领导者和师生员工在学校教育活动过程中,彼此通过交往而形成的在心理上亲近和疏远的关系。健康:除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外,还要加上道德健康。心理健康:广义的心理健康是

13、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狭义的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知、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总之,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性方面达到协调一致,保持一种良好心理功能状态。全体性原则:指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所有学生,全体学生都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和参与者,学校的一切教育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设施、计划、组织活动,都要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发展,考虑到绝大多数学生的共同需要和普遍存在的问题。发展性原则:指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必须以发展的观点来对待学生,要顺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以发展为重点,促进全体学生获得最大程度发展。简答题:1

14、.现代心理学的发展趋势:1.心理学的综合化趋势2.心理学的实用化趋势3.心理学的全球化趋势4.心理学的本土化趋势。2.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对象与任务:对象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基本任务:探索、构建本学科的理论任务;以理论指导教学提高教育效率、学生素质以及教师教学水平的教育实践任务。首要任务:揭示高等教育心理学实践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规律,为提高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培养国家建设需要的高层次专门人才。3.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验法。4.教师角色的影响和作用:教师是集多种角色于一身的特殊职业,教师的角色可以分为:1.知识传播者、学习发动者、组织者

15、和评定者角色2.负面形象角色、朋友角色、管理员角色3.青少年团体工作者、公共关系人员、心理辅导人员等社会活动家角色4.榜样、模范角色5.学生灵魂塑造者角色6.教育科研研究者角色。教师的影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师领导方式、教师教学风格、教师人格特征、举止言行以及教师期望等方面。5.教学效能感对教师行为的影响(正反两方面):1.工作中的努力程度2.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和进一步学习3.工作中的情绪。教学效能感对学生学业的影响: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教师对待学生的外部行为是教师传递教学效能感的必由方式,它影响学生的效能感并最终体现在其成就上。6.结合教学反思过程谈谈如何提高教师教学反思能力:教学反思过程是分为四

16、个环节:具体经验、观察分析、重新概括、积极验证,周而复始的教研活动。1明确反思起点,教师是反思的主、客体,只有新的教学观念、环境信息、教学问题与教师原有经验产生矛盾,即发现问题2批评诊断分析,教师以批判的眼光重新审视自己的思想、经验、行为,分析问题的关键原因3学习实践研究,通过学习,理论观摩讨论等多种形式,开阔解决问题的思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制定计划,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中实践新的理论或方法。4评估反馈,通过行动研究,及时收集总结反馈实践效果,包括问题是否解决,是否出现新的问题,又回到反思的起点。7.简析教学监控能力的因素及其相互关系:1计划性与准备性2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3教材呈现的水平

17、与意识4沟通性5对学生进步的敏感性6对教学效果的反省与评价7教师对自己职业发展的设计与期望。8.学习的作用:1获取知识2发展智能3提高素质4.帮助人克服精神世界消极因素。9.奥苏泊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从学习方式分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接受学习:是教师将学习内容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给学生,教师传授,学生接受。从学习内容与学习者认知结构的关系分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机械学习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知识建立非实质性和人为性的联系有意义学习实质是以符号代表的新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联系的过程。有意义学习必须具备三个前提条件:1.学习材料本身必须具备

18、逻辑意义2.学习者必须具备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即积极主动的把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联系起来的倾向性3.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同化新知识的适当观念。10.学习动机的种类:1、根据学习动机对行为作用的大小和地位,分主导学习动机与非主导学习动机:主导学习动机是个体最重要、最强烈、对行为影响最大的动机,学生表现在把学习与与国家、社会的利益、发展结合在一起;非主导学习动机是强度相对较弱,处于相对次要地位的动机,学生只是把努力学习与自己的一己私利结合起来。2、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分内部学习动机与外部学习动机:内部学习动机是指个体内强烈的求知欲、浓厚的学习兴趣等引发的学习动机,可使学生自

