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篇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3套.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118602 上传时间:2023-04-06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附篇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3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附篇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3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附篇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3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附篇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3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附篇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3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附篇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3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附篇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3套.doc(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附篇: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3套,每套l00分)模拟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选择1个最佳答案,并将它的标号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每题l分,共25分)1标志着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著作是( )A伤寒杂病论 B黄帝内经 C难经D神农本草经 E千金要方2按五行生克关系,肝为脾之( ) A母 B子 C所胜 D所不胜 E所克3以阴阳消长来解释,阴虚阳亢属于( ) A阳长阴消 B阳消阴长 C阴消阳长 D阴阳皆消 E阴阳皆长4五行中“水”的特性是( ) A炎上 B变革 C生化 D曲直 E润下5气在中医学中的基本概念是( )A泛指机体的生理功能 B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 C构成世界的基本物质 D维持人体

2、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E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6防止血液溢于脉外为气的( )A推动作用 B温煦作用 C防御作用 D固摄作用 E气化作用7化生血液的最基本物质是( )A水谷精微 B津液 C精 D营气 E元气8下列哪项不是津液( )A胃液 B血液 C肠液 D泪液 E涕液9理气活血以治血瘀的理论依据为( )A气能摄血 B气能生血 c气能行血 D血能养气 E血能载气10当人安静时,血主要归藏于( )A心 8肝 C脾 D肺 E肾11情志抑郁与下列何脏生理功能失调关系最密切( )A心神不足 B肺气虚损 c脾气不舒 D肝失疏泄 E肝火上炎12“肝肾同源”的理论依据是( )A同居下焦 B精血互化

3、 C同寄相火 D水能生木 E同源于水谷13分布于上肢内侧后缘的经脉是( )A手少阴经 B手厥阴经 C手太阴经 D手太阳经 E足厥阴经14按照十二经脉的气血流注次序,心经下接( )A肺经 B脾经 C肝经 D小肠经 E大肠经15肺主通调水道功能主要依赖于( )A肺主气 B肺主皮毛 C肺司呼吸 D肺主治节 E肺主毫降16下列哪项不属于“火”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A易伤津耗气 B易于夹湿 C易生风动血 D易扰心神 E易致肿疡17七情致病导致“血随气逆”者多为( )A怒 B思 C恐 D惊 E悲18下列除何项外,均属予正气的范畴;( )A精气抗邪能力 B元气抗病作用 C卫气卫护功能 D药物的调节功能E脏

4、腑的生理功能19阳偏衰的病机是指( )A阴气亢盛,阳气相对不足 B阳热病邪侵袭易伤阴 C阴寒病邪侵袭易伤阳D阳气不足功能衰弱,机体失其润养 E阴寒内盛格阳于外20气陷的病理表现,下例哪项不对的( ) A内脏下垂 B脘胀满重坠 C里急后重 D子宫脱垂 E久利脱肛21“吐下之余定无脘气”病机的理论依据是( ) A气随津液而丢失 B津气两虚 C津亏无以载气 D津液精血不足 E津亏失养22由气滞而致血瘀,多与何脏功能失常有关( )A心主血脉 B肝主疏泄 C脾主升清 D 肾主纳气 E肺主气23内湿的产生与哪一脏关量密切( ) A肾 B肝 C肺 D心 E.脾24在寒冷的季节里应慎用寒性药物,此用药戒律称为

5、( )A热因热用 B寒因寒用 C寒者热之 D用寒远寒 E用热远热25“寒因寒用”适用于( )A真热假寒证 8真寒假热证 C脾虚腹胀 D实性通泄证 E虚性通泄证二、多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选择25个正囊答案,并将它们的标号填入括号内,错选或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l5分)1五行的正常调节机制是( ) A相生规律 B相克规律 C制化规律 D相乘规律 E胜复规律2与肾中精气盛衰有直接关系的是( ) A齿 8爪 C耳 D皮毛 E骨 3大失血可引起的病理变化有( ) A血脱 B气脱 C气血双脱 D气随血脱 E精伤4下列哪些属奇恒之腑( ) A胆 B心包 C女子胞 D三焦 E脉5“一源三歧”的经脉是