19、觉、主动地学习;而外部学习动机是由于奖学金、荣誉称号等外部诱因引起。二者可以互相转化,要引导和培养大学生健康、强烈、持久的内部学习动机,也要重视外部学习动机的重要作用。3、根据学习动机和学习活动内容的关系,分直接性学习动机与间接性学习动机:直接性学习动机是指为获得高分、奖励、赞赏而努力学习的学习动机,往往稳定性较差,易受环境变化影响;间接性学习动机在于学生对学习的社会意义的认识和自己的长远目标的价值,往往比较深刻、稳定、持久。4、根据学习动机和学习活动的相互关系,分近景的学习动机与远景的学习动机:近景的学习动机是指学生尽可能好的完成学校规定的学习任务,争取好成绩;远景的学习动机的目标在未来的社

20、会发展,为未来的工作、社会地位、待遇乃至祖国的强盛而努力学习,对大学生而言,二者都不可缺少11.学习动机的功能:1、激活功能,即可以唤起和引发学生学习行为;2、指向功能,学生在学习动机的作用下,将自己的学习活动引导向某一特定目标;3、强化功能,指人们的活动动机受其行为结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的影响,学生学习达到既定目标,学习动机受到正强化,否则,学习动机受到负强化12.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学习动机的特点有:1、多元性:大学生的学习需要据黄希庭调查,达830种之多,大学生需要的多样性,决定了学习动机是极其多样的。2、复杂性: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有报答型、就业型、自我发展型和社会意义型,这些动机相互渗透

21、呈现出复杂性的特点。3、间接性:直接性的学习动机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逐年减弱,而间接性的动机逐渐成为大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方式。4、社会性:随着大学生年级的升高,功利性学习逐年减弱,表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5、职业性:随着年级的升高,他们广泛接触社会,更加关注现实把学习内容与今后的就业紧密相连。13.简述归因理论的主要观点:1、个人对其成败原因的归因广泛地影响着后来行为的动机。将个人行为产生的原因分为内部和外部两大类。内部原因时指个体自身所具有的、导致其行为表现的品质和特征,包括个体的人格、情绪、心境、动机、需求、能力、努力等;外部原因指个体自身以外的、导致其行为表现的条件和影响,包括环境条件、情境

22、特征、他人影响等。归因于内部时对动机的作用都大于归因于外部时对动机的作用2、对成败的归因影响个人的自信心,进而影响个人的行为动机。即学生把学习成败归因于个人努力这种可控制因素,还是归因于高能力或运气这种不可控制因素,避免学生出现丧失信心,冷漠、听任失败等“习得性无助”现象。14.学习迁移的类型,研究迁移分类对高校教学有何帮助?类型:1.正迁移和负迁移2.侧向迁移和纵向迁移 3.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4.特殊迁移与普遍迁移 5.低路迁移与高路迁移6.两类知识间的迁移。帮助:学习迁移的分类,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它使教师更加明确:在制定教学计划、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程序时,更加突出学科知识的系统

23、性和序列性,为顺向迁移创造条件。在教学中,教师在突出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的讲授的同时,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学生学法的指导以及良好心态的培养,引导学生从现有的知识网络中寻找与新问题的连接点,创造迁移条件,实现由普遍迁移到特殊迁移的升华,促使学生将知识、技能顺利转化为能力,将道德知识规范知识转化为稳定的态度和品德心理结构,达到“为迁移而教”的目的。15.研究学习迁移问题的意义?1、从实践上看,学习迁移的研究有助于指导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对大学生来说,学习迁移既可以促进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又能促使知识和技能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大学教师来说,学习迁移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24、。教师按照学习迁移的规律展开教学活动,可以有效促使学生将知识、技能顺利转化为能力,将道德知识规范知识转化为稳定的态度和品德心理结构,达到“为迁移而教”的目的。2、学习迁移研究一直以来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课题,不仅具有重大实践意义,也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它是整个学习和教学理论研究的核心和突破口,对这一问题的探讨有助于对整个学习规律的揭示,从而有助于推动整个学习和教学理论研究的发展。总而言之,学习迁移是整个学校教育领域乃至整个学习领域中最为重要的问题。它既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知识结构甚至整个素质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又有助于揭示学习和教学规律,促进科学学习和教学理论体系的构建。16.学习迁移理论:1、共同要

25、素说:桑代克 伍德沃斯。移产生的原因在于两种学习情境之间即先前的学习情境与后来的学习情境之间存在着某种共同的要素,这种共同要素会导致先前学习向后来学习迁移,共同要素越多,迁移的程度越高。2、关系转换说:格式塔心理学家“顿悟”关系是学习迁移的一个决定性因素。迁移是学习者突然发现两种学习情境之中存在的某种关系的结果。迁移的实质是一种关系的转换。是因为两种学习情境之间存在某种相同的关系,该学说强调个体在学习迁移中的重要作用,认为只有学习者主动发现两个学习情境之间的关系,学习迁移才可能产生。3、意义建构说:皮亚杰 维果斯基。学习迁移的过程就是一个意义或经验的建构过程,该过程是学习者通过外界输入的信息与

26、原有的知识经验相互作用,在建构信息符号意义的基础上,形成层次化或网络化的心理结构,这一过程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基本途径来实现的。17.创造力的影响因素:1.认知因素主要包括(1)智商:高创造力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低智力者难以有创造性;创造力高的人,智商多在100-130之间;当智力低于某一门槛(大约IQ为120)时,创造力与智力之间是强的正相关关系。然而智力高的人未必都有高创造力。(2)领域知识:创造力一般都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学习者需要以一定的知识经验为背景。(3)策略性知识:创造的过程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定:一是创造者用来解决问题的一系列步骤或方法。二是当新的观念或方法突然迸发的瞬间,是

27、由于知觉的突然改变或转换。三是创意者有意无意间用来引发新的主意、关系、意义、知觉、转换等的一些技巧和策略。2.人格因素:以下人格因素对创造力的形成尤其具有很大影响。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创造兴趣。勇敢而独立的个性和批判精神。积极的心理承受力和开放的心胸18.问题解决包括哪些要素:一是目标指向性,即在对问题找出一个答案,或得出某种结论。二是认知系列。问题解决是认知的或智力的,即它在问题解决者头脑中进行,不能予以直接观察,只能被推测出来。三是操作序列。问题解决者要对自己内部的符号表征进行认知的运思,即要操作自己已有的知识。19.培养大学生创造力的途径和方法:1、创设促进大学生进行创造的良好环境 创造

28、适宜大学生创造力发挥的环境,改革人才评价的标准和方式方法;课程设置上要为学生留下更多自由支配的空间和时间;教学内容要体现基础性和开放性的统一。2、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动机:大学教育是知识教育。(1)以学生为主体,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树立民主宽容的态度,建立民主和睦的师生关系,允许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2)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创设问题情境,诱导学生展开探究。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改进评价方式,激励学生创新。托伦斯曾总结近30项有关创造力的研究,提出了培养创造力的九点建议:3、塑造大学生的创造人格:1).保护学生的创造欲;2.)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和幻想;3.)消除

29、学生对错误的畏惧心理;4).鼓励学生与有高创造力的人接触。4、训练大学生创造性思维方法:培养创造力应着重进行创造性思维方法训练,应该训练大学生掌握以下几种创造性思维方法:1.发散思维法:包括用途发散;结构发散;形态发散;方法发散;根据学科内容的特有性质,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2.类比思维法:是根据两对象的相似关系受到启发而产生类推的一种创造性思维方法。可启发学生,触类旁通。类比思维训练渗透到教学中,结合学科内容相应的对学生进行形态类比、结构类比、功能类比和过程类比等思维形式的训练;3.逆向思维法:从一定的事物、事理或观点、方法等相反或相对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并使问题得到创造性解决的一种思维

30、方式;4.转换思维法:通过对某种观念、理论或策略、方法等进行交换,而使问题最终获得创造性解决的一种方法;5.直觉思维法:训练大学生直觉思维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途径和方法包括:进行跳跃性思维训练;进行灵感性思维训练;进行整合性思维训练;进行猜测性思维训练等。20学习策略的特点与要素?要素:(1)认知能力与学习方式:认知能力主要指一般的认知水平及其发展状态,如观察、记忆等;也指一些具体的技能技巧,如读、写、算等。学习方式主要由一般的学习方法组成。(2)认知策略与学习技巧:认知策略是对自身才智与能力的利用能力或称指导方式。认知策略的改进是学习策略改进的原因。学习技巧是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逐