6、( ) A带脉 B冲脉 C阴维脉 D 任脉 E督脉6环境毒的内涵包括( )A.空气污染B水污染 C.食物污染 D土壤污染 E噪声7外感疾病的传变形式有( )A经络与脏腑之间的传变 B六经传变 C脏腑之间的传变 D卫_气营|血传变 ,E. 三焦传变8运用阴阳对立制约理论而制定的治则治法有( )A寒者热之 B阳病治阴 C阴阳双补 D明中求阳 E壮来之主以错阳光9六淫中易伤津液的病邪有( )A风 B暑 C燥 D寒 E湿10气滞病变主要见于( )A心 8肝 C胃 D肾 E肺11体质的形成与哪些因素有关( )A先天因素 B饮食营养 C体力劳动 D年龄性别 E地理环境12下列各项属于反治法者为( )A热因

7、热用 B寒者热之 c通因通用 D实则泻之 E虚则补之13为肾窍的器官是( )A耳 8目 C前阴 D肛门 E胞宫14属于实的病理反映有( )A精神抑郁 B壮热 C烦躁 D气短 E瘀血15衰老的发生机制包括( )A阴阳失调 B肾气虚衰 C精气衰竭 D脾肾虚衰 E肝脏衰惫三、填空题(每空l分,共10分)1气的运动,称为_,气的运动形式主要有_四种。2根据相生规律确定的治疗原则是_、_。3称为十二经脉之海的是_,称为阳脉之海的是_。4病性转化,包括_和_。5寒因寒用是用_药物治疗具有_症状的病证。四、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l5分)1阴阳 2滋水涵木 3经络 4心肾不交 5天年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1

8、5分)1试述卫气的主要生理功能。2为什么补益脾胃可以治疗血虚证。3简述内风的病理变化。六、论述题(每题l0分,共20分)1试述十二经脉在全身的分布规律。2试述肺与肾在生理病理上的相互关系。模拟试题(二)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选择1个最佳答案,并将它的标号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 题l分,共25分)1中医学的医学模式是( )A自然哲学医学模式 B生物医学模式 C心理医学模式 D社会医学模式 E整体 医学模式2中医理论体系发展过程中,百家争鸣最活跃的时期是( )A先秦 B晋唐 C金元 D明清 E秦汉3下列哪项是指阴阳的相互转化( )A阴盛格阳 B阴虚阳亢 C阴损及阳 D重阴必阳 E阴盛格阳4

9、“阴病治阳”适用于( )A阴损及阳 B阴胜则寒 c阴胜则阳病 D阴盛格阳 E阳虚阴盛5属于子病及母的是( )A肺病及肾 B肝病及肾 C心病及肾 D脾病及肾 E肝病及脾6脾病的多发季节是( )A春 B夏 C秋 D冬 E长夏7生命的基本特征为( )A气化运动 B气机升降 C气血充盈 D脏腑功能正常 E经络功能正常8内脏下垂与哪脏功能失常有关( )A肝 B肺 C脾 D心 E肾9精血同源是指哪两脏的关系( )A心与肾 8脾与肾 C肝与脾 D肝与肾 E肝与肺10气机升降的枢纽为( )A肝与肺 B脾与胃 C心与肾 D肺与大肠 E脾与肾11人体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是( )A十二经别 B十二经筋 C十二皮部 D

10、十二经脉 E十五别络12循于下肢外侧中线的经脉是( )A手太阳经 B足太阳经 C手少阳经 D足少阳经 E足阳明经13循于头两侧的经脉是( )A太阳经 8少阳经 C阳明经 D督脉 E冲脉14循于腰背正中线的经脉悬( )A督脉 B任脉 C冲脉 D膀胱经 E胃经15联结肺司呼吸和心主血脉功能的中心环节是( )A元气 B营气 C卫气 D肾气 E宗气16下列不属于“五体”的是( )A皮 B筋 C肉 D爪 E脉17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A湿为阴邪 B漫易伤阳气 C湿性凝滞 D湿性趋下 E湿易袭阴经18七情致病首先影响( )A脏腑 B气机 C血液 D经脉 E气血19“邪之所凑,其气必