31、步形成的一系列用于提高学习效率、监控学习进程的方法。(3)元认知技能与自我评价:元认知是学生对自己学习系统的全面了解与整体的监控和协调。自我评价是指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或质量进行的评价,自我评价可以提高元认知能力。特点:(1)学习策略的主动性特征:学习策略之精神实质就是它的主体意识的明确和主动性的发挥;(2)学习策略的艺术性特征: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方式方法,是独特的、新颖的,是带有艺术性的;(3)学习策略的对策性特征:学习策略对学习问题的解决是要分析问题的“病因”,力求主动地找到一种特效的最佳方式;(4)学习策略的有效性特征:学习者通过一定的学习策略,能够有效地实现学习目标。使用一定的学习策略

32、可以使学习活动事半功倍。21.元认知策略训练方法有那些?元认知是学生对自己学习系统的全面了解与整体的监控和协调。训练大学生的元认知学习策略,教师发挥关键性作用。具体途径如下:(1)提高大学生的元认知学习的意识:让学生具备6个方面的意识:明确学习任务的意识;掌握学习材料特点的意识;讲求学习方法的意识;认识自身学习特点的意识;监控自我学习过程的意识;评价自我学习效果的意识。2)丰富大学生的元认知知识:一要考虑大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特点,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循序渐进地展开教学;二要突出重点。(3)增强大学生元认知体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形成良性循环。(4)加强对大学生元认知操作的指导:教师

33、根据学习过程特点,按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元认知指导,会收到较好的效果。22.品德的心理结构:品德的心理结构指品德这种个体心理现象的组成成分及其相互关系。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四个成分组成。道德认识:是指个体对于道德行为规范中的是非、善恶、好坏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是人的认识过程在品德上的表现。道德情感:是指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实现及其所引起的一种内心体验,也就是人在心理上所产生的对某种道德义务的爱憎、喜恶等情感体验。可以表现为人们根据道德观念来评价他人和自己行为时产生的内心体验,也可以表现为人们在道德观念的支配下采取行动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内心体验道德意志:是指人在产生道德行为过程

34、中表现的意志品质,是人们自觉克服履行道德义务过程中的困难和障碍的能力和毅力,是为达到既定的道德规范而自觉努力心理过程。道德行为是指个体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下和道德情感激励下表现出来对他人和社会行为。23.大学生品德的形成阶段:大学生的品德形成是在社会生活过程中,在社会舆论和教育的影响下,以及个体不断成长中所形成的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种基本成分的相互作用的综合过程,其中道德认识是大学生品德形成的关键24. 自我意识的功能:1、提高认识水平 :的认识活动不论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都由于自我意识的存在而更加自觉、更加合理、更加有效。个体对自身认识过程的监控和改善,意识着

35、人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可以改造他的主观世界。2、丰富感情世界:人们能把感情世界作为自己意识的客体,才得以发现人类创造的艺术品的魅力,从而体验种种美感。自我意识的存在和发展,才使得人的情感生活变得日益丰富、细致而复杂。3.发展意志能力:意志以人确定的行为目的为开端。自我的自主性的实现需要个人监督,需要意志力量,无论其表现形式是施力于外部,促使环境服从主体的要求,还是施力于内部,促使自身特性与需求适应环境,都离不开自我意识的作用,离不开在意识中对自我和环境的明白区分。个体意志力的表现同动机的性质和力量密切相关。个体自尊的维护和自尊的水平,是影响意志力的重要因素。4.促进道德形成。社会道德

36、在个人的自我意识中找到了可以存在的处所,也找到了可以调节、激发个体心理与行为的杠杆。一个人的自我意识包含了道德、信念和道德体验,以及与之相联系的诸如责任、义务、使命、荣誉等价值观念的内容。25人际交往的功能:信息交流功能。人际交往是一种获得和交流信息的有效方式;促进发展功能。人际交往是个人社会化的起点和必经之路;协调整合功能。人际交往将社会信息传递给每个社会成员,促使人们的行为相互协调,保持一致。人际交往常能使人们联合起来,形成一个整合的主体;自我认识功能。人的自我意识的保持和自我价值感的确立是通过社会比较过程来实现的;心理保健功能。人际交往可增进人们之间的亲密感、安全感,并能从中吸取力量。2

37、6.人际交往有哪些原则:平等原则。社会主义社会人际交往,首先要坚持平等的原则;尊重原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格尊严并期望在各种场合得到他人的尊重,只有尊敬别人,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信用原则。信用是指一个人诚实、不欺、信守诺言;互助原则。互助是一种崇高的道德力量,是纯洁友谊的内容;宽容原则。人际交往中不能用一种标准去要求他人,更不能苛求他人,要学会宽容,求同存异。27. 影响人际交往的因素:仪表。个人的仪表包括长相、仪态、风度、穿着等,这些会影响人们彼此间的吸引;空间距离。空间距离是形成亲密的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条件;交往频率。交往的次数越多,越容易具有共同的经验、共同的话题和共同的感受,因而月有可

38、能建立密切你的关系;相似性。相似性有助于人际交往;互补性。互补性是一种主观的需要和动机;能力。个性品质。在影响人际交往的因素中,个性品质是最重要的因素。28.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现代人和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应从以下九个方面来考虑:1、智力水平正常。2、自我意识正确 3、人际关系和谐。4、生活平衡积极 5、社会适应良好 6、情绪乐观向上 7、意志行为健全8、人格统一完整 9、心身特征一致 29、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从各种制约因素的不同性质来说,主要有生物遗传因素、心理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从各种制约因素的不同功能来说,可以分为:本体因素与诱发因素两大类一.本体因素:是个体自身所具有

39、的一种内在、主观的因素。包括以下1、生物遗传因素:第一、遗传因素。第二、病菌或病毒感染。第三、脑外伤或者是化学中毒。第四、严重躯体疾病或生理机能障碍2、心理活动因素:心理活动即心理状态。第一、认知因素第二、情绪因素第三、个性因素。二诱发因素1家庭因素。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来说,家庭的影响也很大。不良家庭环境因素,容易造成家庭成员的心理行为异常。2、学校因素。学校因素主要有学校教育条件、学习条件、生活条件,以及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等。这些条件和关系,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3、社会因素。社会因素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关系。这些因素对于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起着决定作用。其中

40、社会生活种种不健康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严重的毒害学生的心灵30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一)环境适应 其一是帮助尽快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其二是指导重新树立正确的自我形象。(二)学习活动:学业压力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直接因素(三)人际交往(四)恋爱与性(五)求职就业31教育机智的表现形式:1.善于因势利导2.善于随机应变3.善于对症下药4.善于掌握教育时机和分寸。32简述教材直观:教材直观是指主体通过对直接感知到的信息(直观材料)的表层意义、表面特征进行加工,形成对有关事物的具体的、特殊的、感性的认识的认知活动。它在各种知识学习中都是必需的。运用直观教材的目的就是为了加深对知识的感知,所以教材

41、直观的过程就是知识感知的过程。直观是领会科学知识的起点,是学生由不知到知的开端,是知识掌握的首要环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多种不同的教材直观与知识感知方式。就直观的对象而言,可以把直观分为实物直观、模像直观和言语直观三种。33.简述个体心理系统:人的心理活动有三个子系统:心理过程、心理状态、个性心理。心理过程:指在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那些心理活动,它们经常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中。个性心理:指一个人在心理过程的发展和进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那些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点。心理状态:心理状态是指在心理活动的进程中,或从心理过程到个性心理特点形成的过渡阶段,常常会出现的一种相对持续