11、虚”,系指( )A邪气损正 B正气抗邪 C邪正俱衰 D正虚致邪犯 E正胜邪负20所谓“实”主要指邪气亢盛而正气则是( )A正气未虚 B正气已虚 C正气衰竭 D正不敌邪 E正衰而欲绝21“大实有赢状”的病机是( )A实中夹虚 B虚中夹实 C实转为虚 D真实假虚 E真虚假实22阴偏衰的病机是指( )A阳气亢盛,阴气相对不足 B阳热病邪侵袭而伤阴 C精血津液不足,功能虚性亢奋D精血津液亏乏、阳不敛阴 E阳热盛极、格阴于外23病人先有阴虚内热病证,以后又出现畏寒肢冷、大便溏泄,其病机应是( )A阴损及阳 B阳损及阴 C阴盛格阳 d阳盛格阴 E阴阳亡失24形成血虚病机的原因下列哪项不确切( )A失血过多

12、 B脾虚生化无源 C劳力过度 D久病耗损 E思虚过度而暗耗25“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适用于( )A阴偏盛 8阴偏衰 C阳偏衰 D阳虚致阴盛 E阴虚致阳盛二、多项选题(在备选答案中,选择25个正确答案,并将它们的标号填入括号内,错选或选均不得分。每小题l分,共l5分)1可用阴阳对立制约来解释的是( )A重阳必阴 B热者寒之 C阳损及阴 D阴胜则阳病 E阴病治阳2参与人体气的生成的主要脏腑为( ) A心 8肺 C脾 D肝 E肾3脾的运化功能主要指脾对饮食营养的( ) A消化 B吸收 C传导 D转输 E排泄4下列哪几项是胃的生理功能( ) A主受盛 8主运化 C主受纳 D主腐熟 E主通降5下列哪些是表

13、里关系( )A肺经与小肠经 B心经与胃经 C肝经与胆经 D脾经与胃经 E心包经与心经6入耳中的经脉有( )A手太阴肺经 B足少阳胆经 C手少阳三焦经 D足阳明胃经 E手太阳小肠经7风性。“善行而数变”主要是指( )、A风为百病之长 B病位游走不固定 C风有向上向外的特点 D变化快E发病迅速8燥邪易犯肺的主要原因是( )A肺司呼吸 B肺位最高 C肺主一身之气 D肺主通调水道 E肺外合皮毛9关于“环境因素”的致病特点,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没有明显的季节性 B与病原微生物等生物性致病因素有关 C与人体正气强弱有关 D来源广而杂 E致病广泛、病证不一10引起疾病复发的诱因有( )A饮食不节 B

14、精神刺激 C余邪未尽、又感新邪 D脑力劳动过度 E体力劳动过度 11.“官窍”包括( )A目 B舌 C口 D头 E胞官12六淫中易伤阳气的病邪有( )A寒 B暑 C燥 D湿 E火13气逆病变可见予( ) A心 B肝 C胃 D肺 E肾 14阴阳互济的补虚方法包括( ) A阳病治阴 B阴病治阳 C阳中求阴 D阴中求阳 E阴阳并补15下列哪些可归属予正治法的范围( )A寒者热之 B热者寒之 C虚则补之 D实则泻之 E热因热用三、填空题(每空l分,共l0分)1相生关系的传变,包括_和_两个方面2心在体合_,其华在_。3.按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足太阳膀胱经上接_经,下接_经。4.在发病类型中,凡两经或三