42、的状态。 34.道德发展阶段论的主要观点:道德上的成熟,主要是表现在尊重准作为和社会公正感两个方面。他揭示儿童道德观念发展进程,提出儿童道德判断有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道德教育的目标就是达到自律道德,使他们认识 到规则是在相互尊重和合作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必须注意培养同伴之间的合作。他认为道德法则的内化是儿童思维发展到具体运算阶段,出现了内化的智力活动。一、前习俗道德水平:1、避发服从取向2、相对功利取向。二、习俗道德水平:1、寻求认可取向2、遵守法规取向三、后习俗道德水平:1社会法制取向2、普遍伦理取向。35.简述凯尔曼的品德形成理论:认为个体品德是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人的品德形成也是

43、社会规范及其价值原则内化的结果,经历了从外到内的转化过程。有三个阶段:社会规范的依从:即表面上接受规范、按照社会规范的要求来行动,但对规范的必要性或根据缺乏认识,甚至有抵触情绪。社会规范的认同:是在思想上、情感和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接近。社会规范的内化原有:指在思想观点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36.用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解释大学生某一道德行为的获得。1)社会学习理论认为,环境、人和行为三者是交互作用的;2)观察学习的过程开始于对榜样情景信息的注意和选择;3)接着将榜样行为用符号加以表征并存

44、储;4)利用头脑中的表征来组织反应,产生动作再现;5)通过结果的信息反馈,获得行为与结果的因果关系认识,形成具有自我调节功能的动机系统。论述题1.论述高校教师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一、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提高师资水平。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作为一种职业的从业者来说,青年教师必须对教师职业的心理学基础理论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对职业心理技能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这样才能尽快地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从而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教师。二、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教师提升教学能力教学过程。主要包括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教师特点和教学环境等四种主要的变量,一个教师的教育能力取决于对这些变量和过程的操纵

45、和控制能力。高等教育心理学,是旨在揭示高等教育过程中学与教的心理规律的学科,有助于高校教师把握教学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能力。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了解大学生的学习心理,通过正确的把握大学生的学习规律,从而提高其教育教学能力,增强教学的有效性。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把握教学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能力。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设置、评价程序的设定、教学形式的选择、教学环境的设置等步骤,确定合适的教学设计,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有助于高校教师加强课堂的控制和管理,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提高其评价和反思能力。三、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教师增强角色胜任能力。

46、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正确把握教师角色,增强其角色意识,高校教师是高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实施者和组织者,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他们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和文化传承任务,还担负着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协调者、心理问题的咨询工作者以及人格的塑造者的角色,这些角色直接关系到教师权威的建立、师生关系的改善以及教学质量的提高,特别是在当代社会,随着创新教育理念的确立,新形势下高等教育价值观、质量观、人才观和教学观的建立,传统的高校教师角色形象必然不能适应新的教育要求,而必然要代之以新的角色形象。四、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教师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正确认识

47、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大学阶段是一个人人格发展和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生往往面临着一系列的人生重大的发展课题,但由于大学生身心发展尚未完全成熟,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导致他们出现强烈的心理冲突,从而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甚至产生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所以,高校教师不仅要正确认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还应掌握一定的心理问题应对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在面对学生的心理问题时,沉着应对,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2.试述教师成才与发展的途径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可分为组织化观摩和非组织化观摩。组织化观摩是有计划、有目的的观摩。一般来说,为培养提高新教师和教学经验欠缺的年

48、轻教师,适宜进行组织化观摩。通过观摩分析,学习优秀教师的驾驭专业知识、教学管理、调动学生积极性等方面的教育机智和教学能力。2微型教学,以少数的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可以把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这是训练新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地一条途径。一般采用以下程序:1、明确选定特定的教学行为为作为着重分析的问题2、观看有关的教学录像3、实习生与新教师制定微型教学的计划4、和指导者一起观看录像,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5、在以上分析和评论的基础上,再次进行微型教学。6、进行以另外的学生为对象的微型教学,并录音录像。课前明确特定的教学行为,课后与指导者共同分析,考虑如何改进3教学决策训练,教学过程即采取决策的过程,如判断自己的教学行为引起的学生反应是否符合期望,如符合就维持,如不符合就采取一定的预防或矫正措施。4教学反思,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作出的行为、决策及由此产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