15、经的病证同时出现者为_;一经病证未罢,又出现另一经证候者为_。5肝与胆相兼病变主要表现在_和_两个方面。四、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1体质 2脏象 3气化 4内生五邪 5阴阳格拒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1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规律如何?2简述症、证、病三者的联系和区别。3何谓正治,其具体治法有哪些?六、论述题(每题l0分,共20分)1试述肺、脾、肾三脏在水液代谢过程中的作用。2论气为血之帅。模拟试题(三)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选择1个最佳答案,并将它的标号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每题l分共25分)1言人身脏腑之阴阳,则心为( )A阳中之阴 B阳中之阳 C阴中之阴 D.阴中之阳

16、E阴中之少阳2五行相侮的基本概念是( )A子病其气亢盛,反侮其母 B母病其气不足,子反侮母 C其气有余,则侮已所胜 D其气不足,则已所不胜者,轻而侮之 E以上都不是3“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是由于( )A.心者生之本B心为君主之官C心主血脉D心藏神E心在五行属火4阴损及阳,阳损及阴说明阴阳之间的关系是( ) A阴阳对立制约 B阴阳互根互用 C阴阳互相转化 D阴阳消长平衡 E阴阳的相对性5“见肝之病,知肝传脾”的病机传变属于( ) A木克土 B木乘土 C土侮木 D母病及子 E子病及母6肾主纳气的主要生理作用为( ) A促进肺气宣发 B制约精气妄泄 C促进气的生成 D利于元气固摄 E使肺的呼吸均匀,

17、气道通畅7既属“五体”又属奇恒之府的是( ) A脉 B脑 C髓 D女子胞 E胆8情志抑郁与哪项功能失调最相关( ) A肝失疏泄 B心血不足 C髓海空虚 D肝血不足 E气结于脾9五脏阴阳的根本在于( )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10机体阳气不足多见于哪些脏腑( ) A脾与肾 8心与肾 C肝与肾 D心与脾 E脾与肝11血的生成与哪个脏腑关系最密切( ) A心 B肝 C肺 D。脾 E肾 12津液输布的主要通道为( ) A血管 B经络 C腠理 D三焦 E分肉13“夺血者无汗”的理论根据是( ) A血能生津 B血能行津 C血能摄津 D津血同源 E以上都不是14行于胸腹面的经脉,自内向外依次为( )A

18、足少阴、足阳明、足太阴、足厥阴 B足阳明、足太阴、足少阴、足厥阴 C足太阴、足厥阴、足阳明、足少阴 D足阳明、足少阴、足太阴、足厥阴 E足少阴、足太阴、足阳明、足厥阴15十二经脉气血充盛有余时,则渗入( )A经别 B别络 C奇经 D孙络 E浮络16手三阳经与足三阳经均会于督脉的( )A风府穴 B大椎穴 c百会穴 D印堂穴 E神庭穴17寒邪的性质是( )A其性凝滞 B其性开泄 C其性重浊 D其性粘腻 E其性干涩18六淫中会使病程延长,难以速愈的是( )A风 B暑 C火 D寒 E湿19病人气短多汗,易感冒与哪项有关( )A肺气失宣 B肺失清肃 c肺阴虚 D肺气虚 E肺肾阴虚20内燥与哪一脏关系最密

19、切(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21“至虚有盛候”是指( )A虚中夹实 B实中夹虚 C因虚致实 D真实假虚 E真虚假实22劳力过度则( ) A耗气 B伤神 C耗血 D伤精 E伤肉23疾病发生与否取决于( ) A邪气的强弱 B正气的强弱 C阴阳的盛衰 D气血盈亏 E正邪相搏的胜负24气虚患者复感外邪,应利用( )A治其标 B治其本 C标本同治 D先治标后治本 E先治本后治标 25下列不属于扶正的治法是( )A益气 B扶阳 C消导 D健脾 E滋阴二、多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选择25个正确答案,并将它们的标号填入括号内,错选或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5分)1依据五行的生克规律,下述判断中错

20、误者为( )A木为水之子 B水为火之所不胜 C金为木之所胜 D土为火之所胜 E水为土之母2可用阴阳对立制约理论来解释的是( )A寒极生热 B阴病治阳 C寒者热之 D阴胜则阳病 E阴中求阳3心主血脉的生理作用有( ) A运行血液以输送营养物质 B使血液行于脉中两不外溢 C运行调节全身各部分血液分配 D促进肾精转化为血液 E化生血液以不断补充血液4肝的生理特性是( ) A体阴用阳 B刚脏 C喜条达 D宜升则健 E娇脏5脏与腑表里配合关系的根据是( ) A经脉络属 B结构相连 C气化相通 D病理相关 E阴阳相配6中医学精的含义有( ) A泛指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B.生殖之精 C脏腑之精

21、 D精、血、津、液的统称 E正气7卫气不足时可见( )A寤寐异常 B体温偏低 C易患感冒 D自汗漏汗 E病后难愈8奇经的特点为( ) A不与脏腑直接络属 B上肢无分布 C每条经脉都与奇恒之腑有关 D均有专线专穴E无表里配合的关系9与瘀血形成有关的因素有( )A气虚 B气滞 C血寒 D.饮食停滞 E跌仆外伤10精的功能有哪些( )A主生长发育 B主生殖 c化髓生血 D濡润脏腑 E温养脏腑11宗气的功能体现在( )A呼吸、语言 B肢体运动 c气血运行 D视听感觉 E筋力强弱12饮食偏嗜包括( ) A偏嗜甘味 B偏嗜辛热 C偏嗜饮酒 D偏嗜生冷 E偏嗜苦味13影响发病的因素有( )A自然环境 B社会

22、环境 C体质因素 D精神因素 E遗传因素14内风的产生与哪些因素有关( ) A火热内盛,燔灼肝经 B外感风邪 C肝肾阴虚,肝阳升动 D阴津亏损,筋脉失养E失血过多,血不荣络15根据阴阳对立制约的原理而采用的补虚方法有( )A阳病治阴 B滋阴以制阳 C阴病治阳 D扶阳以制阴 E阴阳双补三、填空题(每空l分,共l0分)1脏象学说的基本特点是以_为中心的_观。2在下肢内踝八寸以下,行于内侧前缘的经脉是_ 中线是_经。3外感病邪多从_,_侵入人体而发病。4病理病邪中,阴虚又称_,阳虚又称_5治未病包括_和_两个方面.四、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l5分)1五行 2天癸 3气 4反治 5阳病阴治五、简答题(

23、每题5分,共15分)1简述瘀血致病的共同特2何谓气机失调,其主要病理变化有哪些?3简述上、中、下三焦的部位划分及各自的生理功能特点。六、论述题(每题l0分,共20分)1论肝肾同源。2何谓肝主疏泄?其生理作用有哪些7参考答案 模拟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1B 2D 3C 4E 5E 6D 7A 8B 9C l0B11D l2B l3A l4D l5E l6B l7A l8D l9D20C 21A 22B 23E 24D 25C二、多项选择题1ABC 2ACE 3ABCD 4ACE 5BDE 6ABCDE 7BDE 8。ABE 9BC l0BCE llABCDE l2AC l3ACD l4BCE1

24、5ABCDE三、填空囊 1气机 升降出入2补母 泻子3冲脉 督脉4寒热转化虚实转化5寒性假寒四、名词解释1阴阳具有一分为二、对立统含义,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在中医学中,阴阳是标示两种对立要素的概念,其内涵包括:其一,阴阳是气的一分为二,即阴气和阳气;其二,凡用一分为二规定的概念,统属于阴阳范畴;其三,阴阳对立统一是宇宙的总规律。概言之,中医学的阴阳,一是代表两种对立的物质属性,二是表示两种对立的特定的运动趋向或状态。2滋水涵木是根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疗方法之一,是滋养肾阴以养肝阴的方法,又称滋肾养肝法、乙癸同源法。适用于肾阴亏损而肝阴不足,甚则肝阳偏亢之证。3经络是

25、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运行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内外上下,调节体内各部分的一种特殊的通路系统。4心肾不交是心肾之间阴阳水火精血动态平衡失调的病理变化,其基本病理变化为肾阴不足,心阳独亢,心肾阴虚,阴虚火旺,心阳不振,水气凌心等。心肾不交所导致的证候以心肾阴虚证和心肾阳虚证为常见。5天年是指人的自然寿命。机体从出生到死亡所经历的时间称之为寿命。通常以年龄作为衡量寿命长短的尺度。人类自然寿命的最高限度,谓之寿限。五、简答题:1卫气主要由水谷精微所化生,其性剽疾滑利,与营气相偕,行于经脉之外。其主要生理功能为:(1)护卫肌表,防止外邪侵袭,即可以抵御外邪侵袭,又可驱邪外出。(2)温养脏腑、肌肉、皮毛

26、等,以维持体温的正常,为脏腑进行生理活动提供适宜的温度条件。(3)调节、控制肌腠的开合和汗液的排泄,以维持体温的恒定,调节人体的水液代谢和人体内外环境的平衡。2血虚是指血液不足、濡养功能减退的一种瘴理变化。由于血气亏虚,脏腑、经络、形体失养所致,以面色淡白或萎黄,唇舌爪甲色淡,头晕眼花,心悸,多梦,手足麻木,妇女月经量少、色淡、衍期或经闭,脉细等为其主要临床表现。血液生化不足是引起血虚和血虚证的重要原因。血液的生成与心、肺、脾、肝、肾五脏皆相关,但与脾胃的关系尤为密切。因为脾胃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健旺,化源充足,则血液充盈。若脾胃虚弱,化源不足,必致化生血液的物质减少,。或化生血液的功能减退,终

27、致血虚之候。故补益脾胃是治疗血虚证最常用的治疗方法。3内风是体内阳气亢逆变动而生风,以眩晕、肢麻、震颤、抽搐等风动之征为基本特征的病理变化,其主要病理变化为:(1)热极生风:多由邪热炽盛、燔灼肝经,筋脉失养所致。以高热、神昏、痉厥等为其临床特征,多见于热性病的极期。(2)肝阳化风:多由肝肾阴虚,水不涵木,阴虚阳亢,麻震颤,甚则猝然仆倒,半身不遂等为其临床特征。(3)痰瘀生风:多由脾虚生湿,聚湿生痰,痰湿阻络,床特征。肝阳升动无制而化风,以眩晕欲仆,头重脚轻,肢气血涩滞而致,以形体肥胖、偏枯、猝中等为其临(4)阴虚风动:多由阴液枯竭,筋脉失养所致,以镭挛肉目闰,手足蠕动,精神委靡和阴液亏损之候等

28、为其临床特征。(5)血虚生风:多由肝血不足,筋脉失养所致,以肢体麻木不仁,手足拘挛和阴血亏虚之候等为其临床特征。六、论述题1十二经脉在全身体表的分布规律为:(1)在头面部的分布规律(附表一1): 部 位 经脉分布 面额部 手足阳明经 前 面 面颊郝 手太阳经 侧 面 耳颞部 手足少阳经 后 面顶枕项部 足太阳经前面:手足阳明经在面额部,手太阳经在面颊部。侧面(耳颞部):手足少阳经。后面(头顶、枕项部):足太阳经。(2)在躯干部盼分布规律。(表2):前面:足少阴、足阳明、足太阴、足厥阴经自内向外依次分布在胸、腹部。附表一2 十二经脉在躯干部的分布规律表 经脉分布 部 位 第一侧线 第二侧线第三侧

29、线 前 胸部 矩胸正中线二寸足少阴肾位 足阳明胃经 (距胸正中线四寸)足太阴脾经+(距胸正中线六寸) 面 腹部 足少阴肾经 (距腹正中线半寸) 足阳明胃经 (距腹正中线二寸) 足太阴脾经 (距腹正中线四寸) 足厥阴肝经 (从少腹斜向上至胁)后面背、腰部 足太阳膀胱经 (距背正中线一寸半) 足太阳膀胱经 (距背正中线三寸) 肩胛部 手三阳经 腋下 手三阴经侧面胁、侧照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 后面:足太阳经分布在背、腰部,手三阳经分布在肩胛部。侧面:足少阳、足厥阴经分布在胁、侧腹部,手三阴经从腋下走出(3)在四肢部的分布规律(附表一3):附表一3 二经脉在四肢部的分布规律表 位脉、分布 部 位 内

30、侧面(阴经) 外侧面(阳经) 前线 手太阴心经手阳明经 上 肢 中线 手厥阴经 手少阳经 后线 手少阳经手太阳经 前线 足太阴经 足阳明经 下 肢 中线 足厥阴经 足少阳经 后线 足少阴经足太阳经注:内踝上八寸以下,足厥阴经在前,足太阴经在中;内踝上八寸以上,足太阴经在前,足厥阴经在中。 阴经分布在四肢的内侧面,阳经分布在四肢的外侧面。 上肢内侧面:手太阴经在前缘,手厥阴经在中线,手少阴经在后缘。 下肢内侧面:内踝上八寸以下,足厥阴经在前缘,足太阴经在中线,足少阴经在后缘;内踝上八寸以上,足太阴经在 前缘,足厥阴经在中线,足少阴经在后缘。 下肢外侧面:足阳明经在前缘,足少阳经在中线,足太阳经在

31、后缘。2肺为水之上源,肾为主水之脏;肺主呼吸,肾主纳气;肺属金,肾属水,金水相生。肺与肾在生理病理上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水液代谢、呼吸运动及阴液互资三方面。(1)水渡代谢方面:肺主通调水道,为水之上源;肾总司气化,为主水之脏。肺宣发肃降而主行水的功能, 有赖于肾气肾阴的蒸腾气化;反之,肾司气化而升降水液,主持开阖的功,也有赖于肺气的宣发肃降。唯有肺肾协同,才能保证体内水液布与排泄的正常。病理上,因肺与肾功能失调而致水液代谢障碍出现水肿者,“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皆积水也”(素问水热穴论)。(2)呼吸运动方面:肺主气而司呼吸,肾藏精而主纳气。人体的呼吸运动,虽由肺之所主,但亦需肾的纳气功能而协助。只

32、有肾中精气充盛,封藏功能正常,肺吸入的清气才能经过其肃降而下纳于肾,以维持呼吸的深度。可见,在人体呼吸运动中,肺气肃降,有利于肾的纳气;肾气充足,纳摄有权,也有利肺之肃降。故云“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景岳全书杂证谟)病理上,肺气久虚,肃降失司,与肾气不足,摄纳无权,往往互为影响,以致出现气短喘促,呼吸表浅,呼多吸少等肾不纳之证。(3)阴液互资方面:肺肾之阴,相互资生。肺属金,肾属水,金能生水,水能润金。肺阴充足,输精于肾,使肾阴充盈;肾阴为诸阴之本,肾阴充盛,上滋于肺,使肺阴充足。病理状态下,肺阴不足与肾阴不足,既可同时并见,亦可互为因果,以致出现颧红、盗汗、潮热、遗泄、干咳音哑、腰膝酸

33、软等肺肾阴虚内热之象。 模拟试题(二) 一、单项选择题1E 2C 3D 4E 5A 6E 7A 8C 9D l0B11D l2D l3B l4A l5E l6D l7C l8B l9D20A 21D 22C 23A、24C 25B 26C二、多项选择题1BDE 2BCE 3ABD 4CDE 5CD 6BCE 7BDE8AE 9ADE l0ABCDE llABC l2AD l3BCD l4CDE15ABCD三、填空题1母病及子子病及母2脉面3手太阳小肠足少阴肾4合病并病5胆汁疏泄不利精神情志异常四、名词解释1体质,又称禀赋、禀质、形质,是人体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功能和形态上相对

34、稳定的固有特性。换言之,体质是禀受于先天,受后天影响,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征。2脏象,古作“藏象”、“蔗象”,现代简化为脏象。藏,指隐藏于体内的脏腑器官;象,一指脏腑的解剖形态,二指脏腑的生理病理表现于外的征象。脏居于内,象见于外,故日脏象。概言之,脏象是人体内在脏腑功能活动表现于外的征象。3气化本为中国古代哲学范畴,气化是指气的运动变化,即阴阳之气的变化,泛指自然界一切物质形态的一切形式的变化。 在中医学中,气化的含义有二:一是指自然界风、寒、暑、湿、燥、火六气的变化,二是泛指人体内气的运行变化。人体

35、之气的气化即指此义而言。 气化是在气的作用下,精、气、血、津液等不同物质之间的相互化生,以及物质与功能之间的转化,包括了体内物质的新陈代谢,以及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等过程。4内生五邪是指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气血津液和脏腑等生理功能异常而产生的类似六淫中风、 寒、湿、燥、火五种外邪所致的病理变化,包括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火五者。因病起于内,故 称为内生五邪,以区别于六淫之风邪、寒邪、湿邪、燥邪和火邪。内生五邪虽称为“邪”,但非指致病因素,而属于病机学概念。5阴阳格拒是阴盛至极或阳盛至极而壅遏于内,使阴阳二气相互阻隔不通的病理变化。包括阴盛格阳和阳盛格阴。主要是由于某些原因引起阴或阳的一方

36、偏盛至极,因而壅遏于内,将另一方排斥于外,迫使阴阳之间不相维系所致。(1)阴盛格阳(真寒假热):阴盛格阳,系指阴寒过盛,阳气被格拒于外,出现内真寒外假热的一种病理变化,系阴盛太过,格阳于外(或格阳于上)而致。 阴盛格阳,又有格阳和戴阳之分。格阳是内真寒而外假热,阴盛格阳于体表(身反不恶寒)。戴阳是下真寒而上假热,阴盛格阳于头面(面赤如妆)格阳证和戴阳证常常同时出现,只是名称不同而已。(2)阳盛格阴(真热假寒):阳盛格阴,系指阳盛已极,阻拒阴气于外,出现内真热外假寒的一种病理变化。多由于阳热至极,邪气深伏于里阳气被遏,闭郁于内,不能透达于外所致。五、简答题1(1)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手三阴经循行

37、的起点是从胸部始,经孺(上臂内侧肌肉)臂走向手指端;手三阳经从手指端循臂牖(经穴名,位于上臂后外侧的上段,曲池上七寸,三角肌抵止部后缘处。)而上行于头面部;足三阳经,从头面部下行,经躯干和下肢而止于足趾间;足三阴经脉,从足趾间上行而止于胸腹部。“手之三阴,从胸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灵枢逆顺肥瘦)这是对十二经脉走向规律的高度概括。(2)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阴经与阳经相交接:即阴经与阳经在四肢部交接。如手太阴肺经自腕后与手阳明大肠经相交接,手少阴心经在手指与手太阳小肠经相交接,手厥阴心包经自掌中与手少阳三焦经相交接,足阳明胃经从跗(即足背部)上与足太

38、阴脾经相交接,足太阳膀胱经从足小趾斜趋足心与足少阴经相交接,足少阳胆经从跗上与足厥阴经相交接。阳经与阳经相交接:即同名的手足三阳经在头面相交接。如手足阳明经都通于鼻,手足太阳皆通于目内眦,手足少阳皆通于目外眦。阴经与阴经相交接c即三阴经在胸腹相交接。如足太阴与手少阴经交接于心中,足少阴经与手厥阴经交接于胸中,足厥阴经与手太阴经交接于肺中等。手足三阴三阳经脉的走向和相互交接的规律是:手三阴,从胸走手,交手三阳;手三阳,从手走头,交足三阳;足三阳从头走足,交足三阴;足三阴,从足走腹,交手三阴。这样就构成了一个“阴阳相贯,如环无端”的循环径路(附图一1)。(1)症状、证候、疾病的概念: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总是通过一定的症状体征等疾病现象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